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主筆: 木霖 木馬新書搶先看:《祕劍‧柳生連也齋》五味康佑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只有說說不夠嗎 李佳穎 |
||
|
||
大學同學阿靖最近待業中,工作了一年半的編劇公司因營運不佳,決定改以接案方式跟她合作,她瞬間由正式員工變成在家工作的SOHO,收入也減少大半。 在MSN跟她嘮叨些瑣事,怕擾了她,她卻豁達回覆,「要說什麼儘管說,我現在是閒人一個。」
我的大學同學們,畢業後投入各種工作:國中老師、人體模特兒、劇場演員、編劇、偶像歌手……。和在校的印象都算一致:敢愛敢恨的作了人體模特兒,擅表演的留在劇場發光,修教育學程的乖小孩成為老師,嗓甜人也甜的發了唱片,我和阿靖,則是兩個「寫字」的。 因為作了離職的決定,過陣子我也將成為閒人。先前並無離職想法,但某天,天時地利人和的作用下,應該轉向的念頭出現,不知是現實說服了自己還是自己先一步放棄現實,心裡想「就是這裡了!這就是結束的時刻,離開的時刻」,這想法一旦產生,曾經對工作的成就感責任期許,種種便都失去,束縛我的力量。 我問阿靖她最近的MSN暱稱「它沒那麼簡單,但是也沒那麼難」是什麼意思,她說是最近的心情。可能,有些事看似不易做到,但心念一轉方向一轉,也就完成了,度過了,沒事了。 做出決定的瞬間,所有在乎的過不去的戰戰兢兢嚴陣以待的一切,鬆開,像顆熱氣球升空遠去;自我安然落回陸地,乾乾淨淨,又可以定下目標,開始新的旅行。
|
||
《祕劍‧柳生連也齋 刀光劍影的決鬥場面,亙古不變的武家精神,素樸的文字勾勒出江戶的人情,武士的義理,如飲清酒般,餘韻濃烈的日本武俠短篇小說集《祕劍‧柳生連也齋》。芥川賞得主、「劍豪小說」第一人之作品精華集! 形塑日本精神的武士,究竟是什麼樣另類的族群?他們的信念如何影響著自己的生命歷程? 得獎‧推薦 書摘 斬櫻 |
||
【木馬藝文新訊】0521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來去如風刀光劍影的優雅對決,燦爛如火永恆不滅的武家氣魄, 不動如山無可抗拒的階級宿命,靜謐如林平靜深邃的綿綿情愛, 瀟灑俐落的劍客身影背後,有多少故事傳奇引人遐想追尋‧‧‧‧‧‧ 層級分明的日本江戶時代,日本文人筆下最常追憶回味的時間背景, 這樣文字淡雅、氣質鮮明的類型閱讀,我們稱之為時代小說。 從日本電影、漫畫、電玩都隱約可以看到時代小說的影子, 歡迎大家一起來了解時代小說的各個不同面向。 講題: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時間:2006年5月21日(日)
14:30~16:30 地點:誠品信義旗店店三樓 主持人:中天書坊主持人
陳浩先生 座談人: 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先生(以電影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作家/九把刀先生(以文學創作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木馬發行人/郭重興先生(以出版人角度談日本時代小說) | ||
| ||
|
||
我們習慣把說話與行動分開。許多語言裡都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少動口多動手」、「光說不練」之類的用語。說話而成一種行為的理解總止於「張嘴發出聲音」這個動作。西方自亞里斯多德以降,若認知到某類話語本身可作一種行為來解讀(如禱告),也因其命題非關真假,而將之歸為語言不甚重要的週邊特徵,或劃入修辭學的範疇。 六○年代中一些哲學語言學家開始對本身即為動作的一類語言感興趣,他們觀察社會中多種可構成行為的語言,這些「語言行為(speech
act)」包括了稱讚、道歉、提問、答應、宣告、警告……它們是「說」同時也是「做」,這些語言的特徵之一是他們不必然為真或假,並且在說的同時,這世界悄悄改變了。舉個短例:
「我抗議!」隔壁的老王說。 你說老王是假抗議,我覺得老王的抗議還滿真的,任何一個人對老王抗議的真假都可以有意見。「我抗議!」不像「地球是圓的」這樣的句子非真即假。然而無論真假,老王的抗議說到便是做到:在說出「我抗議!」這句話的同時,老王確實也做了一件事――他抗議了。 於是我們無法教導孩子稱讚別人要「少動口多動手」,因為「動口」是稱讚的方法。當公證人在結婚儀式裡說:「我在此宣佈你們倆結為夫妻。」世界上便自此多了一個小家庭。「稱」讚、「道」歉、提「問」、「答」應、宣「告」、警「告」――中文構詞甚至造字多少洩漏了這些行為以「說」為「做」的秘密。不過單就詞意無法定義語言行為,語言行為的成立還與說話者的身份(只有老闆才能在說「我炒你魷魚!」同時也真炒你魷魚)、對話的上下文等息息相關。 我們環顧四周仍可聽到下列句子:
「他每次對不起都只是說說而已。」 「他答應你只是說說而已。」 「他的警告只是說說而已。」 (然而除了說說我們還能怎麼道歉、答應與警告?)
也許因著相對於「做做」的傳統,「說說」一詞表「不認真」、「不當一回事」的意含已經超越其字面上的意義;也許當語言學家努力論述「語言行為」之為一種行為時,在情感上我們還是無法將「說」的作用獨立出來。道歉要伴隨悔改,稱讚必須誠懇,說到承諾得做到內容,不來真的則無以成警告。我們可以收下別人心不甘情不願所還的錢,但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歉叫人難以下嚥――人與人的交往中,特定的態度甚至是搭配的舉止彷彿這些語言行為不可或缺的附件,只有說說還不夠。 | ||
李佳穎 一九七七年夏天生於台北 交通大學外文系畢 小說作品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首獎等獎項 現就讀科羅拉多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班 |
||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