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孤島不夜泣──台灣人權里程碑
為紀念政治犯和提醒後人早年台灣曾經歷白色恐怖的「綠島人權紀念碑」,在十二月十日世界人權日舉辦落成典禮,由總統李登輝和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柏楊共同揭幕,成為標示我國人權進展的一座里程碑。
|
「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十日正式落成的「綠島人權紀念碑」上,刻畫著這幾句短短的題詞,揭露出了深沈的痛楚。綠島,是台灣早年主要囚禁政治犯的地方,許多倖存的受難者與受難家屬,以及重視人權的人士,在如今解除箝制、獲得平反之後,為了紀念當年的苦難,而共組基金會,籌募經費,興建紀念碑,藉此見證政府過去的錯誤和受害者的苦難。
總統李登輝在致詞時即鄭重表示:「代表政府,對基金會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對受難者致上最深的歉意!」
紀念碑在人權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曾因翻譯一幅大力水手漫畫而觸怒當局,在綠島服刑將近十年的異議作家柏楊的積極籌畫、勸募經費之下完成。柏楊肯定台灣現今發展人權的成就。他說:「我們是中國歷史上率先追求到基本人權最幸運的一代。我們要從這個基礎上,努力維護這份資產,人權,不單純的只是政治上的爭取、法律上的訴訟,而是一種思想的獨立,和人格的尊重,必須把人權觀念內化為我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落實在平常的生活之中。」
羅馬帝國有其完備的政治制度、法令規章,嚴格的羅馬公法與民法被視為治國聖典。同樣的,漢初雖崇尚黃老之治,但漢代社會能長治久安,也仰賴一套完備的律令。
遺憾的是,白色恐怖政治雖然已結束,許多受難者卻仍無法走出恐懼的陰影。以一面弧形延伸的牆為主要建築的紀念碑上,原本計畫將當年的受害者姓名一一鐫刻記錄上去,但是基金會在收集名單、徵求同意時,卻遭到許多當事人或家屬的反對。
負責收集名單、徵求同意的建碑後援會會長簡永松指出,由於許多相關單位目前仍不願公佈確實資料,加上不少受難者已過世或難以追蹤,使得後援會目前收集到的名單只有三千人左右。「在這三千多人中,目前也只有五百一十個受難者或其家屬同意將名字刻上紀念碑,因為許多人以『世事難料,恐怕名字刻在碑上會後患無窮!』為理由拒絕。」
人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周碧瑟表示,未來基金會仍會致力與受難者或家屬們溝通,協助他們破除恐懼的陰影,鼓勵他們走入見證的行列,等他們同意後,再將名字刻上紀念碑。……MORE
※摘自【光華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2000年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