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馬電子報

: :  2006-7-5

    本期主筆:傻呼嚕同盟 JOJO

    木馬新書搶先看:《英倫創意動力:12位當代時尚設計大師崛起的故事李俊明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 免疫的故事  (下)    賀景濱

 

漫畫家的副業比主業還重要!   傻呼嚕同盟JOJO   

        漫畫家的專業當然是畫漫畫,但由於台灣漫畫市場機制不夠完善,正如前幾期筆者所解釋一般,只畫出版紙本的漫畫根本無法餬口。因此漫畫家常常得兼差,才能維持生活基本開銷。

          漫畫家排名第一的兼差就是肖像設計。許多公司的行銷人員為了拉近商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塑造出肖像設計圖案來顯現其性格,取得觀眾的喜愛及認同感。商品行銷的肖像設計還是多以漫畫方式呈現,但通常配色突顯、用色及線條簡單,讓消費者一眼就能辨識並被吸引目光。

          一般來說,商品宣傳的行銷預算比較充裕,會以「權利買斷」方式來處理使用權利項目的計價,酬勞是以萬元台幣為計價單位,遠比畫本漫畫書還來得有利可圖。而這份工作僅需設計肖像人物即可,不必畫出具備連續劇情的連環圖畫,多也不過是幾種不同姿勢或造型的單幅圖案,對漫畫家來說,工作也較單純。

         2000年興起的線上遊戲熱潮帶起電玩遊戲市場蓬勃發展,漫畫型態人物設計的需求大增,連道具、武器、背景的設計與繪製都有發包的兼差可接,漫畫家成為這類兼差的最大受益者。許多漫畫家感嘆畫漫畫的收入不穩定,大批轉職到電玩遊戲公司成為美工上班族。而網路普及,許多網站型的商業經營模式對漫畫圖形的繪製成了基本需求,漫畫家也填補了許多這類美工職缺。

         即使近來線上遊戲產業競爭激烈,免費遊戲當道,雖然廠商紛紛放棄自製遊戲,只願投資代理遊戲,但將遊戲裡的3D人物轉繪成2D漫畫的可愛造型還是較受玩家青睞,所以這類兼差工作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數量及酬勞減少一些。

        插圖或插畫這種兼差雖然離漫畫稍微遠了點,卻是漫畫家頗有效率的兼差型態。插畫工作通常來自報章雜誌的委託,有宣傳創作者知名度的潛在好處,而定期連載刊出,比較容易引起讀者注意,及持續性曝光。更重要一點,當插畫案件數累積到一定量時,還可以與出版社洽談插畫集出版的機會,等於是先有稿費可拿,後有版稅可抽成,同時累積自己的作品數。尤其繪本類書籍市場大好,許多漫畫家也改變創作風格來迎合市場需求,在報紙上連載這種圖文式創作,當成出書前的先修學分準備。

        類似插畫兼差的塔羅牌繪製,也常是漫畫家兼差工作的最愛。不管畫成什麼風格,把塔羅牌搭配算命書一起賣,市場需求量至少兩萬本起跳,而且就算數套塔羅牌同時上市,銷售量也不受影響。有些漫畫家自詡塔羅牌專家,連算命書也一起包辦,這個兼差鐵比出版漫畫還有賺頭。

        近來政府因應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目標,挹注大筆資金舉辦各類有得獎獎金的漫畫競賽來鼓勵漫畫創作,如新聞局每年舉辦的「劇情漫畫獎」、「漫畫金像獎」,及國立編譯館舉辦的「優良連環圖畫」比賽等等,由於獎金非常高,吸引的參賽者異常踴躍,不但有許多成名的職業漫畫家回過頭來參與比賽,也有出版社乾脆組織比賽軍團統一報名參賽,更有一看就疑似是大陸彼端創作的作品也能神通廣大,找到人頭來投稿。

         因為「劇情漫畫獎」的首獎獎金高達七十萬元,「優良連環圖畫」比賽最高獎金也有二十二萬元,當然會引起各路英雄好漢群起以爭,也造成部分職業漫畫放棄創作漫畫出版品的職志,成為專門獵取這每年一次豐厚獎金的獎金獵人。

        兼差所得遠遠超過稿費及版稅所得,造成副業比本業還賺錢的怪異現象,台灣漫畫家可真是一項頗為深奧的職業啊!

 

     

當代英倫時尚經典,介紹12位英國傑出的時尚設計師,最具優雅品味的時尚入門書。永遠的時尚革命家薇薇安.魏斯伍德、有幽默童心的保羅.史密斯、慾望城市女主角最喜愛的女鞋設計大師瑪諾洛.布拉尼克以及成功年輕化Burberry的克里斯多福.貝里、搖滾之女史黛拉.麥卡尼等的創作軌跡,貼近時尚人的創作心靈,精采圖片與親身採訪,讓讀者分享時尚與創意之間的美妙關係;同時,也能對英國設計能量之崛起過程,有進一步的認識。

 

推薦的話  

英倫時尚以其永遠叛逆的風格,影響歐陸,影響世界」──《美麗佳人》雜誌社長 楊玟

「台灣這幾年一直缺乏對於『英倫製造』有全面觀照的書籍。英倫創意動力》一書及時彌補這項缺憾,讓一般讀者能夠深入認識英國設計的美學。──作家 辜振豐

本書貼近時尚人士的創作心靈,與讀者分享時尚與創意之間的美妙關係!」──設計師 竇騰璜 

作者

他,不是時尚人,卻總愛放大FashionDesign,堅持每個人都有詮釋流行的權利與角度,除了在「觀看」與「消費」中得到物質慾望的滿足,也應該從浮光掠影的潮流表象得到創意的啟發。

 繼倫敦/雪梨/墨爾本三城的博物館隨筆、哥本哈根的設計觀察書寫,這回熱愛挑戰的李俊明,將目光轉向了英國十二位獨特的時尚設計者,繼續探索生活美學的旅程,為他的文化雜食症候群,加進以往未見的嶄新元素。

 作者畢業於政大新聞系,曾任遠見、Career雜誌資深記者以及世界地理、雅砌雜誌總編輯,現為自由作家,專致旅行、建築、設計、博物館、文化創意等題材,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出版書籍包括《驚艷上海》《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館的路上》《見藝思遷 雪梨 墨爾本博物館私旅行》《哥本哈根 設計現場》《雪梨風格旅行》等,另譯有《創意之島》《創意英國》等書。

書摘

時勢,創造流行新勢力

認真說起來,儘管年年發表的倫敦時尚週有其重要性,但畢竟無法與巴黎、米蘭,甚至紐約這些流行之都的大型盛會相比。那麼,這群英國設計師最大的優勢除了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大膽顛覆的實驗性設計之外,是什麼將他們推向全球時尚的最前線?

其實,好的設計不但能夠走在時代的前端,引領、發現當代的消費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切合時代氛圍,「卡位」至適合自己的位置,創造出自身的商業價值。

我一向對於英國人在談文化時一點也不避諱「商業化」的坦然態度印象深刻,因為他們深知所有的文化與藝術活動,最終還是必須得存活下來才算數。

在英國前文化部長克里斯.史密斯(Chris Smith)於二○○五年底來到台北訪問的那次機緣當中,由於擔任他的著作《創意英國》(Creative Britain)譯者之故,我有了短暫機會可以跟這位見證英倫九○年代以降「文藝復興」的長者討論創意之謎。

這位英國前文化部長,非常在意創意產業所帶動的經濟力量與文化升級,因此他任內還曾邀請時尚設計師保羅.史密斯以及電影人、音樂人等文化界賢達,一起與部會首長討論文化政策該如何進行,才能重塑英國的文化動力。

英國人運用了靈活的商業手腕以及骨子裡那種既顛覆又創新的性格,讓新與舊、時髦與復古、文化與商業可以兩相結合;英國也從而在設計、電影、戲劇、表演藝術、建築各種面向取得成功,將文化創意產業的能見度,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點。

就時尚設計來說,克里斯.史密斯認為個人的才情固然很關鍵,可是這群設計師更抓住了「時機」,獲得了躍上國際舞台的機會。於是造就了本書中執掌Chloé、迪奧(Christian Dior)、紀梵希(Givenchy)、古馳(Gucci)等歐陸大品牌的英國明星設計師。

我們可以發現,從英國設計師尼爾.巴瑞特在一九八九年以及一九九五年分別擔綱古馳以及普拉達(Prada)男裝設計大任,加上加里安諾(John Galliano)也於一九九五年入主紀梵希、繼而轉至迪奧擔任設計總監開始,一波又一波的傑出設計者與歐陸精品品牌年輕化的趨勢結合後,所掀起的英倫設計風潮,至今大約已有十多年的時間,時間的向度剛好長得足夠讓我們可以觀察到這群英國設計師發展的軌跡。

這段時間以來,這群設計師有起有落,有些選擇留在大品牌效力,讓影響力持續發酵;也有人決定自立門戶,發展個人品牌或與其他廠商結盟。

從這裡頭可以很微妙地觀察到,當代時尚的商業機制與運轉極為快速,每季新裝發表就是一個生命的輪迴,成績高下立見;設計者的才華也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經過淘洗,如同鑽石一般,經過時光與外在的焠鍊後,更顯光芒。

時間的流逝與市場的考驗讓設計者的思維更成熟、更圓融,我們介紹的幾位設計者,除了有發展超過三十年的瑪諾洛.布拉尼克、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an Westwood)、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等人,令人欽佩於他們對時尚的執著與多變的創意;另外本書中挑選的新生代設計者,也多半有五年以上經歷,讓人可以將他們曾經辛苦走過的時尚軌跡,看得更清楚透徹。 

 多元,豐富設計內涵

       倫敦的時尚場景,有著多元文化的特色。本書中介紹的十二位重要設計者,就有五位出生地並非在英國,也就是說他們是後來才進入英國發展的移民;如果將血緣的因素考慮進來,那麼十二位裡頭甚至就有六位非屬傳統的盎格魯薩克遜白人血統。

如果你仔細研究最近一次於二○○一年所進行的大規模人口普查,就會發現倫敦居民每十名當中,就有三人的出生地是在英國境外,換算成實際人口數量,也就是將近兩百二十萬人,這還未包括成千上萬未填完普查表格的居民,也沒算進那些非法移入的黑戶。

另外,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二○○五年倫敦可能「擊敗」了紐約與多倫多,榮登全球多元文化之都,因為光是在倫敦及其周邊,根源自其他文化的少數族裔社區即高達五十多座,使用的世界各地語言也多達三百多種;只要是存在地球上的人種與語言,幾乎在這裡都可能找得到;我們在本書時尚場景中所看到的多元文化組成,多少也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結構。

現任法國品牌迪奧設計總監的設計師加里安諾,來自英國在西班牙南方的屬地直布羅陀,因此他的作品中散發著一種屬於南歐的不羈以及對於色彩的大膽運用。

創立Jimmy Choo品牌女鞋的周仰傑,來自英國的前殖民地馬來西亞,他將本來就學會的製鞋「手藝」帶到英國,再加上他在倫敦新學到的「設計」概念,於是致命的高跟鞋誘惑,就這麼誕生了。

另一位手工高級女鞋大師瑪諾洛.布拉尼克,出身自西班牙加納利群島,他將童年時期就對於製鞋產生的熱愛,同樣在倫敦發揚光大,讓所有嚮往布拉尼克品味的闊綽仕女,都得來到倫敦尋找神奇的鞋履。

讓英國時尚變得更具「哲學性格」的胡辛.恰拉揚(Hussein Chalayan),來自地中海小島賽普勒斯,他將童年的流徙經驗,融入他在英國學到的建築、設計與形而上思考,創造出獨樹一格的前衛新潮。

以女帽自成一派的菲利浦.崔西來自與英倫只有一海之隔的愛爾蘭,他將自家頂上的奇巧功夫,變成從此讓英國女人美得「帽」泡的絕世創意。

男裝設計新勢力奧茲華.波騰(Oswald Boateng)雖然從小在倫敦長大,不過父母來自西非迦納(Ghana),也是本書中唯一一位非洲裔設計師,他將英國傳統的精湛裁縫技術,搭配大膽的用色與細部設計,開創出英國男裝新風貌。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以種族與膚色來歸類設計「血統」的時代已經過去,這些來自異國的設計者,在吸納了倫敦豐沛的設計養分後,也紛紛被納進英國設計動能的一部分,代表英國向全球發聲,創造出驚人產值。

不論膚色為何、無分出身高低,英國時尚界這幾位成功者的故事,最能激勵人心的就是透過他們的努力與才華,讓創意也可以成為一種商業機制的試金石,成就「英國夢」的傳奇。

 媒體,催化明星效應

       在時尚被高度曝光的現代社會,媒體除了將設計者塑造為社交名流,使得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檢視,受到高度矚目,進而將設計者的角色催化得更具明星光環之外,最耐人尋味的就是歐美在時尚圈擁有強大隱形勢力的媒體人,對於設計師的「提拔」與「賞識」。

由於時尚這個產業的封閉性,很少記者或是媒體從業人員可以輕易跨越門檻,進入時尚書寫與傳播的領域。因此,在掌握時尚報導的無冕王地位之後,歐美時尚媒體人發展出強大力量,左右著閱聽受眾對於每一季設計的認知與好惡。

這種現象的起源,在於歐美媒體通常扮演「第一手」時尚報導者角色,尤其在大型媒體朝向跨國集團化之後,歐美時尚「雜誌」,特別能直接影響每個國家的授權版本;因為除了部分頁面能在發行當地國家製作拍攝之外,資源最豐沛、呈現效果最精緻的,通常還是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這些地方的版本,因此他們所傳播的資訊廣為各國版本採用,在時尚圈的勢力也最為「呼風喚雨」。

由於擁有這樣的個人權力與傳播網絡,因此歐美時尚媒體人與設計師逐漸形成一種共生結構,「我幫你的設計在媒體上強力曝光,你協助我的雜誌做出最佳創意呈現」就這樣,設計的創意與媒體的行銷曝光,變得難分難解。

我們在本書提出了幾個例子,像是加里安諾、亞歷山大.麥昆、史黛拉.麥卡尼等人,都是因為媒體的報導與「認可」,使得他們能夠年紀輕輕便迅速打開知名度,邁向國際舞台。       

 

【木馬藝文新訊】活動洽詢02-22181417*156

 7/15(六)14:3016:30      英倫創意動力新書講座  品信義旗店店二樓   主講:李俊明先生

7/16(日)15:3016:00      木馬姊姊說故事:黃毛小子狄得夫    法雅客環亞店兒童書區

7/16(日) 15:0016:00     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誠品台中中友店   主講:郭重興先生

7/22(六) 20:0021:00     苦澀的美感-談日本時代小說  誠品台南店B1書區   主講:楊照先生

7/30(日)15:0016:30    【世界行旅】讓歐洲微笑的建築  誠品台中豐原店   主講:朱沛亭先生 

即日起 7月31日 「為你千千萬萬遍」串連活動,歡迎大家參加!

 

 

本周推出 免疫的故事(下)    賀景濱

 

  

 編按:賀景濱首部作品集《速度的故事》將於七月十日出版,收錄時報文學獎小說首獎作品〈速度的故事〉等十篇作品,書末並以詼諧的〈自我訪問記〉代後記,自陳創作觀。《速度的故事》由黃錦樹、李歐梵、駱以軍專文力薦。

       六、現在幾點了?

  李伯夢醒來的時候,外頭仍然飄著黃梅的雨絲。

  最先醒來的是他的手。他習慣地伸出手,想去撫摸艾妮的臉頰。平常,只要艾妮在身旁,他都會用手搭在艾妮的臉上,享受一陣子溫馨,然後兩人一起微笑醒來。

  可是今天他的手卻落空了。他用手摸索了一下子,然後他的意識才在失望中驚醒過來。

  他已經被送來這裡多久了啊?

  窗外,天色陰沈沈的,他分不清現在是上午還下午。經過這一番折騰,他已經喪失了對時間的感覺。痠痛,從骨髓深處開始一點一滴滲出來,而他連用呻吟減輕痛楚的力氣都沒有。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他一點也不敢去回想他們怎麼對付他的。此刻他最想知道的是他昏迷前做了什麼事?他說了什麼話?他們要他說的,他到底說了沒有?

  沒有,答案紙上一片空白。真可怕,他竟然連自己說了什麼都捕捉不到一點影子。真的沒有,他連自己最後到底簽名了沒有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偵訊的人來了又走了又來了。他只知道他們問的全是同樣的問題。他只知道他們罵的全是同樣的粗話,他只知道他們恐嚇的目標都指向艾妮。艾妮,她現在怎麼了?

  我想李伯夢不可能再知道其他的了。因為他們雖然不曾結束他的生命,也已經把他還原成了嬰兒。其實他們根本不是要從他口中得到什麼線索,他們早就知道所有答案了。他們一再問他為什麼要貼那張海報,問他還有多少夥伴,問他印了多少本書,問他誰唆使他的。可是證據全在桌上,全攤在他們眼前,他們不是早就知道所有答案了嗎?就算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們也有預設好的官方說法。他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對待他呢?

  因為一隻不飢餓的貓抓到老鼠後,絕不會一口就把牠吃掉。牠會先把牠逗得死去活來,直到老鼠完全癱瘓任牠擺布才干休。他們這次顯然是大豐收了,所以他們現在並不餓,可以好整以暇逗弄他,先把他還原成嬰兒,先讓無助的感覺淹沒他。如果順利的話,他們還可以等著他來求助,等著看他在他們面前悔過。因為他們是國家免疫系統的一分子。他們負責在茫茫人海中區別異己者。他們的感受體辨認出他,他們抓住他,就像抗體抓住黏巴達,先使他動彈不得再說。

  此刻,李伯夢只能癱在床上,眼睜睜望著天花板,像個完全無助的嬰兒。現在幾點了?世界在他眼前逐漸模糊起來,意識正在逐漸崩解中。房間裡靜悄悄的,走道上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都足以使他全身的神經繃緊起來。他們還會進來找他嗎?他們會再重複先前的偵訊過程嗎?他們還有什麼把戲沒使出來啊?

  對未來的未知,帶來了滾雪球般的恐懼,使他打從骨髓深處畏寒起來。

七、這是免疫系統的背叛嗎?

  恐懼帶來了更慘酷的戰事,在我體內。

  慘酷,不是因為我的殺手胸腺細胞發明了新的核子彈頭,而是他們已經殺紅了眼,竟然轉而對付我的心肌和神經細胞。

  我的胸口隱隱作痛著。如今我的殺手細胞正在全力攻擊我的神經細胞和肌肉細胞。難道他們以為黏巴達藏身在裡面?難道他們用以偵測的複合體分子全失效了?不,我想他們是被恐懼逼瘋了。新的殺手和抗體源源不絕而來,高唱著出征的進行曲。但是我的免疫系統己經陷於昏亂,我的肌肉正逐漸萎縮硬化,我知道我已經得了「自體免疫症」。要是再不能阻止這種情況,我勢必會因為白血球的過度熱心而完蛋。

  這是免疫系統的背叛嗎?要不然,他怎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