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勞動者電子報http://labor.ngo.org.tw ◇政治民主 社會民主 經濟民主◇ ★ ★ ★ ★ ★ ★ ★ ★ ★ ★ ★ ★ ★ ★ ★ 2006.04.30★ 您正與 5642位讀者共同分享「勞動者電子報 」! ------------------------------------------------------------ ------------------------【編輯室報告】-------------------------- 近年台灣陷入一種新的結構性失業,由於台灣企業使用連根拔起式的產業 外移,造成許多中高齡勞工,或是傳統產業工人,面臨被迫失業且不知去 哪找工作的窘困。 然而工會的組織率,在面對這樣的大型結構性失業潮時期,居然是持續下 降,這意味的是勞動者對於工會以及團結權的行使,依然很漠生。此外, 新的工作世代面臨到的另項艱困的危機,正是更離散式的個人勞動,除了 外包、派遣等非典型雇用型態的工作持續成長,新工作世代面臨職業流動 及不確定因素的強度,是隱性的,卻是不同於前一時期的勞動問題。 在全球資本快速流動的現象之下,台灣的工會必須面對現實;必須變革, 組織!再組織,台灣的工會必須重新打破目前「廠場工會」與「企業工會 」的束縛;過去這種「由內而外」的廠場工會組織模式,在不當勞動行為 的工會保障措施嚴重欠缺的情形之下,面對的是極度艱的挑戰。 本文為台灣勞工陣線面對當前,台灣工會組織率停滯不前的狀況,所提出 的呼籲;本文同時為台灣勞工陣線2006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宣言。 ------------------------【主題文章】---------------------------- 標題\工會普及化,台灣工會組織發展的新使命 作者\台灣勞工陣線 ---------------------------------------------------------------- 面對中國經濟的崛起,台灣企業競相「錢進中國」,台灣企業這種連根拔 起式的產業外移中國的結果,就是造成台灣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台灣企 業惡性倒閉,然後又在中國投資設廠的行為,造成台灣中高齡的傳統產業 勞工同時失去工作機會,由於整個產業上下游同步外移的結果,造成這些 失業勞工不可能再就業的社會問題。 這些中高齡失業勞工有的回到農村老家,或是喪失求職意願,退出勞動力 市場,然後沉默直到終老;過去那種關廠勞工在街頭的抗議與怒火,已經 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沉澱到社會底層。 新的工作世代必須繼續面對新的社會競爭環境,新工作世代面對的是光鮮 亮麗工作環境,但卻是比上一代更加不確定的工作職位與職業生涯。新工 作世代一出校門,面對的是低技術性的服務性工作,更多是外包、派遣等 非典型雇用型態的工作,這種進入門檻低、流動性高、替代性高的職位, 使得新工作世代對未來產生更大的不確定性感。 而在失業、實際薪資水準及儲蓄能力降低,以及物價上漲等多元因素的影 響之下,導致貧窮問題的日益普及。更由於台灣民主政治,處在初生萌芽 時期,在社會失序的推波助瀾下,整個新工作世代的失落與騷動,將是未 來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嚴肅議題。 台灣面對外有中國武力威脅與經濟磁吸,內有社會分歧,工作機會流失, 城鄉與貧富失衡等這種內外交迫的困境,工會作為連結勞工力量,凝聚社 會團結的功能,到底發揮了多少? 在全球資本任意流動,而國家也積極創造迎合資本流動的環境之際,個別 勞工在這個戰場絕對是犧牲者,過去台灣的惡性關廠潮,勞工只能事後含 淚憤怒走上街頭,未來勞工還要讓歷史重演嗎? 個別勞工唯有透過團結才能夠發揮與雇主談判對抗的本錢,而工會就是勞 工團結的平台。在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由於特殊的黨國體制,工會甚至 是扮演壓制台灣勞工自主團結的角色,隨著台灣的民主化,工會也逐漸「 自主化」。但是基層勞工眼中的工會,卻依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工會依然 是屬於少數人的,不是屬於大多數勞工的。 台灣民主化所帶來的工會「自主化」,並沒有帶來工會「普及化」,勞工 加入工會的比率依然低迷。台灣工會「自主化」的過程,僅是「既有」之 公民營廠場工會從原本資方的掌控,透過工會內部民主程序回到「勞工」 手中,但接下來就常演變成「勞工」之間的派系纏鬥,甚至分裂。 所以台灣民主化之後,不論是基層的廠場,還是區域聯合層次,工會發展 趨勢,不是工會的團結基礎更形壯大,而是不斷的分裂。目前台灣工會就 在這種,新的基層工會難以成立、舊的工會不斷分裂的現象下,步入慢性 自殺之路。 台灣工會的發展,如果要走出新局,贏得勞工對工會的重視,擴大工會的 組織率,必須重新打破目前「廠場工會」與「企業工會」的束縛;過去這 種「由內而外」的廠場工會組織模式,在不當勞動行為的工會保障措施嚴 重欠缺的情形之下,發起籌組工會的員工將直接面對雇主對其工作權確保 的挑戰。就此,現有工會法制的殘破與不足應立即修正,還給勞工一個友 善的組織環境。 現實上,台灣基層勞工非常渴望得到協助與連結,但目前的工會模式則是 一條死路,唯有全新的工會籌組方式與新的工會架構的展開,台灣的工會 發展才能夠在第一階段「自主化」的基礎上,達到「普及化」的第二階段 目標。 組織!再組織!必須是現階段台灣工會最重要的目標,同時,必須允許企業 外的產業或職業層級工會出現,工會的組織是必須「由外而內」,勞工不 是自行在企業內籌組一個工會,必須是選擇一個適當產業或職業層級工會 來代表他的權利,與雇主協商談判,讓勞工加入工會的風險降到最低,唯 有全面顛覆既有的遊戲規則,台灣的工會發展才有未來。 台灣面對內外交迫的困境,相對弱勢的勞工如果沒有以新的模式團結起來 ,將處於被動且各個擊破的劣勢,勞工將永遠是經濟發展下的犧牲者而不 是受益者。台灣工會的發展要開創新局,唯有大破大立,除了相關法令的 大幅修改,既有工會幹部、勞工與政府部門,對工會的想像更是必須作徹 底的突破;如此,方是台灣九百多萬勞工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