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114期 / 2006年01月25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哎呀呀!陳章波菩薩觀察真是仔細入微。他在〈減量即是感恩大地〉這篇文章裡,透過人類進化的觀察,看到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興起,為人類帶來消費的風潮與慾望的擴張。物質的擴張,使得人們一天到晚為工作所奴役,而成為名符其實錢奴啊! 哎呀呀!這真是太可怕了啊!雖然素的鹹蛋超人不事生產,每天唯一的興趣是早上帶小朋友過馬路,下午扶老太太過街,(當然有時候是早上扶老太太過街下午帶小朋友過馬路,心情好的時候,晚上再扶老太太過街);但是素的鹹蛋超人一想到周邊的朋友每天都要汲汲營營於工作,真是……讓素的鹹蛋超人感到熱淚盈蛋啊!(蝦米?為啥叫熱淚盈蛋啊?想也知道因為素的鹹蛋的眼眶都是素的鹹蛋…)

所以,陳章波菩薩叫我們從佛教的方法入手,在生活中達到分享、少慾的目標,這樣才不會被工作所牽絆。陳章波菩薩更進一步認為:「健康、快樂才叫做優質的生活品質;能用最少的物質,讓環境美好,讓其他的生命也能夠持續,也就有了人間淨土。這才是長遠的快樂之道,也是感恩大地的作為。」

這些話說得真讓素的鹹蛋超人點頭如打瞌睡啊!說到分享,素的鹹蛋超人平常閒閒沒事就愛跟大家分享佛法,分享好書。不過有一件事不分享一下,那其他的分享就等於白說啦!為了因應新春過年的來到,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預計於 2006/1/24(二) ~ 2006/2/6(一) 這段期間停止出貨,於年後2006/2/7(二) 才會開始陸續出貨,所以請各位想看好書的菩薩,要特別注意啊!至於想說好話,看好話的菩薩們,可別擔心啊!素的鹹蛋超人親春期間不打烊,豐富、好康的電子報會繼續發送,與各位菩薩分享新春的喜悅。……

 
 
一般人的習性,
都是希望他人接納自己,
卻不先考慮他人願不願意接納自己。
如果能先放下自我的考量而理解他人,
並且接納他人,
便很有可能也被他人接納了。
這其中的關鍵便是:
若想他人接納我,必先設法接納人。

書序

 
減量即是感恩大地

■ 陳章波(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人類演化自地球,大地就是人類的父母;然而最近數百年來,大地卻遭受到人類的踐踏。《詩經‧小雅》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人們都知道要向養育的父母報恩,那人類能不好好對孕育我們的大地懺悔嗎?

德籍經濟學者修馬克在《小即是美》一書中結語道:「現代人類,沉醉在科技力量發展的神通的興奮中,建立了一個掠奪大自然的生產體系和一種殘害人類的社會型態。」全球唯物的經濟發展下,人人追求美國人般的生活水平,然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過著像美國人的日子,那要有四個地球才夠用,但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不會增生的,這樣世界如何永續地發展呢?既然不可增加地球,唯一的方向就是減少需求、減少人口數。人口數的減少已有不少的成績,但仍然在持續成長中,而減少個人的需求,世界上又有哪些楷模可以參照、學習?

回顧歷史,在物質不容易取得的年代,人們發展出各種精神、文化層面的高品質生活。十九世紀末的奧國學者指出,每人每年平均需要的食物能量約1百萬卡,加上衣著、房屋等生活所需能量,原始民族共需3百萬卡、遊牧民族6百萬卡、農業社會14百萬卡。當時歐洲中部的人用了20.3百萬卡,而有多餘的17.3百萬卡能量(20.3扣除3),轉而作為文明塑造、機器製造等用途。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人們真的不需要那麼多的食物、財物就可以活得很好,剩下的時間、精神、能量可以用來做好多好事。

工業革命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的興盛,大家「物」慾越來越高,然而快樂福祉卻沒有相對提昇。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過著不太依賴物質,又能有很好的生活品質、同時又不破壞地球?事實上,佛教叢林禪院「處處是禪悅,日日是好日」的經濟觀,生活、工作的理念,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

資本主義的社會型態中,工作是雇主和雇工之間的對抗,而不是合作。工作是犧牲閒暇舒適換得的,而工資是該項犧牲的補償,所以工作變成了懲罰。佛教的觀點不同,工作是為了解脫,提供佛教徒發揮及開發才能的機會,並藉由與別人共同合作去除我執,工作為適當的存在帶來所需的資糧。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典範的工作作為,工作的目標設定在自我成長,造福大眾,回饋大地。

人要吃東西、要繁衍下一代,告子說:「食、色,性也」,這兩件事都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危險,所以在演化過程中,必然跟快樂有所連結。腦中有一個快樂中樞,或者說賞酬中心,這食、色、快樂是結成一體的。有些人情緒不平衡的時候,會吃大量的東西來取得快樂的補償;但有人反而會去買東西,血拼一番,後者是個人成長過程中,購物行為連結上快樂中樞。簡言之,言行舉止、行住坐臥只要連結到快樂中樞就處處可以很快樂。因此,如果讀書過程能與快樂中樞連結,讀書就可以「十年寒窗樂讀」;走入荒野,欣賞大自然美、開闊的視野,連結上快樂中樞,就會讓人喜歡到野外走動;現在的孩子們建構了打電腦──快樂中樞的連結,反而忘了真實的世界。

常言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就是你讓別人得到快樂,自己也會快樂。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健康、快樂才叫做優質的生活品質;能用最少的物質,讓環境美好,讓其他的生命也能夠持續,也就有了人間淨土。這才是長遠的快樂之道,也是感恩大地的作為。

崇尚自然的莊子不為物所駑,而能逍遙遊。他提到人是「無翼飛者」,沒有翅膀的,但他的腦子可以自由地飛翔,飛到「無何有之鄉」。佛教徒的減量作為在禪修面上處處可見,行走言語都非常的輕、慢,不浪費不必要的能量,也不置產,「三衣一缽,不蓄餘長」,吃素,吃得少,連色(繁殖下一代)也戒了;此外,不做太多自由的幻想,而是盡力造福別人。

簡單的說,減量──減少個人對物質的需求,不但不會影響個人的生活品質,反而可以因利益眾生而提昇更高的快樂福祉,這正是我們感恩大地的作為。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50期/人生新視界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26&ClassType=1&CommId=114 聖嚴法師心靈環保
/聖嚴法師

《維摩經.佛國品》說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佛法教人改造環境,首先在於改造自心。 秉持建設「人間淨土」的初衷,聖嚴法師在本書中,透過與各領域專家以及企業家的對話…<more>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11&ClassType=1&CommId=72平安的人間
/聖嚴法師

自在而適時的提醒,將你我看似煩惱處處的世界,輕輕點化成溫暖且平安的人間。   我是把佛教的理論和信仰,轉變成為人人能懂、也都人人 … <more>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二十五期


女性寧靜的變革

作者:吉兒˙法瑞-霍爾斯

主編的話

在現今台灣的漢傳佛教界,我們看到許多的女性投入修行及奉獻的行列,她們的成績有目共睹,她們的努力無不令人敬佩。

但是在早期,由於社會傳統的因素,女性修行者的努力是被壓抑的,並且也較少受到關注。雖然如此,仍是有許多女性為了佛法的弘傳,而挺身投入。本書就是第一本完整介紹女性修行者心路歷程的專書,讓我們看到她們如何跨越性別障礙,讓我們充分瞭解佛教修行與開悟實無性別之分! 。


精采書摘 - 喇嘛與老婦

在這個廣為流傳的西藏民間故事中,有位睿智的老婦人善巧而直接地給予世人教導:

某位有名的喇嘛,來到老婦人居住當地的寺院授課,這位虔敬的婦人想要向喇嘛獻上貴重的供養,所以準備了一公斤的新鮮犛牛油(用來做西藏酥油茶的珍貴上品),然後前往寺院。喇嘛對蜂擁而至的信眾做了長篇開示,在開示結束後,依照慣例信眾要依序向喇嘛獻上哈達,並接受他的加持,而喇嘛會以甘露寶瓶輕觸每個人的頭。由於在場的信眾太多了,於是喇嘛決定教大家以觀想的方式接受加持。這位老婦依照指示,以觀想方式接受加持。在儀式結束後,輪到信眾向喇嘛獻上供養,這時老婦起身,以相同的語氣對喇嘛說:「現在,尊貴的喇嘛,請您觀想您已經接受了我手中這塊上好犛牛油的供養。」說完之後,這位老婦便帶著她的犛牛油回家去了,並在心中暗笑不已。

這故事中的睿智老婦人,如同西藏文化傳統中某些故事的角色般,透過她的觀察與言行,而給予世人教誨,她是一個跨文化的著名原型。雖然因為儀式冗長且在場信徒很多,使得這位喇嘛感到疲憊,但他仍應該不辭辛勞親自為每個人加持;老婦人以不著痕跡的方式,指出喇嘛的過錯,卻不致令他過份難堪,也使在場所有人,感受到這份睿智。還有許多佛教故事也都是這樣的模式,這類故事同時也對於睿智老婦所展現渾然天成的智慧表達了敬意,這些老婦人的身分通常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的母親,但她們卻透過持咒,以及懷抱極為深刻的信念、愛與奉獻之心,運用五體投地大禮拜這些簡單的修行,而獲得靈性上的證悟。 。

本文摘自《女性寧靜的變革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   >>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      >>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