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小眼睛先生的文字國

165Mar 30, 2006@Taipei

本期目錄


腳踏車環島:拼死拼活有什意義

新書出版:長篇小說<<線索>>

雜文隨寫:城市的規模




。 打槌球的婦女

腳踏車環島:拼死拼活有什意義@台東縱谷


東三十七號路上,不時可以見到許多老人家,有人坐在路邊聊天,也有人拿著藥正在過馬路。四處觀察了一下,才發現原來這裡有一所榮民之家。叫做太平榮民之家。

穿過了短短的市區,又是一家福客多商店。卑南旅遊中心。這是卑南鄉。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才在這裡擔任直隸州的知州。在甲午戰敗後,光緒將台灣割讓給日本,通令官員內渡大陸時,變成了台灣民主國的直隸州知州,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左轉初鹿的路牌出現在眼前。


馬路的盡頭有山,原本以為縱谷應是平坦的地勢,但與溪流垂直的馬路,卻有著許多橋。過了許多大小不一的橋後,便到了初鹿國中。蔣公銅像放在校門入口的正中,後方司令台前的國旗靜靜的垂著,沒有看到半個學生。可能是由於初鹿牧場就在附近的緣故,街道上相當繁榮。加油站、餐飲小吃店、便利商店、農會合作社、機車行、公益彩券、檳榔、山莊、民宿,一副熱鬧景象。


我到農會的合作社裡買了一大罐初鹿鮮乳。坐在便利商店外的椅子上休息。


牆上的觀光看板上簡述著光復後的台東發展史。我懶得用筆記下,於是用數位相機拍了起來。


離開初鹿,地勢逐漸上升。在大彎道處可以看見鹿鳴溪和鹿野溪交會處的廣大河床。也因為河道的切割,馬路順著地勢在此做了一個橫向的轉折。直到過了四維之後,才又轉向北方。行不久,過了鹿野橋,便到達鹿野。與初鹿不同的是,鹿野雖然沒有牧場,但卻有火車站,因此郵局、銀行、便利商店、餐飲店也還是一應俱全。鹿野國小的操場擺放著壘包,是一個簡易的棒球場。而校門內的配置與初鹿國中相同,一樣有著蔣公銅像和國旗。


過了鹿野之後,公路與鐵路再度分開,中間包圍的農地旁,戴著斗笠,包著頭巾和護手的幾個婦女正在草地上打槌球。


我試著想跟離我比較近的婦人交談。


她笑著對我擺擺手,指著自己的耳朵,又擺擺手。我想她是說她不會說國語。


一群人在我前方出現。是步行環台的那群人。他們安靜的走著,旁邊有著汽車護送。我原本想向前問個清楚,但又擔心打擾隊伍的行進,於是從他們身旁經過。


東三十三線的起點,伴著紅葉少棒紀念館的告示牌。這裡是武陵村,下方較小的標示寫著布農部落。


我沒有轉進去,只是一個勁的往前騎,經過武陵後,眼前出現一道筆直大下坡。兩旁的田地像是被刀割開般整齊的躺著。這下坡一望無際,我愉快的衝下,又辛苦的爬上,來回幾趟後,鐵路和馬路再度交會,這裡是月眉車站,已經到了關山鎮範圍。


地形不知何時以轉為開闊的平原,但因此處的溪流多為橫向,與路垂直,所以還是常得上上下下的越橋跨溪。


關山鎮位處台二十線及台九線交會,加上較開闊的地勢,讓精耕農業得以在此發展,也形成了花東縱谷線中,位於台東的最大聚落。除了知名的關山便當外,最有名的便是關山的環鎮腳踏車道和親水公園。我雖然沒有騎上腳踏車道,但是以之前曾經騎過一次的經驗,來說,全長十二公里的關山環鎮腳踏車道算是非常好的腳踏車道。除了最後一段下坡路和馬路交會的下坡路比較危險外,其他各方面都很不錯。


我沒有想到自己可以從大武一路騎到關山。雖然我已經騎得夠遠,太陽也落到了山背。但我還是決定要加把勁,騎到二十一公里外的池上。這樣明天或許可以一口氣騎到花蓮市。


過了越過卑南溪的池上大橋,一眼便看到斗大的池上米的招牌。


天空在此時飄起細雨。在山勢的遮蔽下,很能想像這些稻米,在整天受到山風,雲霧,及陣雨的滋潤後,而產生的飽滿。騎過鄉野田間,便到了市區。


除了外觀老舊的旅社,有著民宿招牌的透天厝、附設客房住宿的有機農產中心隨處可見,絲毫不用擔心住宿的問題。


我在池上車站前的便當店停下。這裡的街景和十年前大學來訪時,沒有太大的差異。路口的雜貨店仍在。


我帶著滿身臭汗,狼吞虎嚥的吃完池上便當,選了一家旅社投宿。洗完澡後,非但不累,精神反而有點亢奮。我拿出數位相機,檢視今天沿路拍下的照片。


其中那張在初鹿的便利商店前照的照片裡,對於台東縣的導覽文字是這麼寫的: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台灣光復,日本僑民全被遣返,政府在三十四年成立縣政府之後,即大力推展台東文經建設。政府遷台以後,輔導退除役官兵及大陳島義民前 來台東開墾,並成立太平洋與馬蘭兩所規模龐大的榮民之家,形成大量外省籍人士定居台東,為台東注入新興的活力。民國五十年代許多客家人攜家帶眷遷移至台東,並很快融入台東居民文化之中。


民國六十一年起陸續建設完成南橫公路、南迴鐵路,東線鐵路拓寬工程加速了台東的開發及建設。
由於受地形的保護,台東宛如遺世獨立的桃花源,形成居民無論從最早定居於此的原住民(主要有六個族群),到後來的閩南籍、外省籍、客家人共九個不同族群,不分種族,協力合作,融洽相處,使得今日的台東,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風貌,亦創造了兼容並蓄的獨特文化。

這是只是民國三十四年以後的部分。如果真要說台東的開發史,那得從咸豐開始說起。


從康熙將台灣納為滿清版圖到咸豐之前,台東是禁止漢人出入,純粹為原住民居住之地。


一直到日本人在同治年間,派兵入侵,清庭才派沈保禎來台交涉,才設了卑南廳,以漢人的口吻來說,一方面招撫理番,一方面開放移民拓墾。


在光緒將台灣建省後,卑南廳升格為台東直隸州。胡適的父親也在台灣割讓日本前兩年,被補派到台東擔任知州,而胡適也在這裡過了近一年的幼兒生活。


而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其間,日人陸續興建了東部鐵路、花東公路及南迴公路,並推動輕工業,也因此造成嘉南一帶的漢人移入台東。我突然想起前年在台十一線的海邊買椰子水時,一個年近八旬的老婆婆,告訴我她在日本時代就舉家從台南搬到台東,一住在海邊住了六十幾年的事。我那時卻沒反應過來,不知道把老婆婆的話原來和這段典故如此相關。


從咸豐至今的約一百五十年間,台東雖有發展,但仍是與西半部維持的相當大的差距,和花蓮同為原住民佔縣內人口超過四分之一的縣分。


台東縣的發展深受地形的影響,除了有著知本溪流經的台東市區,有著平原地形外,達仁、大武、太麻里到台東市區,和由台東市區,過東河、成功到長濱,沿著海岸興建的台十一線沿線,都是一臨山壁,一臨海岸的狹窄通道,除了往來不斷的車輛外,始終沒有大型的聚落形成。


而縱谷裡的台九線地勢平坦處及東部鐵路線停靠的車站周圍,雖有聚落出現,但規模亦屬中小型。而延平和海端更是兩個居民人數不足五千的山地鄉。


如果要台東說成世外桃源,實在是有點勉強。比較實在的說法是與世隔絕。


缺少大型聚落的的狹窄地形,不發達的工商業活動只能提供數量極少的工作機會。為了運輸方便而拓寬的台十一線,雖然促進了大理石、水泥、造紙等工業,但道路拓寬後,行車速度雖然提升。但路邊的建築直接面臨拆除、徵收,原本的小吃、餐飲也間接受到影響。


農業方面,雖有聞名全台的池上米、關山米,釋迦、茶葉、甘蔗等各式農業特產,因已是精耕農業,要再有突破也有相當難度。


所以在人口逐年減少,並有著高齡化問題的台東,政府開始大力鼓吹的觀光休閒產業。但卻不見有長期的規劃與建設。只是一昧的劃定風景區,拓寬道路,殊不知這不但無益地區繁榮,反倒是種破壞。


我們總像暴發戶般,憑著驚人的經濟實力,以粗糙的手法打造觀光景點,再一窩蜂的興建毫無特色的飯店及民宿。雖然一夕間打造出一個熱門景點,但卻將當地特色破壞殆盡。十幾年前,仍僅有漁會和少許飯店可供住宿,現已被飯店民宿和出租摩托車包圍的綠島,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要發展精緻的休閒產業是沒辦法一蹴可及的。我不認為有多少店家能營造出像十一號省道沿線上,和海岸景觀相符相成的拙而奇藝術空間的那種質感,那關係著一種生活態度的落實,不但涉及了經營者的人文素養,也反應出觀光客的人文素養。


我又把相機裡的照片重新看了一遍。從大武海岸邊的日出,到熱情的太麻里,到知本的牛肉麵,到初鹿牧場,到鹿野國小的簡易棒球場,到有著筆直公路的關山,到落腳的池上。


從海岸,經過平原,轉進縱谷,一路上多變的地貌,也正是台東地形的寫照。


我拼了命的騎,騎了一百一十公里,只花了一天就把這段路騎完了。


愚蠢如我,抵達池上時,竟還洋洋得意。


我有點懊悔,怪自己粗鄙,有路就騎,有橋就上,好像只要能達成目的,就算會錯過一切也在所不惜。根本忘了花時間來好好看看人稱後山的台東,到底為台灣保存下來什麼樣的美。


我突然想起陳昇在新寶島康樂隊第貳輯裡,由陳昇詞曲,一首名為卡那崗的歌。我翻出隨身聽,一邊聽著這首曲子,一邊把歌詞記下。雖然卡那崗指的似乎是花蓮縣秀林鄉內,已在民國三十五年改名為和仁,現屬和平村的地方,但寫在這裡,似乎也是恰當。

卡那崗的風雨真慈悲,親像阿母的話糖蜜甜

卡那崗的山河真正優美,男男女女快樂過日子

蓬萊仙島的生活真正趣味 ,阮可比天頂的天星


拼死拼活是有什意義,人生可比一齣戲

阮只想日日夜夜惦伊身邊,唱著彩色的歌詩


接著是一段伴著鄒族的收穫歌的間奏,雖然聽不懂,但每次聽到這裡,我都會有種莫名感動。


拼死拼活是有什意義,世間冷暖可比一齣戲

阮攀山過海要找這個樂園,如今不願再離開


卡那崗的雞啊鳥啊肥又美,溪水親像姑娘的頭髮絲

卡那崗的姑娘真正有美,都讓阮不甘離開伊身邊

蓬萊仙島的生活真正趣味,阮聞著風中的土味


拼死拼活是有什意義,世間冷暖可比一齣戲

那月光華華會照著捱的路,要趕緊回來伊身邊


拼死拼活是有什意義,世間冷暖可比一齣戲

阮攀山過嶺來到這個樂園,如今不願再離開


拼死拼活是有什意義,世間冷暖可比一齣戲

阮只想日日夜夜惦伊身邊,聲聲叫著伊的名


阮攀山過海來到這個樂園,如今不願再離開…

 

 

你可以點選 這個連結 ,和我分享你的意見

新書出版:長篇小說<< 線索 >>



線索
/ 九歌出版


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本長篇小說<<線索>>

在九歌出版社的協助下,已於昨日在誠品書店上架,希望電子報的讀者們,無論之前有無接觸我的小說作品的朋友,能利用週末逛逛書店,並撥冗看看這本小說。

比起旅行雜記,這是我花費了更多精神與心思,所完成的作品。

至於小說內容為何,不是我要賣關子,實是沒有能力一言道盡。

就讓作品自己向讀者表達吧 : )



推薦序: 書寫、超越與自由——郝譽翔




雜文隨寫:城市的規模


前陣子,去上海待了個把月。

  在上海這個急速竄起的城市裡,見了不少在台灣即相識的老友。很難想像在台灣甚少能見,但卻在上海重逢。而在其間最常聽到朋友對我說的就是,「你知道上海有多大嗎?台北根本不能比。」

  我的確是不知道上海有多大。


像我這樣一個觀光客在上海所會拜訪的地方,充其量不過是包含黃浦、蘆灣、靜安、閩行、長寧、徐匯等外環線內,總面積約六百平方公里的區域。但整個上海市卻有接近台灣五分之一的六千公里平方公里面積。在人口數方面,則超過台灣的四分之三,約有一千七百萬人在上海常,而其中六成集中在外環線內的市區。


  如果,單就面積和人口兩方面來說,面積只有兩百七十多平方公里的台北,就算加上台北縣(面積約兩千平方公里)人口後共六百萬人,的確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知其大,還得知其所以大。


  我發現我也不知道其他城市有多大,於是去找了相關的資料。據資料顯示,東京有兩千多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兩百萬。一般觀光客常去的東京二十三區,約六百平方公里,人口九百萬人。而包含崎玉、神奈川和千葉組成的大東京都會區,人口則有三千三百餘萬人。


  而紐約所在的曼哈頓島有九百四十五平方公里。人口數八百萬人左右。包含紐約州和紐澤西的大紐約都會區,則有三萬兩千四百平方公里,約一千九百萬人口。


  巴黎呢?巴黎有多大?大巴黎都會區有一萬兩千平方公里,人口兩千餘萬。但小巴黎(巴黎城)只有一百零五平方公里,人口兩百三十萬人。


  被視為彈丸之地的香港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七百萬。扣掉新界之後的香港島有74.6平方公里,九龍更只有46平方公里。居住了一半以上的居民住在這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了半數以上,超過三百五十萬的香港居民。


我這才發現,或許在現今這個時代,都市面積的大小和人口數,所代表的意義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