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7-12》 |
本期內容 | |
◎教育論壇:先檢討課綱結構吧!評總統的足球夢 | |
◎英語充電站:從經典作品學習宏觀英文的優質內涵(下) |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教育論壇:先檢討課綱結構吧!評總統的足球夢 | |
羅德水(教師) | |
2002年「台灣足球元年」的宣示言猶在耳,陳總統在最新一期「阿扁總統電子報」中,再度提出他的足球夢,總統建議由政府選拔20位年齡不超過10歲、體能優異的小朋友,提供每人每年1萬美元公費,送到巴西最好的足球學校訓練10年,全部經費不超過2百萬美元,目標訂在2018年讓台灣打進全球32強。阿扁總統並且指出,韓、日兩國不是足球傳統強國,但自2002年以後,連續兩屆都躋身32強,「別人能,我們也一定能」,台灣不應自我設限,永遠在4年一度的世足賽會缺席。 果然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陳總統這次的「圓夢計畫」 比起4年前發願進入世界百強可是一連翻了二番。不過,足球如果可以這樣踢,台灣如何可能成為沙漠?對廣大的球迷來說,聽多了藍綠政治人物的廉價口號後,恐怕已經沒有人會把即興式的所謂「圓夢計畫」當真,誰知道4年後還有什麼更新更大膽的囈語。事實上,提昇足球實力絕無可能一步登天,以亞洲的足球強國南韓為例,南韓早在1954年就晉級了世足賽的會內賽,但南韓的第一勝,竟然經過整整48年的努力,直到其以地主身份主辦2002年世足賽才達陣;再以日本為例,作為亞洲足球樣板國家的日本,確實也曾將球員送到巴西訓練,然而,這只是日本與巴西兩國互動密切的足球交流活動之一,除此之外,為了振興足球風氣,日本政府更是有計畫地向下紮根,從國中小、高校、大學隊、社會隊,乃至於協助成立職業足球J聯盟,一個按部就班、基礎深廣的足球運動體系於焉成形。 相較於此,足球環境遠遠落後於日韓的台灣,如何可能僅以「圓夢計畫」提昇實力?其實,台灣小學生的足球水平不差,就在阿扁總統大談其足球夢想不久,根據媒體報導,即將代表台灣前往歐洲參加國際青少年足球分齡賽的桃園縣同安國小幼童足球隊,卻必須仰賴外界捐款才能成行。政治人物究竟是真心重視體育,或是將其作為增加政治資源的工具,由此可見一斑。 竊以為,要提升台灣的體育成績,除了必須要盡快建立長遠的體育政策外,破除社會上唯有讀書高的單一價值觀更為根本。在許多國家,偉大的運動員往往享有高度的社會聲望,其地位不會輸給政治人物,有的甚至被視為國家英雄,日前陪同多明尼加總統來台訪問的多國旅美職棒好手索沙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在台灣,大多數人對於運動選手恐怕仍然存有「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偏見,為人父母者會鼓勵孩子就讀體育學校、系所的怕也是麟毛鳳角,此種將智育成績奉為唯一價值的觀念如果不能改變,要讓台灣成為體育大國談何容易。 尤有甚者,在不重視體育的社會氣氛下,實施已經4年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竟然還縮減了原本就屬不足的體育課上課節數。根據去年8月教育部在「2005年亞洲區體適能檢測與推廣策略高峰會議」公布的「比較各重點國家體育課實施狀況」研究結果顯示,美國中小學幾乎每天都有體育課,日本每週則為3至4堂課,中國大陸少者也有3堂,相對地,目前台灣小學每周體育課80分鐘(2堂課)、國中90分鐘(2堂課),體育課明顯少於其他國家,更別提部分為了拼升學率而犧牲體育課的學校。 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不僅見諸課程綱要,更攸關社會體育、軍中體育,甚至是職業運動發展的基礎,我們實在難以想像,一個缺乏足夠運動人口支撐的運動項目能夠取得多好的成績?「體力即國力」,要培養學生的運動風氣,提昇整體運動成績,或許就從通盤檢討課綱,增加體育課節數做起吧! |
|
(回目錄) |
英語充電站:從經典作品學習宏觀英文的優質內涵(下) | |
李振清(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 |
熱衷「悅」讀、經常涉獵經典作品的國人,不但可以學習宏觀英文的優質內涵,更能進一步藉由相關學理培養語文的多元能力,以及人格的陶冶。在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主政時期,擔任教育部部長長達8年(1992至2000)的芮理察(Richard W. Riley)博士,畢生推動悅讀運動、外語學習、品德教養,與教育國際化的落實。這位廣受美國人與國際教育界愛戴的前南卡州(South Carolina)律師州長,沒有一般執業律師的刁鑽性格;相對地,國際宏觀、恢弘胸襟、無邊智慧與廣大慈悲,促使他領導美國人藉由品德教養與國際化教育,重建社會的倫理公義、教育品質與外語能力。因此,美東著名的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讚美芮理察部長為「本世紀偉大的教育政治家之一」("one of the great statesmen of education in this century.")。《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著名的專欄作家David Broder則讚譽他為「華府最清廉與最可敬的公職人員」("the most decent and honorable people in public life.")。這也是為什麼筆者鄭重呼籲,當前政府部門的公務人員亟應養成閱(悅)讀經典作品、學習宏觀英文的優質內涵,從而提昇品格教養和國際競爭力的原因。對當前的大、中學生,這個觀念也可一體適用。 筆者有幸,在華府(Washington, D.C.)服務的6年中,與芮理察部長由有緣結識而相知互助,並共同參與2000年的新加坡「亞太經合會教育部長會議」(APEC Education Ministerial Meeting),且一起推動外語與「教育外交」(education diplomacy)的終身志業。其中,廣泛悅讀經典作品與優質書報雜誌,一直是他鼓勵全民,尤其是一般大、中、小學學生參與的重點活動。如今,身為「國際教育學者協會」(NAFSA: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資深顧問、廣受全民敬愛的他,仍然肯定從經典作品學習宏觀英(外)文優質內涵的主張,並在2000年11月16日對國會的演說中,強調「教育的未來,就建立在這基礎上」。 從Richard W. Riley部長的21世紀觀點,回首審思當前國內全球化思維與實踐的落差,以及台灣大、中學生英(外)語能力的低落,大家不能不警覺經典悅讀與英語文學習策略提昇的急迫性。以本(95)7月5日的媒體報導為例:今年「大學指考」英文作文(題目「誤解」)的作文中,有考生文章實在太短;用字太少,因此被扣成零分(聯合報 95. 7. 5.)。 另看今(2006)年6月的「大學指考」英文作文中,有考生無厘頭地用注音符號作答,把不會寫的詞句寫成「ㄉㄡㄍㄜandㄨㄛㄇㄣ˙in ㄎㄧㄔㄣ˙」(意為"dog and woman in kitchen")。而在2005年的大學學測中,有一名考生英文寫不出來,乾脆就連寫了100遍的「I'm sorry」。 這種現象,有深遠的學理意義。 對照美國前教育部部長Richard W. Riley博士的理念,和當前我國學生的悅讀與英語文能力現狀,我們不得不引用語言學學理來支持經典悅讀的重要性。 英國牛津大學著名的社會與心理語言學講座教授Jean Aitchison(Rupert Murdoch Professor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Oxford),在1994年出版的《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腦子裏的詞彙:心理詞庫緒論)一書中,闡明人類廣大詞彙的習得、儲存、管理、衍生、運用,以及其與「發聲」(說話)、人際溝通的互見關聯。Jean Aitchison所界定的「心理詞庫」(Mental Lexicon)很有意思。詞彙或詞庫都是成串,而且因學習、認知而在心裡和生理兩方面互為關聯。詞彙之間,也像網絡一般有條不紊地聚集排列著;在使用上則有心理層面的運籌帷幄(如詞彙、語意到觀念),與生理層面的實際運作(如發音、口語表達)。 語言中,詞彙是最基本的單位。至於語法(syntax)則是附加於詞彙、配合語意的運作,使得溝通時的觀念能正確有效地系統化表達。因此,Aitchison教授強調,「詞彙像是善變的顧客,界定既糢糊,周邊亦不清晰。」(We concluded therefore that words are indeed slippery customers, with vague boundaries and fuzzy edges. (Aitchison 1995: 50))例如,2006年7月8日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均報導:源自網際網路搜尋引擎Google的「google」一字,已經正式成為美式英語的常用字彙。美國韋氏出版公司(Merriam-Webster)在7月7日宣布,今年秋天出版的《韋氏大學字典》第11版將增加一百個新字,其中就包括「google」。這個新動詞當然也有時態變化,分別是「googled」與「googling」。(可參考http://www.m-w.com/dictionary/google)。其他詞彙的語意和語用變遷,不可計數。 從Aitchison的理論來探討,一個人若要獲得充裕的詞彙,或建構廣大的「心理詞庫」,則非要勤讀書、方能廣結蒐集連鎖性的詞彙。在理論語言學與心理語言學的驗證下,詞彙又有「連結鍊」(links in the chain)與「語意網絡」(semantic networks)的組成特性,因此,英語詞彙絕不可孤立地學習,而是要靠廣泛悅讀來建立習得的有效基礎。這過程,又必須與聽、說、讀、寫結合。如此就可回歸到我們一直討論的英(外)語文學習與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巧的實用問題。 悅讀現代英文經典作品,是符合Aitchison的心理詞庫建構的途徑。例如,去(2005)年5月22日在紐約時報刊載的一篇由精通中文與文化的資深記者Nicholas D. Kristof(中文名字為「紀思道」)所寫的經典散文作品,"China, the World's Capital: From Kaifeng to New York, Glory is as Ephemeral as Smoke and Clouds"(世界之都,中國: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雲煙),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篇可讀性極高的精采文章,無論是在詞彙的運用、語法的配合(如Jean Aitchison所強調之理論)、語意的掌握、觀念的呈現、文體的襯托,甚至鏗鏘有聲的音調與字彙之搭配等,在在說明了經典作品對反應優質(英)語文宏觀學習的效果與重要性。舉該文起頭的段落為例: As this millennium dawns, New York C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in the world, the unofficial capital of planet Earth. But before we New Yorkers become too full of ourselves, it might be worthwhile to glance at dilapidated Kaifeng in central China. 作者在這篇感性的文章中,一開始就以震撼性的詞彙如millenni-um(千禧年)、dawns(降臨;來臨)、unofficial capital(非正式的國都)、planet Earth(地球)、New Yorkers(紐約客)、too full of ourselves(躊躇滿志)、dilapidated(殘破腐朽)等,來描述一個曾是公元一千年時的「世界之都」,如今「竟髒亂而貧困,甚至連省會都不是;地位亦卑微到連一座飛機場都沒有。」(Today Kaifeng is grimy and poor, not even the provincial capital and so minor it lacks even an airport.) 這篇充滿文采的現代經典之作,從歷數千年前的世界古都如Ur, Iraq(烏爾古城,西元前6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的繁華都會)、Thebes(埃及底比斯古城、今名路克索 Luxor)、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的重要港口Sidon(今位於黎巴嫩境內),及波斯的 Persepolis(波西波里士)等,到現代高科技與全球化金融新詞彙如per capita income(個人所得平均)、booming(欣欣向榮的)、budget deficit(預算赤字)、prosperity(繁榮)、high-tech edge(高科技優勢)、educational strengths(教育潛力)、pro-growth policies(積極經濟成長的政策)。 文章的末段配合「起、承、轉、合」,以"For if we rest on our laurels, even a city as great as New York may end up as Kaifeng-on-the-Hudson."結語,與第一段前後呼應,並用來警告美國人民,切勿因現有的光環(laurel)而自滿,否則一千年後,紐約可能成為「赫貞江上的開封」(Kaifeng-on-the-Hudson.): Thinking of Kaifeng should stimulate us to struggle to improve our high-tech edge, educational strengths and pro-growth policies. For if we rest on our laurels, even a city as great as New York may end up as Kaifeng-on-the-Hudson. 想想開封,我們便應該深自惕勵,努力加強我們的高科技優勢、教育功能以及有利經濟成長的政策。因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沉醉於既有的桂冠而裹足不前的話,即使偉大如紐約市也可能有朝一日淪為哈德遜河上的開封城。 除了上述由"China, the World's Capital"經典之作外,2006年的「紐約時報」、(美國)「商業週刊」、及「亞馬遜」排名第一的暢銷書,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作者Thomas L. Fried-man,曾於2004年3月11日,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警示之作,"The Great Indian Dream"(偉大的印度夢想)。 這篇極具啟發性、鞭辟入裡的經典之作,分析為什麼印度能在短短15年間,一躍而攫取美國所有資訊與高科技的智慧,且成為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 IT)大國。作者Thomas Fried-man的答案是:天時、努力、天分和運氣。 這篇經典之作所運用的寫作技巧與延伸的意涵,跟Nicholas D. Kristof(紀思道)撰寫的"China, the World's Capital"之方式,不謀而合,而且成為世人(尤其是華人)的必讀之經典作品。兩篇文章,連同本文「上」篇所討論過的"A Question of Ethics: How to Teach Them"(倫理問題:如何傳授),都由筆者分別收錄在「聯經」出版的〈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第一、三集中,利用經典導讀的方式跟有志之士分享大時代的智慧。巧的是,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的第29頁內容,與"The Great Indian Dream"《紐約時報英文解析》第一集,頁34、36的內容完全相同,用字遣詞,簡明易懂;文章內涵,則句句發人深省。 細讀Nicholas D. Kristof(紀思道)的 "China, the World's Capi-tal",與Thomas L. Friedman的 "The Great Indian Dream",然後研讀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的第29頁,與第8章,"The Quiet Crisis",則大家不但能體會芮理察(Richard W. Riley)部長的主張、Jean Aitchison的「心理詞庫」理論,更可領略到「從經典作品學習宏觀英文的優質內涵」的真諦。果如是,則大家自可逐步化解長期的英語焦慮,及學習的困擾了。 |
|
(回目錄) |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 |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