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5-02》 |
本期內容 | |
◎傳播線上:誰的公眾利益?新聞工作法與理的省思 | |
◎中國傳真:博士生拿不到學位意味什麼?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傳播線上:誰的公眾利益?新聞工作法與理的省思 | |
傳播學生鬥陣 | |
日前聯合報記者高年億因拒絕就股市禿鷹案出庭作証,遭台北地方法院判罰3萬元。此判決一出,馬上引起新聞工作者同仇敵慨,批評法院侵犯新聞自由,不尊重記者保護消息來源之職業道德云云。分析此事件,背後尚有諸多疑點有待公眾討論;然而,媒體工作者每每遇到法律調查,便動輒張開「新聞自由」的大傘,偏袒己私,枉顧事件本身的真理與正義原則。可知「新聞自由」是一把兩面刃?喊得雖響,但傲慢輕浮的態度,卻一再消耗社會大眾對媒體的信任。 去年3月16日,聯合晚報刊載科技公司勁永疑似作假帳,頓時造成勁永股價一路狂跌。事後檢調單位追查發現,該報導可能是禿鷹集團佈局放空消息,以便從中獲利。另在聯合報記者高年億的報導中,亦發現相關內部消息可能早已遭到不肖公務人員洩露。而整起案件發展直指前金管會檢察局局長李進誠涉嫌重大。故而,此次台北地方法院便希望撰稿記者高年億就報導消息來源部份,作証說明。 依據法院判決書中指陳:「在檢調機關準備發動搜索勁永公司之前,即由公務員洩漏給證人高年億,證人高年億之上開報導甚至成為本案已自白涉嫌內線交易之其餘被告放空勁永股票之工具,則無論證人高年億係從何人得知此一公務機密,涉嫌洩漏此一消息者,即係利用新聞媒體來從事犯罪,而此本為新聞媒體從事公共監督所欲糾舉之對象,顯見查得此一洩漏公務機密之公共利益,將明顯高於賦予記者拒絕證言權之利益。媒體有權保護消息來源,但不應保護犯罪行為。」而聯合報則認為:「本報報導勁永作假帳確屬事實,而勁永為上市公司,投資大眾當有知之權利,故揭露此一事實,顯然符合公眾利益;至於法院裁定文中稱『有人利用此一新聞犯罪』云云,但是否有人利用新聞犯罪,與記者報導此新聞之動機完全無關,因在記者認知中是基於公共利益而報導。」 對比法院與聯合報就「公共利益」之看法,顯然有天南地北之差異。就法院認定,「公共利益」乃是糾舉出惡意利用媒體放消息之藏鏡人,對在本案中受到傷害的投資人有所交待。而聯合報則認為人民有「知的權利」,而記者僅僅是就新聞本身作出報導,即便是被利用,也是莫可奈何。兩造說法皆言之有理,但在此我們要從新聞記者本身的工作態度出發,作一深入的反思。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回到勁永案爆發前,聯合報、聯合晚報、經濟日報,曾多次報導勁永表現亮眼;甚至在事件發生前兩天還大篇幅誇讚勁永股價看好、出貨量大增等新聞。若說媒體有監督環境功能,怎麼會在事件發生前,完全沒有提供任何警訊?若聯合報真的在乎大眾「知的權利」,又怎會在事發之後,才報導勁永財務狀況不透明,「早被某投信主管列為負表、避免投資」等事後諸葛新聞?並且,在聯合晚報一篇名為〈暴風雨四部曲〉的報導中,記者嚴珮華也寫到:「幕後操作者有備而來,事件爆發前一日價量同步登頂,可憐散戶兩面挨刮。」可見整起事件早有預謀,而股市老手早已知悉。則以聯合報對旗下記者之專業訓練,居然無一新聞鼻嗅出端倪?實在著人費解! 而對照國外之案例,安隆案曾是轟動一時。安隆憑藉著高明的公關手段以及作假的財報,唬爛美國新聞界好幾年,當中包含知名的《財星雜誌》,但是直到安隆出事前,《財星》記者Bethany McLean便以一篇〈Is Enron Over-priced〉對投資大眾提出警告。則,反觀國內諸以提共商情為主報紙、雜誌,可在勁永案發生前,提出警訊? 自然,聯合報至今仍可堅持「保護消息來源」,也可說他們的報導是在維護大眾「知的權力」。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是3月16日那個時間點?而不是更早一些?為什麼要等到散戶受傷後,才報導勁永問題重重?於此,我們只得苦笑,因為「好的報紙帶你上天堂,不好的報紙讓你住套房」,就這麼簡單。 OUR QUESTIONS 1.您覺得此次法院裁決高年億罰款3萬元之事件,是否侵犯了新聞自由? 2.您認為媒體在股市禿鷹案上,扮演了何種角色?恰不恰當? Enter數位世代 BBC節目On-Demand BBC總裁Mark Thompson表示,數位化浪潮即將對傳統媒體帶來破壞性的衝擊,為了迎接數位世代,BBC決定將在5年內大幅改變節目與服務的傳輸和廣播策略,過往傳統對BBC所謂電視、廣播等頻道組合的概念必須打破,最後可能皆由「隨選視訊」(On-De-mand)傳送到閱聽大眾手中,傳輸管道可能透過任何手持式設備、電腦、手機、數位電視等方式取得。而BBC網站上強大的搜尋引擎,更可以藉由檔案庫隨選播放的方式擁有更廣泛的選擇。 小編媒批:數據資料傳送方式改變了傳統對廣播電視的概念,然而如此大膽前衛的觀念卻也引發一些批評聲浪,有評論認為BBC與Channel 4討好年輕閱聽眾,是在為英國公共廣電最做後的防衛。在這波數位浪潮席捲下,不知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勒? 麥格理投資TBC案通過 卡萊爾將大舉入侵系統業 麥格理投資有線電視系統業台灣寬頻通訊(TBC)一案,4月21日於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順利通過,如此一來,卡萊爾集團便可擺脫法令限制,順利將TBC股權移轉給麥格理。另一方面,卡萊爾集團又能再投資東森媒體科技,且不會違反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即系統經營者與其關係企業直接、間接控制之系統經營者掌控用戶數不得超過全國總用戶數3分之1的限制。 小編媒批:乖乖嚨個咚,看來這隻私募基金外國大禿鷹要開始生吞活剝咱的有線電視基礎建設,面對龐大資本壓境,我們好像只能任憑外國禿鷹宰割了呀? |
|
(回目錄) |
中國傳真:博士生拿不到學位意味什麼? | |
輯自中國教育報 | |
新聞 南開28名博士生將拿不到學位 今年南開大學有28名博士因為沒能達到畢業要求,而只能拿到結業證書。這些學生的學習時間已經超過9年,其中有全日制博士生,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居多。南開大學校長助理、研究生院院長佟家棟教授說,學校這麼做,是為了保證博士培養質量,為國家輸送合格的人才。 據統計,南開現有延期博士生469名,每年約有半數博士生不能按時畢業,學校也曾對此現象作出規定,允許7年以上的博士生再次延期1年,而此次結業的28名博士生均為再次延期後仍未達標者。(中國教育報) 聲音 給博士教育開了劑「猛藥」 有識之士曾總結出當今我國(編按:中國)博士教育的四大難:一是招生之「困」:能考上的不一定是適合做科研的,而許多優秀人才又過其門不得入;二是博導資格之「水」:的確有誤人子弟的博導,有的把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有的帶幾十個學生想管也管不過來,有的本身就是水貨,靠的是「矬子裏拔將軍」拔出來的;三是讀博動機之「躁」:讀博士為了什麼?錢!很多抱有這種想法的博士生,心都靜不下來還搞什麼科研?四是博士評價之「隨意」:教育部門現在更多關注大學培養資格的審核問題,而缺少對博士生達到什麼標準能拿到博士文憑的評價體制…… 由於「嚴進寬出」而陷入困境的博士教育究竟該如何「脫困」,當真成了教育界的「偏頭痛」。南開大學的做法,無疑是治這個病的一劑「猛藥」!(每日新報) 淘汰「積壓」博士生 並非最優選擇 其實,對於長時間延期答辯的博士生來說,他們已經基本修滿了所需要的學分,完成了研修的課程,但又不能滿足答辯申請要求,或順利通過答辯,這裏邊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排除自身努力的主觀因素,學術研究的困難性和複雜性是難以忽視的。所以,純粹用「一刀切」的年限規定加以限制,未必符合科學研究的規律,也未必能達成保證培養質量的初衷。 要解決「延期問題」,增加博士生培養機制的靈活性無疑更值得考慮。比如認真搞好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在教育資源投入不大的情況下儘早分流;同時,確保嚴格按照科研要求來組織學位論文答辯;並通過收費手段把延期造成的經濟壓力向延期者自身轉移等。 永久取消答辯資格,輕易終結一項在論文開題中被確認為有價值的研究,不是最優的選擇。集思廣益,加強研究,解決超長「延期問題」,其實仍有選擇空間。(新京報) 需要對在職博士教育制度反思 南開此次對延期博士生下重手,實際上掀開了一個蓋子,讓整個社會都看到了在職博士教育的弊端,看到了高校所承受的制度困境。在職博士教育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職博士生的錄取過程很難做到透明和公正,也無法堅持學術原則,不少地方官員和商界成功人士以權力或資本做砝碼,不合理地獲得了接受博士教育的機會,卻沒有成為國家急需的高水準人才,國家為此投入的大量資金,實際上用於為少數人「鍍金」。另一個方面,在職博士教育實行「寬進寬出」原則,不僅容易引發教育腐敗,而且嚴重削弱了博士學位的嚴肅性,最終導致了學位和學術的貶值。 在職博士教育這一制度的產生也許有其合理性,但是,隨著博士教育的泡沫化跡象日趨明顯,在職博士教育對教育資源的擠佔和腐蝕已經成為不得不切除的病灶。少數高校開始從局部反省在職博士教育的弊端,作出了停止招收在職博士生的決定,這不僅是調整高校教育資源投入方向的舉措,同時也是維護高校學術的嚴肅性行為。但不能不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在這個問題上的自我約束,並不能改變在職博士教育泛濫的總體現狀,我們需要的乃是對在職博士教育的制度性反思,需要全盤改革而不是小打小鬧。 (北京青年報) 博士「淘汰」 博導不該「免責」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既為人師,就要負起為師的責任。因為論文質量無法達到畢業要求,就被掃地出門,實在是尷尬,不過更應該感到羞恥的是這些博士的導師。 雖然目前博導帶的學生已經增加了數倍,但是一個博導帶的博士生終究不會超過10個,如果盡心盡責,嚴加督促,學生絕對有能力在7年內寫出一篇畢業論文。問題是,有些博士一進學校,就被導師視作廉價勞動力,導師外面接專案,一群博士跟著幹活,至於學習、科研和寫論文等都由博士自行完成,而導師利用自己決定博士畢業答辯時間的權力,讓眾多博士敢怒而不敢言。 要提高博士生質量,應該從強化博士生導師責任入手,把博士生的論文質量與博導切身利益聯繫起來,在淘汰博士的時候,也應給不盡責的博士生導師一些懲罰,讓博導盡心盡力培養博士生。同時,應該削弱博導手中的權力,讓博導重新回歸教書育人的本位。(法制晚報) (輯自4月30日2版)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