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6-07-1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筋疲力竭的群眾力量
義診即可贖罪?



【社論】
筋疲力竭的群眾力量
 
 

發起要陳水扁下台的親綠學者吳乃德,在被深綠人士問到何以對扁有如此高的道德要求時回答,若與1997年白曉燕案後社運界發起要國民黨下台大遊行相比,就可以知道如今對扁的標準已相對低很多。泛綠中人其實均相當清楚,能夠讓扁下台的最主要力量,絕對不在於國親陣營的罷扁行動,也不在於學者的幾篇聲明記者會或是媒體投書,誰能夠動員大規模具堅強意志的群眾運動,才是最主要的關鍵力量。然而對照台灣社會的現實,其對人民意志可能有過於樂觀的問題。

1997年白曉燕案後的大遊行,基本上是媒體推波助瀾所動員的一場遊行,在國民黨長年執政貪腐後所續積的反對能量全部集結,社運人士搭著順風車,打造了一場嘉年華會式的中產階級遊行,這場遊行沒有政治訴求,也沒有政黨主導,主題單純而簡潔:反貪腐、要治安。如今反扁的親綠人士所嚮往的大概就是這樣的動員能量:超越藍綠、跨越族群、反對腐敗的跨階級連線。

不過,當年情勢與如今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如今在歷經民進黨6年執政後,社會力被閹割及分化的狀態已臻於極致,這主要由外在及內在的壓力催逼所致:外是台灣面臨中國崛起的生存威脅問題,內則是民進黨少數執政為鞏固權力的刻意操作,此為邱義仁所言:族群問題並非這些學者想得如此簡單。再進一步言,發起這波反扁的親綠人士,或有親人曾在朝中為官,或是本身在政黨輪替後也順勢在學界取得發言權以及資源,再怎麼樣,都算是綠營執政後的既得利益者的一環,他們的行動確實有其道德上的正當性,但是若要深究這些年來他們對該政權的縱容及淪為幫兇,恐怕也難辭其咎:包括在學術資源分配與統獨族群問題上與民進黨的曖昧性,如今眼看民進黨風雨飄搖,他們又打著學者的光環,搖身一變為改革頭號旗手,如何面對日後民進黨所發動的反撲,恐怕亦是相當兇險。

試問,誰不渴望能夠動員超越藍綠族群的群眾力量?親民黨宋楚瑜在罷扁行動後期由高金素梅所接手的靜坐抗議,就有這樣的性質,然而終究只能是一場漂亮的靜坐秀而已。難道是因為泛藍群眾動員能力太差所致?其實問題還在於社會力被嚴重分化切割及過度動員而喪失了政治熱情。發起反扁行動的這些親綠學者,本身幾乎都是長期研究台灣民主化與社會力分析,也許他們在熱切冀望台灣來一場跨越藍綠的大型社會運動之前,應該先行反省台灣在新興民主化的過程中是如何消耗社會力,進而導致群眾力量精疲力竭,致令全社會罹患政治冷感的過程,而這正是陳水扁迄今猶能屹立不搖的最主要秘訣。

(回目錄)



【左右看】義診即可贖罪?

【左看】
個人道德的救贖
王俊凱/學運工作者

有人建議趙建銘以義診作為贖罪方式,但筆者認為,即便趙建銘以最嚴苛的自我要求進行義診,依然無法使接受義診的人民徹底脫苦離難。

倘若趙建銘真的發願以一名醫師的身份,自費自假進駐南投或東部偏遠鄉村進行苦行式義診,首先會遭遇到的難題,將是絡繹不絕前來求醫,卻醫不對症的病患潮。面對眼前不管頭疼腿疼肚子疼皆來掛號的患者群,身為骨科醫師的趙建銘或許會問:為什麼不按症狀分科就醫?但病患的回答多半會是:咱們這小地方,吸引不了醫師進駐開業,大醫院又太遠,只好有醫生就試著掛號吧!

但是,就算趙醫師因此悲心大發,又以「一切成本由我承擔」的模式,將台大醫院的醫療團隊搬到該處進行義診,義診團隊所能提供的臨時性醫療服務,除了提供緊急服務外,絕無可能撼動諸如超時勞動、慢性職業病、環境污染等致使人民急慢性疾病發生率日漸提高的各種社會因素。自然更不可能使義診地區人民徹底脫苦離難。

因此,倘若不將導致人民遭遇急慢性傷病的根源剪除,即使以慈濟義診團的規模與悲心下鄉大辦義診,除了救贖義診者的個人道德外,又於人民何益?




【右看】
醫者反省的起點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近日傳出有人建議趙建銘以義診方式贖罪,而趙本人亦隨即表示同意。雖然台大醫院內部尚未通過,但筆者卻認為「以贖罪之名進行義診」萬萬不可。

首先,義診乃是行醫者或懷慈悲惻隱之心、或抱持反省醫病關係等謙卑態度,為營造更符合人性的醫病關係而身體力行的行為。然而趙駙馬之所以備受各界譴責,是來自於趙以特殊身份謀不義之財。因此倘若趙建銘能以義診贖罪,難道陳水扁也可以透過「提供義務法律服務」的方式,為弊案纏身的第一家庭贖罪?

再者,正因為義診具有前述之多重意義,故倘若趙建銘僅僅是不收取看診費用,卻依然坐在自己的診間或台大醫院安排的「義診攤位」、以既成的醫病互動方式對待患者、甚至以請公假名義進行義診,則完全脫離義診的原始精神——訪貧救苦、回饋社會、關懷弱勢。因此,也唯有深入苦難病痛肆虐地區的「苦行式義診」,才能將患者的求診成本降至最小,也才能建立真正人性化的醫病關係。

放眼古今中外,許多醫者皆因投身義診而開啟視野、立下大願為世人服務,因此義診實為啟發醫者人生新方向的起點,豈是謀求私利者的「贖罪工具」?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