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5-09》 |
本期內容 | |
◎傳播線上:救國片 絕不可再只是一種口號 | |
◎政府不要佔人民節育的便宜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傳播線上:救國片 絕不可再只是一種口號 | |
傳播學生鬥陣 | |
就在近日,已成為國際知名人物的李安導演,回到台灣參與一個「用感性與理性看台灣電影」座談會,語重心長地提出他對於振興台灣電影的些許看法。在此之前,已有無數專家學者、導演演員與影視工作者,在各種大大小小不同場合中,提出相同的呼籲。不僅如此,連續兩任新聞局長上任,亦信誓旦旦地提出振興台灣電影的口號。 然而,政府於其中該扮演什麼角色? 李安在該場座談會中,指出許多關鍵問題。李安認為,台灣缺乏編劇等創意人才,以及製片、行銷人才;同時,他提到政府除了積極培養人才,也應該同時開發管道,才不會淪於有了人才,卻無發表、創作管道。李安在此,點出了台灣電影振興的兩個重要環節:電影人才與映演管道。 另外,李安也認為台灣電影「產業」倘若要重新振作,則政策執行時,就必須將「政治」捨棄。在此,傳學鬥有不同的觀點,因為此一「政治」具有豐富的意涵得以詮釋,將政治全面捨棄,其實也是某種「政治」行動。我們應當避免的是,讓「政治」行動的能量被既得利益者隨意挪用,或是淪於僵化的意識型態宣傳。 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振興電影產業的目的,不應該只是淪於「宣傳台灣價值」此一具備強烈政治意識形態的目的。電影或者國片,不該只是為了政治宣傳的功能與意義而存在。政府振興台灣國片電影產業,同樣必須思考振興台灣電影產業的諸多「可能性」。 就經濟層面而言,電影公司或者贊助電影的企業財團能夠獲得多少利潤,應當不是最優先考量者;而是政府的電影政策應當保障台灣本地影視工作者的勞動條件與利益,使台灣本地的影視工作者能夠有基本且穩定的經濟來源,讓大家在不虞匱乏的經濟情況下,進行創意發想。就此,傳學鬥認為,政府的電影政策在人才方面除了培育外,亦必須保障人才在台灣電影產業裡的「持續存在」。 但如今,綜觀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計畫」與新聞局的電影相關輔導獎勵措施或電影政策,乃至於勞委會相關法令規章中,對於台灣影視工作者,上至導演下至演員與一般影視技術工作者的保障,付之闕如!(編按:政府雖有制定「電影事業暨電影從業人員獎勵及輔導辦法」,但是,只有得獎才給錢,也造就了今日台灣國片電影猛往藝術電影發展的一部分原因,致使觀眾與國片的距離愈來愈遠。就此,政府是否應當重新省思輔導獎助電影人才的方法呢?) 再者,李安於座談會上雖提出政府應當開發(放)映演管道的呼籲,但是傳學鬥認為仍待補充。由於好萊塢與商業戲院經營者已經建立起長久的互助關係,荷包早已賺飽,因此,政府或許更應思考「落實」公共映演管道的暢通與壯大,落實台北光點等公共展演地點的功能與服務,並且扶植補助願意播放國片的二輪戲院等。 就文化層面而言,面對好萊塢電影的主宰與台灣國際形勢的險惡,政府的電影政策宗旨,不該只把台灣國片電影產業設定為「台灣在地價值的國際突破」。台灣在地文化的展現應當是自然流露於電影文本之中,毋須以政策硬性要求,從而才能藉由電影文本將不同國族文化、不同在地的族群文化間的對話展現出來,以文化交流代替國家宣傳。 政府對於國片電影產業的發展,不該停留政治與意識形態宣傳之上,把「『讓國人看到自己的電影,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價值』,就是新聞局電影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視為政策宗旨。這往往是狹隘的考量。 OUR QUESTIONS 1.請提出你自己對於台灣電影的想法。你會希望看見千篇一律的好萊塢片,或是能夠看見許多國片在華納威秀等戲院上映呢? 2.你是否知道台灣電影或電視影像工作者的勞動條件為何?你覺得政府是否應該保障台灣影視工作者的勞動條件與環境? 3.如果李安不到美國發展,是否將會終其一生沒沒無聞?我們是否可以一起來比較一下台灣與美國所提供的電影產業發展環境,到底差在哪裡?台灣又如何能夠填補這項差距? 媒大事 李安獲頒勳章 政治人物忙著沾光 揚名國際的導演李安拿下第78屆美國影藝學院奧斯卡獎最佳導演獎項,總統日前頒給李安「二等景星」勳章,表彰他在電影藝術上的傑出成就。搶搭「李安熱」,副總統連忙誇讚李安電影富有人性關懷,連行政院長也急著與李安會面,這波熱潮促成政治人物忙著親近傑出導演的戲碼,然而導演語重心長的呼籲,是否真能深入政策為台灣注入一絲希望? 小編媒批:如果大家還記得喊了好久的電影文化中心、想了好幾年的電影政策、昔日風光但終究被賣掉的中影,就不難發現台灣的文化政策發展似乎總是曇花一現,政治人物總是在媒體前感動異常,但總在政策落實方面提不起勁,怪不得有教授要大嘆:不要再「吃電影夠夠」了! 國際傳播盛會 INPUT大展瞭望國際 INPUT(International PublicTelevision Screening Confer-ence)是每年全世界公共電視的嘉年華,將全球公視過去一年的代表作,包含記錄片、調查報導、戲劇、表演藝術等精彩影片集結放映,同時邀請導演現場座談,來自全球節目影片製播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互相交流、發表心得。台灣公視經過多方奔走,終於爭取到今年主辦權,成為INPUT成立29年來登陸亞洲的首站,7日到12日活動期間,將放映37國、83小時的影片,同時邀請到澳洲SBS總經理Shaun Brown、瑞士SRG SSR總裁Jean-Bernard Munch,以及製播《大長今》的南韓MBC總裁崔文洵等18國公視總裁或媒體組織領袖共22人,實為台灣傳播界邁向世界舞台的重要盛會。 小編媒批:台灣長期豔羨外國豐沛的影視文化能量,如能藉由此次全球公共電視精彩影片製播經驗親臨台灣的交流獲得養分,該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藉由此等文化交流更進一步促成彼此之文化認同與瞭解,該是對於造成今日總統班機不知能降落何方窘境一劑解藥良方。然而在台灣公視大力奔走的同時,台灣政府是否真能認識這點,還是只停留在業務上互踢皮球,實為台灣面對外交困境與影視發展應當深思之課題。 |
|
(回目錄) |
政府不要佔人民節育的便宜 | |
全教會 | |
「政府不要佔人民節育的便宜」這句話值得關心教育的人再三玩味。 對教師而言,可以加一句「教師也不要佔人民節育的便宜」。我們當教師的,要想到降低班級人數不等於少改作業,而是調整教學和輔導的模式,因為班級人數量變而帶動教育方式的質變,我們要脫離管理主義,要迎接不體罰(不是零體罰)的時代,要做好的課程準備和協同教學,要給焦慮感日益加重的家長必要的生活教育回饋,我們絕不是為了保住工作或少改幾份作業或改卷,去要求「小班」化! 回到「政府不要佔人民的節育便宜」這句話,我們的政府最近幾年可謂佔盡人民節育的便宜,新生兒一減少,就到處減班,恐嚇老師要超額資遣,幫著各縣市政府省錢! 奇怪了,民國80年代,大家是怎麼要求政府的?38萬一屆降到32萬一屆,那時的教育部長林清江硬是把國民教育階段降為35人一班,即使要增班上萬班也在所不惜。現在一年20至25萬人進國小了,政府還是35人一班不變,這樣放任減班,暗示裁併,弄得人心惶惶,甚至把過去花幾百億投入的教育優先區全部推翻,6年之間裁併將近百校!更惡劣的是,裁併後的經費幾乎都回到縣市長的口袋,而非保留一定比例還給教育發展! 不是在羨慕美國17至25人一班嗎?(語文課甚至還分組),沒有從40人降到35人,沒有從35人降到30人,怎麼可能有25人一班(20至25人教學成效最佳)?那些在410遊行後拼命鼓吹小班、小校的教改英雄、團體在那裡?為何在降低班級人數不需花錢的時代反而噤聲? 我們來替教育單位算一算,若教育部繼續發呆、無能下去,國民小學到了民國100年較92年相比,會減少教師2萬3千名、一年減少人事費、辦公費超過140億、國民中學在民國102年較民國85年相比會減少1萬5千名教師,相當於減少一年一百億支出。若再加上高中職,一年總共會減少超過3百億,根據過去的經驗,省下的錢還是只回到縣市長口袋。 教師可以被弄得如驚弓之鳥,準教師可以被「員額控管」政策拒絕在外,當校內的教師人心惶惶時,教育大學公自費生的錄取分數就可以相差兩百分,師資學程變得乏人問津。而這就是我們目前勉強願生小孩的家長未來要面對的師資,家長明明無辜卻受到懲罰! 「以誘因維持一定的供需平衡,並避免在職者不必要的恐慌」,這個師資人力資源的基本原則現在被打破了。改革不能脫離人性,十年教改是順應了那一點人性? 你還為了超額原則在傷神嗎? 你想參加教師評鑑,動機是為了建立品牌、避免被資遣嗎? 只要不會被資遣,你不過問下一代教師的死活與優劣嗎? 年輕老師活該倒楣嗎? 當退休待遇預估會一再調整,教師隊伍還會素質整齊嗎? 一個國家,不想因應人口變遷,順勢啟動國教精緻化工程,是可恥的。 各級政府可以包裝施政,到處放煙火,搞節慶佔了人民節育的便宜,不顧還願意生孩子的父母如何期待教育的改良,是可恥的。 而不婚不生的頂客族、單身貴族,也許是聰明的、幸運的。 這個春天,教育部不能再閃躲!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