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112期 / 2006年01月11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其實,情緒升起的時,不是你有情緒,是情緒有你;不是你控制情緒,而是情緒控制你。」聖嚴師父真是一句話說中素的鹹蛋超人心裡話,一根針刺穿了素的鹹蛋超人防護罩啊!師父在文章中指出每個人都會有脾氣,但是要懂得控制情緒而不是壓抑情緒,當然更別讓情緒來控制你。

但是我們要怎麼控制情緒呢?哇!這真是難倒素的鹹蛋超人,素的鹹蛋超人啥都不會控制,只會控制飛行,想要在天空翻幾個滾就翻幾個滾…

聖嚴師父認為要用意志力來控制,不讓狀況擴變大;要不然就是轉移問題。譬如知道自己要發脾氣了,就趕緊身體放鬆、頭腦放鬆,也許唱唱歌,聽聽音樂,即使大聲吼叫也可以,只要不影響、不傷害自己和別人就好。

哎呀呀!這真是好方法啊!哪像以前每次有人來得罪素的鹹蛋超 人,素的鹹蛋超人都只能用QQ糖精神法來安慰自己,結果到後來都只是消極的壓抑自己的情緒,真是太糟糕啦!

蝦米?你們不知道啥是「QQ糖精神勝利法」?難道你們都沒看過近代文學大師魯迅的《QQ糖正傳》?真是太不用功啦! 蝦米?愚石小編說那本書是叫《阿Q正傳》這????嗯!師父說得好,遇到問題要轉移它,轉移它,轉移……

 
 
當人的習氣過重時,常常會自尋煩惱, 有時候需要透過苦行來消業障。 如果能多去做別人不願做的事, 或是多去做別人做不了的事, 便能漸漸化解習氣,增長福德。

習慣好壞大不同

 
控制情緒而不壓抑情緒

■ 聖嚴法師

有句話說:「泥人還有個土性。」意思是指,連泥塑的娃娃都有自己的脾氣,人怎麼可能沒有呢?所以,人會發脾氣、會鬧情緒,就被認為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

但是鬧情緒到底好不好呢?其實,情緒升起的時候,不是你有情緒,是情緒有你;不是你控制情緒,而是情緒控制你。

一般人之所以會有情緒的反應和起伏,往往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有時是氣候等自然現象,有時是社會現象,有時則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問題。譬如有人怕聽見吵雜聲,所以當孩子哭鬧時,就很容易發脾氣或情緒不好,可是自己卻不自覺。就像是一池水,水面本來平靜無波,可是被風一吹,它就動了;如果我們也動不動就被外境的「風」吹得起情緒,這就表示自己的修養還不夠。

另外,有的人情緒特別多變,莫名其妙就變壞了;或是我們常說這個人脾氣不好,說這個人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其實很可能是因為生理的緣故,也不是他能控制的。例如因為身體的生理現象,例如痛、癢或內分泌失調,都會使情緒產生變化。

身體上一旦出了問題,常常都會反應在我們的身上,有的反應在頭腦裡,有的反應在身體上。反應出來後,我們不自覺地就會情緒低落,或者情緒亢奮。這種反應,除非是有大修養的人,才有辦法控制。

比較嚴重的是,有些人因為身體的病變,影響所及,連性格都產生了變化。這是非常可憐的,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最後甚至連精神都因此產生問題。現代醫學上有所謂的「心因性」病症,就是因為心理出了問題,反應到身體上;等到身體不舒服,又造成心理更不正常。所以,不能體察自己的情緒,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止是心的問題,甚至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因此,我們要經常觀察、瞭解自己心理的反應是什麼,或是心理的活動狀況如何,是忿怒?貪欲?嫉妒?還是懷疑?或是莫名其妙的亢奮?或是憂愁沮喪?隨時注意自己的心理情形,在狀況輕微時,便可以及時加以控制。

怎麼控制呢?一個是用意志力來控制,不讓狀況擴大;一個便是轉移它。譬如知道自己要發脾氣了,就趕緊將身體放鬆、頭腦放鬆,也許唱唱歌,聽聽音樂,即使大聲吼叫也可以,只要不影響、不傷害自己和別人就好。先用方法來發洩情緒、轉移情緒,接下來再來處理或解決,但千萬不要壓抑。因為長期的壓抑,能量愈聚愈強,最後可能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就會不可收拾。就像有些有修養的人,在公開場合或在他人的面前,雖然很能控制情緒,可是回家後,一見到家裡的人就爆發了。因為他不是控制情緒,而是在壓抑情緒。也許一時間能夠壓抑住,但最終總會發洩出來。

所以,在知道自己情緒不對時,要先想辦法放鬆,想辦法轉移。而控制情緒,最好的方法還是靠佛法,因為佛法講「無我」,連我都沒有時,哪還會有什麼情緒呢?

本文摘錄自《大法鼓955集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26&ClassType=1&CommId=114 禪門
/聖嚴法師

禪修的觀念是: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以「有」為入手方便,以「無」為禪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過程為永久的目標。禪修方法是…<more>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11&ClassType=1&CommId=72找回自己
/聖嚴法師

「如果知道人身難得,能夠知善知惡、為善去惡,人生就有了意義;如果又能進一步積極奉獻、自利利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的追求 … <more>


我們為何要吃素?


一個人要達到至善,
要能全神貫注且善解人意地的替人設想,
他必須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承擔全人類的痛苦與快樂。-- 雪萊《In Defence of Poetry》

                         ■ 張錦德

同樣吃素,理由卻不盡相同,有人為信仰而吃;有人為還願而吃;有人為瘦身或健康而吃;也有人為環保或人道而吃。國內的素食人口沒有確實的統計數字,1990年,《中國時報》做過一次調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受調者表示有過吃素的經驗,長期吃素的有百分之十四。根據過去衛生署「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發現,國內十九至四十四歲人口中,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長年吃全素。全國素食人口達二百餘萬人。其吃素的原因一般與宗教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其中以佛教佔最大多數。

因為慈悲而吃素

佛教為何要提倡吃素?因為基於慈悲心,放棄肉食就是解除動物的痛苦。在許多佛教寓言和譬喻故事裡,就普遍認為人類和動物之間是有其關聯性;所謂的「輪迴」,其實就是呈現出佛教對待動物的觀點,其思想是建構在人與動物是平等的基礎上,這是和傳統西方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佛陀吃肉嗎》這本書裡,作者巴弟帕卡薩就表示:「在西方,人類有權統御動物的迷失,形塑了西方社會和自然的關係。」而佛教則認為一切眾生皆有情,因為有情,所以戒殺,所以不吃肉。在《楞伽經》中,清楚闡述了第一條戒律和素食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菩薩為護眾生信心,令於佛法不生譏謗,以慈愍故,不應食肉。」

如果我們能感同身受,能將心比心,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世界,我們將會發現除了慈悲,吃素事實上對地球環境有很大幫助。我們活在一個多重危機的時代,許多人相信,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將威脅我們生存的地球。人類為了吃肉而飼養動物,無可避免會造成許多生態問題。哲學大師彼得.辛格在199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這本書裡,提供我們一個簡單又微妙的數據,「以密集方式飼養的牛,每生產五百公克的牛排,平均要消耗兩公斤半的穀物和一萬公升的水;這相當於四公升的汽油,以及大約十六公斤表層土壤所提供的能源。」由此可見,畜養動物是非常耗費地球資源。如此短視地揮霍地球資源,並非長久之計。

然而或許有人認為,講道德、宗教太空泛,生態、環境又與我而干?那我們不妨自私一點,從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為何要吃素?就人體而言,吃肉並非是天經地義的事;巴弟帕卡薩就認為人類其實並不適合吃肉,「人的消化道長度,在比例上比肉食動長許多,這也許就是肉食罹患長癌的機率,遠大於素食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消化道細菌對肉類進行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致癌的因子。由此看來,人類並不是那麼適合攝食肉類。」所以我們幾乎可以假定,吃肉對我們反而是不合乎天性的。

為健康更要吃素

現在農藥、殺蟲劑遍佈整個環境,而這些污染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植物,所以植物是第一個受害者。植物受害之後,穀類、蔬菜又被牛、羊、豬、雞吃進去,這些污染物就進入動物的身體。而人類是食物鏈最後終結者,我們是最後來承接這些東西的。數年前英國的狂牛病蔓延,就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疾病,而吃了病牛的人也因此而產生了腦神經病變。此外像豬的口蹄疫,雞的禽流感,甚至兩年前造成全球恐慌的SARS,愈來愈多專家學者認為這些病毒皆來自於動物身上,是經過突變後傳染到人類才產生致病性。雖然我們無法將一切罪咎歸於肉類食品上,然而家禽家畜的確與人類的健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此看來,吃肉跟吃素,孰勝孰劣?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2003年3月《美麗佳人》雜誌(Marie Claire)刊載了一篇「完美過生活,十個好主意」,後來在網路流傳被改名為「十年間改變台灣人生活的十件事情」。其中提到自從1993年主婦聯盟推動「共同購買」之後,生機飲食、素食成為「食得健康」的最佳選擇,成為健康新勢力。由此看來,近十年來吃素已經不再是宗教的專利,對現代人而言,健康逐漸成為擁護素食最具說服力的理由。

然而吃素一定就健康嗎?英國專家指出,素食和生機飲食使得在英國銷聲匿跡五十餘年的軟骨症捲土重來,兒童病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素食不能提供完整的營養」,這種見解,仍然是現代人對吃素文化的普遍認知,此外素食植物油太多,素料加工、豆類製品太多,黑心素食以及農藥殘留等問題,也是讓人對素食卻步的問題所在。會有這樣的反對聲浪,並非是空穴來風,其背後都有來自科學上的數據支持。

吃素真的健康嗎?

事實上傳統素食確實存在著某些問題,因此回歸到食材本身,我們到底吃了什麼?而吃什麼才是健康?儼然是我們所要迫切需要知道的。此外烹調方式錯誤了,吃素並不保證得到健康。相對的過油、過鹹、過多時間的烹煮,那麼在營養,在天然的食材也會流失養分。如何烹調?在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的「三少一多」的輕食觀念下,做出一道好料理,也是現代素食者不可不注意的事。

除了如何選用營養素材,如何健康的烹飪方法外,什麼人該吃什麼樣的素也是一門令人深思的學問。其實各年齡層,各體質所需要的營養素不同,因此所吃的素也不盡相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素食食譜,有計畫在日長飲食中攝取營養,將值得我們來探討。不過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還是不偏食,要徹底執行均衡的飲食。現任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營養師趙思姿就認為選擇食物要多樣化;為為了身保持身體健康,不應該執著於長期食用某種食物。

佛教吃素,原本是以不殺生、不害物,尊重萬物生命為出發點。雖然並非是為了自身健康作為考量,然而無疑的,早期佛教吃素,確實有解除眾生的痛苦,拔除身心苦惱的用意,可說是一種淨化人心的心靈環保。如今我們藉著吃素,更能由內而外,達到健康的目的。此外除了愛護自己,尊重生命,吃素也可以讓個人的生活與這世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我們甚至可以大聲的說:因為愛惜地球,所以我們要吃素。

本文摘自人生雜誌264期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 子   >>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