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6-02-22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教科書與歷史爭議
CO肉品風波



【社論】
教科書與歷史爭議
 
 

日前228基金會的「228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爐,將228事件的「元凶」(責任者)直指蔣介石。除了可預期的隨之而來的政治爭議、學術論辯之外,是否將此一版本研究結果列入教科書,也成為一大問題。對此,除有學者表示不宜使用「元凶」這一情緒化字眼,亦主張應將此沈澱為學術議題,而非政治議題,暫時不宜放進教科書。

歷史教科書一向是引發爭議的焦點所在,這一現象歷來不鮮,舉凡日本部分教科書版本否定南京大屠殺等侵華史實、中國教科書扭曲對日抗戰史實,皆是吾人隨手可拾之例。歷史教科書之所以經常引發重大爭議,除了在於歷史詮釋與權力鬥爭有著直接關連之外,同時也在於「教科書」的性質所使然,從而使得教科書本身往往成為爭一之焦點所在。

所謂的「教科書」,它的最基本意義應該僅在於「供作教學之用書」。然而,由於我們社會的各項特性,例如全國性的升學考試、分數競爭決定就讀學校,以及對於「標準答案」的喜好與需求等等,都在在讓教科書成為「真理」、「唯一真實」的代名詞,從而使教科書幾乎能夠影響整個的一個世代,造成教科書成為爭取「正統」地位的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種性質在較易取得共識──但亦非是毫無爭議的──同時以實證結果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中,引發爭議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在於以「價值」、而非實證結果為前導的人文與社會學科,例如歷史、「國」文等科目,便經常會因為價值與詮釋觀點的不同,而產生諸如以上的重大爭議。

我們並非認為不存在真實的歷史,但問題是,目前恐怕不存在著一種史學方法敢於宣稱其可窮究真實的歷史──當然,明確違反人類普世價值、情感與道德的歷史詮釋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不過,這卻也不能成為我們放棄追尋歷史真實的一個逃遁之理由。我們在此一問題上所主張的是,若是教科書的「真理」性質無法在一夕之間被轉變,那麼,教科書便應該以「最大公約數」作為編纂之原則,任何個人或團體皆須警醒自制,不能只圖一己之利而使教科書之論述產生某種傾斜效果,隨著政治因素而不斷搖擺的教科書內容,其實只會是荒謬的悲劇。

除此之外,根本之計就在於徹底改變教科書式的思維與教育(體制)模式,以期使不同觀點的論述與詮釋皆能被同時呈現,所謂的思考能力也才得以在其中萌芽。

(回目錄)



【左右看】CO肉品風波

【左看】
貿易與糧食安全
朱政騏/博士生

市售生魚片以一氧化碳(CO)增色的新聞讓民眾人心惶惶,部份賣場緊急下架;業者出面澄清;官員也宣示加緊查察,並為一些優良商家「掛保證」。隨後,美國肉品也傳出以CO增色,而且美國國內正為此吵得不可開交。照例,上述戲碼應會再度搬演,唯土學者比不上洋專家,FDA沒有下令禁止前,沒有人敢對CO增色的美國肉下禁令。

生活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對這些場景想必不陌生。當自由貿易被絕對神聖化的時候,糧食安全只是次要的考量。本月初WTO甫做出裁決,判定歐盟限制基改作物及食品進口違反自由貿易原則。事實上,基改食品對人類健康是否有害一直是未定論;而基改作物的強勢基因對基因多樣性的戕害卻已眾所周知,歐盟基於「預防原則」限制進口當屬合理,卻在WTO主張的自由貿易下被迫開放。歐盟尚且如此,其他國家在WTO的架構下,可說是完全失去了為糧食安全把關的可能。

當糧食成為商品,貿易變成唯一的目的,無論是以添加物或基因改造的方式增色、防腐、抗凍、耐旱,都是設法讓它可以運送千里仍保持光鮮亮麗的模樣,只要賣相好,哪怕會危及健康、傷害環境也在所不惜。只為販賣,不顧一切,糧食商品化正是這類戲碼不斷上演的根本原因。




【右看】
「踢爆」的溫床
吳三少/公務員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驗出市售生魚片近三成以一氧化碳(CO)增色,鯛魚更幾乎百分之百有充灌CO處理。這條消息被媒體披露後,衛生署食品衛生處以及各地衛生局才開始積極抽驗,果不其然,發現在超市、大賣場、餐廳裡販售的鮪魚、鯛魚等都含有CO。荒謬的是,我國明定食品禁用CO,官員卻推說沒有檢驗的方法與標準,辯稱法令不足才會造成「疏忽」!

怪哉!禁用不就是不准使用,既然不准使用,何來缺乏標準?我們又不像美國允許在一定標準下使用,才需要有個劑量限制,官員們應該不會連這點常識都不懂吧!再說,檢驗有無CO是很困難的技術嗎?消息曝光後,專家指出許多辦法可供民眾自行判斷。如果連民眾都能自行初步判斷了,主管機關還推說沒有檢驗方法,這不擺明了說這些機關裡盡是一群插科打諢、混吃等死的冗員嗎?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若真是「疏忽」,那麼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最可惡的是硬拗瞎掰,死不認錯,只想趕快息事寧人,脫身了事。認錯,是改過的第一步;而改過,則是避免下一回還有被踢爆的機會。這種不肯認錯、不思改過的官場文化,正是媒體「踢爆」的溫床。在踢爆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食品安全的問題,台灣的官場文化更是令人憂心。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