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6.2.19/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第134集節目:公共廣電集團的再思考
一週一張表,改變媒體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呼籲媒體勿污名化精神病患者並正視其基本人權2006/2/18
2006年春【媒觀志工團招募活動】認識再現、認識媒體
自我批判才能真誠批判
身為「主流」的限制
給我不傷人的大眾娛樂
下載《Watch Media》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第134集節目:公共廣電集團的再思考

播出時間:2月19日上午8:00-9:00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公共電視總經理 胡元輝

行政院於2月7日,核定了華視公共化的方案,未來我國將會有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出現,但目前對於這個集團該如何規劃、整合與運作,社會仍有許多不同的討論意見,本集Watchmedia特別邀請到重量級人物:公共電視總經理胡元輝先生進行討論。主持人利用這次難得的對話機會,直指問題核心地提出了許多疑問請教總經理,而總經理將會如何說明?與化解大眾對公廣集團的疑慮呢?本集Watchmedia將有一段精彩的對話討論,各位聽眾千萬不能錯過這難得機會喔。





 《Watch Media》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播出頻道:大台北地區FM97.3(綠色和平台灣文化廣播電台)




一週一張表,改變媒體

面對惡劣或不當的電視節目,該怎麼辦?只能在望著電視生悶氣?還是換個頻道、轉頭離開?其實,面對讓您不舒服節目內容,你可以採取更積極的行動!

歡迎您和我們一起加入監看的行列,一週填一張監看,讓我們將個人小小意見累積成大大的改革力量!

相關資訊請到:
http://www.mediawatch.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22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呼籲媒體勿污名化精神病患者並正視其基本人權2006/2/18

2月17日台北市南京西路發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件,據媒體報導,引爆瓦斯者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長期病患,造成了多位消防人員受到程度不一的嚴重灼傷,「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除向所有義勇的消防隊員致敬,並希望所有受傷的隊員及民眾能早日康復。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此意外事故的新聞報導中,媒體多半有意無意將造成意外發生的原因全部歸咎在精神疾病,其中聯合電子報影像走廊的一幅標題為「又是精神疾病惹的禍」的照片更是對精神病患嚴重污名、侵犯精神病患者人權(新聞圖片位址: http://image.udn.com/gallery/show.jsp?pType=photo&pid=9292),我們呼籲聯合報應立即更正,並向精神疾病患者致歉。

媒觀認為,精神疾病或許是造成此次意外發生的原因之一,新聞報導動輒稱其為「不定時炸彈」或是「潛藏在社區裡的危機」,此種媒體報導方式不僅忽略了形成疾病的多重原因與台灣數十萬患病者的人權及尊嚴,更造成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誤解。媒觀同時也呼籲所有新聞媒體,報導精神疾病患者時,刻意隱晦與過度牽連都是不必要的報導手法,精神疾病的報導需要「正常化」,病患也不該繼續成為媒體片面報導下的犧牲者。 


2006年春【媒觀志工團招募活動】認識再現、認識媒體

媒觀在2005年秋辦的志工活動,收到了很大的成果。我們一起閱讀並討論《問題媒體》這一本書,藉由參考了美國媒體與社會、政治互動的歷史,我們對台灣的媒介現象也有了更寬闊而深入的認識!

新的一年到來,媒觀有許多新的工作計畫,想邀集更多的朋友加入,一齊為健康的媒體環境打拚。因此我們規畫了新一波的志工活動,希望招募有志於媒體改造的熱血朋友來做工。

這次的活動主題,在討論各種類的人事物在媒體上的「再現」。比如勞工在媒體上慣常出現的形象,或胖子在媒體上慣常扮演的角色,等等。想想看,為什麼勞工一定要喝維士比,不是喝窖藏三十年的蘇格蘭威士忌呢?胖子為什麼總是傻呼呼又慢半拍,不是帥氣而強勢呢?

我們的媒體,除了羶色腥讓人受不了,他們也不斷地製造或強化我們心中的刻板印象,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事。但是我們注意到了嗎?2006年的春季,讓我們一齊腦力激盪,去更敏銳地看透:媒體如何「再現」我們的世界!




我們先想好八類的人事物,分別是勞工、名人、族群、宗教、貧窮、性別、青少年、疾病。他們是如何被媒體習慣地呈現,被我們看到呢?你可以現在就想一想,他們在媒體上的樣子,和本來的樣子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是為什呢?

除了這八類,你一定也想到了更多對吧?如果你來參加,歡迎提供不同想法,我們後頭幾週的活動主題還有調整的彈性,就保留給你的想法囉。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志工活動的討論成果,將有機會在空中對全國放送!!各週的主題都有可能成為【媒體觀察站】的節目內容,帶領討論的志工朋友可以上節目和全國聽眾一齊分享你的心得哦!

讀書會的活動資訊如下,歡迎報名。來信請提供姓名、就讀學校系級、聯絡方式,以及你對媒體的觀察心得短文(300字),寄到 media.watch@msa.hinet.net 即可。並請在信件主旨註明報名志工招募,我們將一一回覆。

--------活動資訊---------

招募對象:大專院校學生、研究生。
招募人數:五人。
活動主持人:
…管中祥(媒觀董事長、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張時健(政治大學新聞系博士班學生)
費用:FREE。
進行頻次與期間:自03/02始,隔週週四(兩週一次),晚間六點半到九點。為期三個月。
日期:03/02; 03/16; 03/30; 04/13; 04/27; 05/11; 05/25; 06/08。共八次。
活動地點:媒觀辦公室。(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37號4樓,建國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

進行方式與注意事項:

1. 每週有一人帶領討論,各主題由參加者輪流帶領。帶領討論者,須事前找到一篇與該主題相關的學術文章或分析報導,先行閱讀,並提供其他成員參考,以利討論。

2. 該週未帶領討論的其他成員,各自準備該主題相關報導。活動進行時與大家分享討論。

3. 討論結束後,帶領討論者匯整討論心得並記錄(1000字內)。該記錄將公布在網站上。

4. 前面五個(04/27)主題,分別是勞工、名人、族群、宗教、貧窮,已經有志工成員認領。餘三週主題,開放選項與認領。

5. 活動地點(辦公室)備有甜點、咖啡與茶,適合飯後使用。


自我批判才能真誠批判

文/管中祥

2006年1月出版的「目擊者」雜誌第50期,刊出了「中時編部FW大串通行動紀實」及「公廣集團是公視困境的指路明燈嗎」兩個專題,前者報導了中時編輯部發起的內部改革行動,後者則是公視新聞部員工針對公廣集團及公視新聞自主的批評與反思。 

「中時編部FW大串通行動紀實」專題提到,去年11月,中時文化中心主編發出「中時編部FW大串通」email,信中對中國集團「新聞置入性行銷」、「八掛新聞登頭條」作法多所批評,並希望透過編輯室內部串連,提出「建立新聞公評人制度」、「中時內部溝通平台」等改革措施。主文是由目擊者總編陳香蘭及蕭萍訪問中時員工而成,不過,整篇文章訪談未見中時編輯部同仁的真實姓名,而以「一位主編」、「該名記者」、「一名中時地方記者」等方式呈現。不同於中時編輯部的「靜默」,中時工會常務理事陳文賢及總幹事蘇雅婷反倒在專輯中為文具名批判中時資方不當對待員工。 




相較於中時編輯部的「低調」,同樣是來自於媒體內部批判聲音,公視新聞部同仁卻個個以真名對公視發表批評,甚至對公廣集團是否能為公視新聞帶來新氣象多所質疑。 


這兩篇專題的出現可說是台灣媒體的一大進步,我們除了看見媒體內部少見的反省力量外,也看到媒體人採取具體改革行動。不過,有趣的是,同樣是內部批評,何以中時員工「隱姓埋名」,而公視卻能用真名侃侃而談呢? 


想要自我反省也得要有反省的膽識與空間,在職場裡,除了批評者帶不帶種,以及主管的「包容性」外,是否存在制度性的保障與開放的組織文化顯得格外重要。許多媒體工作者不敢批評自己的組織,除了鑑於前人的悲慘經驗,恐懼秋後算帳而形成自我設限的文化則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中時及公視的員工那一個較有勇氣與膽識其實並不清楚,但兩家媒體員工具名與不具名的批判,卻顯示了公視比中時有更多的自我批判的空間,不僅讓公視員工可以負責任的進行的批評,也可能透過員工的大聲喧嘩與理性論辯舉動,形成內部的反省與改革力量,這種公開化的過程,也迫使公視必須正視內部問題。 


批判與改革是媒體人面對權力者經常喊的口號,只是,如果媒體人沒辦法進行內部改革,對組織內的不義有所批評,遇到主管壓力就縮手噤聲,那麼媒體工作者對政商體制的批評又有幾分可信?也不禁讓人懷疑,當媒體人遭遇政經壓力與利益時,是不是一樣也縮手噤聲?同樣的,媒體經常以永遠的在野黨自居,強調監督政府展現社會進步力量,但如果無法容忍來自組織內部的批判,未能建立內部的溝通與反省機制,那麼,媒體批判社會的能力誠意與能力也讓人大大懷疑!


身為「主流」的限制

■魏玓

《中國時報》主筆彭蕙仙2月9日在該報網站的個人部落格上,發表一篇對於李安新電影《斷背山》的觀後感〈斷背山的另一邊〉,質疑片中兩位男主角的外遇行為被過度美化,傳統的異性戀家庭價值則遭到貶抑,甚至擔心這樣一部電影「會在年輕一代的心裡留下何種影響力?」。至今這篇文章的點閱率已超過8千人次,迴響也超過5百篇。許多回應批評彭對同志族群的歧視,當然也有人表示支持。彭本人則公開表示,她沒有歧視同志的意思,網友的意見給了她很多啟發,但不會動搖她堅定的信仰。

《斷背山》讓我對於社會對人的壓抑,感到深深的悲哀。但是讀了彭文之後,我感覺到更多的悲哀。

用彭文最基礎的論點來說,她一開始就提到,兩位男主角對婚姻的傷害,與他們是同志與否並無本質上的差異,因此不應該因為是同志戀情就被美化(而沒有被指責)。這個看似理性的洞見,恰恰好突顯出異性戀者的優越(所導致的)盲點。事實上,剛好相反,同性戀情在大部分社會中,被壓抑的程度和追求的難度,都要比異性戀情來得高,這正是「本質」上的差異。

如果這裡有什麼「不變的本質」,那就是被社會所壓抑的愛情,更能突顯出愛情的淒美,更能讓觀者感動和深思,無關乎異性戀情還是同性戀情。只不過,在這部電影的背景裡(我們現在也好不到哪裡去),同性戀情所帶出的衝突特別強烈。反過來說,羅密歐與茱麗葉或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之所以淒美感人,跟他們是異性戀,或者他們是未婚男女而不是搞外遇沒有關係,是因為在這些愛情裡社會壓抑和人的掙扎特別強烈,不是嗎?

老實說,在戲劇和電影裡,異性戀的外遇和背叛,被描寫得淒美,甚至被廣為歌頌或同情的例子,要比同性戀情要多得多。看不慣《斷背山》的異性戀評論者,是否也曾用一樣的道德標準和反應強度去批評,去擔心這些作品對下一代的影響(更何況,如何解讀背叛和外遇還是另外一回事)?再從另一個角度來想,同性戀族群比較不會站在道德立場去批判異性戀的背叛和外遇故事,不是因為他們的道德標準問題,而是因為他們更切身體會到社會的壓力,以及追求感情自由的掙扎和痛苦。這裡突顯的正是身為「主流」無法發揮同理心的限制,我可以了解這樣的限制從何而來,但是我們(包括筆者自己)都應該用更多的反省努力擺脫這樣的限制。


給我不傷人的大眾娛樂

立法院在年初通過「無線電視公股處理條例」,明確宣示未來公共廣電集團的發展與雛型後,公視基金會隨即舉辦「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 

在第一場座談中,與會人士大多認為華視未來應走向「大眾化」,達成「公集團」頻道分工,服務不同觀眾的目標。不過,也有人質疑,公視一方面要「大眾化」,又希望有別於商業電視保有獨特性,那麼,兩者是否有並存的可能呢?而「大眾化」與「獨特性」真的是平行的兩條線? 

不少的節目製作者或者觀眾大多有個迷思,認為通俗、大眾的電視節目會傾向聳動、灑狗血,甚至「低」品味,而台灣的綜藝節目也往往透過歧視性的語言、侵犯性的肢體動作來折損、傷害,甚至愚弄來賓或觀眾製造笑點、增加收視,因此,社會的「異常者」便成為節目的嘲弄對象,而我們也在笑聲中不知不覺的侵犯人權。 

然而,電視節目如果除去這些傷害人的元素,收視率是不是就一定不好? 

雖然在日本不乏灑狗血的綜藝節目,不過,諸如「電視冠軍」、「開運鑑定團」、「黃金傳說」等「不傷害人的大眾娛樂」在台灣卻頗受好評及歡迎,這不僅說明了大眾娛樂存在著多樣的可能,同時也提醒節目製作者,台灣觀眾對大眾娛樂的品味並非只愛煽腥。 

這些節目一方面取材貼近生活,節目製作也包含了懸疑、競賽、傳奇、英雄等大眾元素,另一方面,他們肯花時間、成本雕琢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大眾節目,也讓創意有展現的空間。然而,台灣媒體競爭激烈,商業電視基於利潤考量,節目成本低、製作時間短,不但節目抄襲、複製,沒有創意,更經常透過廉價語言彼此傷害換取利潤。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觀眾選擇有限,即使是有創意的人才也很難不受到折損或者加入傷害人的行列。 

廣告不是公共媒體的主要財源,營利更非公共媒體的經營目的,未來的公廣集團若能有效解決財政問題,將會比商業媒體有更多時間與空間製作不傷害人的大眾節目,提供觀眾多樣的選擇,公廣集團也能展現有別商業電視的獨特性大眾娛樂。


下載《Watch Media》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以及這裡:
http://podcast.blog.webs-tv.net/watchmedia  
這裡可以直接下載哦~~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Benla的Blog:http://blog.yam.com/benla

媒體小鋪電子報:https://enews.url.com.tw/benla.shtml

「Watch Media」每週日上午8:00—9:00於「綠色和平」(FM97.3)現場直播 
 


報主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