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 :  第五十四期  : :  2006-5-03

    本期主筆:  木霖

    木馬新書搶先看:《祕劍‧柳生連也齋》五味康佑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言內與言外的角力    李佳穎

送先生和小孩出門,說了再見。

關上門,鬆了口氣,在短暫幾個小時裡我恢復單身,暫時不被小孩束縛。

小孩十個月大,會叫「媽媽」,他以為那是吃東西的意思,不知是對我的稱謂,每次餓了見到食物就大呼「媽媽媽……」,真的媽媽只好趕緊奉上食物,並說聲慢用。

他們出門半小時後,我開始擔心,小孩是否被好好照料?

總覺得只有自己真懂他的需求,當他說「媽媽媽」,先生會知道他是餓了嗎?

         這是母親逝後第五個母親節,這期間,我結婚有了小孩,也時常從我對小孩的心情,去印證母親當時對我的心情;我對孩子的注視,就是從前她對我的注視,如果我能提早預料這注視裡的成分,當初就不這麼叛逆吧。

 書櫃裡多了幾本育嬰書籍。閱讀它們,彷彿身邊有母親的提醒、陪伴;這樣一想,耳中乍時充滿她的嘮叨話語,自己又成為那個被呵護的小孩。      

     

 

     

刀光劍影的決鬥場面,亙古不變的武家精神,素樸的文字勾勒出江戶的人情,武士的義理,如飲清酒般,餘韻濃烈的日本武俠短篇小說集《祕劍‧柳生連也齋》。芥川賞得主、「劍豪小說」第一人之作品精華集! 形塑日本精神的武士,究竟是什麼樣另類的族群?他們的信念如何影響著自己的生命歷程? 

 得獎‧推薦

九把刀、張國立、陳浩、傅月庵、楊照  俠情推薦

作者簡介

五味康祐(Gomi YASUSUKE,1921-1980

出生於大阪,早稻田大學英文系肄業。在輾轉歷經各種職場後,拜文藝評論家保田與重郎為師。1952年下半年,以〈喪神〉一文與松本清張一同榮獲芥川賞,備受世人矚目。此後便以時代小說作家的身分活躍於文壇,開啟戰後劍豪小說新潮流,儼然為該類型掌門人。〈喪神〉獲獎後,信心大增的五味康祐將之前作品投稿《別冊文藝春秋》,卻慘遭批評,從此一蹶不振,直到觀賞過〈喪神〉改拍成的電影,才又重拾創作的信心。‧

除了等時代小說外,五味康祐也評論棒球,講授麻將,還會看手相,更擅談音樂,《西方之音》一書可窺見其音樂造詣的深與廣。不管哪個領域,五味康祐都展現出行家以上的水準。作品有《兩位武藏》、《柳生武藝帳》、《薄櫻記》、《柳生天狗黨》。

五味康祐筆下的人物總擺脫不了沉重的命運:正因為身懷絕技,所以背負著陰暗的命運;正因為武功蓋世,所以避免不了追逐者要求一較高下或是一決生死的命運。情節雖繁卻環環相扣,鋪陳醞釀直見真章,巧妙地透過小說中滿足了現代人各種無法饜足的需求。這也是他的劍豪小說為現代人爭相閱讀的原因之一。

內容簡介

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幕府初建,諸侯為爭奪天下互相征伐,許多武士因主君被攻滅而淪為浪人,被迫行走江湖。他們武藝高強,為生存、出頭舉劍比武,讓劍術的發展達到極致。為了增強一己的力量,諸侯也極力網羅失主的浪人,為己服務。而在此同時,為能制敵機先,忍術、忍者也成了稱霸天下的最佳利器。

在失去法度的時代裡,戰亂的歷史融合劍道與忍術的世界,以及人情義理的錯綜複雜,撞擊出《祕劍.柳生連也齋》十一篇精彩的故事,集結成一個迥異於中國武俠的異國情調武術世界。 

導讀

五味筆下劍氣豪   李長聲  

禮尚往來,三國年間魏明帝回賜日本,禮物有两把「五尺刀」。日本出土過這種刀,銘曰:「百鍊精鋼,上應星宿,下辟不祥。」日本傳承了吳越之地的鑄劍技藝,多能工巧匠,把刀打造得更其精良,似劍非劍,單刃而長身,尤其那弧度別具美感。到了宋代就臻於用刀進貢,歐陽修贊之為寶刀,明代更成為大宗貿易。日本刀集殺人與審美於一身,恰好代表了他們的兩重性德行。劍在前秦時代已極為發達,但日本拿了來基本是用作祭祀,而後被接踵傳來的鐵刀取代,就掛在貴族腰間裝飾身分了。刀也混稱為劍,是一個美稱,明明在那裡耍大刀,卻稱作劍道。他們的劍士或劍豪,讓我們來看其實是刀客,卻不妨人云亦云。日本人愛刀,不管他由愛刀而尚武,抑或因尚武而愛刀,總之,刀與武都不現實了,就衹有向「劍豪小說」尋求所愛,樂在其中。

劍豪小說類似於我們的武俠小說,是「時代小說」的一個種類。時代,指的是過去的時代。當初時代小說基本寫江戶時代(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但時代推移,後來明治時代也被當作小說的時代舞臺。而今時代演變得更快,或許過不了多久,昭和時代也將蒙上歷史塵埃,滿紙蒼茫了。時代小說不同於歷史小說,雖然兩者的涇渭從來不分明。歷史小說應該是虛構為史實服務,站在現代的高度審視已往如煙的歷史,進而思考今天以及明天的生活方式;而時代小說向來是史實為虛構服務,作家用天馬行空的想像編造故事,人物穿戴了歷史衣冠,底下卻還是一顆現代心,所以又稱作「頭上挽髻的現代小說」。讀者可以藉時代小說遊離不勝其煩的日常,讓劍豪武俠替自己整治這難以順心如願的世界。從文學史來說,時代小說濫觴於中里介山的《大菩薩峠》,大成於吉川英治。《大菩薩峠》中以濫殺為能事的一刀流機龍之助,吉川英治創作的劍禪如一的二刀流宮本武藏,皆仗劍橫行,可見時代小說本來以劍豪小說為主流。吉川說:「歷史上的人物,所謂故人,絕不是一死了之,無論何時應社會形勢一招呼就活在地下,幫助日本的文化。故人被喚回,那就是小說,就是電影,就成了書,在人們中間傳播。」日本戰敗,美國占領軍認為劍豪小說裡魂兮歸來的是封建武士道、軍國主義,當即下禁令,對砍砍殺殺的小說及電影嚴加限制。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作家們隨風放下「屠刀」,當春乃發生的是「捕物帳小說」,也屬於時代小說,近乎我們以前的公案小說,由岡本綺堂的《半七捕物帳》發軔,一時滋潤得蓬蓬勃勃。境未遷而時過,一九五六年日本「不再是戰後了」,經濟起飛,出版社競相創辦周刊雜誌,劍豪小說因之重振江湖,蔚為大觀,掌門人就是五味康祐。

五味是大阪人,生於一九二一年。三十歲時浪跡東京,身無分文之中偶然結識了《新潮》雜誌編輯長齋藤十一,寫小說找他換錢。有了錢喫飽肚子再接再勵,但寫了多少篇都不能刊用,終於對自己的寫作才能絕了望。齋藤幫他找生計,做社外校對。五味從中學時喜歡聽音樂,太想給舊收音機配一個好喇叭。打算向齋藤預支工錢,沒容他開口,齋藤說:「你來得正好。」原來雜誌要出一期專號,給五味機會寫一篇。那就賺來這筆稿費買喇叭,可是寫甚麼好呢?聽著德彪西的《西風所見》忽現靈感,決定寫一個男人的自殺,但切腹沒意思。到圖書館查了四、五天資料,一氣呵成了《喪神》,寫的是天下無敵的劍豪。還加了副題「西風所見」,這一抹文學青年的乳臭被齋藤去掉。西風看見了甚麼?不知為何,我讀《喪神》不由地聯想日本與中國以及美國的歷史關係,似乎是一個隱喻。五味買了喇叭,沒能買最好的。《喪神》刊登在《新潮》一九五二年十二月號上,新年伊始,獲得芥川獎。五味筆下的劍豪造型截然有別於克己修行的宮本武藏形象,開啟戰後劍豪小說新潮流。夢想成真,五味有點暈,夫妻倆高興得一夜沒闔眼,晨起聽莫扎特的交響曲。就勢把以前不被採用的舊作翻出來交《別冊文藝春秋》雜誌發表,慘遭苛評,被打擊得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了。衹能聽音樂,聽韓德爾和巴哈,還有韋瓦第。日子更難過,把獎品歐米茄懷表也送進當鋪,這當口電影公司購買了《喪神》。電影上映,攜妻去電影院看。五味突然流淚了,從電影上分明看見了一個作家的才能,沒有才能是寫不出這樣的原作的。自信油然而生。幾天後偏巧在街頭遇見《別冊文藝春秋》編輯長,約他寫稿,從此再起。《秘劍》、《柳生連也齋》等佳作頻頻出手,率先垂範,捲起一場劍豪小說熱。他感嘆:培育一個作家的,不是作家本身的才能,而是編輯。我想,還有音樂。

五味興趣廣,簡直是五味雜陳,評論棒球,講授麻將,也會看手相,更擅談音樂,是音響發燒友先驅。據說《柳生連也齋》的決鬥也是從俄國作曲家拉赫馬尼諾夫的交響樂聽來的。真正使他名聲鵲起,作品走俏的,是這個短篇小說。最後的決鬥別開生面:在城外天白原,鈴木綱四郎背向朝陽,柳生連也齋腳踏他身影的尖端。太陽上昇,萬象運行。連也齋看似不動,其實隨綱四郎身影一點點縮短而逼近。雲遮日的瞬間,雙劍交輝,誰的額頭現出一道紅。上應天道,揮劍斬影,但到底誰倒地,需要讀者來自作結論。《喪神》的結尾,究竟是幻雲齋要殺死哲郎太,還是打算讓他如願復仇,殺死自己,作家也不去點明。笑而不答心自閒,東方劍客的刀光閃處飄渺著西洋樂曲。

文藝評論家秋山駿推崇五味康祐,說他的《柳生武藝帳》在多如繁星的時代小說中首屈一指,遠遠超過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三島由紀夫也同意這個看法。劍豪小說寫劍寫人,高低首先取決於打鬥的描寫。《柳生武藝帳》中,霞多三郎和獨眼柳生十兵衛在左賀街道不見身形的捉對拼博,十兵衛、友矩、又十郎三兄弟對浮月齋、印南勘十郎、井元庸之介的聯手對陣,獨出心裁的場面此伏而彼起,令人稱快。劍豪給人的印象每每是孤傲的,憑莫須有的絕妙劍法獨步天下,自五味始,組織與個人的問題意識被納入小說,出現了集團群像,單打獨鬥也變為成群結夥的廝殺,這是戰後日本上班族社會的反映。他畢生寫「柳生」系列,《柳生武藝帳》是集大成之作,也是戰後時代小說代表作。所謂武藝帳,不是中國武俠小說裡常見的劍譜,而是柳生派門徒名簿。柳生派表面是武藝流派,其實是忍者集團,所以這個小說也先於司馬遼太郎的《梟城》,是另一類時代小說即「忍者小說」的嚆矢。忍者集團隱藏在幕府內部,為首的柳生宗矩充當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家的劍道教頭。秀忠施壓,把女兒和子送給後水尾天皇為妃。天皇不願皇家血脈裡流有德川幕府的血,要殺掉興子所生皇子。宗矩呈上武藝帳,聽憑天皇指定殺手。兩個皇子接連遇害,宗矩也不知何人所為。要知道誰接受了天皇密詔,唯有把散在三處的武藝帳合在一起。三卷武藝帳攸關皇室和平、幕府安泰,而一旦暴露也危及柳生一門。各路英雄尋找武藝帳,你爭我奪,大顯身手,或許因故事繁雜,規模宏大,終於是未完成品。

刀是凶器,閃著生的光,濺起死的血,就在這生死之間,作家寫出人情世態。日本人凡事好新,從推理小說、戀愛小說來看,確然如是,但時代小說及歷史小說多有例外,人們更愛讀過去有定評的作品。五味康祐於一九八○年去世,最後在病榻上聽的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他在讀者心目中寶刀不老,從未退出時代小說的江湖。         

延伸閱讀

蟬時雨 

 

【木馬藝文新訊】0521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來去如風刀光劍影的優雅對決,燦爛如火永恆不滅的武家氣魄,

不動如山無可抗拒的階級宿命,靜謐如林平靜深邃的綿綿情愛,

瀟灑俐落的劍客身影背後,有多少故事傳奇引人遐想追尋‧‧‧‧‧‧

 層級分明的日本江戶時代,日本文人筆下最常追憶回味的時間背景,

這樣文字淡雅、氣質鮮明的類型閱讀,我們稱之為時代小說。

從日本電影、漫畫、電玩都隱約可以看到時代小說的影子,

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時代小說的各個不同面向。

 講題: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時間:2006521() 14:3016:30

地點:誠品信義旗店店三樓

主持人:中天書坊主持人  陳浩先生

座談人:

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先生(以電影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作家/九把刀先生(以文學創作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木馬發行人/郭重興先生(以出版人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本周推出 言內與言外的角力   李佳穎

 

      不同語言文化間的差異容易造成誤會。差異不只侷限於兩語言文化間文本內容翻譯的不可能,很多時候更與某些我們從語言繼承來的,在文本內容之外的慣性有關。 

  社會語言學家剛波茲(Gumperz)在八零年代有一個常被引用的研究:英國某機場的員工自助餐廳常有員工抱怨打菜的人態度欠佳。剛波茲發現,其中大部分打菜者是印度裔或是巴基斯坦裔的英國人,他們以英語溝通內容毫無障礙,然而受到本身母語聲調的影響,習慣以「降調」結束問句,也就是說,他們會站在餐台後方拿著大瓢子說:

        「雞塊\」(意謂:「你要雞塊嗎?」) 

  「玉米\」(意謂:「你要玉米嗎?」) 

  「馬鈴薯\」(意謂:「要不要來點馬鈴薯?」) 

  這樣的溝通方式對期待在問句結束時聽見音調上揚的英國英語文化(相對於印度英語文化,新加坡英語文化,美國英語文化等)族群耳朵裡變成:

        「雞塊\」(意謂:「雞塊啦。」) 

  「玉米\」(意謂:「玉米啦。」) 

  「馬鈴薯\」(意謂:「馬鈴薯啦。不會看喔。」) 

  於是用餐者不給打菜者好臉色,打菜者覺得用餐者莫名其妙,午餐時間氣氛緊張,員工相互抱怨。

   我們說話時收放的資訊不只是內容而已。口語互動的範圍廣闊――肢體動作、身體距離、說話速度、節奏、音調、引出主題的方式、對話中「接口」的暗示、沉默、停頓、說話量、聆聽方式等等――諸多面向在特定語言文化裡普遍代表的意含,覆上個人語言風格的出入,時時宰制著我們對交談文本的理解。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一個政府職員之死(The Death of a Government Clerk)〉在敘事技術上是複雜口語互動的有趣示範,即便兩主角應屬同一個語言文化。故事說一個政府裡的小職員某一晚去看戲時,不小心在一個交通部高級官員的頸子上打了個大噴嚏。他當場道了一次歉,中場休息又道了一次歉,官員回答「沒關係」、「拜託,坐下」、「夠了,我已經忘了」。然而小職員不相信官員回答的內容,他從官員「惡意的眼神」、「抽動的下唇」判斷官員其實不想與他說話。於是小職員翌日又跑到交通部進辦公室道歉,官員說了一句「沒這意思……」,然後「轉向第二人問話」――這舉止讓小職員覺得他一定是生氣了,之後又追上再道一次歉。此時小職員重複的行為也讓官員對他不厭煩的道歉有了另一種理解:官員沮喪地認為小職員是在嘲弄他。為此小職員第三日再回去道了一次歉,此時官員已經聽不見他苦求原諒的內容,臉色鐵青地大聲咆哮:「滾出去!」小職員嚇呆了,覺得身體裡有什麼東西不對勁了,在街上遊蕩一陣後,回到家倒在沙發上,死了。

 

李佳穎

一九七七年夏天生於台北

交通大學外文系畢

小說作品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等獎項

現就讀科羅拉多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班

著有小說集《不吠》、圖文書《47個流浪漢種》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