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6.1.29∕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二八八期
2005年度媒大事(上)

2005年度媒大事 (上) 

文/傳播學生鬥陣



1、嘆中華電信釋股完成 悲公有電信就此告終
 
2005年8月10日,中華電信成功在海外及國內釋出17%的股份,使公有股份降至50%以下,正式跨過私有化的門檻,成為真正壟斷台灣電信市場的私有企業。將近50年歷史的台灣公有電信機構,在號稱「自由化」、「去管制」世界潮流的思維大旗下,就此被犧牲。
 
然而,待我們看其民營化後之經營,譬如公共電話,其便以諸種所謂「正當」理由進行裁減。然而,諸如偏遠地區之電信使用、使用者之公共服務、基層員工之福利措施等,又如何保有其原本之「公共性」,又如何照顧相對而言弱勢之群體?而民營化真正的動機又為何?民營化後,把原歸諸於全台市民之資產「販售」予幾隻財團禿鷹,對台灣市民社會而言,是否又有何公共利益?而公有電信之喪失,人民的傳播公民權利與員工之勞動權益如何而保障。
 
 
2、NCC命運多舛  運作時程再度延宕

歷經風風雨雨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立法院經過多次政黨協商,並上演驚動國際的拳武行之後,其組織法終於還是在多數黨的勢力傾壓下強渡關山,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尊重專業、獨立超然,並將候選委員詢答過程上網公開,但遴選結果實不脫原先預期之政黨權力運作。於是不甘示弱的執政黨向大法官聲請釋憲,先作出凍結NCC組織法的暫時處分,繼續與在野黨斡旋。一旦僵局持續不下,大伙兒光耗在勾心鬥角的時間,就足夠思考一番到底NCC可以為國家帶來什麼?以「監理」為主要業務的NCC,可能有的消極與積極管制的作為有哪些?多元均衡、在地化也國際化的廣電內容如何促成?國人最低層次的「普及服務」如何達到?言論自由、媒體專業自主、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弱勢權益、多元文化發展可以何種形式保障、尊重與促進?面對新傳播科技匯流,執照核發、公有頻譜資源該如何運作?


3、Blog與公民新聞學竄起
 
台灣年年都有選舉,去年的選舉則是盛大的地方三合一「大選」。此次選舉的重點之一,則是瑋哥部落格炒熱了台灣blog公民新聞學的話題,另一個別的現象即是亦有一群政治人物開始在網路上架設屬於自己的部落格,以此證明了政治人物看見blog的政治傳播力量,欲投入其中發揮之。而在此之前的暑假,行政院青輔會舉辦了南北兩場的「青年公民記者研習營」,而苦勞網亦在11月中舉辦了一場「獨立媒體研習營」。於此,無論是民間團體或是政府單位,都希望能夠藉著此般blog風潮,帶動台灣市民社會自發的公民新聞力量,能夠由下而上的引發一些社會的改變。
 
而雖說瑋哥部落格距離所謂的公民新聞學仍有一段差距,且在選舉後亦隨之消聲匿跡。雖為曇花一現,但,亦或許可記載為一種台灣在地公民新聞學在網路上發展的一次可觀紀錄,只是,台灣的公民新聞,更應該是一種長久的、真正關懷在地社會與弱勢族群的力量。且讓我們為此一同培力吧!
 
 
4、中時集團停中晚買三中
 
中時晚報於去年11月1日,正式劃下18年的句點。中晚起於台灣政治經濟社會風起雲湧的時代,曾叱吒風雲於一時,然而經歷多年,如今卻因中時集團高層欲跨足廣電事業,不希望「蠟燭兩頭燒」,而將中晚關門大吉。猶記3年前左右,中時裁撤中部與南部編輯部,為的亦是購買中天電視台,而將其無預警裁撤。如今,同樣的手法再現,中時花了90億購買國民黨中視、中廣與中影,此般景況就如同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裡所說的「有錢買電視台,卻沒有錢幫助這些被裁撤的可憐失業勞工」,極具諷刺。以此,中時集團是否真有心於辦報辦媒體,或許便亦不辯自明。


5、Triple Play戰國形成  網路威力不可小覷

數位匯流喊得震天價響,有道是2006年將形成數據、語音、多媒體三合一(Triple Play)戰國局面,群雄競逐;雄霸台灣的有線電視業者極欲「連橫」,電信龍頭中華大哥趕忙「合縱」;又深怕有線電視挾帶龐大影音內容這麼一跨,緊抓著的MOD就可能被翻盤。雖然民營化的中華電還是老神在在認為自己擁有豐富的經驗,認為慣於「一對多」的電視業無法做到網路「多對多」的全面雙向互動,且掌握「last mile」這張王牌;然而,事實上電信業賴以維生的語音話務已逐漸遭受網路電話啃食,尚且有一可忽略last mile的無線寬頻城市正在生成!不過,當「有線」逐漸轉以「無線」技術替代後,生活周遭越來越多的基地台會不會是潛在的危機?於是,數位匯流的意義其實是更高層次「傳輸分離」的專業分工,數位互動技術強調消費者的自主性,連帶分級付費的概念,則迫使內容業者在這波數位革命中,應當有著對更專業、追求更好內容品質產製的高度警覺!
 
媒來稿

多種語言,一種希望
黃國瑋/東吳大學政治系四年級


針對WTO部長會議,香港採取自1967年以來最嚴厲的防範措施,共逮捕1000多名示威者(其中有13名台灣人),當中參與示威的行動者,不只在地緣鄰近的國家有人前往,例如東南亞的泰國、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等,東北亞的韓國,譬如最耳熟能詳的韓國農民聯盟、教師工會,以及,日本的反基因改造團體,甚至中南美洲和非洲都有人前往支持反WTO的活動,由此可鑑,反全球化運動已經跨越地理、性別、階級、語言乃至於宗教。

在反全球化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另類媒體是值得注目的焦點之一,廣義來看,我認為,另類媒體環繞我們四周,是可以自己隨意使用,藉以突破主流媒體的框架,進而解放真相,例如,紀錄片觀點能忠實地反映出現場狀況,更能提供主流媒體遺漏或刻意刪除的資訊,更遑論網路媒體眾聲喧嘩,透過鏈結機制,將不同的知識和觀點串連起來,形成資訊鏈體系,即便互相觀點不同,也能產生對話辯論的契機,尤其,人與另類媒體的對話、另類媒體間的對話,乃至於人與人間的對話,皆可使思考激盪產生不同的意義。

然而,國內主流媒體受限於編輯室品味、守門框架,著重於衝突面報導,但,透過苦勞網的紀錄片還原,抗議會場外進行的絕大部分是和平的活動,例如溫和遊行、各式國際研討會與座談會、唱歌跳舞的音樂會,百萬人簽名連署等,可以說是「多種語言,一種希望」的行動場域,遺憾的是,這些全被商業邏輯的守門機制拋棄了,它被視為無法換成利潤的垃圾,卻意外地被另類媒體當成了寶藏,在無中介的網路世界裡不斷鏈結著、傳遞著、分享著,透過另類媒體的視角,我們看到了清楚的現場脈絡,那麼多令人動容的,只為保住自己工作機會的人們,乃至於專業的社運份子,國際大型的NGO、NPO,譬如樂施會、第三世界網絡、OUR WORLD IS NOT FOR SALE等匯集成一股堅定的力量,經由多種不同語言的翻譯,我們知道,眾生不一定代表眾聲,他(她)們的需求只是簡單的公平罷了!

所以,另類媒體將這些希望轉化成左派的批判力量,攻擊全球貿易只是已開發國家的大型遊樂場、兑幣機,卻可能是半邊陲和邊陲國家的墳墓,因為,全球化要求的自由,放在國際脈絡下檢視,它仍然是權力競逐的場域,弱勢國家玩不起的豪賭遊戲。

因此,值得關注的是,另類媒體要如何匯集公眾的力量與目光、進而激起理性辯論?首先,另類媒體的焦點乃在於青少年的次文化,台灣青少年的次文化鮮少與全球化議題相關,但是,仍然可以嘗試與本土議題串聯,以博得閱聽人的注意為優先,譬如,楊儒門置放的白米炸彈就是訴求反WTO的一個具體行動,可以透過這個問題的反覆思考,辯證出更多關於全球化的想法。

其次,必須重複反思全球化的紮根性運動,使更多人了解全球化,舉凡,可以透過另類媒體和學校一起舉辦研討會,擴大和增加學生參與討論的機會;再者,另類媒體應該補充主流媒體之不足,甚至,重新思考和批判主流媒體的議題報導,譬如,李建誠事件,主流媒體的框架策略促使議題原本的主體性失去焦點,將本初的反全球化運動錯植為國家機器的運作能力,誤導民眾的想法和議題的核心;最後,另類媒體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思考如何將台灣青少年的次文化和國際性議題串連起來,畢竟,全球化的確需要媒體和青少年長期的關注和省思。

持平而論,眾聲喧嘩的商業媒體,在我看來,都能化約成一種簡單的市場邏輯,以收視率和利潤為優先;然而,同樣眾聲喧嘩的另類媒體,卻是一種多元性的表徵,重視議題的時序、空間與脈絡,不讓冰山一角的視野建構出閱聽人的世界觀,所以,眾生(頻道多元)不代表眾聲(內容多元)在商業媒體世界裡,得到了印證,但,在另類媒體世界裡,卻也得到了反思。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yahoo.com.tw)。此外,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爆竹一聲除舊,經過一年風風雨雨,台灣媒體改革又向前邁進一步。未來一年不論NCC或者公共廣電集團是否能夠順利運作,我們都將持續關注媒體相關議題,也期待能與更多社運團體交流學習。新的一年,讓我們一同為全民的媒體祈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