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

廣播節目本週主題:公民力量與媒體改造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現場來賓: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代表、台大政治學系專任副教授---黃長玲

還有媒體大小事單元,歡迎大家在節目中Call-in進來(02-23888985),與全國聽眾分享您的媒體使用經驗哦~


內容報報:

媒體乃維繫民主社會重要的一環,身為此公民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希望媒體與公民能夠良性互動相互提攜。繼去年7月29日21個民間婦女、兒少、同志團體呼籲全民加入監督媒體行列後,這些團體在8月8日再度舉行記者會,宣佈組成「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簡稱「公民媒改聯盟」)。聯盟的主要訴求是媒體和民間團體及社會大眾應該展開社會對話,而有關先前換照的審議該無論是由新聞局亦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執行,都應該以媒體與公民社會對話協商後所訂定的自律公約或具體規範為重要依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結合公民監督與媒體自律,使台灣的媒體真正擔負起民主發展的重要責任。

在聯盟提出以上訴求後,這段期間仍有其他團體陸續加盟,包括婦女、兒少、同志、環保、社區、原住民、學生、教育、媒體專業等民間團體,目前總數已達64個團體之多。各民間團體在短時間內,即迅速凝聚共識、擴大結盟,顯見公民社會對於媒體改造的普遍渴望。不過,除了展現公民參與的改革熱情之外,聯盟更期待與各家媒體就具體改革內容進行長期對話。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將就公民力量應該如何有效發揮並且敦促媒體正向改造進行相關討論。 相關討論可參考公民媒改聯盟網站http://blog.yam.com/citizenwatch/archives/457258.html

------------------------------------------------------------------------------
媒觀的消息 : 媒體改造學社、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聯合聲明2006/2/21

公視董事會昨日公布推薦小野(李遠)為華視新任總經理人選,並預計在三月二十九日華視董事會改組、公視基金會取得多數華視持股後,順利被任命為華視邁向公共化工程的最重要領導者和執行者。對此,媒改社與媒觀有幾點呼籲與建議:

一、公視建議小野應向華視現任總經理江霞請益,但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應該向華視工會請益,特別是聽取資深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使華視公共化過程展現產業民主精神,也減少不必要的人為因素摩擦。

二、小野應與公視基金會配合,積極準備提出華視公共化的未來藍圖,包括組織轉型、內部管理、節目規劃、營運發展,以及與公視的整合架構等等議題,均要能提出符合公共媒體精神、符合全體公民利益的規劃,並於適當時機對外公開說明。

三、小野應展現積極的企圖心與魄力,打破以往政府媒體的積弊和文化,開創華視新局,讓華視為台灣第一個公廣集團的打造,做出重要貢獻。
------------------------------------------------------------------------------

他山之石 : 一個護士的心聲

我是一名護士,實際接觸過精神病患,首先我要說的是~精神病種類很多,俱攻擊性的不是種類,而只是其中的一個症狀的表現。舉例來說:當蚊子叮咬我們時,一般人是「啪!」一巴掌打下去,但也有人是拿殺蟲劑、或補蚊拍,你可以說任何一種,都是遇到蚊子時的可能反應,但並不一定是必然反應。相同的精神病患,出現的攻擊行為,是有可能的症狀表現,但不是絕對症狀。

我曾在精神科病房實習,與病患朝夕相處,有很多病患,確實是有幻覺,且焦躁不安,但我並沒有受到任何病患的攻擊。

相反的,我竟曾在常態狀況,遇到"看似正常人"的突發性攻擊行為,我不能否認,我當時的受傷,的確是一位精神異常之人的攻擊行為,且事後,我必須經由身心復健,才得以克服恐懼,,正常工作及過日子。但幾經思考,我還是必須表達,我之所以嚴重受創,不是以因為我接近精神病患者,而是因為毫無防備。我沒有料到眼前的人物,會傷害我。(關於這一段遭遇,我詳實紀錄於我的部落格文章"我的學習動力來自於一個悲慘的故事"http://blog.webs- tv.net/elinernurse/article/1158200)

誰都希望遠離暴力,但許多暴力,根本不是已知狀態,我雖曾被疑似精神異的人所傷害,但我仍願意站出來說句公道話~所有人罹患疾病,都情非得已,但為何唯獨精神病會牽累九族,受人唾棄呢?我不能說社會冷漠無情,我只想說精神病被擴大定義了,它沒有那麼偉大,足以動盪社會,我們之所以無法包容它成為疾病的一種,是因為媒體大放送,把它與罪行連結。

媒體的確可以肩負社會責任,但如何讓正義與教育都有正面方向,這也是大眾對媒體人的深深期許。

(本文作者Eliner為石榴放蕊部落格的格主,職業為護士。原文出處:http://blog.webs-tv.net/elinernurse/article/1308432)
----------------------------------------------------------------------------

媒體事件與觀察 : 台北市氣爆案及台南市流彈誤傷少女案新聞事件一覽表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http://www.tamiroc.org.tw/)針對近來與精神病患相關的新聞事件作了詳細的整理,透過這份一覽表,我們更可以瞭解媒體如何在新聞報導當中呈現及框架出精神病患以及其特定行為,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媒觀也請大家共同思考這個問題。

氣爆案及流彈誤傷少女案新聞事件一覽表下載
http://www.mediawatch.org.tw/filedownload/%AE%F0%C3z%A4%CE%BB~%B6%CB%A4%D6%A4k%AE%D7%B7s%BBD%B3%F8%BE%C9%A4@%C4%FD%AA%ED.doc

----------------------------------------------------------------------------------

媒體活動 : 「許公廣集團一個未來」系列座談會第二場:「公共廣電集團新聞的使命與期待」現場報導

《媒觀公民記者蔡蕙如報導》延續第一場對於未來公廣集團的策略、定位與分工,第二場「公共廣電集團新聞的使命與期待」聚焦於未來公廣集團新聞製播的定位與使命。會中關於公共廣電新聞應該如何發揮其影響力,而這樣的新聞又應該以何種定未來符合公眾的期待與其階段性的發展從何開始和步驟的規劃,在公民團體、學者與業界之間都有詳盡的討論。

公廣集團的使命
公共電視總經理胡元輝以1999年董事會所通過的「公視的使命」(製播多元優質節目、促進公民社會發展、深植本國文化內涵、拓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去年底剛通過的「公視節目製播基本價值」(獨立自主、公正公平、正確、尊重、多元、創新、負責)來期許未來公廣集團在新聞製播方面可以突破目前台灣新聞媒體。面對收視率和收視質的兩難,以及公視與華視整併後的主體性定位,如何成為「新聞改造運動」中成為一股領導的力量,也成為未來公廣集團必須要做到的。此外,胡元輝也從整併的現實面看公視與華視的現有資源,他認為相加不到六億的預算也不到目前一般有線電視新聞台的資源,如何在現實面資源不足的部份做出符合公民期待的的優質新聞,更是要去面對的難題。

學者專家的建言
政大新聞系教授翁秀琪表示,目前台灣媒體環境的惡化在於廣告商計價機制的不合理,在CPRP(cost per rating point)制度下就常有廣告滿檔卻收不到半毛廣告費用的情況出現。媒體業者各個叫苦連天,卻仍持續承受不合理的計價制度,因此公廣集團就應該協助社會首先發展出一套合理的廣告商計價標準,導正這種不合理的機制。對於未來合併後的定位,翁秀琪老師指出國外實例,像是英國BBC的channel1到 channel4的功能定位都不同,可以同時滿足少數族群與公益團體和一般大眾的需求;以及德國公共電視系統的ARD與ZDF和韓國的KBS1與KBS2 就各以服務少數族群與深度內容取向以及一般大眾的娛樂口味作為頻道區分,以達到分擊競合的效果。

「如何建構公民的新聞學想像?」,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鍾起惠老師認為應該從兩大層面來看,第一層面應從史的實踐歷程理解新聞的三種角色:市場、籲請、信託;第二層面在於我們應該體認到當代三股本質的力量:科技、全球化、媒體集團,是如何影響新聞媒體。這三股力量改變新聞的本質,驅使新聞的時空崩解與過度娛樂化的結果出現,在這樣的情況下符合公眾期待的新聞媒體,它的底限在哪裡?對於這個提問,鍾起惠老師提出三種可能,第一在於媒體獨立且被信任的資本;第二提供可以使公眾自由運用的資源;第三是維持一種利他且去專業自中心的新聞室,以這種力量賦權公眾。

公廣集團如何成為台灣媒體環境中的「世俗的天堂」,鍾起惠與翁秀琪都認為「不要唱高調」,以品質的堅持並且不向收視率低頭的「交互補貼」策略來取得社會大眾的瞭解與支持,是公廣集團未來要努力的事項之一。

公民團體的期待
身為公民團體代表的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認為,在「社會黑暗面」議題普遍為新聞界所喜愛的題材時,如何發揮其中正面的影響力以及對於人權的尊重,是當今新聞界應該要注意的問題。雖然在資本主義邏輯下的商業媒體很難使少數族群與弱勢團體發聲,但是在公廣集團的系統下,這個部份更應注入心力。最積極的作法,紀惠容建議從製播節目的過程就邀請公民團體加入,而非單單在節目上介紹他們而已,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新聞與節目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都被更加突顯。

閱聽眾的需求
回歸到基本面-閱聽大眾的需求,中天電視執行副總陳浩讚許\\\公視一直以來的節目品質與新聞水準,但是有深度的新聞節目必須同時具備「吸引人」的要件。他認為如何讓公視「長出來」而非「造出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因為造出來的公視體系會因為各種可能的政治或社會經濟因素而倒塌,但是根深蒂固長出來的公視卻會因為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與理解而成為越行茂盛的大樹。「長出來」的基本要件在於公廣集團內部成員都進入「公視語境」中,對於華視缺乏這樣的先天條件,必須有相關的員工再訓練課程等配套措施才可能實現。

新聞工作者的自我期許
面對當前台灣的商業媒體環境,別家有的新聞我也要有與灑狗血標題的相互惡性競爭下,新聞工作者的同業模仿與比較都變成一種向下沉淪,鍾起惠老師認為,拋開商業媒體的枷鎖固然不容易(例如:自以為是的「獨家」新聞或是標題血腥度的比較),但是唯有如此,才可能回歸到所謂的新聞基本面。她同時認為,新聞工作者不應該只是遵守準則或是仿效同業表現而應該以「良心」出發,公廣集團的成員也必須肩負起這樣的責任,對目前的媒體環境才有重新洗牌的機會。

(本文作者蔡蕙如為媒觀志工團成員,台大新聞所研究生)
---------------------------------------------------------------------------------



------------------------------------------------------------------------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Mediawatch Org.
106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37號4樓
4F,237,Chien Kuo S.Road,Sec1,Taipei 106,Taiwan,R.O.C.
TEL:+886-(0)2-2703-4035
FAX:+886-(0)2-2703-4695
http://www.mediawatch.org.tw
All Service E-mail: media.watch@msa.hinet.net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s://enews.url.com.tw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emailstore/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subpage/ad.shtml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