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14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6.05.03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142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Nokia手機也能安裝32萬字字庫的超大字典?!  

Q: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軍隊登陸法國,也是戰爭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的戰役是?

A. 中途島戰役
B. 突圍之役
C. 雷伊泰灣戰役
D. 諾曼第登陸

>> 解答

哪一個協定的簽訂,默許了德國強行兼併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車諾比事件 (1986)
Chernobyl accident (1986)

前蘇聯時期,發生在烏克蘭車諾比核能廠的意外事件,在核能發電史上是最嚴重的一次。1986年4月25~26日,當時車諾比的技術人員試圖補裝一套安全系統。技術人員在讓反應器按7%功率繼續運作時關閉了反應器緊急水冷系統、反應器緊急剎車系統和反應器功率調節系統,他們還自反應器核心抽出幾乎所有的控制桿,這些大錯加上其他失誤,終於在4月26日上午1時23分釀成反應器核心的連鎖反應失去控制。結果發生幾次爆炸,釋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質拋向大氣層,然後隨空氣氣流飄散。他們試圖掩蓋,但4月28日瑞典監測站發現高空空氣漂浮中的放射現象異常之高,迫使蘇聯政府作出解釋,才承認車諾比核能廠發生了意外事故。此次事件造成三十多人當場死亡,之後一段長時期有好幾千人因遭輻射嚴重污染而生病或得癌症死亡。該事件對蘇聯的核能計畫是一個重大打擊,而在歐洲其他國家中,也使更多核能廠的興建遭到更強烈的抵制。

摘自【大英簡明百科】

上一期電子報台灣放大鏡單元裡,〈台灣觀光勝地--日月潭〉這篇因是1976年發表的,經讀者的提醒,文章裡頭提到的光華島,已經改名為拉魯島,也感謝讀者朋友的來信。
前幾期電子報中,曾以原子彈作主題,為讀者介紹了相關知識,今年2006年4月26日,也是車諾比事件發生滿二十週年,這個核能危機事件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之後的影響也甚鉅,當時首批進入現場的科學家、工程師等人,受到污染生病或癌症死亡,無一倖免,也讓各國更重視核能發展的後續問題。

【中國 vs. 西方】
◆ 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國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
World War II
(1939~1945)



【摘  自】中國大百科全書
【漢語拼音】Di-er Ci Shijie Dazhan
【中文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 【外文詞條】Second World War
【作  者】蔡祖銘

知識分類:分類檢索/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年﹐中﹑蘇﹑美﹑英等同盟國反對德﹑義﹑日等軸心國侵略的全球性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義﹑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使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再次尖銳起來。而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義﹑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看全文

【西方觀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1945)
World War II
(1939~1945)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
【外文詞條】World War II

知識分類:世界歷史篇>史學與歷史事件(運動、條約、戰役)

1939~1945年間發生的國際衝突。交戰國為軸心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與同盟國(法國、英國、美國、蘇聯以及中國)。德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怨恨、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導致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崛起。1933年,希特勒開始祕密重新武裝德國。德國、義大利與日本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並干預西班牙內戰。1938年,希特勒派兵占領奧地利(參閱Anschluss)。1939年,併吞捷克斯洛伐克。在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兩天後,英法對德國宣戰。1939年底,德國與蘇聯將波蘭瓜分,蘇聯占領巴爾幹國家。此外還進攻芬蘭。在海上,德國對駛往英國的商船進行的有效的潛艇戰。1940年4月,德國占領了挪威港口和整個丹麥。5月,德國以閃電戰越過荷蘭與比利時進入法國。6月被迫投降,建立維琪法國政權。接著德國空軍大規模轟炸英國,準備實行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入侵。英國獲得「不列顛戰役」的勝利。1941年希特勒將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拉入軸心國;6月,希特勒廢除1939年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大規模的突襲。 ……看全文

【Dr. iWord觀點】

在車諾比事件二十週年之際,我們不禁回想當初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在美國對日本投下兩枚原子彈之後落幕。戰爭結束後,廣島成立了原子彈受害者委員會,針對輻射影響進行醫學和生物學研究,當地也成為禁止原子武器和平運動的中心。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後,我們已經瞭解戰爭為人類帶來許多痛苦與傷害,但至今戰爭並未完全止息,仍有新戰爭出現,不過只要人們仍對和平抱持的希望,相信世界終會有和平的一天。

【你的觀點】
你的看法不同嗎?請到討論版,說說你的觀點。

烽火十四年:從「九一八」到抗戰勝利

一九九五年九月十八日,寶島正當中秋已過,暑熱方消的季節。

同樣是中秋節後,六十四年前的中國大陸,「天災方亟、外禍復乘」,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局,此後中國人更因日本人的入侵,顛沛流離了十四年。而今媒體上只有零星幾則紀念「九一八事變」的專題,其餘一切則煙消雲散。

記憶,已經遠颺?從當年的報紙等媒體,仍可看見中國人滴滴血淚的戰爭歷程。

一九三一年十月二日,天津「大公報」上來自武漢的一則報導,描述「九一八事變」後的中秋

「水災之後,滿街都是一般淒涼的景象。災民遍地都是,棺材隨處可見,政府窮、百姓也窮,大家吃飯的問題一時都顧不到,哪裡有閒錢去吃月餅耍子呢。加之前幾天,日本佔領瀋陽的消息傳來,一般血氣的人們,也覺得巴掌打到臉上來了,自己也絕不能只圖個人的快活,都在發狂似的奔走呼號。在政府方面,也下令從十九日起,停止娛樂三天,家家戶戶都下半旗舉哀,就地軍隊也都排隊示威遊行……」。

巴掌,打到臉上來了!

「災裡難裡過中秋」,當時報紙標題如此點出中國苦況。那年九月十八日,日本突佔東北瀋陽、長春、營口、安東、吉林等地,至翌年二月,東北全境淪陷,三月偽「滿洲國」成立,東北自此開始長達十四年的異族統治。

當時東北的情況,由平津入瀋陽採訪的記者團,有這樣的報導:「車於是日下午抵皇姑屯,站上並無日軍,逃難人民聚集站內外及天橋上約數千,多係小資本商,拖男帶女,慘不忍睹。男女學生不慣出門者,立牆角啼哭,逃者多屬單身,蓋財物無法帶出也。站內停放之空敞車,不問是否預備開出,其上均被乘客站滿,蓋均幸望所乘之車,如果開出瀋陽一步,即脫離危險一步……。」

從九月二十日到九月底,各報手繪衣著破舊、沿途托缽行乞的災區「流民圖」,與「各校救國聯合會泣告同胞書」,因逃難被劫、因拒絕日兵乘車被刺,老嫂幼女遭日軍槍殺的新聞,與營地被炸成大窟窿的錦州、接收中國槍械的日軍哨兵等照片參照,見證當時天災人禍的慘況。

日本企圖現已判明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了東北各省,並於一九三二年至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隔年併吞熱河、進犯華北。總括日本自「九一八」之後所搶奪的中國土地,其面積約等於英、法、德、比、荷五國的總和。在日本的節節進逼下,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中國不得不奮起抗戰。……MORE




摘自【光華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1995年10月


Q: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軍隊登陸法國,也是戰爭史上最大的兩棲登陸的戰役是?
A: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 (1944)
Normandy Campaign (1944)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諾曼第登陸
【英文詞條】Normandy Campaign

知識分類:世界歷史篇>歐洲史

同盟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攻歐洲北部時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的登陸戰役。又稱霸王戰役。世界戰爭史上最為龐大的兩棲登陸作戰,由5,000艘船隻和10,000架飛機將156,000名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士兵送過了英吉利海峽。這次戰鬥由美國將軍艾森豪指揮,原定時間為6月5日,但二十五年未見的惡劣氣候迫使這一著名的登陸行動推遲至6月6日。先由空降部隊破壞德國的交通通訊,隨後盟國軍隊沿諾曼第海岸的五個灘頭登陸。盡管遭到德國的頑強抵抗,在奧馬哈海灘傷亡慘重,還是迅速地建立起了灘頭堡。盟國的空中優勢使德國人的迅速增援相形見絀,希特勒和手下將軍們的意見不一也使其反攻未能成功。雖然在康城和瑟堡附近的激戰拖延了戰事,盟軍在7月中旬以後迅速攻占了法國。

為什麼錯了?
中途島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與日本之間的主要海戰
突圍之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在西線的最後一次攻勢,企圖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但未成功
雷伊泰灣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場決定性的海空戰役,使盟軍得以控制太平洋
Q:哪一個協定的簽訂,默許了德國強行兼併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
A:慕尼黑協定

 

慕尼黑協定 (1938)
Munich agreement (1938)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慕尼黑協定
【英文詞條】Munich agreement

知識分類:世界歷史篇>史學與歷史事件(運動、條約、戰役)

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達成的關於允許德國兼併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地區的解決辦法。希特勒威脅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裔居住區,以達到統一歐洲德裔居住地區的目的。雖然捷克斯洛伐克向法國和蘇聯表達反對,但法蘇認為蘇台德的德裔人口占大多數,應該歸還德國。希特勒要求這個地區的捷克斯洛伐克人離開,但遭捷克斯洛伐克拒絕。英國首相張伯倫建議一項協定允許德國占領該地區,但德國要同意未來所有的變化需經過協議來解決。這個成為綏靖政策的同義詞的協定,當希特勒在翌年併吞捷克斯洛伐克其他地區時,便已不具任何作用了。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