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 :  第四十一期  : :  2006-2-1

    本期主筆:  紀大偉

    木馬新書搶先看:《城市》大衛‧麥考利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北京我想想/李季紋   熊貓經驗

        美國科技界大亨最近愛喊的口號,是「人際溝通」(communication)。當前網路商機大餅之一就是「即時通」。在台灣以及其他亞洲國家流行MSN,在美國則流行AIM(AIM屬於另一企業,但功能和MSN幾乎一樣)。在家裡,在辦公室裡,以及在教室裡(我知道很多大學生會在上課的時候偷用MSN,形同「和同學傳紙條聊天」,但看起來這種學生只不過是在用電腦打筆記而已)使用即時通還不夠,於是現在手機也紛紛增設即時通功能。

           即時通為眾人帶來方便,固然不可否認。為企業帶來商機,也很明顯。但我忍不住要納悶:科技果真讓生活變得更簡易更便宜嗎?難道這些科技出現之前,我們就欠缺了「人際溝通」的工具嗎?

           昔日沒有電腦的學生,仍舊可以和同學傳紙條。學生之間偷傳單戀的情書,也很有味道。難道少了MSN,那年頭的學生就遜了?

           不得不指出,這些科技工具,未必是我們的生活必需品,而是「被別人洗腦之後」(如,被各種廣告)才誤以為自己也必須備妥的工具。我聽起來好像有點食古不化,但我只想問:

           ──MSN出現之後,人際溝通的品質果真提升了嗎?還是直直落了呢?

           人們愛把方便當隨便。在手機流行之前,和人約會是不宜遲到的;手機流行之後,反而可以有恃無恐,再也不怕遲到。

MSN允諾人們一個可以即時溝通的時空,於是許多人也因此有恃無恐,不再珍惜「對話者」。反正對話者就永遠掛在網上嘛,所以何必太認真對話。情人在MSN上進行冷戰的故事,已經不是新鮮事。

           和許多人通電話時,我多次聽見電話的那一頭響起MSN通訊的耳熟音效,以及對方敲打鍵盤的聲音。我不免暗自嘆息──對方並未專心和我通電話(對方在家中,而非在辦公室)。我感覺對方和我說話時,心不在焉。難道我要講明,向對方抗議嗎?究竟是我白目,還是對方白目呢?

           即使通本身的溝通品質讓人懷疑,而它甚至也拖累了傳統通訊(如家用電話)的品質。

           許多人喜歡在即時通「裝可愛」。如,不時丟給人一個笑臉符號。在美國,另外流行「LOL」(大笑的簡寫),表示讚許對方的訊息好有趣喔。老實說,我覺得笑臉符號和「LOL」字樣都是心虛的表現。如果即時通的互動真的讓雙方愉快,何必裝笑臉?就是因為皮笑肉不笑,才要心虛丟出笑臉啊。就是因為笑不出來,才要打出「LOL」啊。    

 

             沒有人比大衛‧麥考利更了解古建築,更能輕鬆地讓古羅馬城市活生生再現。他花許多心力蒐集、研究資料,然後將歷史的片段拼合起來,還原成完整的畫面,並用純熟的畫藝生動地表達出來。《城市》這本書將古羅馬建築的相關知識編織成活生生的歷史故事,讓喜愛古代建築藝術的人以及活歷史的人愛不釋手。

           對於保有赤子般好奇心卻沒有時間閱讀相關學術書的成人讀者來說,大衛‧麥考利的《城市》一書是了解城市、建築、古羅馬文化等相關知識的最佳入門書。而對於大多數天生好奇的兒童來說,想知道城市是怎麼形成、為何會如此運作以及是誰建造的,《城市》一書就有述說這些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將大大開啟讀者的想像力。

作者介紹

大衛麥考利(David Macaulay

  1946122日生;十一歲時,舉家從英國搬遷到美國的紐澤西州,從此告別英式田園詩人般的愜意童年,學著適應步調緊湊的美式城市生活。在這段適應期裡,麥考利專注於繪畫;中學畢業後,順利進入羅德島設計學院就讀,並取得建築學士學位;曾任室內設計師、初中老師和羅德島設計學院指導老師。

  之後,開始嘗試圖畫書創作,1973年發表第一部作品《大教堂》,至今已出版作品包括《城市》、《金字塔》、《城堡》、《磨坊》、《新世紀機械大百科》、《黑與白》、《鴿子的羅馬》、《原來如此:世界運轉的祕密》、《建築巨無霸》等。

  大衛麥考利以生動的插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贏得全球大人、小孩的尊崇與喜愛。《時代雜誌》曾讚譽他所描繪的題材,像是教堂、城市、金字塔等,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傑作。他的作品本本暢銷,光是在美國就銷售了兩百萬冊,並已譯成十數種語言;其中,《大教堂》、《城堡》、《城市》、《金字塔》和《磨坊》,已被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拍製成電視節目。

  他曾獲頒諸多國際大獎的殊榮,包括凱迪考特金牌獎、凱迪考特銀牌獎、波士頓環球報號角書獎、美國建築師協會特別獎、華盛頓知識類兒童讀物獎、德國青少年讀物年度最佳圖書獎及荷蘭銀鉛筆獎,還曾經兩度提名國際安徒生大獎。目前,麥考利與家人居住在美國東岸的羅德島州。

內容簡介

古羅馬人是城市規劃藝術的大師,至今歐洲許多城市仍深受古羅馬城市規劃理念的影響。

  大衛‧麥考利數度造訪歐洲,做了許多精心研究,在本書中創造出一座虛構的城市維伯尼亞,描述城市自規劃、興建到成長的歷程,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兩千年前古羅馬人的生活

  本書敘述了古羅馬人當年在動工之前,如何依城市的人口和規模,預留充分的空間,興建房屋、商店以及廣場、神廟、公共浴室、廁所和露天競技場等公共空間;如何設計街道、人行道、供水和排水系統、娛樂中心等設施,為城市居民在生活上提供最大的便利。

  作者筆下的維伯尼亞,呈現出一個真正成功的城市所賴以發展的城市規劃。閱讀本書時,不禁讓人不時與當代城市所面臨的問題相互對照比較。如今的城市比過去更需要妥善的規劃,回顧古羅馬城市興建時,所面對的種種挑戰與使用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我們以另外一個觀點來看待現在的城市。  

 

 

 

每月第一、三週刊出。

本周推出 北京我想想/李季紋 ——熊貓經驗

 

 北京被視為是中國的象徵,似乎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就像08年北京奧運的吉祥物,必然是五隻熊貓的變形圖案,不會有更合適的動物一樣。熊貓不是中國最普遍可見的動物,但牠只在中國產,幾乎是一種活化石般的國寶級動物,牠在從前可能是肉食性的,因為種種原因被隔絕在四川境內,沒有天敵又在極度隱蔽的生存條件下,退化成一種只能吃竹子的脆弱動物,生育率與存活率都極低,可以說一旦離開了保護區,就注定要被消滅。但牠的缺陷就是牠的力量,牠的脆弱、無能力、笨拙、奇異的黑白色塊分布的方式,反而使得牠備受愛寵、保護,連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人也為之風靡。第一對熊貓被送到美國作為親善禮物的時候,在美國海關的檢疫局停留了很長的時間,幾乎是從耳朵到腳趾都被仔細的檢查了好幾遍,因為熊貓笨拙又可愛的模樣,比起其他可愛的動物比如無尾熊或袋鼠之類,更多了一種令人迷惑的東西: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種動物?該不會是中國政府的詭計吧?其實熊貓是中國人派來迷惑美國的間諜,這稚嫩又楚楚可憐的樣子只是一種偽裝……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不過難道沒有人覺得熊貓雖然是一個古老的物種,但是牠的線條與顏色都非常的現代嗎?甚至可以說,很有設計感。簡單的黑與白十分俐落,圓弧形的大小色塊分布方式,不像斑馬哪麼浮躁,也不像乳牛哪麼村氣,也沒有大麥町的癲狂。不知道有沒有人認可我的感覺,我甚至覺得熊貓的設計感是有點知識份子氣的,氣質特殊,但不刻意張揚什麼,有時看起來簡單,但有時又深不可測。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不過,也有可能是熊貓要我這麼以為的,無論是否刻意,牠已經達到迷惑我的功能。牠是一種可以被學名歸類的生物,卻是一種難以被語言感覺歸類的符號。這不就是北京嗎?

那五隻奧運吉祥物也是一樣,眼睛部分就是兩個蝌蚪形的小點,看不出眼珠、眼白、黑眼圈的分界在哪裡,這樣的眼睛,看起來與世無爭,但是無法顯示「眼神」。有這種眼睛的吉祥物,必須給牠們很活潑的形體動作,否則根本無法分辨牠們是喜是怒。這應該就是第一對送到美國的熊貓讓美國叔叔迷惑的原因。

相較之下,北京最普遍的動物「京巴」,就顯得輕浮多了。所謂京巴就是北京哈巴狗,牠們是一種「天生寵物」,腿短、下顎短、扁鼻子、鬥雞眼,共同的特徵就是「狗仗人勢」。每當清晨與傍晚蹓狗的時間一到,北京的老爺老太太們就牽著這種小型狗出來串胡同,十分壯觀,難以想像一個城市的街景竟然達到狗比小孩多的地步。狗主人出來蹓狗的時候可以穿得很邋遢,但狗兒必定「搗持」(打扮)得漂漂亮亮,此時小區裡遍布著犬吠聲與狗大便的臭味,讓我好生恐慌。

而北京動物園裡的國寶熊貓反倒顯得低調而落魄,跟我們在電視媒體上看到的留洋熊貓「華美」小姐白白胖胖、乾淨清爽的模樣大異其趣。北京動物園裡的熊貓,個個髒兮兮、瘦巴巴。有一次我竟然看到一隻熊貓爸爸瘦到鎖骨的形狀明顯露出來,好骨感的熊貓呀。於是「葉公好龍」的故事如今有了一個現代版的詮釋:想像一下,一個帶著對熊貓有美好想像的觀光客到了北京動物園。在漫畫與卡通的形象中,熊貓往往穿著唐裝、帶著瓜皮帽、喜氣洋洋的,如今在眼前的卻是個有黑眼圈的倦怠的公務員,這是多麼大的落差,簡直就是詐欺。

冬天的時候,熊貓幾乎不出來。而到了夏天,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熱了,於是熊貓不得不爬出「宿舍」洞口透透氣,但為了遮蔽艷陽的強烈光線,熊貓們往往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觀光客面前的:睡午覺,身體的上半截留在洞內,而把下半截露出洞外。於是觀光客看到的,就是一個個髒兮兮的熊貓屁股,好似北京人冬天儲白菜的習慣,把白菜堆在陽台上,一個個白菜屁股朝外。退票!退票!

也許是為了顧及想看到熊貓真身的觀光客的心情,北京動物園的熊貓館有一個區,設計在室內,熊貓被關在較小的空間裡,僅隔一層玻璃的近距離,遊客可以看到除了屁股以外的完整熊貓。這就是我看到露出鎖骨的熊貓爸爸之處。他就像個打卡的公務員一樣坐在玻璃幃幕內上班,看起來睡眠不足、精神衰弱、飽受壓榨。他的後側就是通往「宿舍」的門,但門現在是緊閉的,他的老婆孩子就在此門後的空間裡光著屁股呼呼大睡。他乾坐在水泥地上等待著下班時間的到來,並且計算著下次輪休的剩餘日期,顯得百無聊賴。而他又是那麼的瘦,好似有胃病,他看起來不只是有象徵性的現代感,他就活生生是一個現代人標本,只不過只吃竹子。

搭拉著臉的熊貓,沒有表情,也是一種很現代的表情:沮喪、無精力。熊貓真的是一種太奇妙的生物了,牠絕對是現代的甚至會是後現代的。

 

李季紋, 台北市出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藝術碩士、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博士。劇本、小說、散文曾獲世界華人成長小說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聯合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並入選九歌版《九十年短篇小說選》。現旅居北京,從事表演教學與劇場導演工作,著有散文集《北京男孩女孩》。個人新聞台「什煞海以東」

http://mypaper5.ttimes.com.tw/user/jwj2918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