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01-05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1-05》

本期內容
  ◎形上的流亡:靈魂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哲學之三 
  ◎教授爸爸週記:移民或回鄉?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形上的流亡:靈魂的鄉愁─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哲學之三
  宋國誠
1966年的《安德烈‧盧布烈夫》(Andrei Rublyov)是塔可夫斯基的第二部長片,但影片一拍完就遭到蘇聯當局的禁演,塔可夫斯基等待多年之後才獲得解禁。全片除了結尾之外都以黑白拍攝,故事描寫14至15世紀時期俄羅斯著名的聖像畫家安德烈‧盧布列夫一生由迷失、墮落到覺悟的心路歷程。

聖愚主義的救贖

安德烈‧盧布列夫大約出生於1360年,他(三度)被任命前往莫斯科「三一大教堂」去畫聖像。在第一次的創作過程中,由於自覺身為王室畫家與眾生的苦難之間巨大的反差,使他對聖像藝術的意義感到空虛、矛盾和厭惡,以致離開了教堂重返修道院,決心閉門作畫、不問世事。在第二次受邀之後,他離開了安德洛尼科夫(Andronnikov)修道院,但是一路上目賭了俄羅斯民間生活的貧病窮苦,看到了暴君的殘酷,親眼看見韃靼(蒙古)人對百姓的掠奪和迫害,神聖的教堂被野蠻的暴徒燒毀,他為了拯救一名傻啞的姑娘而殺了一名士兵,並且受到一位淫蕩的異教婦女的引誘而陷入肉體的罪孽之中,於是他的信仰開始動搖,信心也隨之崩潰,他開始質疑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藝術與宗教究竟有何存在的意義?如果上帝真的存在,何以對世間的苦難如此默然無視?他終於陷入自責、苦思、瘋顛、絕望的深淵之中,他再度回到修道院,並發誓從此封筆不再作畫。

直到1423年,韃靼人退走俄羅斯之後,盧布列夫第三度受邀,他來到一個鑄造大鐘的現場,據說鑄造者在大鐘未完成前已經死去,其子波里斯卡自稱父親把鑄鐘的秘密傳給了他。但是後來波里斯卡向盧布列夫哭訴,他的父親根本沒有把秘訣告訴他,反而把這神聖的技藝一個人帶進了墳墓去了。實際上,這位鐘匠的兒子只是憑著堅定的信仰和無悔的意志,像個傻瓜一樣繼續完成了這座大鐘,盧布列夫深受感動。當鐘聲響起時,那莊嚴震耳的鐘聲剎那間像神蹟一般地敲醒了盧布列夫冰封已久的心靈,在一種豁然頓悟的神力引導之下,他決定放棄原先「封筆棄畫」的誓言,最終完成了留傳後世的「最後的審判」畫像。

「鑄鐘」和「鑄鐘兒」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重要的宗教隱喻。原來,早先因為王公兄弟鬩牆,勾結韃靼人侵略,待戰亂平緩之後,王公懷著贖罪的心情想要重新整修三一大教堂,他除了力邀盧布列夫之外,也四出尋訪懂得鑄造教堂大鐘的師父,希望藉由鐘聲和聖畫重新燃起拯救人們靈魂的希望。然而外出尋訪的使者四處苦尋卻都找不到鑄鐘的師傅,因為這些身懷絕技的師傅都已在戰亂中死去,只留下一個孤兒波里斯卡在荒無人煙的鄉間流浪。波里斯卡為了活命,向使者謊稱只有他知道鑄鐘的奧秘,因為死前的父親把鑄鐘的秘訣傳授給他。使者實際上根本不相信孤兒的說法,但不知為何也就半信半疑地答應由波里斯卡擔任鑄鐘工頭,帶領一些工人開始打造大鐘。

實際上,「鑄鐘兒」根本不知道什麼奧秘,但他卻在一種莫明而不可知的「神啟力量」指引下,接下了這個「如鐘之重」的承諾。於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男孩就這樣帶著一群有經驗的年長師父開始尋土起灶、燒爐打模、升火鎚打、冶銅注灌……。「鑄鐘兒」堅持要用一種特殊的泥土才能鑄鐘,但人們問他是什麼土時,他也答不出所以然,他只是憑著一種「靈魂的直覺」,一種「信仰的顛癡」,乃至一種「與上帝有約」的神力,指揮著一群對他抱著狐疑、暗諷、嘲笑的工人。「鑄鐘兒」像暴君一般鞭策著工人趕工,他一方面要打擊工人內心的魔心和惰性,一方面要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脆弱,要忍受西伯利亞酷寒的氣候,忍受日夜繁重的打造工作,尤其還要忍受萬一鑄鐘失敗之後面臨的噩運,「鑄鐘兒」陷入深重的壓力和痛苦之中。

「鑄鐘兒」心知肚明,他的「承諾」實際上是一個漫天大謊,甚至是一個欺騙上帝的舉止,在他內心裏,交戰著「魔(欺騙會鑄鐘)/神(鑄鐘的奧義)」兩種力量的鬥爭。終於,「揭鐘」典禮展開了,公爵與祭司虔誠行禮,人民引頸期待,唯獨「鑄鐘兒」卻準備接受謊言被揭穿的最後逃亡。但沒想到,當鐘鎚撞擊了鐘壁,天際竟然響起「噹!噹!噹!」的巨大聲響,莊嚴而悠揚的鐘聲響徹雲霄,原本陰暗的天空突然閃亮發光,昔日殘暴血腥的悲苦畫面在迴光之中飄然逝去,大地又回到了自由和平的景象。原本早已拋棄信仰、有如行屍走肉的盧布列夫,在如雷灌頂的鐘聲中恍然頓悟,原來上帝並沒有默視世間的疾苦,上帝並沒有棄絕人類。

此刻,鑄鐘兒在「萬重盡釋」之下竟然昏厥倒地,盧布列夫扶著男孩,男童哭著說:「根本沒有什麼『奧秘』!沒有人知道什麼奧秘,知道的人全都帶到地底去了!我只是裝出來的……。」鑄鐘兒如絲如絮地的抽泣痛哭,他那夾雜著懺悔、贖罪、驚喜的淚水,浸濕了盧布列夫的胸膛。盧布列夫溫柔地安撫鑄鐘兒說:「不要哭了,看著你做的好事,大家多歡樂,誰說你不知道奧秘!在三一大教堂裡,你鑄鐘,我繪畫,我們都已成就上帝交辦的旨意。」那種悲歡交集、惺惺相惜的淚水,佈滿在兩雙深情相視的眼眶之中……。

塔可夫斯基基本上繼承了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宗教情感,這種情感要求人們只有通過命運的大覺和透悟,才能體會人生的奧義和生命的依托。塔可夫斯基通過盧布列夫這一位內心激越但生活孤獨的僧侶,通過鑄鐘兒的「神啟謊言」和內心的煎熬,來表達俄羅斯民族特有的「聖愚」思想。

聖愚,又叫癲僧,它通常與神人、傻瓜、流浪漢等語一起使用,是指一種絕對的理想主義者,道德的苦行者和實踐家。聖愚思想雖然源自基督教,但自中世紀以來就深深烙印在俄羅斯哲學家特有的精神性格之上。俄羅斯哲學素有一種「任重道遠」的救世性格,他們以精神的朝聖、心寧的靜謐為形上追求的關懷,以道德苦行和眾生共苦為社會實踐的目標。聖愚者必然是一位飄泊的流浪者,他們苦思和追尋,他們流離於四方原野、放骸於蠻荒草澤之中,在苦難中體驗真理的力量,力圖證明一種能夠賦予從個人、歷史到整個世界的精神實在,亦即證明「神性」的存在。聖愚者的「瘋顛」絕不是非理性的愚昧或反常,而是人的激情與意志最本真的淨化狀態,這是一種對真理和信仰如痴如醉的投入,乃至於置肉軀和一切外在形式於不顧。聖愚者不畏「俗謗」,因為他窮盡真理、追求存在之「源」的動力,要遠大於街談巷議的反駁或辯護。「聖/愚」作為一種精神追求的辯證法,不是極端的對立,而是一種大徹大悟之後的自然寧靜。聖愚者不是依循簡單的「存而在之」,而是追問「存何而在」,一種「在之所存」的絕對性。

(下週續)
(回目錄)



教授爸爸週記:移民或回鄉?
  賴鼎銘(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
最近,有兩件事讓我心情七上八下。其一為一位表現優異的同事,打算移民加拿大,其二為我的國中同學打算回雲林老家定居,這二件事情的強烈對比,讓我心情異常起伏。

想要移民的同事,心地善良,而且很有愛心,總是心平氣和地解決到手的問題,一向以樂觀助人的態度,將所有的事情處理得妥妥當當的。

聽到她要移民,我想了很多,也在追思為什麼她會採取這樣的動作。畢竟已經中年了,出國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實在太高。在這種階段出國,一定有其決斷性的因素。是因為工作嗎?還是對這個國家及社會的不信任感,讓她勇敢地採取這樣的動作?

除了納悶外,我還是以心同此理的心情祝福她。這幾年,看著台灣社會的逐漸沉淪,都會讓人偶然思考,為著自己的小孩子,可能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尤其,南部一位一向挺綠的記者朋友,為了兒子在台灣的學習不順遂,打算帶著小孩到紐約投靠姐姐時,更讓我有著今夕何夕的感覺。

我也不斷問著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問題及現象,竟然讓人民勇於離開生活已久的家鄉,要到一個純然陌生的地方,重新展開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未來?

國中同學打算回鄉定居的消息,得知於去年的12月21日,久未聯絡的國中同學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我,信中寫著:「昨天因你回復校園液晶螢幕問題,而在電視上看到你,也因此知道你目前擔任貴校教務長。我前年轉到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所,算是符合自己的志向。每星期從梅山交流道進出,皆會經過水碓,而想到你。我已有規劃回高林定居的打算,報上曾看到古坑鄉圖書館,是你規劃的。有空多聯絡。」

這一封平凡簡短的信,讓我心緒難寧。主要的原因,不為別的,只是因為信內寫著「我已有規劃回高林定居的打算」。我一向深愛著我的故鄉,但要我回鄉定居,卻是我一直不願去思考的一件事。

民國70年左右,我曾回鄉一年,在虎尾雲林工專的圖書館當助教。為了上班,還買了一輛Suzuki 125的重型機車代步,每天馳騁在老家的田野,分外愜意。但沒多久,故鄉如橡皮筋,可以拉得很長很長的時間,讓我不知如何對付;鄉下的競爭心一向不強,時間永遠比需要的還多,有時漫長到不知如何安排及渡過。常常,在放假的時候,一個人就騎著機車到處游蕩,上山下海無所不往。

這也是為什麼一年後,我離開雲林工專,轉向竹東工研院工作,不多久又回到台北讀書找工作的原因。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再回故鄉工作的打算。

而我的國中同學,竟然在50之年,抱著回家定居的打算!他出生的那個村庄,離我的老家不到一公里,3、40年沒有多少的變化,一樣矮房子,一樣的落後。他為什麼要回家,這確實讓我落入不斷的深思中。

我唯一的解釋,是因為他是畫家。故鄉的風水,一定有不少可以讓他消磨及提筆的地方。也許那份自幼久遠以來的情感,讓他充滿靈感,可以幫他找到創作的出路也不一定。而這樣的決心,我確實尚未找到,雖然我無時無刻,常常想回鄉,縱然只是偶而看它一下。

對我來說,一旦回鄉,我必須常常思索,如何面對漫長的午後的問題。

移民或是回鄉?同事與同學在去年年底所掀起的漣漪,對於這個已是台北人的我來說,讓我難思難解。
(回目錄)



台灣立報徵文啟事
   

本報誠徵閱讀經驗分享,歡迎教師、家長及學生分享經驗,題材包括如何推動學生閱讀、啟發學生閱讀興趣、學生閱讀心得或小書評,文長500~1500字皆可,投至fiveguys@ms19.hinet.net,凡經採用,敬奉薄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