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熟悉莫里斯.桑達克作品的讀者而言,「兔子先生,幫幫忙好嗎?」這本圖畫書雖然是由桑達克畫的插畫,但在技法上卻與其他作品有明顯的不同。據說 ( 註 ) 當時桑達克在畫這本圖畫書時剛看了美國畫家荷馬 (Winslow . Homer,1836-1890) 的作品,而受到其水彩技法的影響。如果對照書中的圖畫與荷馬的風景畫,便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影子。
故事是由小女孩的問題所引發,她因為不知道該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只好去找兔子先生一起商量。然而兔子先生並未直接告訴她答案,而是丟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和她一起思考,然後兩人一起從中篩選出可行的答案。
在這樣層層相扣的問答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原本小女孩回答的是抽象的概念 ( 譬如媽媽喜歡紅色 ) ,但兔子先生會幫他釐清,紅色是抽象的,不能當成禮物,但有哪些東西是紅色的,而這些東西當中,有哪些是可以當成禮物來送人的,而且也是小女孩可以找的到的。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就可以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來思考,因為每個孩子想到的答案都不同,但也都是可能的答案。
有一次,當我唸這本書給一群孩子們聽時,就有一個小男孩在聽到兔子先生和小女孩討論到湖水是藍色的 ( 媽媽喜歡藍色 ) 時候,著急的說,湖水不能送人,這樣魚就沒有地方游了。這個回答雖然不完全合乎邏輯,但卻可以看出孩子單純的想法。而當小女孩和兔子先生討論到太陽是黃色的,善存就說,「太陽不能送人啦!太陽在高高的天上,怎麼拿的到?」此外,當書中提到星星是藍色的,孩子也會質疑,星星應該是黃色的。這些問題,都可以讓我們發現,孩子是如何在思考認知的,而且他們的思考邏輯和我們有什麼不同。
朗讀給孩子們聽以後,我才發現這本書的文字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十分符合孩子的思考特質,也因為如此才能抓住孩子的心。而就圖畫的表現而言,雖然書中的背景都是在森林裡,但其實每個場景的安排都是巧妙的圖文結合的關係,也暗藏了對話中的答案。譬如,當書中問到什麼東西是紅色的,若看畫面,有人會發現樹叢中有紅色,但也有孩子會注意到的是草地上紅色的小花。
而兔子先生的角色,我覺得似乎也可解讀為是孩子的一個想像朋友,因為兔子的擬人化造型和與小女孩同等的身高,和小女孩構成一種平等的關係。而小女孩透過和這個想像朋友的對話,其實就是在練習運用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去解決問題。當問題解決了,這個想像朋友自然就退場了。下一次,當孩子們有問題時,或許可以讓他去找他自己的兔子先生來幫忙呢!
註:最近在誠品講堂聽了宋珮老師介紹桑達克的作品,以及影響桑達克的畫家及畫風,並配合幻燈片的解說,才讓我更深入地去認識桑達克的圖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