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索邦大學被反對CPE(首次雇傭契約:Contrat Premiere Embauche)的學生佔領,CPE的議題,首次引起了全世界媒體的關心。3月18日,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起義的偉大日子,就在這一天索邦廣場前學生為了奪回索邦大學,這個法國學運的精神象徵,與警方在索邦廣場前的街戰,再次透過媒體傳送到全世界,被媒體形容為「68學運再現」。這是繼05年10月的郊區事件之後,法國再度因為騷亂登上國際版面。也是法國總理德維勒潘五個多月來遇到的第二次政治危機。
「首次雇傭契約」主要是針對26歲以下青年以及20人以上的企業。這也是為什麼這次的抗議行動中,有將近七成都是青年學生。這個法案賦予雇主兩年內有權解雇26歲以下雇員並且無須任何解釋。政府對這項新政策的說詞是為了解決青年失業問題,因為青年失業的比例將近百分之二十五,高於一般失業人口的比例兩倍。05年5月29日法國就《歐盟憲法條約》舉行全民投票,高失業率成?法國民?表達對政府不滿的原因之一。05年10月的郊區騷動事件,讓法國政府更加感受到失業問題對社會的影響,尤其郊區青年高達百分之五十的失業率,導致法國社會長期處於緊張的對立狀態中。種族以及階級的對立,隨時可能因為一個小事件而再度引爆。因而德維勒潘政府上台以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降低失業率,這也是德維勒潘在這次事件中絕不讓步的辯詞。
然而是什麼因素,讓法國政府迫切地實施這樣新政策?這其中有沒有更加深刻的理由?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次學生的抗爭?
深究這次的新勞動政策,本質上無非是法國政府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衝擊,所採取的反應。失業率升高以及近年來歐盟的擴大,讓法國人感到來自東歐、中歐的廉價勞力正奪走他們的工作機會和福利。經濟全球化浪潮,把更廉價的?品從國外席捲到法國市場,四塊金磚等新興國家來勢洶洶,為求市場競爭力,法德等歐洲傳統大國近年積極採用新自由主義政策,鬆綁對企業的限制。
|
苦勞網最近即將開始一項關於大賣場的研究,想要招募工作夥伴用課餘或業餘的時間來一起參與。如果你是研究生剛好要寫論文,或你需要一項議題來作為學校實習的題目,而且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那是最好不過的狀況,我們可以透過定期討論與分享來各取所需。
我們計劃以大賣場的實際運作來檢驗「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的實際內涵,考察大賣場風潮對勞工、農業生態及公平貿易的衝擊,初步規劃是將台灣三大量販店體系:家樂福、大潤發及愛買作為主要調查對象。
聯絡人:蔡志杰 tsaicc@yahoo.com
辦公室:(02)86610275,手機:0921-052277
大賣場研究初步規劃
一、為什麼要研究大賣場?
1. 產業面
大賣場往往以其商品售價低廉及種類繁多為行銷策略,強調消費者可以最低價一次購足日常生活所需用品。但其低價是建立在壓迫供應商的基礎上:因為大賣場進貨量大,在生產相對過剩、供過於求的狀況下,便得以通路端來控制商品上架的價格,壓低向供應商下單的成本。換句話說,如果供應商不肯壓低價格,那麼就會失去在大賣場這個通路鋪貨的機會,於是供應商只好乖乖就範。
甚至,製造業盛行的「臨界生產」(lean production),在流通業也開始發生,大賣場為了降低倉儲成本,把存貨壓力轉嫁至供應商身上、使供應商必須隨時彈性供貨,或者大賣場以小批量、多樣化的方式進貨,使得供應商必須自行吸收開發新商品的成本。根據商學院的研究顯示,供應商甚至必須付給大賣場「上架費」、「促銷贊助金」等等。
在歐美的經驗顯示,一旦大賣場開始風行之後,中小企業(不管是小雜貨店或小工廠)會更受打擊,因為無法應付殺價競爭;在農產生鮮部門,也造成小農更無法生存,使得國家總體經濟更控制在壟斷財團(甚至是跨國資本)的手裡。
2.勞動面
大賣場的低價除了是建立在壓迫供應商的基礎之外,另一個被剝削的對象便是其賣場員工。服務業本來就比製造業有更多非典型雇用的現象,計時工、臨時工、彈性工時等等,缺乏穩定保障,這種現象在大賣場一樣出現,歐美的大賣場還以工會打手而聞名,因為一旦員工成立工會,工資水準就會被拉高,賣場的低成本便無法維持,所以資方往往不惜以關店來威脅員工不得組工會。
低工資的惡性循環會延續到供應商的勞工身上,因為賣場的下單價格低,供應商老闆為了求取利潤,也會把成本轉嫁至其勞工身上,以致,供應商的勞工之工資水準也會被壓得更低。如此,整個社會的薪資水準都會下降。大賣場之間的競爭惡化之後,為了尋求更廉價的供貨商,甚至會把訂單移到第三世界工資更低廉的工廠,造成本地的關廠失業、就業機會的惡化。這些跑到海外去尋求低成本的訂單,造就了更多「血汗工廠」(sweatshops)的悲劇。
表面上,消費者是從大賣場買到低廉的商品,可是消費者必須先是勞工、先有工資收入才能消費,換句話說,消費者的另一面是受薪階級。在大賣場壓低整體工資水準的情形下,消費者其實未必能獲益。
二、研究什麼?
1.產業面:弄清楚大賣場與供應商之間的供應鏈關係。
西方的反血汗工廠運動常常以一個方式來說明品牌商的超額利潤,及勞工如何受剝削:例如一雙在美國賣100美元的喬丹鞋,或許50元進了品牌商的口袋、40元進了中間貿易商的手裡、5元是稅金及運輸等費用,只有5元是付給製造商代工廠的,而這5元中,恐怕只有1分錢是付給勞工的工資。如果我們能搞清大賣場的供應鏈關係,可以建立類似的推算模式,就可以向社會揭露,其實大賣場的低價是建立在對勞工及小農的剝削之上,社會成本其實是很高的。
2.勞動面:調查大賣場員工的勞動條件,及其非典型雇用狀況。
收集服務業勞工的勞動條件狀況,向社會宣傳其就業的不穩定情形,並為未來的服務業勞工組織工作作準備。
三、研究這些做什麼?
1.在本地發起消費者抵制運動,暴露大賣場的社會成本,提升民眾關於「反血汗工廠」、「環境生態」及「公平貿易」(fair
trade)等觀念,監督大賣場的企業社會責任。
2.爭取大賣場員工、供應商勞工及小農的權益,並為組織服務業勞工作準備。
3.與國際反全球化運動結合,提升第三世界勞工、小農及環境人權。
四、如何開始?
1.用關鍵字「大賣場」、「量販店」搜尋相關中文論文及既有研究。
2.回顧歐美國家NGO團體既有的大賣場研究,例如:A.監督沃爾瑪(Wal-Mart)的網站:Wal-Mart Watch
,Wake Up Wal-Mart
;B.監督特易購(TESCO)的網站:Tescopoly 。
3.翻譯西方反血汗工廠運動團體的研究報告。
4.訪問大賣場的供應商。
5.訪問在大賣場工作的員工。
6.到大賣場打工,實際了解內部的作業流程及勞動條件狀況。
歡迎大家一起研究、定期討論分享成果!
(詳情請見)
|
|
長久以來,法國維持著保護勞工權利以及重視社會福利的優良傳統。雇傭者受到多種法律的保護,並有強大工會的支援。按照傳統的勞動契約,法國企業只有雇用的自由,但解雇員工卻有重重限制。然而,法國企業每雇一名工人都要付出高額的成本,每月至少要支付1200歐元的最低工資以及部分額度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和老年年金。根據社會黨(PS)統計,如果這項法案通過,將可為法國的雇主,一年省掉五千萬歐元的支出,而這也將間接地導致法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瓦解。此外,除非企業倒閉或員工犯有嚴重錯誤,且有明確的直接事證。否則企業除了需支付大筆的賠償金外,還需冒被告上法庭的風險。這意味著,雇主多雇一個員工就多一份永久性負擔。這種制度使企業不敢輕易雇用缺乏經驗的青年人,而這被認?是青年人失業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在新自由主義的邏輯下,勞動權以及社會福利無疑地不利於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難以解雇任何雇員,解雇程序繁瑣且代價甚高,都使法國企業必須負擔高額的成本。據統計,法國企業在本國雇用一名雇員的平均成本,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企業雇用一名當地工人成本的30多倍。如此高的成本,勢必影響法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和所有跨國企業一樣,法國企業不是向外轉移生?基地,就是大量裁員,並以增加個別勞動強度的方式維繫企業成長,其結果是法國失業率不斷攀高和勞動條件不斷惡化。
全球化市場競爭的邏輯與歐洲傳統社會福利理念的衝突,迫使法國人必須在二者中抉擇。顯然地,法國政府為人民選擇了前者。這項新勞工制度,是?了積極主動地順應全球競爭。因此如何創造一個更靈活的雇傭契約,活化經濟是目前法國政府的首要工作。德維勒潘的邏輯很簡單,鬆綁限制以及鼓勵刺激是讓企業願意雇用新人的良策,因此「彈性化」成為他訂定政策的方向。他給予企業解雇的權力,也獎勵雇用新人的企業。因此讓雇主擁有兩年內隨意解雇的權利,給予達250名員工的企業減稅,以增加雇主雇用青年的意願。
實際上,從03年開始,法國更甚以往地推動新自由主義的政策,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法國認為傳統的歐洲社會模式已不再足以因應經濟全球化的衝擊。失業率、物價高居不下,經濟持續低迷,社會福利的負擔越來越沉重,所有判定政府施政好壞的指標,完全以經濟指數為依歸。法國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方向上,完全採用了競爭的市場邏輯,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放棄了社會福利的基礎以及對人權、勞動權和公民權的重視。根據估計,法國目前對企業所實施的優惠補助方案約有233種而稅賦減免則有46項,這為法國的企業每年省下190億歐元的成本。
法國試圖改變以往高工資、高福利、高稅收的「萊茵模式」,這在目前被視為阻礙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也是沉重的財政負擔,且將導致法國在經濟上不具備競爭的優勢,而經濟上的弱勢,又將導致法國在世界舞台上失去主導地位。因此,在勞動政策上,延長退休年限、更改勞退制度、取消35工時的限制,並且實施勞動彈性化,大力推動國營事業的私營化,尤其是近年來抗爭最烈的EDF-GDF(法國電力-瓦斯公司)和Suez的合併案。在移民政策上,強調一種選擇性的菁英移民政策,對高學歷以及高科技的人給予延長居留,以便在法國工作,目的是要留下具有高競爭力的外國移民,淘汰寄生分蝕法國資源的移民。教育政策上,除了配合歐盟文憑,採用了新的LMD制度,要求法國學生在學制上和其他世界各國同步,以便在學歷認證上更有效力,讓學生更快速的獲得文憑。這一方面為市場更快速的製造了符合企業規格的生產後備軍,也提供了更多高學歷又方便使用的勞動者。現再加上CPE的實施,使得雇主獲得了高學歷且低工資、又不需要負擔任何社會福利的勞動者,大大地減低了雇主的生產成本。青年成了一個物美、廉價、方便使用又可隨意丟棄的商品。因此,實施CPE只能說是法國推動新自由主義的一個小環節罷了。
順著這個邏輯,將這次法國學生的抗議放到全球化的脈絡下,法國學生抗議政府新勞動政策,反映整個歐洲及國際社會面對的核心問題:面對全球化挑戰,歐洲政府以增加企業競爭力?名進一步剝削勞工。也難怪在索邦廣場前的學生們面對強力鎮壓的警察時,高喊:「國家警察,資本家的警察!」(la police nationale, la police capitaliste!)。
顯然地,這次的抗議事件又一次向所有人展示了法國社會在近十年以來,政府與人民期待間的落差。一方面是精英階層期待法國必須儘快進行經濟改革,以期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保持競爭力;另一方面是強調傳統歐洲福利國家理念的公民,他們期待法國在朝向經濟發展的同時,不要丟棄對社會正義以及人權的保護。
這次事件中,鮮少被人們提起的是,郊區青年又成了政治人物玩弄的棋子。德維勒潘指出,這項政策對沒有學歷、長期失業以及缺乏工作經驗的郊區青年是有利的,這將有助於他們和其他人競爭,雇主會更願意雇用他們,讓他們有更平等的工作機會。同一天的晚間新聞,訪問幾個郊區青年,他們開著挖土機或者攀爬著鷹架,訴說這個政策將解決他們的失業問題。證明這項政策有助於解決青年失業問題,特別是郊區青年。
這一說法顯然地再度挑起郊區青年與法國中產階級間的階級矛盾,德維勒潘政府一方面藉用郊區青年的高失業率,為自己的政策辯護,堵住在索邦大學前抗議學生的嘴。另一方面,內政部長沙柯齊再把近日來學生抗議所引發的暴力衝突,解釋成郊區小混混故意藉機製造事端,發洩對社會的不滿。這對07年總統大選的競爭對手,在這次事件中聯手演出一套雙簧。
為了07年的總統大選,德維勒潘上台後,便致力於降低失業率,換句話說,這是他07年大選主要的具體政績與勝選的籌碼。因此,若在這次的法案中退讓了,意味著他07年大選提前出局,或許也是他政治生命的終點。所以他明知道這項政策背離法國強調的勞動人權,卻寧願出現社會對抗,也不願意撤銷CPE。因此,他只接受調整法案,而堅決拒絕撤銷法案。他和沙柯齊一樣,對於抗議的學生採取絕不妥協的態度,並且對於抗議群眾採取強烈的鎮壓。只是他忘了,沙柯齊的對手是一向被法國中產階級厭惡的郊區青年,而他的對手則是這些大學的菁英們;有超過六成的民眾贊成嚴懲鬧事的郊區青年,而有將近七成的民眾贊成學生的抗議行動,並且要求政府儘快展開協商。我們再次看到郊區青年的悲歌,同樣地皆為了爭取自己生存的權利,同樣對抗著由資本全球化所帶來的壓迫,然而他們卻一開始就失去了發聲的機會。
因此,這次的學運無法單純地將它視為勞動契約新制的抗爭。實際上,它更是兩種價值的角力、兩套制度的抉擇以及兩個階級的鬥爭。
▲313巴黎十大被學生佔領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自己拍攝、提供。(編按)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