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科幻科學報
科幻科學報

329期 2006.07.11.

科學衍生科幻.科幻延伸科學每週二發報 

   七月十六日開始,Cinemax又會開始播映新版的《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別錯過這部經典的科幻影集喔~

Romulan
星艦學院編輯小組

交大科幻中心
通俗科學網
科學人
星際聯邦
星艦學院


 


 

 
 



      作家專區 ■ 倪匡與我(1/3)
     科學小視窗 ■ 美研究:無感地震可預測強震

 


▌倪匡與我(1/3)
▌文╱葉李華


太陽系若沒有倪匡先生,人生就失去了那麼多樂趣……(一九八六‧十二‧十四)

  那是整整二十年前的事,倪匡正值創作顛峰,平均一個月出版一本書,風靡了港台無數的讀者。當時,早已是倪匡迷的我,正在南台灣服兵役,每個月讀一本倪匡的新作,是軍旅生涯中最大的快樂和享受,我當然每一本都不放過。愛屋及烏,我也特別留意倪匡的消息和動向,狂熱的程度,絕不下於許多人對影歌星的崇拜和迷戀。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連倪匡為健身器材代言的廣告,都成為我珍藏的剪報(不用說,我當然買了那個健身器)。透過那些剪報資料,我對倪匡本人已經相當熟悉,唯一未曾達成的心願,就是一睹他的廬山真面目。

  一九八六年底,這個心願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我在報紙上,讀到台北即將舉行倪匡讀友會的消息,立刻安排了假期,並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紀念品。讀友會當天,我提前抵達會場,搶到一個好位子,以便近距離觀察這位心目中的偶像。結果,在倪匡的談笑風生中,兩小時的讀友會好似一眨眼就結束了。不過,讀友們當然不肯就此離去,紛紛上前索取倪匡的簽名。

  等到倪匡幫我在《靈界輕探》這本書簽完名後,我乘機把那份「紀念品」交到他手中,倪匡看了一眼,便露出驚喜的表情。其實所謂的紀念品,只不過是兩大張電腦報表紙,上面印滿我所整理的著作表與人物表,最前面則模仿倪匡的筆法,寫著「太陽系若沒有倪匡先生,人生就失去了那麼多樂趣……」。

  這樣的一份文件,如今看來自然一文不值,但在那個網路尚未誕生、個人電腦剛剛萌芽的年代,多少會令人耳目一新。或許正是這個緣故,倪匡對我頗為另眼相看。讀友會散場後,我鼓起勇氣問能否和他通信,倪匡欣然同意。

我立即感到,我們當然可以做好朋友。(一九八七‧一‧十三)

  第二天,我回到軍營,馬上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詳細敘述我成為倪匡迷的心路歷程,抱著滿懷的希望投入郵筒。

  根據我所蒐集的資料,倪匡身為一位知名作家,當然常常收到讀者的信件,但除非是特例,他通常一律只看不回。不過倪匡既然說了歡迎我來信,無論能否收到他的回信,對我都是很大的鼓勵──至少我知道,他一定會仔細閱讀我這位忠實讀者的心聲。

  一個多月後,果然(竟然!)收到了倪匡的回信。直到二十年後的今天,我依舊清楚記得拆信時的激動心情。不料展開信紙後,我卻傻眼好一陣子,因為那是我第一次閱讀倪匡的真跡,乍看之下幾乎一個字也不認識。好在信並不長(一字千金嘛!),我懷著解讀密碼文件的心情,一個字一個字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後終於全部辨識成功。

  這封信中,最令我感動且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段的幾句話:「寫作人最大的快樂,就是有人像你那樣喜歡他的作品,我很幸運,作品能有你這樣的擁護者。那天你忽然交上一張連我自己也排不出來的人名表,真感動之極。我立即感到,我們當然可以做好朋友。」

這個故事的架構,靈感來自小友葉李華……(一九八七‧十二‧卅一)

  收到倪匡那麼熱情的回信,我當然欣喜若狂。接下來數個月,我儼然以倪匡的筆友自居,持續和他魚雁往返。在一封信中,我以姑且一試的心情提到:「我自己偶爾也會有一些古怪的想法,您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為您提供一些小說中的素材。」

  而在下一封信中,我便大膽寫出一個具體的想法:「如果有一個金庸迷,迷到了瘋狂的地步,而這個人本身是研究電腦或基因工程的,他就有可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把金庸小說的人物或情節延續下來。他可以造出有高度智慧的機器人,或者是利用無性生殖培養出試管嬰兒,在這些「人」的快速成長過程中,將金庸小說的人物性格與完整情節輸入其頭腦,最後的成品就是各個金庸筆下人物的化身了。這麼多英雄好漢、俠客俠女或大壞蛋,突然出現在現代社會中,他們會有什麼表現呢?如此再聯想下去,可以掘取的題材簡直無窮盡了。」

  倪匡非常喜歡這個點子,隨即回信:「你的設想,真是驚人之極,也有趣之極,絕對可以用……小說的題目都忽然想好了:金迷!」我自然是興奮之極,天天期望讀到這本衛斯理的新作。不過,後來基於種種原因,倪匡並未真正寫出這個故事,而是改頭換面寫成《招魂》這本書。雖然事與願違,我仍然十分高興,因為倪匡在該書序言的開頭,特別註明:「這個故事的架構,靈感來自小友葉李華──他是來自台灣,如今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攻讀物理學的學生,酷愛科幻小說,成為忘年交。」

  如今回顧這段「佳話」,我彷彿看到一個初生之犢,他是多麼希望間接參與倪匡的創作。後來,和倪匡交往越來越密切,這份衝動有增無減,只要逮到機會,我就會提供點子或素材供倪匡參酌。倘若真的派上用場,我心中就會有說不出的喜悅。在此忍不住舉一個例子:當我讀懂「蓋婭理論」之後,立刻轉述給倪匡聽,還送了他一本《蓋婭,大地之母》。不久之後,倪匡告訴我,他在《洪荒》一書中所創造的「三大生命」,就是「蓋婭理論」的更上一層樓。

介紹者的責任是告訴大家:他的作品好!(一九九○‧四‧八)

  我雖然從小就是科幻迷,但動筆寫科幻卻是很晚的事。一九八七年,我以二十五歲「高齡」首次參加「張系國科幻小說獎」徵文比賽,結果美其名曰與首獎擦肩而過,但由於就只有首獎一名,因此其實就是落選。後來倪匡知道了這件事,特別寫信來安慰我,並說對我的參賽作品很有興趣,歡迎我寄給他欣賞。

  看完那篇名為〈無盡的愛〉的落選作品後,倪匡在回信中,對我大加鼓勵一番:「我覺得你的作品無論取材、幻想力(最重要的)、寫作技巧方面,都極好……更高興的是,我原先以為你的作品中,必然不可避免有我的影子(真該死,太自負了!),結果,完全沒有,你有你自己的風格,小友,只要你有志創作,必然能成為當代傑出的科幻小說作家,必然!」

  受到大師這樣的鼓勵,我自然再接再厲,繼續參加一年一度的「張系國科幻小說獎」。終於在第三次參賽時,讓我抱走了那獨一無二的首獎。直到名次揭曉之後,我才知道倪匡也是當年的決審委員(這是空前絕後的一件事),令我倍感光榮!事後倪匡則告訴我,由於是匿名評審,他只覺得那篇作品〈戲〉非常精采,值得為它力爭首獎,卻怎麼也沒想到是我寫的,後來宣佈得獎者姓名時,他險些從沙發上掉下來!

  受到獲獎的肯定,我開始有了出書的衝動和欲望。不用說,這本書一定要請倪匡作序。在接到我的電話後,倪匡表示寫序絕無問題,掛上電話就會立刻動筆。而在這篇序言中,倪匡對我做了毫不保留的讚譽:「這使人可以預言,他在科幻小說的創作上,必然會有大成……介紹者的責任是告訴大家:他的作品好!」後來,每當讀到這篇序言,我都感到十分汗顏。因為其後十幾年,我改以其他方式推廣中文科幻,以至在小說創作上,至今沒有什麼成就。好在不久的將來,應該就有機會彌補這個遺憾!

我已決心「淡出」,自此天涯海角,閒雲野鶴……(一九九二年底)

  我花了六年時間攻讀博士,前三年由於忙著創作和推廣科幻,老實說並不算很用功。後來,為了通過博士資格考試,我暫時擱下手邊的「科幻大業」,扎扎實實讀了兩年書,因而這段時間,和倪匡的聯絡也就越來越少。

  曾幾何時,竟然從台灣傳來消息,說倪匡已經離開香港,搬到舊金山隱居。我聽了又驚又喜,因為我正是住在舊金山附近。倘若傳言屬實,我和倪匡不就是鄰居了!不料我打聽了半個多月,舊金山的華人圈都問遍了,卻仍然沒有半點線索。最後只好抱著萬一的希望,寫了一封信到香港的舊址,希望有機會輾轉交到倪匡手中。苦等了兩個多月,終於收到倪匡的回信。信上說他現在決心隱居,暫時不願見人也不想接電話,叫我務必耐心等待,他心血來潮想見我時,自然會主動找我。

  這一等又是兩個月。一九九三年二月初的一個午夜,電話在十二點整突然響起,直覺告訴我一定有什麼奇蹟要出現了,果然是我期待已久的邀請:「來吧!」

  第二天晚上,終於見到闊別近三年的倪匡,沒想到他精神氣色出奇地好,而且發福不少,想必是拜退隱之賜。而為了堅持隱居生活,倪匡還特地寫了一段「退隱聲明」:

  我已決心「淡出」,自此天涯海角,閒雲野鶴;醉裡乾坤,壺中日月;竹裡坐享,花間補讀;世事無我,紛擾由他;新舊相知,若居然偶有念及,可當作早登極樂。

  然而,倪匡可說是最念舊情的人,因此不久之後,凡是不遠萬里來到舊金山的港台老友,他總是一再破例接見。至於身為「鄰居」的我,則是從此以後,每隔一兩個月就去叨擾一次,前後共有四年多的時間。後來倪匡曾開玩笑說,他之所以鼓勵我回台灣推廣科幻,原因之一正是希望我「每隔一兩年才去叨擾一次」。

  如今,每當回想起和倪匡近在咫尺的一千五百多個日子,總是覺得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試問,需要多少的機緣巧合,才能成就這段「比鄰緣」?

從此之後,三十二本書,三百餘萬字,以電子訊息的形式,快樂地擠在一片光碟之中……(一九九四‧四‧卅)

  拿到博士學位之後,我毅然決然把本行打入冷宮,重拾我的「科幻大業」。所以說,在和倪匡當鄰居的四年間,我的正職就是推廣科幻。一方面翻譯西方的科幻名著,另一方面,則嘗試利用最新的資訊科技,以嶄新方式整理和呈現倪匡的精采作品。

  於是,在倪匡本人和皇冠等出版社授權下,我和台灣的幾個朋友,開始製做「據說是全世界第一本中文文學電子書」。由於實驗性質極濃,我刻意選擇倪匡筆下的第二號人物「原振俠」擔任這本電子書的主角。經過好一陣子的實驗和摸索,最後推出的成品,是利用一套光碟完整收錄原振俠的三十二個故事,並加上如今看來十分原始的多媒體介面。

  在製做過程中,倪匡提醒我,若將這三十二個故事放在一起,難免會出現一些前後不一致的矛盾。為了避免這種情形,他希望我從頭到尾好好檢查一次。我欣然從命,花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將三百餘萬字仔仔細細校對了兩遍。碰到前後矛盾之處,我一律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在盡量不改動原文的情況下,稍作少許的修訂。

  一九九四年四月底,我總算完成這項光榮的任務。倪匡這才放心地為這套電子書,寫了一篇十分精采的「總序」,並在結尾特別提到:

  在十年的創作過程中,力求每本書故事精彩、引人入勝,但是因為時日久遠,各書之間難免有若干不一致之處,趁著這個全集的出版,花了一些心力,將所有的故事修訂成連貫一致。當初不同版本的相異編輯風格,和一些誤植的錯誤,也藉著這次的整理加以統一、更正。所以,呈現在這裡的,是包含三十二個連貫故事的「一本電子書」。

  從此之後,三十二本書,三百餘萬字,以電子訊息的形式,快樂地擠在一片光碟之中,在和它們同時代的書籍(紙張印刷的書籍)都歸於塵土之後,它們仍然快樂地擠在一起,流傳下去!




 

▌美研究:無感地震可預測強震
▌文/科科報編輯小組


  美國史丹福大學地震學家Paul Segall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期刊中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探查無感地震(silent earthquakes)將可以幫助科學家預測出強烈地震的發生。

  研究團隊針對過據幾年的小型無感地震進行研究,發現小型地震可能聚集地震波壓力到斷層區,讓原本無害的無感地震可能引發具毀滅性的大地震。目前科學家針對過去幾年夏威夷地區的地震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地震形式都十分類似。

  無感地震經常發生在日本、墨西哥等太平洋地區,屬於地層板塊潛沒區。Segall呼籲各地科學家針對無感地震與強震間的關連進行研究,希望能找出方法預測大地震發生。




 

科幻科學報
星艦學院發行

【徵稿啟示】
˙科幻科學報徵求各式中文科幻創作、介紹、心得及科普文章。
˙不接受外文作品及無版權翻譯作品。
˙若有版權問題,作者自行負責。
˙來稿請寄 scisci.mail@gmail.com,恕無稿酬。

【關於我們】
˙訪談室長期徵求問題,歡迎來信:scisci.mail@gmail.com
˙讀者意見,如未特別註明,視同授權刊登於科幻科學報上。
˙活動看板一區,有任何科學或科幻活動皆可來信要求刊登。

【關於轉載】
˙網路上之非商業轉載:
  若欲轉載,請勿更動版面或刪減文字,並請於文前註明「轉載自『科幻科學報』」。
˙商業性質或其他媒體轉載,請先徵求作者同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