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第151期 文學中的女性
 http://www.wordpedia.com 每週三發報|2006.07.05  
研發學習科技‧創新知識價值
【第151期】文學中的女性


工作忙?壓力大?李茶帶你漫遊城市寧靜風景,體味平凡生活的幸福密碼

綠野仙蹤、牛肉、鬱金香,和經濟學有什麼關係?讓賴建誠教授告訴你!

收藏《科學人》雜誌精華,只要30元?!

  「英文環境」直接影響 學習英文的效果,《視 覺系英文》透過實景照片,帶你到北美實際生 活環境中學好英文。
  >>我要學英文

導演李安欲改編張愛玲短篇小說《色戒》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廣泛關注。張愛玲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富傳奇的女作家,無論在小說還是生活中,張愛玲都在追求一種女性獨立的狀態。透過她的作品,也在大眾心目中塑造出清麗孤傲的個人形象,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回顧女性書寫,原先起於對父權制度的不滿及反抗,試圖透過文字審視不公平的社會狀況。到了今日,女性作家透過女性的獨特思維,題材不再局限於愛情、家庭、婚姻等議題,進一步拓展至人文及社會關懷,也為文學界帶來一股不一樣的力量。

【臺灣 vs. 西方】

【臺灣觀點】

張愛玲

【摘  自】線上臺灣歷史辭典
【中文詞條】張愛玲
【作  者】應鳳凰

知識分類:人文科學類/臺灣歷史

河北豐潤人。祖父張佩綸(李鴻章婿)曾任清朝御史,8歲舉家由天津遷往上海。而後考取倫敦大學,但因歐戰爆發,改入香港大學外文系,大三時,日軍攻占香港,乃回上海從事創作。22歲以成名作〈沈香屑第一爐香〉、〈沈香屑第二爐香〉廣受文壇注目。23歲時與作家胡蘭成結婚,創作力於此時最為旺盛。《傾城之戀》、《金鎖記》、《流言》、《紅玫瑰與白玫瑰》皆完成於此時。1952年逃出大陸,到香港美國新聞處做事,完成《秧歌》與《赤地之戀》兩部小說,於1954年分別於香港今日世界社及天風出版社出版。1955年從香港赴美國定居,並於翌年和65歲的美籍劇作家賴雅結婚,也曾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南北一家親》等六個劇本,此後即埋首於翻譯與考證工作。作品《怨女》、《流言》、《半生緣》及《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於1960、70年代先後由臺北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且於1980年代暢銷海內外。張愛玲小說風格對臺灣戰後文壇的小說流派影響深遠。

【西方觀點】

張愛玲
Chang, Eileen

【摘  自】大英百科全書
【中文詞條】張愛玲
【外文詞條】Chang, Eileen

知識分類:文學>人物小傳


中國作家。上海人。以描寫黯淡、辛酸的愛情故事而受到廣大華人讀者的歡迎,並獲得評論界一致的好評,紛紛推崇她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作家之一。

其父與第一任丈夫對她的影響頗深:父親秉性殘忍,使她飽受精神折磨之苦;第一任丈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日本人合作,並對她不忠實,使她鬱鬱寡歡。張愛玲原本在香港大學就讀,日本入侵香港後中輟學業回到上海,以寫作為職志,開始寫一些電影劇本與浪漫作品。中篇小說《金鎖記》(1943)是第一部博得評論界青睞的作品,也是她日後許多部改拍成電影作品中的一部。1952年她來到香港,3年後移居美國。其最廣為人知的兩部作品就是在這段期間出版的:《秧歌》(1954;1955年出英文版),最初係以英文寫成,但先出中文版,這部作品為她打開西方的知名度;《赤地之戀》(1954;1956年出英文版)。雖然這些年來她曾在美國的數所大學裡擔任客座教職,但變得日益與世隔絕。張愛玲拒絕那些想親自訪問她的編輯們,與臺灣出版社的編輯也是透過鄰近便利商店所附設的傳真機來聯繫。1994年當其獲得臺灣一項重要的文學獎(即時報文學獎的「特別成就獎」)時,她送來一冊本人的照片選集以代替她出席頒獎典禮。1995年9月8日,她被人發現已在洛杉磯家中死亡多時。


狄瑾蓀 (1830~1886)
Dickinson, Emily (Elizabeth) (1830~1886)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狄瑾蓀
【外文詞條】Dickinson, Emily (Elizabeth)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美國詩人,世界抒情短詩的大師之一。祖父是阿默斯特學院的創辦人之一。父親是位受尊敬的律師,曾擔任一屆國會議員。狄瑾蓀曾在阿默斯特學院和曼荷蓮女子神學院求學。終其一生幾乎都隱居在家鄉阿默斯特。1850年代開始寫作;到1860年代,開始在文字與韻律方面有了創新。她常用的詩體是四行詩抑揚格,也常用其他形式,她甚至把最簡單的聖詩的節奏予以變更,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她的警句簡練,沒有多餘的辭藻,而是生動、準確。她的詩用平凡親切的詞句描寫了愛情和死亡、自然。她的安靜隱居的家庭生活和她的詩作中深沈和強烈的詞句所形成的對比,引起人們猜測她的性格和她與別人之間的個人關係。1870年後她在家只穿白色服裝,很少會客。遺留下來的一千七百七十五首詩,生前僅發表了七首。去世後的出版品,使她的聲望和讀者大為增加。1955年她的作品全部出版,並普遍被視為最偉大的美國詩人之一。

TOP

吳爾芙 (1882~1941)
Woolf, (Adeline) Virginia (1882~1941)

【摘 自】大英簡明百科
【中文詞條】吳爾芙
【外文詞條】Woolf, (Adeline) Virginia

知識分類:藝術、運動篇>人物小傳

原名Adeline Virginia Stephen。英國女小說家和評論家。萊斯利‧史蒂芬的女兒。她和她的姐妹成為早期布倫斯伯里團體的核心。1912年與李歐納德‧吳爾芙結婚,1917年夫婦創建霍迦斯出版社。她的優秀小說《黛洛維夫人》(1925)和《燈塔行》(1927),試圖表達個人經歷中的現在的時間和過去的時間以及角色所意識到的歷史性時間這些不同的時間概念。《歐蘭朵》(1928)是一部歷史幻想作品,描寫一位主角從伊莉莎白到現代的經歷體驗,而在《海浪》(1931)一書中--《海浪》可能是吳爾芙最富實驗性的作品--她利用內心獨白與不斷重現的意象,追溯六個角色的內在生活。她的優秀評論都收入《普通讀者》(1925,1932)。她的長篇論文《自己的房間》(1929)中,描述了女作家在一個男人的世界中所遇到的困難。她的其他小說包括《雅各的房間》(1922)、《年月》(1937)和《幕與幕之間》(1941)。吳爾芙因精神病復發投河自盡。

TOP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貼節錄

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 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 2 段 81 號 8 樓
電話:(02)2393-6968  傳真:(02)2393-6877
如有任何意見請E-mail至:service@wordpedia.com
©2003 Wordpedia.com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IE5.0以上版本 800x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