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烹調方法,不外乎煎、煮、炒、炸、燉、滷、紅燒等,不是以熊熊大火燒之,就是以過鹹、過甜等重口味去搭配;而且往往是一只鍋子煮盡天下菜,五香七味都盡在其中。然而這樣的烹調方式,不禁要問到底最後吞進肚子的是什麼東西?以國內的素食者常會碰到的加工素料來說,加工素料在製作過程中,就已經過油炸處理,並在裡面加了許多鹽、味精等化學添加物;如果在烹調過程中,不酌量減少調味、用油,那煮出來的等於是一大堆廢物一樣。烹調方式錯誤了,吃素並不保證得到健康。相對的過油、過鹹、過多時間的烹煮,那在營養,在天然的食材也會流失養分。怎樣烹調最健康?你可以把握以下幾各原則三少一多,就是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的觀念。
事前的準備很重要
在料理食物之前,為食材去皮、去較老的部分、洗、切等工作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從事法國料理有七八年的Su餐廳主廚陳宥任表示,在料理之前應先將食材按照做菜次序,分量,分類,並在摘葉去筋之後,先用大量的水沖洗一遍。這個動作是將附著在葉菜上的沙土沖洗下來,接著再將食材用水浸泡,浸泡可以讓殘流的農藥溶解,並且讓摺疊的葉片伸展開來,這樣一來沒被沖刷的泥沙就能流露出來,最後再用沖洗的方式,將蔬果表面沖洗乾淨。如此繁複功夫,或許讓不少愛好廚藝的人士,不得不望廚興嘆,然而在無法得到完全無農藥的有機食物以前,多一道手續就是對自己身體多一份保障。
至於根莖類富含鐵質的的素材,要先去皮才能洗,但是因為其容易在空氣中產生氧化,而使顏色變差,所以最好是在下鍋前再削皮、切塊。如果已經切好,則可以浸泡在醋水之中,如牛蒡,蓮藕;也可以浸泡在檸檬汁裡,像蘋果、酪梨。這樣不但可以避免酸化,並且能除去蔬菜本身的腥味、澀味。此外像馬鈴薯、蕃薯等澱粉類的食物,若在烹調前先浸泡在水裡,還能讓多餘的澱粉沉澱下來。
任何一種素材,都是先洗淨完畢才切,這樣營養才不會因組織破壞而流失。說到切,刀工也是決定料理好壞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食材的形狀大小,厚度、長度、細度要切得平均一致,這樣烹煮時間才能一致,不會有太生太熟的問題,在調味上,也不會太鹹或太淡。
洗好,切好,再來就是準備下鍋。然而下鍋之前,不妨思考一下,菜一定要用煮的方式嗎?生食是現代飲食趨勢,在許多先進歐美國家的觀念裡,更將生食與素食劃上等號。然而生食究竟擁有什麼樣的魔力?一般說來,食物在高溫之下會被破壞,例如像酵素這種很小的氨基酸,在54℃以上會被破壞,如果吃太多熟食會減少酵素的攝取,身體容易衰退老化。因此多吃生食能幫助人體對食物的分解吸收,代謝,及廢物的排除,並且增強人體記憶力與能量,使人精力充沛。姜淑惠醫師在《這樣吃最健康》裡提到蔬菜在酸鹼性上面是屬於鹼性,尤其是葉菜類的蔬菜,最適合用生食的方式。她認為攝食時先吃點生菜,可以把口腔布置成為鹼性的環境,這樣稍後再吃飯的時候,碳水化合物在這鹼性環境裡,酵素就很容易分解,這餐飯也會變得很好消化。
對於長期習慣熟食的東方人來說,可能會覺得生食太寒而無法適應。可以試著在生食上灑些啤酒酵母、卵磷脂等,如此一來可以平衡食物的陰陽性,又可幫助消化。生菜也可以搭配各式各樣的沙拉醬,或油醋,轉變一下就是一道美味爽口的生菜沙拉,在炎炎的夏日裡,能讓人胃口大開。醬料的調配可依照個人口味不同,由簡至繁,變化出不同層次的味道。如果覺得葉菜類太單調,也能搭配煮熟的豆類或馬鈴薯等,或是乾脆直接灑上核桃、開心果、南瓜籽等堅果,在軟硬食材的相混之下,口感會更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