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03-21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3-21》

本期內容
  ◎傳播線上:消費最美卡債相隨 
  ◎討厭被喊「美國人」 加拿大力保特色 
  ◎還給青少年應得的性自由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傳播線上:消費最美卡債相隨
  傳播學生鬥陣
近來「卡奴」成為熱門的社會問題語彙,不論是行政部門、在野政黨、還是媒體,都對此議題展現高度關注。然則,三者在論述卡債問題時,卻都一味地避重就輕,僅僅針對單一的發卡機制或著個人消費行為提出批判,而未深入檢討宏觀層次的金融體制甚至是整個消費社會結構問題。

先就行政部門來看。日前金管會公佈一份調察數據,指出台灣地區卡債族支出特性:非民生支出佔所有支出的64%,其中以百貨公司、酒店/KTV所佔比重最高。於是金管會主委龔照勝便大放厥詞,要「卡債族為自己行為負責」。但這種個人責備式的論調,猶如指責受暴婦女衣著暴露、行為不檢點一樣地荒謬。

卡債問題只是冰山一角,底層更大的是整體金融制度運作的缺失。在1998年本金融風暴後,政府政策便以「整頓金融積弊」、「提升金融機構效率」等訴求,鼓勵金融業進行併購。當時各界輿論一致支持,短短3年內造就了國泰、富邦、中信等三大金控公司;但整併後的大型金控公司卻犧牲了中低階層取得借貸的金融服務權。現在連一個簡單的存放款手續,銀行都要評估你變現的價值有多少,再決定是否借款給你。這就是金融政策的問題,盲目推動銀行購併,卻忽略了可能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

那麼,媒體在卡債問題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可曾發出任何警語?不妨打開電視觀看,各種各樣的信用卡、現金卡廣告充斥其中:「想要支領現金嗎?現金卡幫助你完成人生的美夢。」或著你可以轉到購物頻道:「馬上擁有有當季最嗆紅的流行商品,只要加入會員,就能享有最低折扣優惠……」這就是消費社會!媒體藉由報導各色各樣的時尚名人,塑造各種流行生活風格。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它一再提醒你「消費即存在」。然而,當你沈溺其中無可自拔時,它卻落井下石,將你徹底的汙名化。於是類似楊蕙如這種,以小人物之姿對抗龐大銀行體系的「英雄」出現時,便被眾多卡奴視為「卡神」,替自己出了一口氣。

換個角度思考,「消費」本質何錯之有?當政府官員在批判民眾的過度消費時,可曾想過,非理性消費常是資本經濟運作的一大原動力?6成4的百貨公司、酒店消費,也可說是剌激了服務業的發展。而回過頭來看,政府開放金融整併政策時,是否保障了民眾最基本的「金融服務權」?而不是讓銀行業者吃人夠夠,連簡單的借貸都變得困難重重。銀行業在處理呆帳問題時,可曾想過,是誰在提倡、塑造拜物消費生活?媒體在汙名化卡奴,或著反批政府、銀行舉措失當時,可曾自省過,媒體也是造成今日卡奴問題的一大幫兇?

政府、銀行、媒體共同建構了今日的消費社會。消費可以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但一切後果請自負。

OUR QUESTIONS

1.媒體中的流行時尚新聞,是否影響了你的日常消費習慣?

2.當你看到卡奴的相關報導時,可曾思索過,卡債問題完全是消費者個人造成的嗎?個人責備論的批判是否恰當?

NCC自律

不代表政黨比例沒問題

有媒體報導,由於NCC委員在NCC成立之初完成了高道德標準的自律公約,因此有立委便指出,這樣的自律顯示NCC未受政黨比例之影響而政黨化受政治力之控制。該報導指出,回顧NCC委員會成立過程﹐因為採政黨比例推薦﹐政治力介入之疑慮不斷。然在NCC委員完成自律公約後﹐立委認為﹐這已經顯示NCC委員要展現客觀獨立行使職權的決心﹐外界不應該再抹黑﹗

小編媒批﹕首屆NCC委員的作為﹐應是值得成為後來之NCC委員與其他政府部門官員的表率與典範的。然﹐這也許是因為首屆的NCC委員們基於自己的道德與專業素養﹐以及回應台灣市民社會的期許﹐才能使得NCC委員能夠脫離政黨比例制的疑慮。但小編要在此提出﹐這並不代表政黨比例制就是沒問題的。任何政治制度的設計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基於人心的考量﹐然而﹐誰知道往後幾屆的NCC委員﹐是否能有如首屆委員如此般專業與清廉﹖誰又能夠了解往後政黨惡鬥的問題不會在NCC內發酵呢﹖

台視民營化 政府仍在研商

報載﹐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於11日﹐召集行政院處理無線電視事業股權轉讓審議小組開第一次的會議。會議內容在於討論台視民營化問題。報導指出﹐台視的股權結構中﹐台灣銀行﹑土地銀行等6家公營行庫持有47%的股權﹐未來公股釋出將以全民釋股為優先。而現任新聞局長鄭文燦也指出﹐台視公股釋股計畫﹐必須等到華視公共化後再做﹐且台視公股釋出牽涉民股的意願與收購價格﹐這些都須經審議﹐目前總共有6家行庫持有台視股權約47%比例﹐必須依公股釋出條例與黨政軍退出媒體精神﹐推動媒體公共化﹐台視公股釋出作業也會報請審議小組討論。

小編媒批﹕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台視在執行民營化的過程中﹐將會面臨與其他國營企業民營化同樣的問題。諸如基層勞動力將面臨一波「優退優離」的裁員風﹑接手政府股份的股權標售問題﹐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國有土地財產的私有化等等可能會面臨的問題。然而﹐政府與台視高層有決心要去面對嗎﹖是否中間又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呢﹖政府是否應當將所有的過程公開透明﹐以取信於民呢﹖
(回目錄)



討厭被喊「美國人」 加拿大力保特色
  中央社特稿
加拿大雖與美國為近鄰,原始移民大多來自英國,但過去兩百多年來,加拿大不斷受美國文化影響,漸漸將失去自己的特色。學術文化界因此大聲疾呼,政府若再不採取保護加拿大文化的措施,總有一天會被美國同化,從而變成美國第51州。

對於文化界的憂患,政府也感同身受。加拿大自立國始,就一直擔心會被美國同化。已故總理杜魯道曾有一句名言:「加拿大就像是一隻睡在大象旁的老鼠,大象打個噴嚏,老鼠便會感冒。」這句話道盡了加拿大處於超級強鄰旁的不安。

政府保護本國文化不遺餘力

加拿大人雖不願被美國人同化,但文化的入侵經常是無影無形的,加拿大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國文化影響,漸漸變得與美國人沒有什麼區別。有鑒於此,近十餘年來,加拿大政府絞盡腦汁,企圖在美國巨大的文化影響力下,仍保有加拿大的特色。

在文化上,加拿大強調它的多元化。加拿大人常稱,他們的多元文化是文化的馬賽克,而鄙夷美國的文化大熔爐。在多元文化政策下,加拿大聯邦政府特設了一個祖裔部,職責在輔助少數族裔保持他們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在社會政策上,主要採福利國家的社會民主路線,與美國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社會截然不同。加拿大人常批評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太無人情味。最顯著的一點是加拿大人對全民健保感到十分自豪,並瞧不起美國只有富人才買得起醫療保險的制度。

在政治制度上,加拿大也以保持英國傳統來顯示與美國的不同。加拿大不但保留英國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總督制,亦採英國式的內閣制,不同於美國的總統制。近年來,加拿大雖有右派人士呼籲廢除殖民時代的殘餘總督制,但政府始終不為所動。

加拿大政府在保護自己文化事業上也不遺餘力。對於本國出版、藝術、音樂等文化事業均極力保護,並予補助。加拿大的無線廣播電台每天播放的音樂,有一定的比例必須是加拿大藝術家的作品。雖然在流行音樂領域,什麼是加拿大音樂、什麼是美國音樂,根本難以區分,但加拿大政府仍極力保護自己的藝術家,以保持加拿大特色。

加拿大在文化上與美國另一不同點是具有魁北克這個純法語省分。魁北克人對自己的法語文化亦很自豪,不但拒絕美國文化,亦排斥英式加拿大文化。魁北克省為了怕被周遭的英語文化同化,特制定法律,規定法語為該省唯一的官方語言,故在魁北克省,不但商店招牌不得使用英文或其他文字,連路標也全是法文,不懂法文的遊客到了魁北克,若無導遊,真是寸步難行。

外交政策標榜不受美國左右

由於對美國有先天上的不安全感,因此加拿大在外交政策上亦屢屢標新立異,故意與美國唱反調。美國對於這個「小老弟」有意作對,有時真是哭笑不得。例如美國在國際上實行的是「強權政治」,加拿大就偏提出「柔性強權」的理念;又如美國人喜好在世界上打抱不平,做世界警察,加拿大卻十分不屑,走維和路線。

加拿大前任總理克瑞強十分輕視美國,數年前參加一次國際會議時,在休息時間與法國總統席哈克交頭接耳,忘了桌前的麥克風還開著,竟對席哈克說出「有時候就是要罵一罵美國人,在國內才會有選票」的話來,恰巧被在音控室內的技術人員聽到錄下,又經記者發表,使得克瑞強極為尷尬,會議結束後乾脆躲起來不露面,讓人淡忘這一「內心的話」。

克瑞強的這一番話確實反映加拿大民情。加拿大人對於膽敢與美國總統公然對抗的領袖極為崇拜。克瑞強執政期間,並無重大建樹,但他敢罵美國人,竟能連續執政長達十餘年,在加拿大政治史上幾乎創紀錄。克瑞強總理喜歡罵美國人,在外交政策上故意與美國唱反調,也可視為保持加拿大特色的一種努力。然而這種做法經常會得罪美國,許多評論家認為對加拿大國家利益而言並無好處。

克瑞強任內也拒絕配合美國要求出兵伊拉克,使得兩國關係急遽惡化。布希兩任總統任期內,始終沒有正式訪問過加拿大,足以說明美、加兩國貌合神離的關係。

目前的加拿大總理馬丁雖被認為較前任克瑞強較為親美,但由於長期以來,加拿大政客的操弄,兩國關係已降至空前的低點,難以修復。目前,美國堅拒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仲裁委員會的3次裁定,繼續對加拿大輸美軟木強徵懲罰性關稅﹐可能就是對加拿大好與美國作對的一種報復。

美國目前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權。地廣人稀﹑自尊心又極強的加拿大緊鄰這個政治﹑文化影響力無所不在強權﹐今後如何在維持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時又不傷害美國人的情感﹐應是政治領導人都應該認真鑽研的課題。
(回目錄)



還給青少年應得的性自由
  善男信女
上週中國時報《怎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大膽國中女集體當街種草莓》一則新聞,報導民眾以攝影機拍下國中女生在校外摟抱的畫面,再交給縣議員公開影帶,譴責學校的管理不當一事。

文中報導的口吻處處可見其聳動偏頗,藉以大肆炒作青少年原本無可厚非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儘管該報導指稱這幾位國中女生的行為不堪入目,民眾卻私自張大眼睛偷拍她們所有的一舉一動,再將影帶交給縣議員公佈,讓社會全體都看到了「他認為」不堪入目的事實。此等卑劣行徑與假道德真窺私的狗仔隊何異?若該民眾身為家長,在譴責學校的同時,又為下一代作了什麼示範?而該議員心態更可議,拿好事民眾拍的影帶用來炒自己的新聞,叫記者來報導,把自己的知名度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這些政治人物或媒體為了製造衝突點以在現今過剩的聲光資訊中突圍,傾向站在最極端的保守立場(沒有極端就沒有衝突),加以放大,然後選擇性的放大一些邊緣的題材。突圍是突圍了,但正顯現出一堆人的恐慌。國中生在街上親吻有什麼可怕?對性自由的恐慌?對「無法控制年齡階序比自己低的人」的恐慌?對女性(特別強調女國中生)「性道德淪喪」的恐慌(因為她的陰核沒有被割除)?還是對「學生族群應該乖乖被控制乖乖唸書乖乖被限制自由不得反抗」的想像被破壞的恐慌?

在台灣,青少年的性行為已受到法律重重的箝制,連在路上接個吻摟抱一下都要這樣被不相干的人拿去公審。青少年不只沒有性自由,更常遭受性壓迫,對性慾與性能力最旺盛時期的他們來說,大人的這些作為豈不是相當不人道嗎?

或有論者以為,對青少年親蜜行為不加限制、「導正」的話,未成年少女墮胎將問題更加嚴重,但這完全是沒有根據的說法,給青少年性自由跟墮胎並不呈正比關係。加拿大、德國、冰島和義大利性行為合法年齡是14歲,而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巳降至12歲。在這些國家的青少女墮胎率都遠低於台灣,其中最低的荷蘭在降低墮胎率方面的成就,還在2002年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的讚揚。

青少年會有性方面的問題,是成人所給予的性教育不彰,是社會整體懼性、恐性的惡果。用剝奪性自由的態度處理﹐只是讓這些問題火上加油﹐對事情毫無助益。筆者以為社會大眾不但應該拒絕媒體恐慌性的報導﹐更該站在體諒青少年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角度﹐幫助沒有權力的青少年爭取性自由﹐讓他們的青春能順利綻放﹐讓他們的心胸隨著大人的理解變得更為寬敞。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