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光華電子報-千年發燒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2006/03/22)
千年發燒蝴蝶夢
──梁山伯與祝英台
文‧張夢瑞

纏綿悱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可謂膾炙人口,至今傳頌不輟。或許是淒美的傳說太迷人了,中國大陸一些地方竟為了「梁祝」的屬地權,爭得頭破血流。

報載,河南省汝南縣曾被大陸民間藝術家協會認定為「中國梁祝之鄉」,結果引起同樣認為「梁祝」故事發生在自己地盤上的浙江、江蘇、山東、安徽4省民眾的不滿,據理力爭,先後提出申報「梁祝」為該省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吵得沸沸揚揚。

若以整理、開發「梁祝」的演出資產來說,台灣演藝界在這方面就做得有聲有色,不斷有新的演出方式,不但豐富了「梁祝」的風貌,也為這則淒美的傳說,增添更多可看性。

發生在中國晉朝的「梁祝」生死戀,至今已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許多戲曲劇種都曾搬演過這一部經典愛情故事;包括越劇《梁祝》和川劇《柳蔭記》,京劇也曾在不同時期推出不同的版本,但以程硯秋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較廣;而《山伯英台》更是台灣本地歌仔戲的名劇,公演的次數難以估計。在這麼多的演出中,又首推李翰祥導演,樂蒂、凌波主演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受民眾歡迎,影響的時間也最長久。

《梁祝》於民國52年4月24日在中國、遠東、國都3家戲院聯映,連續爆滿2個月,放映930場,營收840萬元,粉碎歷年來所有中西及日本影片的票房記錄。當時台北仍是省轄市,人口不滿八十萬,一張全票才16元(現在是250元)。要不是接映電影不斷催促讓出檔期,《梁祝》還可以繼續演下去,票房極可能改寫。《梁祝》使台北變成「狂人城」,「梁山伯一心要把英台訪呀,英台訪……」的黃梅調歌聲,更是四時「弦歌不輟」。當時除了仍在鐵幕中掙扎的中國大陸,其他凡是有華人的地方,無不被「梁兄哥」凌波的風采迷倒。

「梁祝」的風潮在台灣可說歷久不衰,不少劇團嘗試以歌舞劇的方式,將電影版的《梁祝》搬上舞台。民國78年,空軍所屬的大鵬劇團為慶祝30周年團慶,在國家劇院公演《梁祝》,捨京劇唱腔,改用大家耳熟能詳的黃梅調,並採中西樂團伴奏。這是京劇演員首次開口唱黃梅調,讓戲迷倍感新鮮。

民國91年,凌波宣布將與胡錦搭檔演出《梁祝》音樂劇,一時間「梁祝」風潮再起,各種「梁祝」表演紛紛出籠,好不熱鬧。首先登場的是由台北市政府舉辦的「台北藝術季」,請來資深導演陳耀圻掌舵,把電影版的《梁祝》整個搬到中山堂前的廣場,改以戶外舞台劇的方式呈現,再配上近百人的國樂團伴奏,聲勢不小;由郎祖筠反串梁山伯,夏褘飾演祝英台。

當年的12月,第一齣由台灣自製的新編崑曲《梁祝》,在國家劇院登場。這齣由國立國光劇團、傳統藝術中心共同合辦的大型崑劇,結合國光、台灣戲專以及台灣崑劇演員同台演出,不僅是海峽兩岸首次的梁祝崑曲演出,同時也是第一部由台灣製作的崑曲劇作。

由於以往從未有「梁祝」以崑曲演出,因此演員多少有些緊張。飾演祝英台的京劇梅派傳人魏海敏可說誠惶誠恐,她坦承:「因為沒有前輩的典範在前,所有的唱腔、身段都要自己設計,心理壓力極大!」不過由於魏海敏與曹復永表演基礎紮實,在從京劇轉換崑劇的過程中,進步十分神速,讓來自上海崑劇團的導演沈斌稱讚不已。

與崑曲《梁祝》同時進行的,尚有中央電影公司的《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台》卡通動畫。這是一項大工程,共耗資新台幣7000萬元,由企劃到製作費時兩年,總共畫了12萬張片子才完成。

該片導演蔡明欽表示,如果以傳統的梁祝故事結構來拍攝卡通影片,節奏過於緩慢,因此做了全面的創新,以符合動畫必備的特性,包括:劇情誇張、人物鮮明、色彩鮮艷。結局雖然仍舊賺人熱淚,但故事完全年輕化,以年輕人的思維重塑這則淒美、浪漫的故事。

在這一波「又見梁祝」的風潮,由大風音樂劇場推出的《梁祝》音樂劇,採用西方音樂劇的方式,來表達東方味的經典作品。整齣音樂戲除了有東方韻味外,在抒情部分也有催淚效果。

《梁祝》音樂劇2003年由歌手辛曉琪與音樂劇演員王柏森攜手合作。2005年台灣藝術大學50周年慶,《梁祝》音樂劇再度搬上舞台,男主角不變,女主角換成多次在音樂劇坊、果陀劇場中擔綱演出的洪瑞襄,而且管絃樂團增到60人,創下台灣音樂劇的最大規模。

《梁祝》音樂劇涵蓋西方歌劇、近代音樂劇、現代音樂與中國戲曲,企圖以百老匯名劇《歌劇魅影》為樣本。至於劇情則加了一些新料,例如「樓台會」的那幕,梁山伯拿出一只師母所託的傳家手環,交給英台當定情禮;在接禮時,英台流著眼淚道出已許配馬家的事實,這是導演李小平的新創,也讓老劇多了一點新味。

除了舞台演出熱絡外,緯來電視台去年3月26日,推出「緯來邵氏電影節」活動,帶領觀眾一同走進懷舊時光,第一部放映的就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是42年來,《梁祝》首次躍上電視螢光幕,結果以1.58%的收視率,獲得該時段有線電視排名第3。緯來估計,當晚有一百多萬人觀賞此劇。

最不可思議的是,一群從12至40來歲的女影迷,集資出書為已經逝世38年的《梁祝》女主角樂蒂的死因翻案。這些影迷是從樂蒂的網頁上互相結識,彼此都不曾見過樂蒂本人,連樂蒂的電影也是在《梁祝》前幾年重映時才看到的。網友從許多資料發現,1968年去世的樂蒂並非自殺身亡,而是心臟病發作,fans都想為樂蒂做點事,於是訪問相關人士,為樂蒂揭開死因疑雲。目前已有2本有關樂蒂的書上市,分別是熊啟萍的《明月流霞、絕代佳人──樂蒂》,另一本由黃玥晴編著的《古典美人樂蒂》。

「彩虹萬里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地老天荒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台」──「梁祝」傳說已成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記憶,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以「梁祝」為題材的演出,繼續為民眾吟唱這段傳頌千古、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6年03月號)

民國52年,香港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連映二個多月,片中「梁山伯一心要把英台訪……」等曲段,人人琅琅上口,幾成「國歌」。圖為《梁祝》劇照,左為樂蒂,右為凌波。(張夢瑞提供)

  1. The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are embroiled in the debate for which one of them should be the birthplace of the story of Liang Shanpo and Zhu Yingtai.
    中國大陸四省正為誰『梁祝』的屬地權吵的沸沸揚揚。
    *be embroiled in 被捲入紛爭


  2. Lung Ying-tai, the former director of Taipei City's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earned herself an ovation for her performance as Ma Wen-tsai.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當時客串演出的馬文才博得民眾不少掌聲。
    *ovation 熱烈鼓掌、喝采

光華畫報雜誌社 版權所有 © 2006 TAIWAN PANORAMA MAGAZINE
http://www.taiwan-panoram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