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水噹噹巡禮
暨太陽能地燈發表會
桃米水噹噹巡禮活動,讓居民看到社區綠美化的成果,也體認整體社區的進展。 |
位於田份仔的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讓大家認識廚餘製作及堆肥式廁所的原理,環保與能源的議題在此發酵。 |
為讓省能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新故鄉邀請桃米社區居民,一起用馬賽克拼貼將太陽能地燈加以 美化。
|
許多人雖然第一次做拼貼,卻激發不少創意;八十六歲的鄭張選格阿嬤貼出了漂亮的蝴蝶,做得趣味盎然。 |
「咦,這不是我做的嗎?」展示會現場,阿嬤們興奮地找尋自己的作品,也觀摩別人的創作。 |
一個個繽紛的燈座,由作者自己述說背後的故事,現場還舉辦猜測圖案的有獎徵答喔! |
活動在夜色中溫馨落幕,社區未來的腳步,也在大家的期許中繼續向前。 |
「社區一年一年不同款,咱桃米的改變看得出來!」
三月十二日 下午,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邀請桃米社區民眾一起參加「桃米水噹噹巡禮暨太陽能地燈發表會」,帶領居民一起觀賞去年社區環境改造綠美化的成果,同時了解桃米生態村的各項進程。
社區和古早攏不同
活動由社區導覽先開始,以去年推動及建構的項目為主,包括:中路坑及茅埔坑的路段型、家戶型綠美化、小型生態池、中路坑生態河道、田份仔廚餘場及堆肥式廁所等,也為了讓較少出門的老人家有機會走走看看,新故鄉也安排車輛接駁,讓這場社區環境巡禮順利進行。
「哦!咱社區的民宿進步到這呢水,和古早攏不同!」久未去到茅埔坑的老阿公、阿嬤,看到附近幾家民宿的優美景緻,一改記憶中的舊貌,又驚訝又讚嘆。
來到中路坑生態河道時,大家又紛紛問起:「這條溪溝啥米時陣做好的?生態工法看起來不錯喔!」面對自然的河岸、親水的空間,大家也進一步了解生態村的方向。
還有田份仔的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的整體規劃、廚餘製作的過程、堆肥式廁所的使用原理 …… 都讓居民看到社區的進展,不只庄內慢慢漂亮起來,還有許多環保、省能的環境議題正在推廣。
「社區整體的環境不斷提昇,我們就有更多故事可以跟遊客分享了。」一位社區解說員說。
繽紛的地燈,獨特的故事
到了傍晚,換太陽能地燈發表上場。
為了推廣能源議題,新故鄉在社區公共空間規劃設置一批太陽能地燈,特地邀請了包括老人家、藝術家等居民,一起用馬賽克拼貼加以美化。
「咱們推動社區,不是說要賺多少錢、要吸引多少遊客,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生活品質的提昇,讓大家互相關心,讓每個人開開心心的生活在這裡。」新故鄉董事長廖嘉展在展示會,向大家說明這幾年推動社區工作的目標,也向所有拼貼的作者及參與的民眾致意。
當暮色漸漸低垂,放置在草地上的太陽能地燈一盞盞亮了起來,柔和的黃色燈光,在寒流來襲的晚上更顯得溫暖,而一個個繽紛的燈座,也由作者親自述說背後創作的故事。
「我吃到六十幾歲,第一次做這個拼貼,兩天就給它做好了!」紅瓦厝的官爸,以自家的民宿為圖騰,構圖簡單、完工迅速,他在得意之餘也不好意思地說:「如果早知道今天要展示,我就會給它多做 一兩 天,讓它更精緻一點啦 …… 」官爸對拼貼已經意猶未盡了。
七十九歲創作 力豐沛的鐘錦英阿嬤,指著地燈上飛舞的蜻蜓介紹:「阿我這個本來是一隻蝴蝶啦,可是不知道怎麼拼一拼就變成蜻蜓了 …… 」阿嬤訕訕地說著,惹來一陣笑聲,卻也獲得熱烈的掌聲;宏觀山居的主人羅樹海,用綠樹跟大海的圖形,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鑲嵌在地燈上,博得大家的讚賞 ……
不管是簡單或繁複,具體的或是印象派,每個裝飾後的地燈都散發獨特魅力,而藉由共同的創作,能源的議題、簡樸生活的概念也帶入了居民的思考中。這些地燈將陸續在適當的公共區域裝設,作為地景及照明之用。
未曾停歇的社區腳步
在漸深的夜色裡,最後由新故鄉文教基金會顏新珠執行長,向居民簡介即將在桃米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重生的紙建築「 Paper Dome 」,這座以「愛與互助」為主軸的建築物,將連結震災的記憶與重建過程,更是社區交流與社區營造的場域,期待著桃米居民與 各地 民眾共同的參與。
這場巡禮與分享,在夜色中溫馨落幕,雖然社區整體的進展有時快、有時緩,有時跳躍、有時沉潛,但從居民的回應與肯定中,讓人感受到社區的腳步其實從未停歇,也期許未來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