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6.7.18/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一二期
 

編輯室報告

高教悲歌—談「高等教育市場化與學術資本主義籠罩下台灣傳播教育與學術研究的發展與未來」(上)


近十年來,在台灣,無論是媒體或教育領域,都能強烈的感受到一股「開放」、「去管制」的「新自由主義」思維浪潮。自民國76年(西元1987年)7月國民黨政府宣布解嚴、77年(1988年)1月報禁解除、民國80年(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民國82年(1993年)7月有線電視合法化以來,經濟起飛與政治的逐步民主開放的交互影響之下,也牽動著台灣媒體產業的「開放與發展」,而今造就了上百個有線電視頻道,數不清的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以及廣播電台。

同時,開放的風潮也吹向了教育領域之中。民國83年4月10日「教育改革行動」後,政府為了「回應」民間「廣設高中大學」的呼籲,同時,順應80年代以降國際間新自由主義浪潮崛起與高等教育逐步開放的變遷(戴曉霞,2002),逐步的開放許多專科與技職院校升等為大學。

由教育部之統計數據得知,近十年來大專院校學校總數淨增加28校,在這之中,雖然專科學校大幅減少57校,但大學校院則劇增85校之多,這其中有大部份便是來自於私立學校之增設及專科學校升格改制技術學院、科技大學(教育部,2004)。更新的資料顯示,台灣至今已有162所大學大專院校,其中光是碩士班總數,就從85學年度的702所,暴增到94學年度的2548所,十年增加了1846所,成長率達3.6倍以上。學生總人數(包含博士班、碩士班與技職教育體系在內)更是從85學年度的795,547人,增加到94學年度的1,296,558人,十年增加了501,011人,成長率達1.6倍以上(教育部,2005)。

在傳播教育方面,據統計,臺灣新聞傳播系所的數量,已由民國1970年前的4校5系所,發展到2000年的24校70個新聞傳播相關係所。其中又以1991~2000的十年間,為臺灣傳播科系發展最蓬勃之時期,此一時期中,總共有49個系成立,占1954年以來成立系所的七成(翁秀琪,2001)。而今,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94學年度(2005~2006年間)大眾傳播類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總人數為24,002(男8,774 / 女15,228)人,計有博士班75(男30 / 女45)人、碩士班1934(男825 / 女1,109)人、大學部21234(男7,538 / 女13,701)人、專科生754(男381 / 女373)人。93學年度大眾傳播類大專院校「畢業生」總人數則為4852(男1,590 / 女3,262)人,博士班7(男3 / 女4)人、碩士班404(男180 / 女224)人、大學部4,040(男7,538 / 女13,701)人、專科生401(男169 / 女232)人(教育部,2005)。以上數據顯示,新聞傳播科系在台灣的發展,雖並非最為熱門,然亦相當可觀。

就此,當前台灣新聞傳播系所百家爭鳴與繁榮的發展景況,或許的確也可被稱之為台灣傳播學門的「眾聲喧嘩」(夏春祥,2002)。若觀察此般景況其風起雲湧之歷史進程,並比對觀察台灣政治經濟局勢、媒體產業之興起與教育政策之引導,則很清楚的可以察覺出彼此的發展有其相輔相成的關係。而這樣的景況,在奉市場為圭臬的人的眼中,似乎更是前(錢)景一片大好。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開放所帶來的一切是美好的嗎?這樣值得一提的是,在看似熱門的媒體行業中,卻有媒體人坦承,媒體工作的就業市場,並沒有容納每年2000人的傳播科系畢業人口的勞動力需求(陳騰芳,2003)。如果是這樣,那麼此景況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參考資料:
陳騰芳(2003)。〈企業應該定期實施定期職訓〉,《技職教育變遷大 對症下藥解難題-第十八屆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會議發言紀錄,http://w3.sce.pccu.edu.tw/tveb/68-73web/78thweb/1專題企劃(菁英座談)---技職教育變遷大%20對症下藥解難題921028.pdf
夏春祥(2002)。〈眾聲喧嘩的迷思──關於傳播研究的筆記〉,《中華傳播學刊》,1:3-26。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
  serial/u.htm?UNITID=139&CATEGORYID=260&FILEID=130551&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大綱〉,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index.htm?UNITID=142&CATEGORYID=263&FILEID=140368&open
教育部(2004年,4月)。〈我國研究所教育定位及未來發展專案報告〉,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1/
sub05/930419.htm#2

 
 

本週媒大事

1.Google搜書功能  引發出版商不滿

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Google展現它的創意與野心,其圖書館數位典藏計畫今年六月於德國勝訴,然而與之合作的出版商卻意見不合,認為Google侵犯版權,必需支付權利金,而Google認為,關鍵內容在出版社要求下,將禁止翻印;下載全書的營收部分將由Google與出版商拆帳,應無不妥。
 
小編媒批:線上出版與線上音樂面臨極為近似的問題,法國近日通過線上音樂得以透過P2P平臺合法下載使用的判例,德國亦允准數位典藏作為古騰堡印刷術發展以來出版業最大革命,雖然不同點在於,Google為獨大的知識搜尋龍頭,然而新科技所帶來對於知識與資訊流通與累積的速度,以及過往視為理所當然的智財權保護,有了相當之衝擊。


2.大陸駭客任務  入侵美國務院、AIT

大陸除了封鎖所有關於台灣政治等新聞與消息網站,更傳出其駭客入侵美國國務院電腦系統,電腦系統出現異常現象。華府人士指出,中共積極研發網路戰技術,主要目標之一即是台灣及美國的電腦網路。

小編媒批:前陣子北韓直接大剌剌的試射飛彈,大陸是暗地使出網路戰技術,直接瞄準利害攸關的國家,只是網路開放與封鎖之間,確實存在著權力關係,身為網路龍頭的美國,忍的住這口氣嗎?


3.鬆綁勞動法令成焦點 經續會達初步共識

部分工時以及勞動彈性化等勞動法令鬆綁之議題,在本次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中再度成為焦點。鬧得沸沸揚揚的經續會上,勞委會提出放寬非典型雇用限制及勞動派遣法制化等意見。會中達成檢討勞基法契約、工資、工時等相關規定,並以法律保障派遣勞工權益及安全等初步共識。 

小編媒批:透過法制化的過程,未來媒體業即可名正言順、更為大方地使用派遣勞力,真不知勞委會是在保障勞工,還是迫害勞工的幫凶?

 
 

媒來稿

你只關心林志玲嗎?當世界嶄新超級強權-中國崛起時

東海大學中文系/張惠嵐


當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崛起之時,你只關心林志玲嗎?當國內罷免案吵翻天,朝野藍綠各對峙一方,耗費社會極大成本所造成的恐亂與不安時,身為台灣公民的你只關心林志玲嗎?當中共當局以高達八百多枚的飛彈部署在海峽對岸時,你仍舊無動於衷,只關心林志玲在金馬獎上會換多少套禮服嗎?也許你會說,媒體、社會、政治如此紛亂,我除了關心林志玲,也只能關心林志玲在做什麼?但不是這樣的,除了這樣你還能做更多。

長久以來﹐中國夾帶著人口、軍事、政治、經濟的優勢﹐不停的在國際政治上大作文章﹐四處不停的爭鬥台灣﹐並試圖將台灣拉進「一個中國」政策的邏輯框架下﹐更試圖在台灣實行他們口中的大好美夢「一國兩制」政策﹐試圖將台灣成為香港第二﹐但能嗎?又憑什麼呢?就以「一個中國」的框架來說﹐對台灣而言實在是背負著太多的民族及國格的心酸血淚。自一九四九年中共政權在大陸建立﹐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之後﹐在眾所認知的中國土地即出現了兩個中華人民政府﹐並分別的擁有了不同的國號﹐四十多年以來﹐北京與台北均主張自己是唯一代表中國無一的合法政權﹐只是不同的是﹐在對岸中國的眼中﹐口口聲聲說的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就對岸的中共而言﹐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就單面的台灣而言﹐中國即「中華民國」﹐這個問題也就是長久以來跨世紀之爭的兩岸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有所不同﹐所產生長久以來紛爭不休的問題。但是自從在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我方片面的否定中共的存在﹐堅持台北為唯一合法代表「一個中國」合法政府的立場﹐而開始逐漸的在國際政治上遭遇了極度困難的國際政治生態﹐並且開始的在國際政治上失去了舞台﹐由於在國際關係上﹐國際政治講求的是現實主義的本質﹐沒有任合一個國家會為了台灣淌這個渾水而去對抗中國的威勢霸權﹐也就是「一個中國」對我們而言﹐在運用上我們必須更顯的小心謹慎﹐稍一運用不好﹐即掉入了中共所精心設計的「一個中國」的思想框架裡而跳脫不出來。而現今在台海兩岸在我方宣布結束動員戡亂時期之後﹐兩岸的交流日趨頻繁﹐諸如在政治上的交手、經濟上的經貿交流互通有無及文教上的資訊流通﹐乃至年節前後的春節包機直航﹐更顯出如何避免雙方在交手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衝突﹐並且適度的發揮我們對中共方面的潛移默化﹐並且期許對待雙方能對「一個中國」提出更好的合理解釋及合理對待。經濟能力的重要性日漸受到國際政治上的矚目﹐使得自然中華民國也受到國際的注意﹐而中共所謂單方面的「一個中國」的解釋架構也受到更多國家的質疑﹐雖然國際政治上可以基於現狀政治現實的理由及經濟考量的壓力而屈服於中共單方面的一中主張﹐但是也就更因為這樣相同的理由﹐國際社會也沒有理由忽視中華民國這樣一個既客觀且又存在的事實。但台灣不能這樣任由中共單方面的對國際社會的發聲﹐而忽視了整體台灣人民的前途﹐故我們必須去尋求對「一個中國」合理且客觀的解釋﹐為當前的政治體系以及兩岸的僵局尋求一個突破點。

台灣與中國世紀的爭論紛爭不休﹐這樣紛爭尋找的突破點一日不解決﹐台灣在國際社會的發聲之日永無管道可言﹐單方面的中國論述不可能足以代表兩岸政府以及人民的共同心聲﹐兩岸的中共以及台灣都口口聲聲的承認自己為唯一合法代表「一個中國」的主權﹐但究竟誰才是或許是要經由國際社會的認可﹐只是無奈現今的國際情勢全倒向中共那一方﹐而以政治的面向來解答的話﹐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合國」而另一個則是「中華民國」﹐而如果以政治層面以外的面向來分析的話﹐是故以「一個中國」的面向涵義來詮釋的話﹐可以探討的是﹐當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推展「一個中國」的概念架構時﹐能夠清楚的提出一套合理的解釋架構概念且又無損中華民國的國格﹐並且能夠清楚的表達出台灣與中國的不同點之處在哪裡﹐清楚的闡述兩岸是長世紀以來處於分裂且分治的共同事實。且未來和中共在國際社會上發生衝突時﹐能夠避免雙方在「一個中國」架構下產生情緒性的爭執﹐同時又能維護中華民國的尊嚴。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所發表的「兩國論」言談也為撲溯迷離的兩岸關係本質投下了震撼的一彈﹐首先﹐李登輝所發表的「兩國論」言談最主要是在回應前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新三不」政策:(1)不支持台灣獨立 (2)不支持一中一台(3)不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而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無非是希望藉由此「兩國論」來回應美、中一個中國的問題﹐爲的是要擺脫一個中國的糾纏和束縛的框架﹐且「兩國論」強調的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兩個中國論)﹐且認為兩岸是一個分裂、分治的事實﹐因為我們承認對岸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且台灣自1996年後即實行總統直選﹐通過人民的普遍意志直選出總統﹐這代表的是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的作為﹐所以﹐通過這樣分裂分治的事實﹐現今的兩岸關係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

2002年8月3日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進一歩的闡述台灣和中國是一邊一國,台灣已有自己的主權。因此,台灣實在應該要走出自己的路、走出台灣的民主人權。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