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走馬看印尼三大名勝--佛羅浮屠、三保廟、縮影公園
世界四大古蹟之一的印尼佛羅浮屠。
|
印尼是個充滿特殊民族風情的國家,擁有典型的熱帶景觀與四時宜人的氣候,每年都吸引大批觀光客前往。
本刊此次派員赴印尼採訪、報導我國駐印農技團與榮工處時,足跡亦遍至當地各主要城市,雖屬走馬看花,亦深為沿途景緻吸引。其中最值得介紹的名勝古蹟,除上期報導過的峇里島外,還有:佛羅浮屠、三保廟與縮影公園。
佛羅浮屠位於爪哇中部,古城日惹附近。此名出自梵文,「佛羅」意為佛教寺院,「浮屠」指在某物上方,佛羅浮屠即為建在高處的寺廟。實際上佛羅浮屠並不具殿、堂等一般廟宇的建築形式,而是依山闢建、層層疊疊、數以千計的石雕佛像,非常壯觀。
印尼佛羅浮屠約建於西元八世紀,與中國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及印度泰姬馬哈陵並稱世界四大古蹟。
為什麼在以回教為國教,絕大多數國民為回教徒的印尼,有這麼浩大的佛教遺址?而且這個遺蹟為什麼埋在土下數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才為人發現?
佛羅浮屠有一段悲壯的傳說故事
據印尼官方資料記載:爪哇島中部為印尼文化發源地,曾繁榮一時,佛羅浮屠即過去的宗教中心。後來發展重心漸移至東爪哇,佛羅浮屠隨之沒落;又在一次火山爆發中,被岩漿淹沒,經百餘年後,岩漿風化,上面長起野草與雜樹,佛羅浮屠就完全被遺忘了。直到十九世紀初,附近居民開墾山林時,才發現這巨大的佛教遺址。
據說,印尼原始土著都是佛教及印度教徒,擅於雕刻。八世紀時,為表示對宗教的虔敬,他們搬運石塊,沿山堆砌;集合族內雕刻家,在此一刀一鎚地雕造,耗時數十年完成滿山石雕佛像,視作「國寶」,此即佛羅浮屠。
十一世紀時,阿拉伯人入侵,土著不敵,預備全族大逃亡。為恐「國寶」遭致破壞,離去前以土覆蓋其上,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故土,再來膜拜。
但是,後來阿拉伯人、馬來人的移民日漸增多,勢力愈來愈大,印尼成了回教國,土著再也沒有機會回去尋訪、朝拜佛羅浮屠。據說他們逃到了峇里島,保留了印度教的信仰及擅雕刻的才能。而佛羅浮屠則埋在土下,渡過了黑暗的八百年。……MORE
※摘自【光華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1983年10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