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6-19》 |
本期內容 | |
◎社會運動與網路:行動主義新聞學邁向數位化(下) | |
◎簡化字不同於簡體字 文字爭議先正名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社會運動與網路:行動主義新聞學邁向數位化(下) | |
原作■Melissa A. Wall 翻譯■張約翰 | |
社運組織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除了創造線上行動主義新聞網站,第二種模式正逐漸形成。在此,某些社運組織或鼓吹團體,如綠色和平,也使用網路以成為特定新聞發布中心,或是在某些個案中,成為另類新聞聯播網的參與者(對此現象的個案研究,參見Wall的《西雅圖之役Battle in Seattle》〔2002〕)。大部份情況下,這些社運組織視其專長製造或發布新聞,較一般行動主義新聞網站更深入,因為它只專注於一個或少數幾項議題。如此,資訊會以原始資料的形式(例如研究報告或建議書〔position papers〕)發布給主流媒體,且不經過濾供網友直接近用。除此之外,這些團體設置其網頁運作如同在家新聞中心(in-house news center),將社運組織新聞與其他相同議題的文章一併發布。項目的範圍從取自主流或另類媒體的故事,到研究報告、新聞稿,或其他由別的社運組織分享的資訊。兩種不同的模式如下: 1.新聞聯播網站,為社運組織蒐集有關該組織的新聞與訊息,如OneWorld或WTOWatch。 2.特定社運組織擁有的網站,為特別的社運任務發布特定議題新聞,如全球交流(Global Exchange)針對全球正義議題,或綠色和平針對環境議題。 聯播網站Network Sites 一個為社運組織與其議題提供新聞聯播服務的新聞網站實例,是以英國為基地的OneWorld.net。它自1995年起運行,致力於人權與持續發展中的議題的新聞與資訊。它試圖發布訊息,以呈現人權發展計劃視為目標、或發展影響所及的弱勢群眾。為做到這點,OneWorld成為它所謂的一個「公共利益入口」(public-interest portal),與其他1,250個世界上在如環境、解除外債等人類發展領域努力的團體合作。內容混合來自社運團體與行動主義傾向媒體的報導與文章。例如,一個致力於中東以巴衝突,報導來源出自兩者之間的組織:媒體團體如Inter Press Service到Arabic Media Internet Network,以及社運組織如Amnesty International與Grassroots International。OneWorld有11個新聞中心遍布全球,從阿姆斯特丹到新德里再到華盛頓。每個中心都協助組織網頁,並都屬於所在地該國的非營利組織(Global South中心除外)。如此,英國OneWorld屬於Panos Institute,義大利OneWorld(Unimondo)屬於Fondazione Fontana。這些上級組織提供資金。2001年,OneWorld也與雅虎新聞簽署協約,提供社會公義議題相關新聞。 OneWorld的互動機會端視你造訪哪個部份。網站包括連結通往稱為「道德購物」(ethical shopping)的網站,提供網友對OneWorld的反饋,並讓注意某些議題的網友有機會針對其焦點議題登錄電子報或申請資源(例如研究報告、建議書、其他網站的連結)。在較新的OneWorld TV網站,網友可貼上「提供新證據、個人證詞或不同視角」的短片。短片範圍涵蓋從一個應付愛滋的蘇威托(Soweto,註10)母親,到Amnesty International自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蒐集的影像證詞。 社運組織議題網站Issue SMO Sites 以舊金山為基地的「全球交流」(Global Exchange)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的研究、教育與行動中心,專注於全球公義議題,因其宣傳活動而受矚目,如說服星巴克採用公平交易咖啡豆,這類咖啡豆既達到特定的環保標準,又讓小農們的所得足以維生。它的網站運作如同高度專門化的新聞供應站。例如,在其哥倫比亞衝突的宣傳活動網頁,包括了「新聞更新」(news update),蒐集主流與另類媒體、社運組織與相關主張聯播網的文章。通往紐約時報文章的連結,跟在通往烏瓦傳統權力協會(Traditional Authorities of the U'wa Association)(註11)的新聞發布連結之後。社運組織以這種方式,為資訊創造了一種新的等級制,在其中,主流資訊與來自社運組織、另類媒體,與其他鼓吹團體的消息平等展示。其他網頁提供全球交流自己的分析。全球交流也鼓勵網友行動,提供網頁協助傳真、寫信,或打電話給政府代表,一如提供機會登錄議題導向的電郵清單或成為全球公義議題的志工。 峰會與危機Summits and Crises 由行動主義者創造並散布的行動主義新聞,似乎在全球目光聚焦於他們關心的議題上時,有最大的影響力。它傾向與重大危機一同發生;慮及對2001年9月11日的反應,在美國或中東高漲的暴力,使它在2002年上升到新的高度。其他吸引全世界目光的關鍵時刻,包括全球性事件,如聯合國高峰會,或其他世界領袖集會,如世貿組織會議。這些事件通常提供一個聚集群眾的心理空間,以及組織群眾的一個特定的、戲劇化的議題。逐漸地,公民利用這些高峰會要求進步之聲,一種他們不爽政府只提供給企業巨擘、而不給受這些決定影響最深的尋常百姓所發出的聲音。 主流媒體對這些峰會的報導,通常被認為是錯誤與不足的。當社運團體在事件的角色重要性日漸提升,他們創造與散布資訊的能力,也成為日漸升高的權力的一部份。他們協助框架辯論、動員選民,並為草根發聲。這些事件無國界的本質,契合今天世界上許多全球導向社運的無國界本質,並且,或許能解釋為何這些事件是行動主義媒體報導與散布資訊的高點。的確,當獨立媒體(indymedia)安排其資源,進行一段短期大量迸發的全球報導,許多人相信它在這些峰會中使盡全力。許多獨立媒體在全球各地建立,是為了與關鍵事件結合,範圍從2000年洛杉磯的美國民主黨大會,到911爆炸案後2001到2002年暴力高漲的巴勒斯坦。 結論Conclusion 行動主義數位新聞學同時懷有許諾與危險。危險尤其在於對議題的近用。當大多數上述的組織被進一步剝奪選擇與行動權,這些聲音──特別是全球性的──沒有藉以完全參與的傳播科技平等近用權。再加上,還有一個議題是誰將最終控制每個人的網際網路近用──即便是在如美國般富有的國家。漸漸的,少數公司企圖擁有進入並瀏覽網路及他數位化傳播形式的工具。最終,這些商業利益將藉由使它極端難以被發現、或輕易地忽視它,剝奪數位行動主義新聞學的存在感。 許諾存在於行動主義新聞人與他們支持的社會運動,創建提供新聞、報導與動員資訊等另類資訊領域的能力。因為這樣一個資訊領域是由不同的價值支持,它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挑戰我們對什麼是「新聞」(news)的考量。在這個虛擬空間,新聞不再是由訓練有素的、「客觀」(objective)的專業人員,以長期奉行的實作與慣例,對事件作每日的報導。在這新的數位行動主義領域,認為新聞不可能做到客觀;相反地,記者常是分享社運價值的社運成員──比起關懷範圍之外的議題,更勤於為相關議題生產評論。除此之外,這個領域期望閱聽人將不止是搞懂複雜的事件,還能依據對這些新聞的意見採取行動。在這個領域,新聞不是商品,價值並非由人們願為它出多少錢來決定;相反的,新聞被視為一個公共財,公民自由使用並再散布,而非私藏。最終,數位行動主義新聞學,將為社運傳播與對新聞本身的定義,呈現一個新的舞台。 譯者附註:台灣的行動主義線上新聞網站 受贊助的新聞服務:台灣立報、破報。 草根新聞服務:台灣獨立媒體中心TWIMC、苦勞網。 聯播網站:同志新聞通訊。 社運組織網站:台灣環境資訊中心。 註10:南非約翰尼斯堡旁的黑人城,最大黑人區。見大英線上http://tw.britannica.com/MiniSite/Article/id00058475.html。 註11:烏瓦(U'wa)是哥倫比亞的原住民族,與西方石油公司(Oxy)抗戰9年後,2002年,終於自該公司取回傳統領域。見環境資訊協會http://news2.ngo.org.tw/php/ens.php?id=02050301。 |
|
(回目錄) |
簡化字不同於簡體字 文字爭議先正名 | |
中央社 | |
聯合國中文使用從2008年起獨尊中國簡體字雖然已被證實為謠言,但再度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正體字」與「簡體字」的問題。語文專家強調「正名」,研究指出簡體字是中國文字發展以來一直有的一種字體,中國大陸推行的是「簡化字」,部分源自傳統簡體字,部分造字毫無邏輯可言。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前主任委員李鍌指出,教育部曾經於民國24年發佈324個簡體字,全部是傳統宋、元以來的「俗體字」;中國大陸使用的簡化字則是蒐羅這324個簡體字,加上改造、創新的字體,成為「簡化字」。 他說,中國文字的形體依照時代不同與地域不同而有不同名稱,通稱為「漢字」,從商朝甲骨文、周朝鐘鼎文、戰國大篆、秦小篆、漢代隸書到魏晉朝代楷書。楷書一百多年來又叫真書、正書,在書法上,則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 台灣使用的「正體字」包含楷書與宋體(印刷用),李鍌說,有人概稱正體字為「繁體字」,其實不對,因為在中國大陸使用「簡化字」以後才相對有「繁體字」的名稱。 台灣的正體字於民國68年整理完成,71年公佈,同時做成字模,送聯合國國際標準組織ISO10646註冊。民國73年台灣學者參加國際圖書館學會會議,爭取通過台灣正體字成為國際圖書館中文書籍編碼依據,現在電腦中文輸入標準字1萬3千多字,則是教育部整理公佈的常用字、次常用字和戶口人名都包含在裡面。 李鍌說明,教育部公佈的正體字也就是所謂的「標準字」,包括常用字、次常用字、罕用字,有2萬9千多個字,另有相對的「異體字」,其中包括傳統中國書法字體、民間造的「俗體字」,納入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的異體字多達7萬餘字。 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簡明勇表示,民國28年中國大陸新華報提倡「漢字拉丁化」,民國42年羅家倫在台灣提倡簡體字,當時教育部長程天放還成立「簡體字研究委員會」打算推行簡體字,但遭立法委員106人連署提出法案,要求「制定文字制定程序法」以固國本,堅決制止毀滅中國文字、破壞傳統文化、危及國家命脈,也因而終止在台灣進行文字簡體化。 簡明勇根據中國大陸學者李樂毅的研究指出,中共在西元1956年前使用的簡化字有521字,有近7成源自歷代,包含先秦68字,秦漢97字,三國、晉、南北朝32字,隋唐五代31字,宋遼金元82字,明清53字。 中國大陸先後於1964、1986頒發的「簡化字總表」有2,235字,大部分是由前述521字的偏旁、部首的「類化字」。兩千多個簡化字中,11畫以上的字仍有780多字,有些是古代草書轉化而來,比較常用,有些偶而出現在古籍如元明清代傳奇與小說中,不是常用簡體字,其中還有部分是很不符合造字原理。 桃園的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劉孚坤20年前曾做一首「簡體字諷諭歌」,例如「廠(厂)」內空空、「聖(圣)」人怪無心,就是諷刺這些簡化字造字不合原理。還有些簡化字與原有字混淆,例如「鹹」與「咸」;此外,有些簡化字偏旁無法類化,例如審與瀋。許多簡化字造字不符邏輯並易造成混淆,正是引起正體字與簡化字爭議的主因。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