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06-12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6-12》

本期內容
  ◎社會運動與網路:行動主義新聞學邁向數位化(上)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社會運動與網路:行動主義新聞學邁向數位化(上)
  原作■Melissa A. Wall(註1) 翻譯■張約翰
20世紀末見證了行動主義新時代的興起──從大學生對抗血汗工廠,到人權團體因相同信念凝聚成社群、反抗剝削第三世界的外債,再到全球行動主義者對世界經濟、環保政治議題主控權的挑戰。這些日漸高漲的主張,是利用網路支撐其行動。似乎不論多小型的組織,都有網站與電郵名單。在部份案例中,某些團體似乎只存在於網路上,規模通常看起來比在現實世界更大而複雜,因此很難將其行動與媒介切割開來。分散化的、無階級的、混亂的、無政府的──這些都可以形容行動主義者的網絡與網際網路本身。

前後排列這些改變,會提高我們對主流媒體的專注。少數公司如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以及Vivendi(註2),目前擁有全世界許多媒體。這些改變──行動主義高漲、無所不在的網路成為行動主義者的工具、喜於現狀的巨型媒體企業集團興起──的交叉點,激發社運人士強調新聞的重要性。

顯然,網路對行動主義新聞學十分有利,在結合欲激發立即反應的動員訊息時,供應新工具以創造與提供屬於自己的故事版本。但數位行動主義新聞學與主流實踐的確實區別何在?有任何有助於解釋這些區別的模型嗎?關於數位新聞學,非主流實踐能告訴我們什麼?

社會運動Social Movements

非裔美國人為民權奮鬥;反戰人士對抗越戰;女權運動;全球對抗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該政策隔離並粗暴對待佔該國人口多數的黑人:這些都是社會運動的實例──一群人試圖改變社會。社會運動使對權力的挑戰具體化,在成員眼中的社會不義與錯誤中尋求正義。許多社運日漸取得進展,但並非所有社會運動都樂見社會的正向轉變;種族主義者白人民兵(racist white militias)在1990年代橫跨美國謀取權力,也可考慮視為一種社會運動。

當社會運動的範圍包含個人與團體,其頭人是有組織的成員時,稱為社運組織。這種組織通常協調社運人士並為其募款,以提供行動架構、背景研究及哲學根基。例如,在民權運動(Civil Rights Move-ment)中,黑人教堂與其他有組織的實體,深度涉入其組織與動員。為農業工作者爭取公平所得與較佳勞動條件的農工運動(Farm Work-er's Movement),就是由後來催生聯合農工聯盟(United Farm Work-ers' Union)的社會運動為其先鋒。

當這些團體大多有其日常的特定行動時,他們對製造新聞會產生興趣。過去,對於社運缺乏主流媒體報導無法存在、尋求這些報導通常影響該運動如何進行的說法,部份專家間互有爭論。但若今日的行動主義人士能「成為媒體」(be the media),這種依存關係將漸弱,社運本身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力量將逐漸增強。

行動主義新聞學Activist Journalism

從女性主義報紙編輯Susan B. Anthony到DIVA-TV(註3)愛滋影像行動者,社運人物通常為其運動擔任新聞工作者。行動主義人士相信,主流報導傾向於全然忽略他們的議題,或帶著偏見與不公報導他們,輕視並懷疑他們的行動。行動主義新聞學嘗試提供屬於社運這方的故事,與主流媒體的呈現有顯著的不同。他們嘗試動員選民、激發行動,以及創造運動特性。從過去來看,行動主義媒體靠人資助、以及因未能引起廣告主或其他企業的興趣而為財務問題掙扎,這兩項事實使他們的工作變得困難。運動的產生有時因為經費問題變得罕見,且推動得緩慢而困難。網路的興起,使行動主義者相信他們能解決部份的基本問題,例如長期推廣與內容生產。

行動主義新聞的線上提供者

Online Provider of Activist News

如同主流媒體目前發展他們的線上版本,行動主義刊物如《國家》(The Nation,註4)與《進步》(The Progressive,註5)也發行網路版。無論如何,數位新聞學極具衝擊性的介紹了提供行動主義新聞的新模式。今日最常見的模式有兩種:1.聚焦於進步社運新聞的行動主義新聞人組織;2.聚焦於特定議題(如環保、女性議題),同時也提供相關新聞的社運組織。

線上行動主義新聞與主流新聞,在幾個特定的面向上有所不同。首先,他們的新聞更傾向評述或意見。這些團體一般而言較不在乎平衡報導,因為他們相信社會上佔支配地位的聲音,例如企業,已較受主流媒體青睞,而且通常不為普通百姓發聲。他們自許提供常為商業媒體所忽略的另類觀點。其次,他們傾向再製並重新散佈已被到處報導與發行的訊息。雖然並不完全相同,不過,在許多個案中,他們的運作較像是《優涅讀者》(The Utne Reader)(註6),或是《讀者文摘》的進步版,兩者都傾向以其他刊物的內容為素材。這些文章的來源不同,但他們的主要來源都是另類媒體(通常是平面刊物)、非營利或社運組織,以及從主流媒體上(大多是專欄版)發現的進步之聲。第三,這些網站傾向於純文字導向、較不熱中於照片、圖表、影像或聲音。如同他們對再製素材的依賴,這個傾向似乎主要導因於資源匱乏。第四,行動主義新聞網站一般是非營利的,並且不靠廣告賺錢,而是靠捐獻、贊助或基金會提供財源。最後,行動主義新聞通常努力提供較廣的空間以供發聲,讓少數族群在爭議性議題的論述中暢所欲言。

行動主義新聞人Activist News Outfits

行動主義新聞人是主要任務為傳遞另類本質新聞的團體。這些團體有三種主要類型:

1.專業新聞服務(professional news services),例如AlterNet或Common Dreams,單獨運作或與非營利贊助者合作。

2.受贊助的新聞服務(sponsored news services),例如Workingfor-Change,與企業實體合作。

3.草根新聞服務(grassroots news services),由志工運作,並開放投稿,如IMCs(註7)或Infoshop。

專業新聞服務Professional News Services

行動主義專業新聞服務的最佳例證是AlterNet,一個由非營利性質的獨立媒體機構(IMI)贊助的另類線上新聞雜誌。AlterNet於1998年開始運作,從他們相信在主流新聞體系上看不到的角度,提供新聞、意見,與調查報導。文章來自另類報導與雜誌、主流刊物,與非營利組織。以舊金山為基地,與超過兩百個媒體和團體合作,蒐集新聞報導。

AlterNet自稱為「媒體訊息日記」(infomediary),因為它每週蒐集另類新聞內容(也接受一些自由撰稿人的文章)。它對內容的控制──不是隨便誰都能輕易將文章貼上AlterNet──是由另類平面媒體力邀而來的工作人員掌握。例如主編Don Hazen,曾是《Mother Jones》(註8)的發行人。結果產生了具思想性的複雜視角。其內容焦點包括「環保/健康」、「權利與自由」、「用藥報導」、「媒體文化」與「全球事務」。

AlterNet的財源包括藉150個以上的會員刊物出售文章,以及經由團體捐贈與出資,範圍涵蓋了從福特基金會到索羅斯開放社會(George Soros's Open Society)。網站上唯一的廣告是Working Assets的按鈕。除了提供新聞,它也提供網友回饋的空間,包括編輯的電郵信箱,與讓網友論辯站內議題的線上論壇。論壇答覆網友的各種問題,例如:「既然反恐戰爭實際上找不到恐怖份子,乾脆殺掉伊拉克吧,至少它跑不掉。這張圖是怎麼回事?」

受贊助的新聞服務Sponsored News Services

WorkingforChange是受贊助新聞服務的一個例子,由進步的電信業者Working Assets贊助。它的文章來源也包括行動主義者與主流媒體,以及社運團體(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SMOs)。他的編輯,Christopher Scheer,曾是舊金山檢查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的國際版編輯。在強烈放送進步之聲當中(包括由女權主義媒體行動人士Laura Flanders主持的網路廣播,以及左派評論家Alexander Cockburn的固定專欄),其網站對商業模式的倚賴更甚於其他同類網站。

該站刊登Working Assets、Ben & Jerry's冰淇淋的廣告,以及姐妹站ShopforChange的連結。其專欄「我們喜愛什麼」(What We Love)是網站編輯為網友列出的商品清單(例如,有一週一位專欄作者在提及她最喜愛的獨立運作雜誌的文章中,列出可立刻訂閱的連結;另一週,一個編輯建議適合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的音樂)。除了購物機會,該站也鼓勵政治行動,包括連結到含有議題解釋的網頁,以及提供預先寫好的郵件,網友可由該站寄給民意代表。

草根新聞服務Grassroots News Services

不同於其他類型,在草根新聞服務網站刊登故事者不必是專業新聞從業人員。不止如此,任何人有話想說,都能報導一個故事或投稿一篇評論。獨立媒體中心(IMC)是此類型中最具革新精神的團體,它是1999年11月回應WTO西雅圖部長級會議的產物。媒體行動者相信商業媒體不會將真相全盤告知抗議者,所以他們建立網站,以熱心的志願參與,再現女性、有色人種、經濟弱勢者等被忽視的聲音,提供抗議者其他版本的故事。上百個其他的IMCs隨後以此模式在美國與世界各地運作(註9)。

在IMC網站,任何人都能藉由貼文、照片、影像或聲音──不論原創或取自其他來源──參與新聞產製。每項貼上的物件都會被任何人評論,有時導致一系列評論,來自其他人在此公共論壇的討論,並成為故事的一部份。IMC與其他類型更進一步的不同在於,它是更無政府主義的,通常更粗糙而即時,而且有時較不可靠。該站的不同處也在於它傾向提供比純文字更多的東西,包括影像、聲音與照片。因此比起其他新聞服務,IMC與社運的結合較密切,特別是全球正義運動(Global Justice Movement)在西雅圖的實現。大多數IMC網站顯著地列出即將到來的抗議活動、示威,以及其他社運事件。

(下週續)

註1: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Northridge分校助理教授,專長為弱勢族群的媒體再現、媒體使用等。本章出自Kevin Kawamoto之《Digital Journalism: Emerging Media and the Changing Horizons of Journalism》第7章。註腳全為譯註。

註2:法國的電信與媒體巨擘,旗下包括遊戲、唱片、電信等事業體。見www.vivendi.com。

註3:DIVA是「該死的愛管閒事影像行動者」(Damned Interfering Video Activists)的縮寫,一群拍攝紀錄片揭露官僚主義與藥商阻礙愛滋防治的社運人士。見http://www.actupny.org/divatv/。

註4:左翼刊物,總部在紐約,1865創刊。見www.thenation.com。

註5:自詡為和平與正義先聲的美國雜誌,主要在揭發社會、經濟的不公,1909年創刊。見www.progressive.com。

註6:來源超過兩千種的另類媒體文摘,總部在美國明尼亞波里市,1984年創刊。見www.utne.com。

註7:Independent Media Center,獨立媒體中心,也就是Indymedia。見www.indymedia.org。

註8:紀念Mary Harris Jones,活了百歲(1830至1930)的美國工運祖媽。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3%8A%E6%96%AF%E5%A4%AB%E4%BA%BA。

註9:台灣並未缺席。台灣的獨立媒體中心TWIMC網址:http://www.twimc.org。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