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主筆: JOJO(傻呼嚕同盟召集人) 木馬新書搶先看:讓歐洲微笑的建築 朱沛亭
木馬文化部落格:已逝的美國夢,
不逝的人生-美國牧歌 |
||
|
||
傻呼嚕同盟在校園巡迴演講已經超過六年百場,足跡從花蓮太平洋到高雄台灣海峽,場次有五個人到兩千人,演講內容由日本動漫產業講到台灣動漫展望,不管人時地物有所不同,但有個問題卻老是得反覆回答。 「日後我想從事動漫畫相關產業,請問我該向誰學?」 就算同盟有許多成員在大專院校授課,起初碰上這個問題我們也傻了眼。對啊,到底誰在教人如何進入動漫畫產業? 或許你的答案是某些美術職業學校,但有趣的是,不少台灣漫畫家的確從某著名美工學校畢業,可是他們變成漫畫家全然與學校教育無關,甚至他們在學時畫漫畫還曾被校方視為旁門左道,不學無術。 暑假近了,或許你在報章媒體或網路上開始看到許多三天兩夜漫畫研習營的廣告,但漫畫營只會讓你家小孩在牆上塗鴉時比較容易被辨識出畫的是什麼,千萬別相信漫畫家是這樣養成的。如果漫畫營真的可以培育出漫畫家,那台灣早就滿坑滿谷都是漫畫家,而且我相信大概不會有家長願意再讓小孩參加研習營。 提了答案,卻又否定答案,這是筆者A稿費的新招式嗎?不,當然不。筆者想說明的是,台灣沒有栽培漫畫家的管道,想當漫畫家而期盼有良好教育系統的人,你們要失望了。 台灣漫畫家的養成,就像《侏儸紀公園》裡的恐龍一樣—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 正統教育管道缺乏,或許你會寄望到漫畫家裡當助手,整天接觸漫畫產業創作者的漫畫家、製作者的編輯、出版者的出版社,跟漫畫產業你儂我儂黏在一起,總該有機會可以跨進漫畫產業吧 可惜,你的老闆—已經是漫畫家的漫畫家,都沒管道可以發表作品,也沒活路可以養活自己,每天自顧無暇,能收留你當助手已經萬幸,可別再求他介紹門路讓你出道;而出版社翻譯出版日本漫畫也很難賺,培植本土漫畫產業的口號在現實的壓力之前,業者一一沈默了。 在日本,當漫畫家助手可能是成為漫畫家、進入漫畫產業的最佳捷境,雖然正統教育體系沒有漫畫系所,但動漫畫養成學校的職業養成班補足了這個缺口,源源不絕供給產業所需的人才與培育。這是一個「產業」該有的架構與制度,在台灣,連「規模」都沒有,產業當然甭提了。 然而最有趣的是,全台灣沒有人會否定動漫畫是個很有賺頭、很有前景的產業,連政府都知道把動漫畫擺進「兩兆三星」幾百億的計畫裡,可是卻是空有龐大市場但缺乏教育制度支持的產業。 最後,我只能跟問題的學生說:「台灣沒有動漫畫產業,你要如何進入一個不是產業的產業呢?」 諷刺的是,每年國際書展的動漫畫館一向擠進最多人,暑假還可以辦場漫畫博覽會來滿足龐大的需求。 而目前,台灣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動畫加工國…… |
||
別人出國狂SHOPPING,作者則是大城小鎮瘋建築,從女人腰身般的玻璃大樓、到改頭換面的創意廢電廠、還有像糖果屋般不思議的魔幻屋,一幢幢都是建築旅行者夢寐以求的夢幻遊園地。建築追星一族的朱沛亭,這次又偵查到哪些怪怪建築景點呢?搞怪建築旅行團出發囉! 自稱患有「大師崇拜症」、屬於「建築追星一族」的朱沛亭,對當代建築明星、大師,如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德國與眾不同的建築事務所Coop Himmelb(l)au(藍天公司)、貝尼奇建築師事務所(Behnisch & Partners)、百水先生(Fredensreich Hundertwasser)等有著不可遏抑的迷戀,引領他多年來踏遍歐洲,尋訪大師們的建築身影,其中尤其偏愛不按牌理出牌的怪誕建築。 精選書摘 這幾年來,只要稍有空閒,心底就會傳來這樣的聲音:「去歐洲旅行吧!」就像村上春樹在《遠方的鼓聲》這本書裡寫的:「心裡那個聲音像是遠方傳來的大鼓,不時隆隆地響起,驅使著你向歐洲前進。」後來雖然經過多次的歐洲自助旅行,心底的聲音仍然沒有消失,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如此沉迷歐洲旅行?如此無法自拔?我自己也非常納悶。直到最近才讓我歸納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本書的標題──「讓歐洲微笑的建築」。 乍看之下,你一定很好奇,急著想知道是什麼建築這麼厲害,能讓歐洲微笑。很抱歉,它不是哪一間大教堂,也不是哪一棟美術館,甚至連個標準答案也沒有!有沒有搞錯?那這個標題到底是在講什麼,搞了半天不是在胡鬧嗎? 且讓我從頭說起。你一定聽人家說過:「學設計的人一定要去歐洲旅行。」一開始我也對這個講法深信不疑,可是第一次跟著「走馬看花旅行團」去歐洲之後,我就有了小小的疑問:在巴黎,跟人家擠破頭去艾菲爾鐵塔、去香榭大道;在羅馬,也是人擠人去鬥獸場、去許願池;回來之後,心中只充滿著興奮的心情,到處想向朋友炫燿說「我真的去過那裡喔!」,完全看不出這和學不學設計有什麼關係。不過喜歡出去玩,畢竟是人的天性。(廢話!連我們家的狗都喜歡出去玩。)我又在不明所以的狀況下,被某種不明所以的東西所吸引,開始第二次、第三次的多次歐洲自助旅行。隨著次數愈來愈多、玩得愈來愈深入,對當初那句話又有了不同的體會。說到這,要先感謝親愛的老婆大人,當年犧牲自己到人生地不熟的比利時工作一年,讓我從「走馬看花的觀光客」,搖身一變成為「住在那裡的人」。這種經驗和以往「背行李趕火車遊歐洲」的自助旅行大大不同,儘管後來辭去工作搬回台灣,當有機會再去歐洲旅行時,雖然同樣是背著行李趕火車,但和當初「青澀時代」的境界早已大不相同,因為住過那裡,才能對歐洲人、歐洲事有更深入的觀察。 扯這麼多,到底和「讓歐洲微笑的建築」有什麼關係?回到「學設計的人一定要去歐洲」這句話,這麼多年之後,我終於對此有了自己的結論。原來去歐洲,不一定只鎖定在羅浮宮或大英博物館,當然那裡有歐洲歷史的精華沒錯,但就算你每間博物館都進去閉關一個星期,也不見得對設計功力有什麼幫助!走出戶外,新一代設計者可以看的東西更多!現在歐洲街上就有許多世界最新的設計,不論是服裝也好,居家用品也好,乃至商家的店面、招牌,樣樣充滿實驗性的美感,而且都不是隨便亂作的。這些新玩意兒大多是經過重重競爭,從眾家具有深厚美學基礎的高手中脫穎而出,才能在寸土寸金的歐洲土地上被實踐出來,而且常常一出現就成為其他國家模仿的對象。套句從前念研究所時指導教授的一句名言,那種感覺真的是「俯拾遍地皆黃金!」就建築物來說,我現在最著迷的是那種在古老唯美的舊建築中,神來一筆、插入其中的怪異新建築。這些建築的造型與背後的設計想法都新潮地不得了,卻又能和周圍環境形成一種亦古亦今、新舊交融的奇妙搭配。同樣身為設計者,我深深佩服歐洲人如此的美感和創造力。這些新建築,我相信能讓歐洲人在面對世界各國人士的時候,都露出驕傲的微笑,也讓我們面對它們時,露出讚嘆和崇拜的微笑;更重要的是,她們是身在嚴肅端莊的古典建築群中,自己會發出微笑的可愛新建築!這些「讓歐洲微笑的建築」,就是讓我縈繞心頭、念念不忘要去歐洲旅行的動力來源。 這本書其實是在幾個非常幸運的條件之下,才能完成的。別人去歐洲拍了一大堆照片回來,多半看過一次就鎖在櫃子裡,好多珍寶可能從此不見天日。我比較幸運,因為在教書,不時要拿出來放給學生看,每多看一次,自己就有些新的體認,還能因此從照片中看到一些當時沒注意到的東西,這是幸運之一;後來自己也投入設計工作,不消說,這些東西也變成設計靈感的來源,三不五時就拿出來端詳一番,又會有新的發現,這是幸運之二;之後更陰錯陽差,被雜誌社相中成為專欄作者,為了寫出每一篇文章,還要針對個案去找相關資料,看看原設計者怎麼說,國外評論家怎麼說,而不能只是我一個人自言自語,因此對他們的了解又更多了,這是幸運之三。以上這些條件湊在一起,才變出這本書,少了任何一項,我就會和其他人一樣,變成單純的背包旅行者。所以所有和上面相關的人士,我都要在此好好感謝大家! 當然,任何事情「有趣」、「好玩」才是最重要的,去歐洲如此,這本書也是如此。如果你是那種平常上班、上課老是提不起勁,一講到旅行,精神就來了的好奇寶寶,相信我們有很多東西可以一起分享。 上圖:法蘭克‧蓋瑞設計柏林DG銀行,由入門Lobby區望向「中庭怪獸」建築。 下圖:位於德國東柏林哈克庭院的第一個中庭,重新整修後,精美的建築及四周有趣的店家。 |
||
文藝古城布拉格跳舞的女人、驚悚駭人的柏林DG銀行的怪獸建築、有如「大力士揉玻璃」的德勒斯登UFA電影院;「建築追星一族」的作者朱沛亭,帶領您一同尋訪大師們的建築身影拜訪歐洲的搞怪創意建築!自由入場 免費參加 講題:《讓歐洲微笑的建築》新書講座 主講人:《建築、在旅行的路上》、《讓歐洲微笑的建築》作者朱沛亭先生 主辦單位:木馬文化(02)2218-1417*156 6/10(六)14:30~16:00 台北金石堂信義店金石書院
(台北市信義路2段196號) 6/17(六)14:30~16:00
台中新光三越店(台中市中港路2段
111 號
新光三越11F) 6/24(六)20:00~21:00 台南長榮總店 (台南市長榮路一段 181 號 B1書區舞台) 6/25(日)15:00~16:00
高雄大統店 (高雄市和平一路218號大統百貨10F) | ||
| ||
在二次大戰後的美國,一位從小表現出色的猶太裔男孩黎沃夫,雖然有機會成為棒球的明日之星,但他卻選擇繼承父親的手套事業。手套事業後來如日中天,接著,黎沃夫娶了紐澤西的選美皇后,然後搬進佔地廣闊的牧園。正當黎沃夫完全沈醉在一手打造的幸福王國裡,16歲的愛女卻疑似成為炸彈案的兇手。黎沃夫理想的人生開始傾斜,終至崩毀。 |
||
| ||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