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九歌電子報
 

 


名作家琦君 於七日凌晨去世 享壽90歲

琦君於5月13日因感冒感染肺炎,住進和信醫院。20日因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插管治療。於6月7日凌晨四時四十五分家屬隨侍在側去世,享壽九十歲。即將移往第二殯儀館,預定6月19日上午八時三十分於第二殯儀館懷恩廳舉行公祭。

琦君,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民國六年生。五歲開始習字,閱讀中國古典詩詞,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教授。從古典文學過度到現代文學,她的文字被公認為最成功的典範,她的文章最為人稱道的是溫柔敦厚,悲憫人性的弱點。

榮獲文協散文獎章、中山文藝獎。《鞋子告狀》榮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此處有仙桃》榮獲國家文藝獎。著有《母親的金手錶》、《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作品多次為《讀者文摘》中文版轉載,曾被譯為美、韓、日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也是作品入選中學課本最多的作家。旅居美國多年,九十三年與夫婿李唐基返台定居。

 

臉上常帶著純真的笑│李瑞騰

我看到的琦君,是一個極為單純的人,特別是在她老年回台灣定居時,她的這種純真、無雜質的人生態度,更為明顯,好像又回到了她的童年時光;前年中央大學中文系辦了個琦君作品研討會,當時身體健康其實已經不太好的琦君,不但全程參與,而且非常仔細聆聽每位論文報告者的內容,臉上常常帶著安適的微笑,她的那種微笑,讓我印象好深刻。

就我看來,以琦君成長的環境,以及後來在法院的工作,能夠一直擁有這樣純真的生命態度,是非常難得,也可見她生命本質就是這樣的率真而且純粹;這樣的性格,真的非常難得而動人。

琦君在2004年回台灣時,我們辦了個「琦君資料及作品展」,把她所有作品的各種不同版本、各家評論做了完整的蒐集和展出;當時,我們用了一個標題「歡迎琦君回中大!」,琦君看了非常開心,她曾經在中大中文系教授新文藝課程,也啟發了很多學生,她當年的一個學生林秀蘭看到老師在那次的展覽和研討會上,那麼地高興,心裡動念想要為琦君多再做點什麼,我也很認同這個想法,畢竟琦君在中國當代文學裡,的確有其地位和價值。

在琦君先生李唐基的同意和協助下,中大中文系成立了「琦君研究中心」,今年在國科會贊助下,我們正在進行「琦君資料彙編及作品重探」計畫,除了文學作品外,還蒐集了大量的琦君照片,包括她童年家鄉的照片,也有兩、三百封她與朋友間的通信,在這些信裡,我們可以看到琦君的另一些面向,如會小小的抱怨一下處境、會談及她創作時的一些掙扎之類的,讓我們看到散文與小說中,不容易看到的琦君;琦君的字秀氣中帶有特殊的神氣。

琦君的一生,從中國大陸到台灣,再到美國,最後回到台灣,其實就是眾多近代華人的遷徙過程,再加上她個人的成長背景,使她擁有非常特別的生命經驗;大部分的讀者是透過散文認識琦君,然而在小說的虛構性裡,隱藏了更多琦君的生命史,這個部分,未來將會是我們在做「閱讀琦君」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我們把琦君帶進正式的學術研究裡,希望人們能夠更認識這位陪伴許多人成長、影響了許多人的作家;明年,在琦君過世周年時,我們希望能舉辦一個更盛大的琦君國際學術研討會。(李瑞騰口述,彭蕙仙記錄)

──轉載自《中國時報》2006.6.8

 

永恆的溫柔‧永遠的琦君│sweetpiano

做為一個六年級後段生,琦君幾乎是陪同我長大的文學記憶。約莫是國小國中的時候,我跟妹妹開始看琦君的散文與短篇小說,讀的是媽媽讀過的舊書,書頁因為頻繁翻閱,有點軟軟的、泛著一點二手書店常有的書味。我記得那些多是爾雅與九歌出版的,書裡頭的鉛字有著筆直的轉折,看來很是硬冷。但是琦君老師的文字卻是非常溫暖的,而且慈悲。

去年還在水果報當記者的時候,我有幸在中央大學琦君研究中心成立的記者會上親眼看到琦君老師,為了隔天將與琦君老師面對面,我甚至興奮地睡不著覺。那是個有點寒冷的冬天,琦君在丈夫李唐基陪伴下坐著輪椅抵達會場,四周不管老少、作家學生,紛紛站起來為琦君鼓掌。琦君老師的臉泛著害臊的紅光,連連揮手要大家坐下,很是低調。

當時的琦君老師已經八十九歲了,即將在今年七月滿九十歲的她仍然神采奕奕,只是身型僝弱、談話的聲音也很微弱,不靠近著琦君老師,幾乎聽不到她說些什麼。那時我非常靠近琦君老師,幾乎是貼著她的臉頰,她淺笑著敘述丈夫李唐基與她辯論的小故事,說到丈夫跟她鬥嘴時不愛搭理她,她顯得有些害羞,還忍不住像孩子似地用手遮著嘴笑,模樣很是天真。

幾個不到三十歲的記者圍繞著她,個個都成了書迷,有人拿著相機偷拍(就是我),有人則一派著迷,該問的問題都給忘了,倒是急切著關心著琦君的健康與心情。我聽見她輕笑說:「心情很愉快呀!年輕姑娘好美哇!」很古早時期的說話方式,語尾會輕輕加上嘆詞與驚嘆號,是一種很迷人的語調。大夥兒聽她有點讚美年輕姑娘的語氣,個個搶著說:「老師您才美,還是一樣年輕哇!」琦君雖然聽得吃力,但戴著助聽器的她仍開懷地笑了,臉上再泛起害羞的紅暈。

那個微笑,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牢牢的,因為在那一刻,她身旁的每個人都感受到那種溫柔的力量。……(未完/詳全文

──節錄自「不會用手寫字」部落格

 

琦君阿姨離開了。

我們從小看她的書長大,被她的文字溫暖。雖然她再也無法回信給我們這些「小讀者」,但你可以和所有喜愛她的讀者,一起分享對琦君阿姨的追憶。

九歌文化部落格」正努力整理讀者懷念琦君阿姨的文章,你也可以在此留言。謹以此謝謝琦君阿姨。

? 寫信給琦君阿姨
? 懷念琦君:新聞簡報收集
? 
懷念琦君:懷念文章收集
? 
懷念琦君:相關網站連結

 

讀者口中的「琦君阿姨」,以赤子童稚清明無邪的眼光看世界,寫了許多雋永散文,她清麗典雅的文字,帶給許多人深深的溫暖和感動。

現在與讀者分享琦君文采,一起緬懷「琦君阿姨」。(九歌文學網


 
九歌文學網 話:(02)2577-6564  傳真:(02)2579-3056
地址:105台北市八德路三段12巷57弄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