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廣播節目本週主題:媒體命名的歧視與污名。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還有媒體大小事單元,歡迎大家在節目中Call-in進來(02-23888985),與全國聽眾分享您的媒體使用經驗哦~ 內容報報 1月16日的中國時報刊出了一則標題「原民毒蟲 夜偷雙B車」的新聞,內容提到「台北縣汐止分局追緝贓車,循線破獲三男五女的竊盜集團,這群竊賊全是原住民毒蟲,專門趁夜挑雙B轎車下手…這八人都是親戚、朋友,不僅主嫌的媽媽、姐姐有參與,連前妻也回頭和林嫌及現任妻子共住屋簷、一同犯罪,堪稱原住民家族竊盜集團」。醒目、斗大的「原住民」三個字出現在新聞版面上,不斷提醒我們這些原住民是「毐蟲」、是「家族竊盜集團」,有趣的是,我們不清楚這些嫌犯的個體,只看到他的種族/族群身份。 我們絕對不可能在台灣的報紙上看到「『漢人』毒蟲夜偷雙B車」、「惡客臨門 『外省人』三兄弟反抗 混亂中砍死雙盜」,或者「兩盜劫民宅 遭三『福佬人』砍死」的新聞標題,但對原住民族污名化的新聞/標題卻是屢見不鮮,顯然的,種族歧視的問題在聲稱民主、人權的台灣依然可見。 事實上,媒體經常用「命名」的方式不經意透露出自己對群體的刻板印象或價值觀,同樣一件事使用不同也的命名也會讓人們對群體產生不同的看法。例如,前陣子發生的高捷事件,不論媒體使用「外勞暴動」及「外勞抗暴」的命名新聞的方式,都會讓我們的不同的觀感,或者,「革命軍」和「反叛軍」都在指涉同樣的一群人,但透過不同的命名卻顯露出不同的價值與暴力。 這種問題當然不會只發生在原住民朋友的身上,媒體對「新移民」、「同志」等少數/弱勢社群的污名化也經常可見,然而,「命名」不僅會造成污名,更是對既有刻板印象的複製與擴散。如果媒體不斷地以「毐蟲」、「家族竊盜集團」等污名的負面語彙為原住民命名,除了出透露種族偏見,不也是複製刻板印象,甚至是撕裂社會的惡劣行徑? 本週節目將針對媒體對特定族群污名化的情形加以檢視,並進一步探討命名背後所潛藏的意識形態為何,我們也誠摯地邀請所有觀眾們,以不同的視聽觀點共同正視媒體潛移默化的暴力問題。 -------------------------------------------------------------------------------- 媒觀的消息 : 2006/1/19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對中國時報「原民毒蟲 夜偷雙B車」報導之聲明 一月十六日中國時報社會新聞版刊出「原民毒蟲 夜偷雙B車」之報導,文中對原住民身分過分渲染,不僅錯誤地將原住民身分與犯罪行為相串聯,亦有向廣大讀者形塑種族歧視之虞。對於此則新聞,本會表達抗議並提出以下聲明: 1.原住民身分不是導致犯罪的原因,報導中不應特別突顯種族身分。 2.原住民頭銜不應加掛在「毒蟲」、「家族竊盜集團」之前,以避免污名化的聯想。 3.原住民依舊屬於社會弱勢族群,探究原民政策、原民媒體近用、部落原民發展等議題,遠比彰顯犯罪者之原住民身分重要,且更具社會正面意義。 ------------------------------------------------------------------------------ 監看電視節目紀錄 : 2005年12月-全民監看電視節目記錄 各位朋友, 媒觀將每月公佈民眾檢舉電視節目紀錄,包括受理時間、檢舉項目、本會發文給媒體時間、以及媒體回覆情況,讓我們一起了解媒體對民眾反應與態度,也讓我們透過更多力量一起改革媒體! 歡迎各位朋友和我們一起監督媒體,舉手之勞,讓台灣的媒體更好! 閱讀2005年12月份「民眾檢舉電視節目一覽表」請至以下網址 http://www.mediawatch.org.tw/html-up/watch-dec05.htm 要下載 「監看電視節目表」嗎~請至以下網址: 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