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媒體觀察站:95/05/05)本週主題:另類影展如何可能?---第二屆鐵馬影展活動專訪 主持人:管中祥、洪貞玲、萱萱 現場來賓:鐵馬影展---程彩倫 內容報報 「 越來越多的影展出現在電影工業奄奄一息的台灣,是巧合?是必然?挾帶各種觀點、目的欲在主流社會突圍的大小影展,結果是達陣還是擱淺?在台灣談到紀錄片,似乎總會跟關注弱勢、公義發聲、人道關懷緊緊扣連,而各種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也常常是紀錄片創作者的焦點所在。然而究竟什麼是「社會運動紀錄片」,該賦予這樣的紀錄片何種期待,社會運動又需要什麼樣的紀錄片? 2006 年鐵馬影展選輯了三十部影像作品,影片製作多數來自獨立媒體工作者,多部內容紀錄講述著全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運動,從墨西哥叢林、布拉格街頭、加拿大農地到韓國和香港,media activists透過攝影鏡頭,帶領我們突破時空限制,感受屬於人民和行動者的世界圖像。而且,眼見逐步攻克你我生活城池的跨國資本,敏感於體制壓制性、富有政治意識的影像傳播工作者,也紛紛聚焦批判Wal-Mart、麥當勞和迪士尼,為我們開展另類視野。這些志於媒體傳播的行動者在影像工作的介入與實踐、挖掘與創發並掌握議題的視野在本地如何可能,鐵馬專題座談之【記錄抵抗:全球化與獨立媒體】邀請有觀察有建樹的媒體人來探討。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熱情歡迎您加入鐵馬隊伍,一同想像,創造,行進! ------------------------------------------------------------------------------------------ 媒觀動態:「看!媒體-媒觀報告」第一期出爐,歡迎各界索取! 睽違已久的媒觀會訊再度重新出刊,此次復刊是以「看!媒體-媒觀報告」的名稱全新出發,除了突顯「Watch Media」的精神,也宣示了我們要和朋友一同分享「看」媒體的門道。 本期封面故事報導本會與智總、康盟團體至聯合報大樓,抗議聯合報連日以「不定時炸彈」、「瘋子」等不適當字眼描寫精神病患者,並要求聯合報道歉。包括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劉麗茹家屬,和發起「聯合報請向精神病患導歉」網路串聯活動的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研究生鄭國威,皆對聯合報這次事件發表評論。精神科醫師陳豐偉則從專業的角度剖析如何正確解讀和報導精神病患的新聞。 此外,本刊特別設立「重量評論」單元,邀請學者或相關媒體從業人員評論這一季國內外所發生的媒體事件,本期由政大新聞系馮建三教授和中國時報資深記者何榮幸執筆,分別就中國媒體和台灣日報勞資爭議提出精闢的分析。 本季活動則有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於二月中在台北NGO會館舉辦「媒體監督志工訓練營」,除了解構媒體本身「公正客觀」的假面具外,也試著提出多種公民積極參與監督的可能性,本會公民記者蔡蕙如對此有詳盡的報導。 除了評論與活動外,本會自去年(2005)秋季開始,已舉辦兩梯次的讀書會,藉由讀書會的形式,輔以媒體觀批評相關的閱讀材料為中心,一起討論台灣媒體問題和改革的可能性。本期邀請讀書會成員曹琦和張時健分享參與讀書會的經驗,和自身對於媒體改革的期許。 若有興趣需要索取的朋友,可電洽(02)2703-4035。 或電郵至:media.watch@msa.hinet.net 索取。 ------------------------------------------------------------------------------------- 媒體觀察:國際觀不是美國觀 金車文教基金會日前發表「新聞國際觀」調查發現,雖然有愈來愈多中小學生家長希望孩子從小學英文,甚至花大錢送孩子到國外遊學,卻有7成4的家長沒興趣或沒時間接觸國際新聞,相反的,只約兩成家長每天看國際新聞;進一步分析,這些家長的小孩,也只有5%每天觀看國際新聞。至於家長最喜歡的國際新聞內容為社會新聞,其次是體育、影劇新聞,而家長認為最適合孩子觀看的新聞,分別是體育、教育、影藝新聞。並且約有4成家長贊成報紙媒體增加國際新聞的份量,也有4成63家長希望國內報紙定期刊登英語新聞。 台灣的家長看國際新聞的比例偏低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除了國際新聞的內容與本地生活較為陌生、親近性低等特色外,該項調查也指出,家長主要的國際資訊來源有8成61是電視,換句話說,即使家長想看國際新聞,在台灣的電視新聞中也很難看到。 有趣的是,家長作不到的,總是希望孩子來完成,家長雖然不怎麼看國際新聞,卻希望台灣媒體增加國際新聞的比例;雖然自己想看社會新聞,卻同時期待孩子不要看社會新聞。不過,如果家長不以身作則,或者,起身打幾通電話要求媒體多製播國際新聞,以台灣的電視生態來看,國際新聞並不會無端出現在你的面前。 事實上,許多家長為了培養孩童的國際觀,會花大筆鈔票讓孩子學英文,甚至到美國、澳洲等英語系國家遊學。其實,如果把學英文當作認識國際事務的一項工具,倒也無可厚非,畢竟學一種語言能多認識新的文化,只是英語程度好壞和國際觀程度高低並沒有必然關係,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國際化,往往只是狹礙的美國化,對其它國家的了解一樣有限。 對國際觀的培養其實不必侷限於大眾傳播,在台灣,人際傳播也是培養國際觀的管道,有些人會到語言中心學英文,或者和來台的留學生交換語言,藉此也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不過,這些學習仍大多侷限在英語的範疇。 國際觀是對世界的了解,自然不該設限於英語國家,其實,近10年來,台灣有越來越多來自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菲律賓的新移民或短期移工,為這個社會帶來不同語言及文化,也提供我們諸多認識東南亞,擴展國際視野的機會。可惜,我們大多對這些生活在四周的新朋友視而不見,甚至抱以歧視的眼光,並且捨近求遠地忽略台灣日漸國際化與多元化的現象,這不僅使得我們與新朋友的關係疏遠,也讓我們失去諸多就近認識跨國文化、培養國際視野的機會。 ------------------------------------------------------------------------------------- 媒觀動態:成為與眾不同的媒體人–2006媒觀新聞營 你是否對媒體工作充滿憧憬,但又對媒體亂象感到疑惑? 你想成為媒體界的閃亮之星,但又缺少指引的方向? 作一個與眾不同的媒體人,需要的是真誠的態度、豐富的創意、多樣的知識、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才是對現實媒體生態進行顛覆性理解的要素。 史上最豪華師資陣容等著你來報名! 超強師資 ◎ 詹怡宜 (TVBS副總編輯兼製作人、主播、金鐘獎文教資訊類節目主持人獎) ◎ 何榮幸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得主) ◎ 高瑞麟 (漢聲廣播電台資深記者、卓越新聞獎得主) ◎ 蘇啟楨 (公視新聞記者、紀錄片製作人) ◎ 管中祥(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電台節目主持人) ◎ 陳順孝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專任講師、阿孝札記blog、生命力公益網指導老師) ◎ 黑手那卡西樂隊 (超酷炫獨立天團) ◎ 郭笑芸 (紀錄片工作者、前「全景映像工作室」導演,作品:「梅子的滋味」(2005年)、「海棠、馬沙與珊瑚」(2006年))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5/28止。 報名資格:人數有限,這次只限高中生哦! 報名費用:單人報名$3,800;三人以上團體報名,每名$3,500 ;並提供五名清寒獎助名額。清寒獎助相關辦法,請洽詢媒觀辦公室。 活動時間:7/8(六)、7/9(日)、7/10(一)。 活動地點: 富邦淡水教育訓練中心(台北縣淡水鎮八勢里八勢一街39巷39號)。 報名方法 :下載報名表,填完,繳費,寄到媒觀辦公室。(詳情請見報名表內容)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媒觀網址: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觀電話:(02)2703-4035 媒觀Email: media.watch@msa.hinet.net 想要快速累積媒體工作能力值,你一定要通過殘酷營隊快樂訓練!「媒觀新聞營」邀請大學教授震撼你對新聞的想像;召集史上最優質媒體人講師群,從廣播、電視、報紙的實務經驗,告訴你成為優秀媒體人的必備條件;還有酷炫的獨立樂團現場演唱,引爆你一拖拉庫的熱情! 很心動吧?別再耍矜持了,快來報名吧! 活動網頁:http://www.mediawatch.org.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