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
編按:傳學鬥曾於第二六九期~二七一期電子報刊登「都市企業主義的操演與初探──哈維的觀點 」,探討台北之家─光點作為公共空間之意涵,然其經營卻使得所謂的公共意涵大打折扣。本文再度延續此一主題,深入探究光點播放電影的類型次數,及其背後的政治經濟紋理。文分上下兩週刊出。
再探「都市企業主義」—台北光點國民電影之形構(下)
另外一個觀察點則是台北之家—光點歷年來所放映的影片,研究者將目前可觸及的資料以每個月份當作檔期,台北之家—光點從2003年10月開始到2006年2月總共有28個檔期,這28個檔其中播放國片或是本地影像生產者,總共有15個檔期,超過一半。不過並不是每個檔期全部都用作播放本地影像。
本文進一步以天數計算羅列在「表二」(為了讓數字計算較為劃一,不滿一天者以時段計算,6個時段算一天,另外此計算預先扣除影展電影)。計算後發現,本地電影製作在該電影院兩年四個月中約佔156天(放映總天數約700天),再對照「台灣電影網」的電影檔案(包含劇情片、紀錄片、短片、動畫、實驗電影)從2003-2005所蒐羅的150部台灣影片,台北之家—光點只映演了其中9部(參照「表三」;http://www.taiwancinema.com/ct.asp?xItem=12000&CtNode=108)。
(表二)台北之家—光點映演本地電影生產天數2003/10-2006/2
電影名稱 |
台北之家—光點放映天數 |
公主徹夜未眠 |
6天 |
17歲的天空 |
19天(外加5個時段) |
台北二一 |
8天 |
海洋熱 |
8天 |
跳舞時代 |
7天 |
豔光四射歌舞團 |
13天 |
咖啡時光 |
23天 |
月光下我記得 |
11天(外加四個時段) |
無米樂 |
6天(外加四個時段) |
翻滾吧 男孩 |
6天(外加三個時段) |
宅變 |
13天 |
經過 |
13天 |
最好的時光 |
14天 |
林見坪國際得獎短片展 |
7天(加上一個時段) |
總計 |
156天(外加五個時段) |
(表三)
至此,台北之家—光點倘若還與電影有關,意味著「電影」一詞必須重新審視。就其規劃的思維以及成果看來,我們眼見大量昂貴且虛無浮華的「創意」與「時尚」的文化氛圍佈滿台北之家;而光點則成為台灣新電影及其延續的具像,只是如今電影美學的參照對象轉向北、東、南歐,不變的仍是其「文化中介者」的角色(參照張世倫,2001),或者也可以說,這是某種以菁英品味為賣點的文化經濟之結晶。而這兩者彼此交互流動,使得台北之家—光點創造了集體象徵資本,足以區隔它與台北市其他同樣融入消費地景的電影院,並以此獲利。
然而,這樣的操作有其必然的侷限,小眾品味所具備的獨特性,既是台北之家—光點所以存在的因,也是果。這樣的獨特性必須在競爭環境中(中山商圈,東區以及西門町)不斷試圖加碼,持續營造才能夠獲利,然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畢竟不是跨國資本,如何能夠一而再地,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形下,繼續維繫下去?另一方面,台北之家—光點目前的操作已經有違其公共映演通路的政策構想,而且壟斷地租的集體象徵資本一旦大眾化,即有可能失去壟斷的宣稱,也就是說,當前的台北之家—光點的經營模式若是繼續維繫,那麼它將無法走出台北市,就連走出台北市中山區可能都有困難,繼而成為「國民戲院」政策最為顯著而持久的反諷。最後,儘管台北市與中央政府的統治者屬於不同政黨,但是資本主義的確不分藍綠,從中央到地方,都不約而同地貫徹了都市企業主義的核心宗旨,將公共政策導向汲取壟斷地租。
以台北之家—光點作為個案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它傾向以都市企業的治理方式被形塑,雖然從這個個案,推論整個台灣的電影環境仍嫌武斷,還必須進一步探尋台灣與台北市其他的文化政策施行歷程,以及更細緻地檢視中央與台北市治理的變遷,與台灣電影業身處的外在、內在政治經濟情勢及當中各式各樣行動者的實踐。不過,經由本文的梳理可初步認為:台北之家—光點的空間生產,可說是資本家與藝術菁英所形構的階級同盟。(下)
參考書目:張世倫(2001)。《台灣「新電影」論述形構之歷史分析(1965-2000)》。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