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會不會承繼了父母的怪脾氣或缺點,或是不知不覺找到像自己的爸媽一樣的對象,影響到未來的感情關係?
記得在電子報和討論區我都有提到類似的話題,現在再來談談:
一般來說,我們相信父母或監護人對孩子將來的感情世界有決定性的影響。一方面,父母的身教言教必然會影響小孩,另一方面,基因(如果是親生父母)的因素也不能忽略。
但是,我也不認為一個人一定就完全跟他老爸或老媽一樣;或者他找到對象一定跟他老爸或老媽一樣。這其中的因素太多太複雜了。
讓我們先談幾個因素,幫助我們了解我們的父母為什麼對我們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一。慣性定律
物體是什麼情況,它就會留在什麼情況,除非有外力干涉。當外力干涉的時候物體也會有抗拒力抵抗改變。比如說一個石頭在太空漫遊,沒有外力阻礙它會一直永遠地筆直前進。如果有另一個石頭擋住去路,會被它撞擊。
人也是一樣。當人們習慣某種生活時,要改變他除非有外力干涉,或是這生活太過難受,不然他不容易改變。這生活也許不好,周圍的人也許對他很糟,但他習慣了那種互動,要改大概也不知道怎麼改。你從小就在父母特定的教育模式之中長大,可能這模式有不好的缺失,可能你也不高興,但習慣難以改過來。比如說,從小我媽就習慣罵人,有時她不是真的在罵,那是她表達關心的方法。我恨這種方法,她罵人的時候我習慣哼一聲自作自的事,或是頂回去。我不喜歡這樣的互動,但結婚以後,我發現自己也時常在罵人,也保留了哼哼冷笑或頂回去的習慣。因為我不知道其它的互動方式。這是我習慣的方式。
二。你最熟悉和父母的互動方式,而熟悉造成吸引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我們人類傾向於喜歡自己熟悉的事物。聽到熟悉的音樂,看到熟人,見到以前熟悉的東西,除非和糟糕的事物有關,通常都會引起比較好的心情。熟悉的東西可能給我們一種安全的感覺,同時可能有種被接納或肯定的作用。
有時,我們熟悉的事物其實不是那麼美好,但是因為那是我們熟的東西,至少我們覺得我們可以應付,或甚至應該接受,因為它肯定我們的過去。比如說,從小我家裏的人就喜歡聽流行樂還跟著唱,我們時常有空便放音樂扯開嘴大唱大叫。長大後我看到兩個女孩,兩個都差不多,但其中一個沒有音樂興趣,另一個是樂迷,我有很大的機會會去追樂迷(當然,除非我個人討厭家人的興趣)。
我們在擇偶時,可能不知不覺就是受到這種熟悉力量的影響。如果對方激起你熟悉的感受,如果對方和你的互動類似你過去和父母的互動,有可能你便受到對方的吸引。既使那互動可能不是很健康很愉快的。從小聽習慣爸媽罵自己,長大後遇到一個不斷恭維自己的,你可能不會被吸引,心想:他想幹什麼?那麼假?
三。父母影響你的價值觀
這個和前一點類似,但需要一點補充。
熟悉也許引起吸引,但是我們熟悉的東西太多了:音樂,運動,書的品味,宗教,興趣,甚至外表……
我可以認識一百個女孩子,每一個女孩子身上我都可以找到一些我所熟悉的事物或特質,難道我會受到每一個女孩的吸引?如果不是,那為什麼有不同?那一個是最重要的?
答案是:看你的價值觀。什麼對你來說最重要,你就容易被那一點吸引。
比如說,張三愛書成癡,對運動的喜好還算普通,他認識兩個女孩,兩個條件都差不多,但一個是運動迷,另一個是書迷。張三應該更受書迷女孩的吸引。另外,李四是運動狂,還算喜歡看書,他應該更容易受到運動迷女孩的吸引。
這樣說似乎很簡單,但是人們時常不十分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事實上,有些人沒什麼價值觀,他的價值觀是依付在它人身上的。換句話說,別人認為什麼重要,他就相信那是重要的。別人要汽車洋房,他也得要;別人有漂亮老婆,他也得討個美人。我們當然或多或少受到它人的影響,但如果太過容易改變,或是什麼自己的想法都沒有,那就有點危險了。這種搖擺不定的人可能不夠穩定,對婚姻可能有些不良影響。
另外,人們的價值觀的確會隨時間改變。以前爸媽說的都是最重要的,爸媽認為什麼重要你也相信。但等越長越大,你的老師,同學,甚至社會,書本,都可能會塑造改變你。結婚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漂亮女生約會,結婚後是建立新家,有小孩後是養小孩,現在則是賺錢。我的父母在我還是小孩時給我的影響還在,但有許多也已經是我個人的看法和決定。
最後,價值觀有大有小。小的可能是我對調味料或菜色的喜好(除非我是廚師,那這對我來說就是很重要了),大到學業信仰。它們對我的影響力當然也不同。我們常常會傾向於找一個「特別的人」,這人對我們的主要價值觀上有巨大的影響力。而一般來說,我們主要價值觀的形成是父母給的。比方說,王五的爸媽成天只管賺錢,因為他們相信錢最重要。王五想爸媽時,爸媽會給他許多玩具和錢,然後出去賺更多錢。王五長大後大概也會認為錢很重要(除非他開始認為錢是他沒有父母之愛的罪魁禍首),他找對象時可能也被那種冷靜,不露情感,有點遙遠,而賺錢能力強的女孩吸引。他和這女人成立的家庭也可能重覆過去的模式,他們的小孩在一堆的玩具中看不到爸媽。
四。父母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
一個小孩怎麼看自己?簡單,他從父母的眼中來看自己。如果陳六的爸媽認為陳六成事不足,陳六長大後多半也是相信如此。而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影響到他對伴侶的選擇。陳六對自己的看法很低,他不會敢去找一個漂亮聰明的女孩。如果他相信自己只配被人罵,遇到讚美他的人他可能難以接受,無法招架。相反的,如果你自視甚高,你不會找一個阿巴桑當情人。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相信自己"配"什麼樣的對象。
有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自己覺得自己外表是什麼樣子,傾向於追求外表是「同級」的人。一個覺得自己長得像布萊特彼德的人,進去一個酒吧,看到一堆女生,可能不會去找身高一二零體重破三百的女生。同樣的,一個外表像深林的男人一進酒吧,想追的也不會是超級美女,反而可能是那個身高一二零的女性,因為外表跟自己「匹配」。外表是一個指標,但當然還有許多其它的因素。
講了一堆,重點是:是的,你的父母對你的擇偶有影響力,但不會是那麼簡單,讓你只想「找一個像我爸/我媽的對象」而已。了解這些因素之後,相信我們會更有力量改變。
深林◎個人電子報:野人的太陽|站地手札|明日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