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匆匆」專輯在台北西門町的「紅樓劇場」舉辦發表會,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胡德夫,聽他現場演唱。當天與會的政商名流、社會運動者、藝文人士,不分意識型態、政治立場都同聚一堂,因為他們一直期盼著這張專輯的誕生,這一盼,就過了三十幾個年頭。
筆者就讀大學時,常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近的廟口(十全路保安宮)跟原住民社團友人喝酒,幾杯啤酒下肚,就會有人拿出吉他開始彈奏唱歌,“Am到天亮”,似乎酒精、吉他、歌聲,已經成了漢人對原住民印象中不可避免的投射想像。憶及「匆匆」專輯發表會上舞台上放著一架黑色的演奏鋼琴(不是吉他耶!),或許是我見識淺薄,對於演奏鋼琴的西洋古典音樂刻板印象,要怎麼跟台灣原住民音樂結合在一起?實在難以想像,但頂著一頭銀白頭髮的胡德夫老師出場、坐定、開始彈奏後,所有疑問都不再是疑問,所有無法想像的可能都成了可能。同時,胡德夫生命的豐厚度也正由飛躍的手指所彈奏出的音符忽快忽慢、忽強忽弱地流瀉進我們心底。
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
「呼喊正義,捍衛樂生」
611大遊行
|
各位關心樂生院的朋友,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在6月11日這個緊急而迫切的時刻,也就是樂生院暫定古蹟到期的前一天,與樂生院勇敢的阿公、阿?一起走上街頭,表達捍衛樂生社區文化與生存權利的訴求。同時,我們要向政府展現民間社會的力量—我們竭力追求一個捍衛弱勢人權與歷史正義,尊重文化與生態環境的進步社會!
‧集合時間:6/11(日)下午2:00
‧集合地點:文建會大門口(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之1號)(捷運善導寺六號出口)
‧交通訊息
在社會各界朋友(包括當時會勘審議的老師們)的努力爭取下,去年的12月12日,文建會公告樂生院整體院區環境為暫定古蹟。然而,半年將過,暫定古蹟的期限就要到來,地方政府卻仍不願擔負起政治責任,仍然未見任何依法指定的動作。捷運局反而卻在日前卻提出重新開工與拆遷的新方案,大部分的院區仍將遭到拆除破壞,院民仍將被迫遷至他們始終無法接受的醫療大樓,一切像是突然回到原點!在我們四處緊急陳情下,終於獲得文建會的承諾—若暫定古蹟到期後地方政府仍無作為,文建會將依法介入召開審查會議,但卻也表示要兼顧地方建設做成相關決策。
如今,又到了樂生院存廢的生死交關時刻!
6月12日一過,樂生院會如何呢?最好的狀況,文建會指定樂生為古蹟,開始研擬全區保存的方案;最糟的狀況,失去了暫訂古蹟的保護傘,拆遷與工程作業立即開始進行。或拆遷?或保存?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做成決策!
我們知道有許許多多的朋友長期關心著樂生院的保存,默默支持著這些勇敢的院民們。而平日我們這些緊急的陳請行動,您可能不克前來。然而,這一次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務必一起走出來,用行走、用歌唱、用講演…...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您的聲音與意見。這是我們唯一一次在假日舉辦這樣的大遊行,因為,我們期待政府單位也聽見您們的聲音!政府單位總是說,要求保存樂生院的只有我們這一小群人。然而,我們深切相信不是如此,樂生的保存,是渴求公義與寬容的集體價值!是成熟民間社會的呼聲!
我們這次遊行的訴求如下:
一、正視樂生院民的居住權:政府應立法保障樂生院民的居住權,並與樂生保留自救會對等協商任何保存與居住的方案。
二、依法進行審查指定作業,並推動爭取列為世界遺產:樂生院為世界級的文化資產,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學者專家,針對樂生院與日、韓療養所共同申請提報世界遺產進行研究考察工作。政府應立即依法進行審查與指定的程序,並公告整體樂生院區的文化資產價值, 積極推動保存工作,以爭取列入世界遺產。
三、擬定規劃全區保存樂生院的方案:儘速變更捷運機廠設計,全區保存樂生院區整體環境,並朝文化與生態社區進行整體規劃。
這次的遊行,我們將宣示台灣的社會將不再容許對於弱勢者人權侵害與歷史抹除的悲劇發生。不分藍綠政黨、中央地方,我們將至文建會、行政院、國民黨部、總統府…等單位表達捍衛樂生的訴求,誠摯邀請您與我們同行!
(詳情請見)
|
|
胡德夫是台東卑南族人,北上就讀淡江中學時受到西方音樂的啟發、薰陶;在台大外文系就讀時,開始陸續創作,當時跟友人在哥倫比亞大使館附屬的商業推廣中心的咖啡廳演唱,當時唱的多半是西洋歌曲。有一次,同在哥倫比亞演唱的好友李雙澤演唱了一首陳達的《思想起》,長時間唱英文歌的這群友人竟產生了一種純粹的感動,李雙澤開始要大家「唱自己的歌」,胡德夫便唱了這首由陸森寶創作的家鄉歌謠《美麗的稻穗》,在場的朋友深深?這首歌所感動。
1973年楊弦與胡德夫在臺北中山紀念堂舉行「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也開啟了日後「民歌運動」的濫觴。1974年,喊出「唱自己的歌」這群好友們,選在國際學舍(現今的大安森林公園)幫胡德夫舉辦了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也是所有民歌手的創作發表會「美麗的稻穗─個人音樂演唱會」。李雙澤在《歌從哪里來》一文中曾說:「這並不是要摒棄所有外國的東西,我所強調的是我們要向下紮根,發揮自己的東西。很多地方我們是具有特色、可以拿出來和別人比的啊!」也因為「民歌運動」的興起,70年代的台灣,對於文化議題的關注,掀起了許多質量上劇烈地轉變,也影響、帶動了其他如「鄉土文學」、「電影新浪潮」等文化甚至到政治領域的運動。
時隔三十年的2005年8月,野火樂集的「原浪潮」巡迴音樂會就正好(故意?)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在胡德夫的表演歌序中,亦包含了《美麗的稻穗》這首歌。演唱會後所有的表演者都在公園旁的一家燒烤店續攤飲酒唱歌,當時因為賴和而聚在一起「鬥鬧熱」音樂表演的朋友們,也到同一家店慶功暢(唱)飲,在熊姐的挑撥下,我們分成原、漢兩邊輪流尬歌曲,因為過於盡興所以歌聲愈唱愈大聲,連警察都兩度跑來“關心”,但警察並沒有太刁難(也許是看在同事陳建年的面子吧,哈!),因為燒烤店旁有居民檢舉,他們必須要出面制止。所以最後大家只能“安靜地”的繼續喝酒。這總讓我想到以前廟口飲酒唱歌的那群原住民朋友,每次喝酒到最後,也都是因為有住戶向派出所檢舉,警察出面來制止作為結束。住在都市的原住民是失聲的,他們不是沒有聲音,不想要有聲音,而是不能不能有聲音、不能有(政治)立場。圖騰樂團的主唱suming曾開玩笑的說,原住民用歌聲有時候比講話還來的容易表達,唱歌對他們來說像是呼吸一樣。
除了呼吸以外,音樂之於胡德夫,更是一種運動的發聲(生)。
「哎啊 山谷裡的姑娘/是那麼的美麗/哎啊 跳呀高興地唱/山谷裡的姑娘/妳是帶不走的姑娘/是山裡的小姑娘」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詞/曲:胡德夫)
當年愈來愈多的同胞從部落到都市求生,有很多原住民少女被販賣當雛妓,胡德夫當時就與友人前去風化區要援救少女,看到其中一名來自大武山的女孩被蹂躪到不成人形,子宮已經潰爛,感因於這樣的社會邊緣問題,胡德夫便以小時候聽見長輩在吟唱的此曲,加上中文歌詞創作而成。
「為什麼/這麼多的人離開碧綠的田園/飄盪在無際的海洋/走在最高的鷹架/這麼多人湧進昏暗的礦坑/繁榮啊繁榮/為什麼遺忘/燦爛的煙火/點點落成的角落裡的我們」
(《為什麼》,詞/曲:胡德夫)
1984年海山煤礦爆炸,死傷很多原住民同胞,胡德夫當時在罹難現場幫忙整理屍體,悲慟不已,寫了這首歌詠唱。當大家歌頌大型公共開發建設所帶來的繁華、經濟奇蹟時,原住民工人卻一個個在陰暗角落裡凋零、消逝,無人關心、聞問。此外,從蘭嶼的核廢料問題到?科書中虛構的吳鳳對於原住民所造成的污名印象,國民政府種種矇蔽、邊緣化原住民的意識型態,也讓胡德夫有了更堅定的信念,在戒嚴時期的當時,胡德夫全台奔走,不怕監聽、跟蹤與威脅,籌組成立「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並擔任首屆的會長。日後的原住民正名、還我土地運動,童工、雛妓、遠洋船員等議題倡導與街頭抗爭,胡德夫也都留下了足跡與汗水。
同樣來自台東卑南的陳永龍說,「我唱這首歌(《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找到了對『家』的歸屬感。」認同(Identity)的問題,向來是居住在外來政權不斷更迭來去的台灣人民所要面對的核心問題,這不是政治之爭,而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問題所在。相對於漢人或是島外移民來說,島上原住民族的處境更是邊緣中的邊緣,想要回家,那背後都是一段段“最最遙遠的路程”。
唱自己的歌,聽來好像沒什麼,但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啊!即便是早已享有言論、集會結社自由,百無禁忌的今日,什麼是自己的歌呢?Rap是嗎?R&B是嗎?搖頭舞曲是嗎?然而,什麼是我們自己的歌,這問題最核心、最深層的扣問其實是,「我們」是誰?「我」是誰?
近日,在「雲門舞集」與胡德夫合作的舞碼─《美麗島》舞臺上,胡德夫老師說:「頌讚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母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是啊!可惜在政治惡鬥、族群緊張的環境氛圍下,連這樣單純地讚美土地之聲,也被扣上了過度政治化的聯想。認同的問題,不能單單簡化為政治問題,這是關乎一個人要怎麼活下去的一件大事,往往緊密伴隨集體的記憶、歷史與價值來連結、形塑。然而,我們正處於一個失憶的年代,不願意正視歷史、面對傷痛;對於歷史的過錯也遺忘、原諒的太快,「我們」正逐漸的模糊,「我」正悄悄的消失。
去年6月,筆者前往綠島人權紀念公園參觀時,公園內的人權紀念碑上,刻有當年受政治迫害的受難者名單(當然其中有些人現今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政治人物),當時同在公園內參觀的高中生,有一人居然大聲的問友人說:「怎麼沒有『馬英九』的名字?」
「胡德夫是誰?」、「為什麼我的X董、7788沒有入圍,我要發起拒看今年的金曲獎轉播……。」金曲獎入圍名單公佈後,在報紙、網路上看到這樣的問題,其實心底升起的荒謬感並不亞於這些高中生在人權紀念公園的提問。
一張專輯收錄了一個人、一個時代三十年的生命歲月與歷史,不管最後胡德夫最後得了什麼獎,他都實至名歸,這是他應得、遲來的鼓勵。
Kimbo老師,Encore!唱啊!請你還要用力的唱下去!
◆參考網頁:
◎關於《匆匆》音樂專輯與胡德夫
◎談一首美麗的歌(雲門舞集)
◎台灣民歌運動簡史
◎民歌運動!社會運動!
◎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
◎野火樂集─「鄒之春神」,阿里山錄音工作紀錄
[留言 / 轉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