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第一個星期天上午,是第二次的志工聯誼會,或許暑假大家已經開始參加各種活動了,這次出席的志工朋友並沒有第一次那麼踴躍。不過,因為人少,大家圍成一圈,反而更適合做小型的討論和交流(註)。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繪本作家安東尼布朗所創作的圖畫書,安東尼布朗的作品以超現實主義的畫風聞名。他的圖畫中經常會使用一些脫離現實的圖像符號去營造畫面多重的意涵。
「大猩猩」一書是其中膾炙人口之作,大家討論時,很快就能聚焦在大猩猩對小女孩安娜代表的意義,有人認為大猩猩代表著小女孩渴望的父愛,而動物園內不快樂的猩猩似乎又是安娜心情的反映。當問到這本書最吸引人的畫面是什麼?當媽媽的如蓮覺得,當安娜看到動物園中的大猩猩那一幕最讓他感動,因為那代表著安娜的需求實現了。另外,書中重要的主題,如椅子和床欄的意象、月亮出現的意義等也都做了一番討論。
接下來簡單介紹過「穿過隧道」之後,再繼續談「走進森林」時,討論的氣氛逐漸活絡,此時每個人漸漸能夠分享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曾看過這本書的 ( 賴 ) 玉琴對於故事中出現許多格林童話場景感到好奇和不解,我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格林童話的傳統中,森林經常是許多主角遭遇危險的場景,因此走進森林對於孩子而言象徵著面對未知的恐懼,因此孩子就會去想像她所熟悉的童話裡的人物。
但莉蓁認為書中出現童話中的主角的情節,並不代表著令人害怕或擔憂的事情 , 因為孩子對於這些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應該是熟悉的,因此他們的出現代表的應該是陪伴,而非恐懼。
會中唯一的男性志工劉教官則認為,不需要將這些情節過於複雜化,而應該聚焦於故事中的主角為了尋找父親,勇敢面對恐懼的主題。他也認為,最後畫面中出現張開雙臂歡迎主角的媽媽,點出了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親情的擁抱。圖畫書本來就可以有很多種讀法,看來,經過一番腦力激盪,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詮釋觀點。
「動物園的一天」則將今天的繪本討論帶入了更深層的反省。當被問到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有人覺得書中情景就像真實生活的寫照。 ( 賴 ) 玉琴則對於故事最後提出的質問印象深刻。看到書中左頁圖框內一路嘻笑怒罵的一家人,和右頁囚禁在籠中的動物對比後,莉蓁認為,當我們從自己的角度看到籠中的動物時視野是狹窄的,然而動物們從他們的位置看到我們時視角卻是寬廣的。玉蓮則認為,這本書提醒我們因為人類的自私而將動物們拘禁,是愚蠢的行為,從大猩猩眼中的無奈,恰可對比出人們的無知。
繪本的討論結束後,故事媽媽秀玉自告奮勇表示要說繪本給大家聽,秀玉演說繪本十分生動,大家則紛紛就選書的標準和帶領孩子們閱讀的出發點給予一些中肯的建議。此外,她也分享了在校園中和一些國中生帶領繪本和青少年小說的經驗。最後,大家在一邊複習舊的手指謠,同時交流學習新的手指謠的過程中,結束了今天的聚會。
捨不得離開的朋友,仍然熱烈討論著彼此在各自的崗位上,如何進行或即將展開的說故事的活動和經驗。新舊志工的經驗交換,以及不同領域的心得交流,在這裡悄悄地延伸出來。希望這個志工聯誼會未來能夠擦亮更多的火花。
註:這天志工聯誼會的召集人愛卿因為孩子生病住院無法前來,而我剛好負責帶這次的主題,才會寫下這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