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網–路–趨–勢–觀–察–家–        
                              
           - 數 位 之 牆 -           

‥‥‥‥‥‥‥‥‥‥‥‥‥‥‥‥‥‥‥‥‥‥‥‥‥‥‥‥‥‥
‧Since 1996   ‧訂閱人數 - 47769   ‧出版日期 - 2000/11/19
‥‥‥‥‥‥‥‥‥‥‥‥‥‥‥‥‥‥‥‥‥‥‥‥‥‥‥‥‥‥


<替你讀新聞>
‥‥‥‥‥‥‥‥‥‥‥‥‥‥‥‥‥‥‥‥‥‥‥‥‥‥‥‥‥‥
◎媒體整合與中央廚房/黃彥達‧數位之牆創辦人

基於「大編輯台」概念,ETtoday併入東森電視台 (ITHome 電腦報 2000/11/14)

target="_blank">http://www.ithome.com.tw/Daily_news/20001114/index.html >
‥‥‥‥‥‥‥‥‥‥‥‥‥‥‥‥‥‥‥‥‥‥‥‥‥‥‥‥‥‥

隨著各種內容的數位化,以及放在網路上流通,再加上未來各式各樣
的資訊家電出現,所謂的媒體,其形貌將會跟著改變。這樣的改變將
是既大且深,但是它的步調卻是緩慢的,慢到一般人渾然不覺未來的
社會可能會出現一個超級媒體巨獸。

第一波的網際網路革命,不管是否因為網路股的慘跌而進入的寒冷的
冬天,也不管是否大量的公司倒閉裁員,它所完成的最有意義的一件
事情,就是將內容數位化。

我們以往總習慣於將「內容」和「展現內容的形式」放在一起思考。
報紙,有它的內容,也有因為報紙的形式(大小,張數,走欄的方式
)是那個樣子,所以我們在填入內容到那樣的載體當中時,會做一些
考量,包含了字體的大小,圖繞文的方法,文章的長度,左翻式還是
右翻式,標題的下法等等。

但是一旦填入內容到報紙這個載體之後,這些內容如果要被運用到別
的載體上面去,過程將會非常痛苦,先不管別的載體有別的載體的呈
現形式,光是把文字轉換到另外一個平台上面就要花去很大的功夫。

而網際網路卻讓這件事情跨出了第一步。因為傳統的媒體開始要與網
際網路接軌,所以必須把媒體內部原先所擁有的資料數位化,為了讓
網友可以查詢新聞內容,所有的文章都被放置在資料庫中。

剛開始,大家只是為了應付網路一個新興媒體而已。接下來想不到還
有第二波網際網路帶來的新載體,資訊家電,例如PDA ,可以上網的
大哥大,螢幕電話等等,未來噁能還有滿坑滿谷的資訊家電。

被儲存在資料庫中的內容,是不包含所謂的「呈現型態」的。而呈現
的型態,是一旦資料被從資料庫中讀取出來之後,才依照它所要呈現
的載體去調整,最後才發布( Publish)出去的。現在大部分的媒體
網站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在運作著。

慢慢的,所有的人開始發現數位化的好處。如果我請一堆記者去採訪
新聞,所有的新聞通通放到資料庫當中。然後請編輯去做編輯內容的
工作。當我要把這則新聞呈現在網站上的時候,會有網站編輯去對新
聞內容作修改,修改成適合呈現在網站上的形式。當我要把這些新聞
呈現在PDA 上面的時候,有另外一組編輯做這件事情。當然,這些新
聞最後可能會印成報紙,又有另外一些編輯從事這個工作。

於是我們所熟知的媒體,將會變成「中央廚房」。以中央廚房的方式
來生產新聞,然後依據不同的載體調整「口味」。為了應付大量出版
的需求媒體採用這樣的經營方式,會將成本降到最低,以及將邊際效
益提升到最大,所有的人員編制也會依照這樣的方式來運作。

所謂的內容一旦被數位化,以及將內容從出版的形式獨立出來之後,
內容就具有「通透性」。它會被儲存在一個中央的資料庫當中,然後
離開資料庫的時候成為資訊流在不同平台之間亂竄。我們可能在網站
,在報紙,在手機上面看到同一則新聞。

資料一旦數位化之後,通透的特性會導致媒體的整合。電視公司之所
以不能經營報紙,是因為法令規定不可以。但是在數位的時代,特別
是未來寬頻的時代來臨時,電視的影音資料與報紙的文字資料卻是存
在著互相整合的壓力的。因為資料一旦被數位化之後,影音資料與文
字資料的差距不會這麼大,它們都只是在閱聽人想看的時候在特定的
載體上出現而已。

台灣的兩大報業集團,在這件事情上面的腳步都相當的快。有的在電
腦系統上已經完成整合,有的在人事系統上面也開始朝向中央廚房的
方式整合。這是因為數位時代來臨,對於媒體造成成本上的經營壓力
所致。

至於前面所勾勒的藍圖,資訊流到處亂竄的景象,還有多久會達成?
首先裝置必須要普及,第一代的網路讓坐在電腦前面上網這個動作變
得普遍,而行動上網的動作還沒。其次,介面的掌握還不夠,我們常
常看到新聞內容原封不動的從報紙到網站,再從網站到PDA ,一個字
都不改。我們其實必須承認不同的載體呈現形式可能會影響內容,也
因此介面編輯的功夫不可省略,至少,新聞內容的長度可能會因為不
同載體而不同。

媒體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因為報紙和電視台會互相競爭。這件事情在
過往是不會發生的。數位時代的來臨會讓這兩者有內在的趨力走向競
爭,甚至整合。雖然短時間內我們還很難看到這樣的情況,但是媒體
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長成怪獸的,中外皆然。


<歷史上的今天>
‥‥‥‥‥‥‥‥‥‥‥‥‥‥‥‥‥‥‥‥‥‥‥‥‥‥‥‥‥‥
去年,前年,大前年的此刻,網際網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網路的價值在生活化 - 1999/11/28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90&Type=trend&Catagory=
society

◎免費電腦代表了什麼 - 1999/11/14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87&Type=news&Catagory=f
uture

◎CD 交換中心的啟示 - MP3的未來 - 1999/11/07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86&Type=news&Catagory=f
uture

◎經營入口網站的策略思考 - 1998/11/05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5&Type=trend&Catagory=
media


<針對本文發表看法>
‥‥‥‥‥‥‥‥‥‥‥‥‥‥‥‥‥‥‥‥‥‥‥‥‥‥‥‥‥‥
請將下列網址用滑鼠全部選起,Copy-Paste到瀏覽器上即可發表意見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fillforum.asp?ArticleID=182&Type=news&C
atagory=media


<關於這面牆>
‥‥‥‥‥‥‥‥‥‥‥‥‥‥‥‥‥‥‥‥‥‥‥‥‥‥‥‥‥‥
數位之牆創於西元1998年 4月,以獨立站台的型態營運。牆主黃彥達
本身雖然歷任過網際網路相當多的領域,但是並不因為工作的關係,
就失掉了數位之牆獨立營運的精神。如果您想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

這是一個因夢想而誕生的站台。所有的網頁設計,程式設計以及電子
報的撰寫,都由牆主一人獨力完成。

經過四年來對網路的長期思考,路,終於清楚的呈現在眼前。一面牆
,一份電子報,希望能發揮一些微薄的力量,讓人們對於整個網路產
業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如果您想進一步與牆主接洽,可以透過下列方法

E-mail : webmaster@digitalwall.com

本電子報著作權為黃彥達所有。您可在不更動任何文字與每期所附之
版權聲明的情況下,將本刊轉載於電子佈告欄或新聞討論區等公開網
路媒體,但不得涉及任何商業行為。如須以其它方式引用,或轉載於
網路以外之媒體。請先來信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