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60712】陰影下美麗的女性風景:清文台語小說集《虱目仔e滋味》(上)(呂美親)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歡迎點選文末連結參與討論。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 editor@esouth.org

陰影下美麗的女性風景:清文台語小說集《虱目仔e滋味》(上)

作者:呂美親(清大台文所研究生)

我們擔心的不是吃飯、穿衣的問題,是把尊嚴還給我們,把從我們這裡拿走的拿回來,我們要對自己的生活有發言權。

–Garcia Marquez

已記不起何時讀到「清文」小說,總之是很後來的事。清文的小說固然仍擔心吃飯穿衣等問題,但置於其為「母語」時,「發言權」的辯證也於焉而生。我自己學習過程缺乏母語閱讀及書寫訓練,重讀母語作品初時的確不易進入狀況,但第一次看〈虱目仔 e滋味〉時幾乎一氣呵成,相當驚豔而感動,那種「充滿」完全不同於之前讀台語詩的顫悸,也許能這麼說,民族或階級的文學都會淨化人心,但洗滌過程的「觸感」差異甚鉅。猶記讀完小說當晚,室友正準備著女性主義理論報告,我帶著喜悅與傷感和她分享這篇台語小說,裡頭的女性處境也讓室友訝異又疼惜;而原來我們談女性文學,仍忽略太多這樣通俗而普遍的女性。

延伸閱讀

◎做夥來食南部氣味 e“ 虱目仔 e 滋味 ” (陳豐惠 ,濃縮台文版 PDF 下載 )

◎ 講袂出嘴的話:寫予清文阿姨(呂美親)

◆未亡殘活一百年:遲來的風景

1998年前衛出版「台語精選文庫」共五冊,其中宋澤萊主編的《台語小說精選卷》收錄自戰前賴和、黃石輝(註)到戰後宋澤萊、陳雷、王貞文小說共八篇,五位作者中陳雷小說佔一半,而女性作者僅王貞文,且其小說發表時間也已是九○年代末期。跨越戰爭前後兩個大時代,才選入八篇小說真是少得可憐,但題材無不反映殖民統治下台灣人運動的行為及心理狀態,或以政治事件為背景鋪陳情節,以一種做為「史」的功能性來記錄島民受迫的抗爭現實。

特別是女性位置及其觀點備受輕忽,僅管許多用心的學者於此範疇深耕久矣,我們在回視時猶能發現,即便是邊緣仍因著權力運作關係,使得邊緣裡還有更邊緣的弱者,尤其她們身為更所謂「大眾」(mass)的角色。例如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自五○年代論至九○年代,對台灣半世紀缺席的女性小說作通盤檢驗,企圖走找、建構「台灣女性文學傳統」,一章章由年代順位,「女性」的文學腳跡分明,「台灣」這個符號卻拼裝得牽強;所謂「傳統」顯得不太道地,明確一點說是少了「在地」。范文所觀察乃自五○年代來台的女性小說、六○年代受現代主義教育的題材;六、七○年代出嫁、留學或則移民海外的女性作品,總之作者多為受過較高等教育之女性知識分子。

要建構這些邊緣的零碎著實困難,但也得再顧及整個台灣在戰前的殖民歷史環境及戰後政治社會變遷,甚至是在地人民的語言文化及價值觀。回顧台灣女性小說的發展,像袁瓊瓊這種走出「自己的天空」的小說,由女性自我詮釋還得等到八○年代,那台灣草根運動最為熱烈、本省籍女作家也漸受重視於文壇的年代;而李昂、廖輝英的小說對現實開啟較強烈的批判,不管是以情慾為軸或感情為線鋪陳,大抵也和主體自覺意識有所關連。九○年代的多元走向,武俠、言情小說雖受女性讀者歡迎,但文本呈現的視野顯然對台灣現實的凝視稍嫌遲鈍。因此,范書最終章以〈從強種到雜種:女性小說一世紀〉為題,所追尋到的傳統又回到中國的「五四」立場來看台灣的新文學及女性文學,如果「『通俗』意味著『從人民的觀點來看,而非從權貴的觀點』」(Dominic Strinati),那麼這樣一世紀的女性小說不僅未「通俗」於台灣,且猶屬「權貴」者所構築的想像。

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

「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 ‧ 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

去年年底,桃園龍潭的好小劇場,帶著大大小小的水桶,上台演出颱風過後桃園人的缺水夢魘……九二一地震後,台中石岡媽媽劇團透過社區劇場的學習,走出創痛、重拾自信心,建立起自助助人的組織……十三年前,高雄辣媽媽劇團,便以劇場表達各種女性成長議題……

「社區劇場」是一種新的社區教育方法,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方法。在劇場中,我們解放身體、學習自信表達、集體創作屬於社區/社群的故事。歡迎有興趣成為「社區劇場」種子師資的劇場工作者、社區組織幹部、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學校教師等,把握難得機會報名參加。本培訓結業後,將安排種子師資進入社區,觀摩資深講師帶領社區劇場的實務操作過程。

【時間】培訓工作坊---2006年8/19、8/26、9/2下午2:00至晚上9:30
8/20、8/27、9/3上午9:00至下午5:00
社區觀摩 ---2006年9月至11月底

【地點】:屏東縣(另行通知詳細地點)
【對象】:有興趣成為「社區劇場」種子師資的單位(社區/團體),每單位限額二名。以專業劇場工作者、社區組織幹部、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學校教師為優先。預計招收40名。
【費用】:全程免費(培訓工作坊提供餐點)
【招生報名辦法】:報名截止日:2006年7月25日

日期 課程內容 講 師
8/19社區劇場的發展背景、方法論介紹/賴淑雅

8/19社區劇場技巧一:「被壓迫者劇場」之『劇場遊戲』/許麗善

8/20社區劇場技巧二:「被壓迫者劇場」之『形像劇場』/李秀珣

8/20社區劇場技巧三:「一人一故事劇場」/孫華瑛

8/26社區劇場技巧四:「一人一故事劇場」/孫華瑛

8/26社區劇場技巧五:「被壓迫者劇場」之『論壇劇場』
讀書會:社區劇場與社區成人教育關係/鍾 喬

8/27社區劇場技巧六:「被壓迫者劇場」之『論壇劇場』/鍾 喬

8/27社區劇場技巧七:「被壓迫者劇場」之『論壇劇場』/鍾 喬

9/2社區劇場技巧八:「被壓迫者劇場」之『形像劇場』
讀書會:社區劇場帶領人的養成/賴淑雅

9/2社區劇場在社區營造工作上的可能性/黃麗霞、林怡岑

9/3社區劇場教案的設計與模擬練習/賴淑雅

9/3社區劇場教案的設計與模擬練習/賴淑雅實地觀摩社區劇場的操作(九月至十一月底)

詳情請見

我無意以此批判范書觀點,更無企圖推翻如此努力的論述,倒是認為台灣文學的樣貌及意象在在因著歷史發展、權力鬥爭、政治環境而形塑,尤其與女性同為被長期壓迫、蘊含底層文化的「在地語言」應更加用心重新去翻找。所以回到最根本的現實,戰前戰後的鄉土文學論爭和台灣話文運動總相互牽扯著,若從「語言」出發來看整個大環境的種種「角力」,也許能嗅到一種更細膩而開闊的在地滋味。只是,「語言」這樣百年都紛擾不休的議題,在現今似乎仍然敏感卻也動輒得咎地使人冷感,乃至於我們要在廿一世紀的今天,要繼續「挑撥」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課題,不僅要開啟學術殿堂的對話,還得以反思性的態度,重新調整知識分子的眼界來凝視所謂的社會大眾。

台灣各地原本散居著眾多語族,消逝的平埔族聚落裡的女性地位嶄然異於漢人社會中的男性威權,而漢化過程中行為規範逐漸改變,加上不同時期殖民主的文化模式灌輸,使得女性位階愈趨矮化,演變到近一百年,文明化與現代化讓人類付諸最大的代價莫過於自我語言及文化的滅亡,而當歷史無法重演只能再現(represent),重新思考主體性的人民欲找回失落的傳統文化藝術或民族性格,若忽略掉語言本身就是種藝術且作為一重要媒介,恐怕尋覓過程也是霧裡看花而得不償失。

回到女性課題並置其於文學發展脈絡觀之,特別我們以小說來檢驗時,發現她總是「在場」得太古早讓我們難以追溯,或者於近代裡發聲得太少以致我們遍尋不著,何況是產量闕如的台語小說。試想,若將「女性」和「語言」加以「結盟」,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女性論述抬頭,但語言議題被後殖民論者不慎遺棄時,為稍稍舒緩男性台語文學作家們被污名的負面形象,台語文學也有必要跳脫民族及政治框架來讓整個華文世界的本土論述能夠重新關照,清文的小說呈現有點「遲疑」的腳步,?事及對話的語言富含著混雜及特定的時空,一種婉約卻強?的風景微微透出,於是提供我們在新時代裡對抗著挾多元之名、行霸權之實的文化帝國主義的一些柔性而積極的思維。

◆自己書寫:「跨語『文』」的女性

清文,本名朱素枝,亦以A-ki(阿枝)、Sou3-ki(素枝)發表文章,最常以父親之名「清文」發表小說。1959年7月生於高雄,高職畢業並在婚後與夫婿北上行商,現居台北。喜讀小說但原無寫作經驗,1997年左右於TNT(寶島新聲)電台聽到主持人介紹陳明仁「台語小說」後,以想一窺究竟的心態,前往TNT探問,然後開始閱讀從未料想竟有存在的、以台語寫成的小說,進而因緣際會於1999年進入「李江?台語文教基金會」擔任行政人員,並偶然地寫出一篇篇動人的台語作品,於《台文通訊》及《台文罔報》曾發表小說〈虱目仔e滋味〉、〈昭–a〉、〈Khiang姆–a beh起行〉、〈勝吉e離緣書〉、〈查某孫a〉、〈米國e『巧克力』〉、〈Phah面者〉、〈生kap死e Melody〉等,另有散文〈洗身軀〉等數篇。

清文有種聽一次就不會忘但無以名狀的口頭禪,大概是容易緊張的關係,她說這個習慣自小就養成,已經無法改變。雖然學歷不高,卻非常喜歡廣泛閱讀,有陣子迷戀台灣史特別是二二八,也有兩三年幾乎科幻小說不離手。但台語文學於她而言是相當晚的啟蒙,甚至以母語書寫還是西元2000年以後的事。

我訪問一些台文作者時,發現很多人從不提筆寫作,卻在機緣下接觸台語文學作品,學習「白話字」(教會台語羅馬字)後嘗試書寫,有些以「漢羅」方式為文,有些甚至完全以羅馬字紀錄生命,他們多數是一般階層百姓,母語意識受啟蒙後,進一步的母語書寫讓他們找著「抒發」方式,不必再被動等待別人為其詮釋,計程車司機的洪錦田、國小教師快退休才學電腦的蕭平治,原皆無寫作經驗,卻因「白話字」的關係,讓他們尋回自我的「發言權」。而清文受囑目的特別是小說,尤其又是個少數、不太起眼的女性,於是成為相當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否可以這樣假設,找回「母語使用權」,很多普羅大眾都是天生的小說家。

草根台語文運動仍持續進行,清文自己可能也致覺必須捲入這場聖戰式的長征。官方和主流媒體對母語作品的支持相當少,民間團體形成的氛圍也不受學院重視,激烈式的運動不談,拿柔性的出版贊助來看,林央敏成立的「火金姑台語文學基金」2004年第一屆通過補助的四位都是散文集,終於2005年通過的五位作者有兩位寫小說,一位是開頭便提及的王貞文(《天使》),另一位就是清文,總算兩本小說集在2006年夏天也在非主流的出版社幫忙下踉踉蹌蹌自食其力地趕著出版,這似乎是台語文學一向的窘境與困境。

而兩位都屬「跨語『文』」且難得的台語小說女性寫作者,但兩人出身背景和經歷及寫作內容迥然不同。王貞文留學德國取得神學博士後回台,並在封牧前出版華文基督教小說集《當第一道光突破黑暗》及散文集《櫸樹裡的基督》,如前一節談及的,王貞文小說較宗教性也較政治性、較介入性、較有企圖地想和社會及歷史對話、較以「公領域」為基調,且不難發現其台語小說幾乎多使用「漢字」,這是她的「跨語文」經驗。而清文的「跨語文」經驗,是大量的閱讀(華文)與書寫(台文)的急速、大幅度轉折。短短幾年間寫出這麼多深刻動人的作品。她既非知識分子,簡言之就是一般庶民,連書寫什麼政治短論的經驗都沒有,她的筆自然地抒發自我,全然從「私領域」的現實出發,跳脫台語文學不時強調的政治實踐性,她的寫作也並未意識自己有何策略,稱她「素人作家」並不為過。

難以想像一位女性小說寫作者能如此「自然而然」地書寫,不像李昂、廖輝英刻意以女性自主的角度去批判男性和政治霸權;更難以意料的是她年紀其實也不老,使用的語彙豐富到要用這麼多「註解」來讓人閱讀她的小說,縱然是因為台語文有太多羅馬字的關係,確然還因這些詞句當中承載著更多歷史及文化意涵。當然,愈是有意識地從事書寫之後,在文句的經營上就更加斟酌,挑剔的用字譴詞能夠看出其「非自然而然」的介入性,也刻劃了她人生的轉變軌跡。

從成長經歷及其所看見的現實寫起,詳細描繪身邊所觀察體會的事物和情感,並自然地將時代變遷帶入,於是未受學院影響並不講究太多既定審美技巧的清文小說呈現一種素樸風貌,也因其成長環境未有過多「正規」教育的「鍛鍊」,那些保留諸多在地的、外來而本土化的語彙,讓行文與男性台語作家強勁的「力道」相當差異,更表現出主流華語女性作家寫不出的特殊美感。

用心閱讀清文小說,某些苦澀的感覺可先暫放,很多用語總讓人會心一笑。舉個例子,清文雖在台北住久了,高雄腔保留得還是濃重而明顯,像語尾的疑問助詞「nih」,或往往「和」或「與」,台語常說「kap」(kah)、「ham」或「chham」,清文硬是用她最習慣的「kam」;而台南腔混進來時,也看到有「kiau」的說法。我自己對語言學沒研究,倒是從閱讀中品嚐到許多由語言出發所鋪展的差異之趣。

註釋中許多「日式台語」,像是「sangsou」(酸素,???,氧氣)、「當番」(tong-hoan,????,值班)、「出張」(chhut-tiuN,??????,出差)、「sebiloh」(背?,???,西裝)等等,再遲鈍的讀者都能聯想到戰前台灣「國語運動」讓日語教育深根,使得台語產生訛變,吸納外來語後內化成自己的質地,這也算是日本時代的「台灣國語」。甚至高雄腔又出現了,好比「giotoh」(上等,?????,最好的),清文總將「J」的音發做「g」,這跟「尿」字常發做「jio7」或「gio7」甚至是「lio7」的邏輯相同。文中也不難發現平埔音或漳泉音混用的情形,若僅使用漢字則無法表達其「方言差」的特色,這也是Donaldson所說:「只有透過人們的語言才能夠追尋世界各地早期人類的遷移過程及其歷史;所有其他的方式都只能建立在臆測與假設之上。」這些詞彙之於觀察島嶼各地發展的文史變遷就顯得更加重要。

我們既要定位多元國家的走向,就不該空口白話只以華文來追尋翻找或記錄一切,何況學習漢字實在太費時也太難,且無法完整承載母語,以「漢羅」作為書寫形式就更為迫切。《虱目仔e滋味》和作者自身的種種「跨越」遠超乎我們原有的想像,出版此書很大的意義則是做一個良好示範,讓未來更多人從這樣的方式進入閱讀母語的樂趣,甚至啟發更多不分階級的人能以母語書寫自身經歷。而一本台語小說集的問世,以及她日式台語、英式台語、台灣俚語交雜運用乃致需要繁複註解,有其重要意義之外,甚至提供學院在教育及語文價值觀或對現實生活,顛覆更多既定想像,也重新開啟被潮流忽略或淹沒的廣大視野。

當處在私角落的同志議題、第五大族群的新移民女性都被觀看及討論,反而原本存在卻被輕漠久矣的台灣底層民眾,特別是在經歷百年變動卻猶是默默堅?地撐持在台灣男性背後的福佬語族女性,發聲管道和被書寫關注的還是太少。《虱目仔e滋味》透過自己熟悉但多數人已經忘卻或不知怎麼運用的語文,傳達著許多在地女性生命經歷,而她所開啟的一扇小窗,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的對話,更希望影響或帶領更多溯源的腳程。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話魂

作者: 吳易澄

老弟從阿里山回來,說了一個親身體驗的鬼故事。

他是去做田野調查,考察原住民族面對創傷的記憶。有別於古老的傳說,他這趟帶回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歷往事。一位屬巫師系統的受難者遺族在訪談之餘跟老弟說:「告訴你喔,有人在保護你呢!」

當晚,老弟在深夜的山路駕車,在迷濛的霧裡看見沒有上半身的阿婆的雙腳,從車前走過。

[留言 / 瀏覽 / 轉寄]

 

從流離到團圓——一個大陸來台老兵的親身經歷

作者:姜思章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麈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欄道哭,哭聲直上千雲霄。
——杜甫:《兵車行》

◆前言

幼年時候,曾在家鄉的私塾讀過杜工部這首描寫戰爭、強征徭役、民不聊生的古詞。當時年幼懵憧不能領會全意,教書先生也不作興逐示解說。但句中行間那生離死別、哀哀無告的情節、氣氛,在我稚嫩單純的腦海中,留下強烈的、深刻的印象!

[留言 / 瀏覽 / 轉寄]

 

【編輯室報告】

南方網站 http://www.esouth.org改用新的平台功能,目前尚在測試中。

 

主題文章摘要

當處在私角落的同志議題、第五大族群的新移民女性都被觀看及討論,反而原本存在卻被輕漠久矣的台灣底層民眾,特別是在經歷百年變動卻猶是默默堅?地撐持在台灣男性背後的福佬語族女性,發聲管道和被書寫關注的還是太少。《虱目仔e滋味》透過自己熟悉但多數人已經忘卻或不知怎麼運用的語文,傳達著許多在地女性生命經歷,而她所開啟的一扇小窗,需要更多來自外界的對話,更希望影響或帶領更多溯源的腳程。 (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台北當代藝術館「─混一夏,放輕Song」(7/15)
客家青年文化論壇(7/20截止報名)
第五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地產地消,自給自主~(7/28-7/31)
海洋台灣‧文學海洋:2006全國台灣文學營(8/10截止報名)
唐山書店七月書訊
第十一屆美濃黃蝶祭~串聯 流域.城鄉
2006笠山文學營–文學與音樂二重唱(7/16截止報名)
MOCart Camp 藝術攻防營(-7/14)
「中國潛藏經濟危機與台灣因應之道」座談會(7/15)
鹽博館兒童暑期夏令營「鹽海大驚魚」(7/19截止報名)

一人一信連署抗議侵藏鐵路(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公開信)
2006當代中國影展:鉅變背後~你所不知道的中國(-7/23)
唐山書店七月書訊
第四屆Formosa女兒獎,開始報名了
2006漂流社工營「進場子,吃乾抹淨」(7/15截止報名)
青年文學會議徵稿:台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體驗(8/31截稿)
唐山六月新書通訊(四)《另類教育在台灣》
圓原桃花『緣』~水蜜桃預購行動
第五屆夏潮報導文藝營:蘭嶼紀實(7/15截止報名)
第六屆『國家公益獎』推薦報名(7/24止)
台灣田野學校2006青年勞動學習營~開始招生囉! (8/25截止報名)
2006台灣國際有機生活時尚博覽會(8/24-27)
10月份文化研究月報徵稿啟事:近代亞洲電影中的酷兒(10/1截稿)
第三屆辜金良文化基金會文藝行動營「直面貧窮:從意識到行動」(7/14-7/16)
領域大學生台韓暑期交流營隊--「歷史認識和創造營隊」(7/15截止報名)
第八屆土地關懷營---遇見幽情谷──湖山水庫的反省與行動 正式開放網路報名
夏鑄九帶團遊蘇州上海-大陸(8/31-9/6)
解世代─Bbrother No.14(-7/20)
唐山出版社六月份新書通訊《臺灣詩學學刊七號》
2006紀錄片雙年展開始報名囉!(7/17截止)
社會那麼糟,你悶不悶? 來「社會主義青年營」解悶找出路(7/21-7/23)
2006《女同志特有的就醫經驗》徵文活動(-8/31)
唐山出版社六月份新書通訊《張振宇2001-2006》
核四污油外洩,環保團體掌握鐵證 鐵證如山 第一公布
崔媽媽基金會誠徵「執行秘書」
蕭靜文舞蹈團誠徵活動企畫
鹽分地帶社區營造體驗營(8/9-8/11)
群策會「『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之我見」徵文比賽
2006年「第28屆鹽分地帶文藝營:台灣福佬文學」開始招生(8/5-8/9)
第九回「夏季學校」研習營:台灣客家文化再現與創新
良醫良相--陳進東先生紀念展(-8/30)
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徵稿(8/31截止)

第二屆海翁文學營(7/27-7/30)
聲音的痕跡-影像v.s.音樂影展(-7/9)
南風的呼喚~2006 海上觀察及解說營
婦女新知基金會 人才招募 研發部主任,全職人員一名
台灣風信子協會財務告急
一人一信反湖山水庫
2006 為尋找台灣生命力而走 環島苦行(-8/18)
「從樂生出發:文化保存的昔日、今日與展望」系列論壇(每週五18:30)
小額捐款推動學生電影「女神Aphrodite」

關於湖山水庫─給民進黨的公開信
反湖山水庫,全民行動!
搶救大肚山古堡緊急連署!
「國中教育正常化」的連署書
恢復課稅不可以「課多少、補多少」:頭家,咱來提案公投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壓力的宿命?人本提供書籍供索取
《地動的花蕊》台灣九二一地震社區重建的故事~慎重出版
支援「救狗誌」TNR小組,募款串聯行動!
靜默.行動.守護樂生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6/07/12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