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心靈電子報
::本電子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139期 / 2006年07月19日‧每週三發行

來看看素超人吧!

「一、二、三、四素的鹹蛋超人飛翔式」、「二、二、三、四雙腳盤坐+雙手合十式」有菩薩問素的鹹蛋超人在忙啥米?當然是在做瑜伽啊!而且素超人還自創許多新奇好玩的姿勢啊~比方說,「素的鹹蛋超人動感搖搖式」

哇!沙米!陳章波老師說,心也可以做瑜珈?這~這~原來除了師父說過心可以打太極拳,沒想到,心,也可以做瑜珈啊?

原來瑜伽本來就一種心思的自我修練,這也是一種禪的精神,是追求內心的寧靜、歡喜和向內觀想,就是解脫。只是現代人太強調肉體極限的肢體運動,以為這就是瑜伽,而忘記古代,瑜珈就是強調心靈極限的心靈運動。

所以,心,當然也可以做瑜珈啊!只是要怎麼做呢?陳章波老師在〈無無明之禪思〉裡表示「只要把觀察對象轉為向內自我內心的思索,這樣就能內外雙修,也就不會無明。此時,對外界的種種反應能夠清楚,知道該有所反應或不做反應,是否該心動,都能了然於心。」

唉呀呀~其實我們只要時常重視內心清明的想法,那我們就能由瞭解到掌握,最後發之於外,整個行動也就能掌握啦!套一句編輯部有位菩薩常說的:「只要心裡想著五點半下班,就能在五點半下班。」

這真是太有道理了,所以只要素超人心裡想著瑜珈,再困難動作,素超人也是做得到啊!看素超人動感搖搖式,搖搖搖…搖搖搖…唉呀~扭到腰了> <

 
 

所謂心不動或心不污染,
不在於我們對環境的接觸,
而在於我們放不下、丟不開。

禪與悟

 
無無明之禪思

質樸典雅.品味細緻-萬用玉石飾帶 ■ 陳章波(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任何人都需要有一個可遵循的世界觀,才得以安身立命。世俗的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今日熱門的生態保護主義皆是,而超越界線的宗教更是其中之一。早期人們分處在不同地方,少有交往,因種種因緣而形成許多不同宗教,今日加以比較,成為一門人類所營造出來的學問:宗教學。此中,菁英學者尼尼安.斯馬特,從七個面向來綜合整理各種宗教,這七個面向包括實踐與儀式、經驗與情感、神話與述事、教義與哲學、倫理與律法、組織與制度、藝術與物質文化等。

遠古時代,人類在大自然的威迫之下,真的無能為力,因此除了向外開拓,更發展出向內的自我修練,如古印度的瑜伽。到了近代,增添出肉體的體操型式,卻常常讓人將肢體運動以為就是瑜伽。瑜伽實際上是一種心思的自我修練,在瑜伽的背後有一種靜思,也就是禪的精神,是追求內心的寧靜、歡喜和向內觀想,也就是所謂的解脫。自己有了獨立性就可以活出自己、活出自我,而不用再受到外界那麼大的壓力。

藉著靜思,釋尊悟出人生真諦。佛教教義中,十二因緣頗為殊勝,整合了業報、輪迴思想等,而成一完整的體系。《雜阿含經》中記載釋尊自悟的經歷:「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言: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實無間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緣故老死有。如是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印順法師在《唯識學探源》中分析十二支因緣說的演替,最早過程中,只有五支說:「老病死」、「生」、「有」、「取」、「愛」的逐物流轉,而後增加了愛的起因,「受」、「觸」、「六入」、「名色」,更有了「識」與「名色」的生命依持,最後再加上「行」、「無明」之死生本源,而完成十二支說,這樣的世界觀當有其功能。

人演化發展出各類感覺器官,可以接受外界各類資訊,或根據內在的需求,索取所需要的,就像我們在編輯一部電影,鏡頭拍攝到我們想要的,剪輯出我們想要的東西;當不知道要講什麼時,就不知道要綜合整理什麼資料,自己也就隨波而去,失去生活的重心,因而流離失所。這種無明的成因,一是遺傳基因先天不足或因疾病有所受傷;二是成長過程中被人灌輸不正確、無明的生活態度,而自己又只是鸚鵡學語式的盲從,而沒有邏輯思惟的研判;三是資訊不足或不正確而思入迷途。而今在新胚胎學及腦研究成果的資訊下,十二因緣之說,有的相當符合,有的卻顯偏失。學佛的有識人士,理當將佛陀在當時資訊不足下所建構出來的流程,加以現代化之修潤。

再就哺乳動物的演化趨勢來看,一直以增大的方式來抗拒地心引力,人類也遺傳潛藏著「大」的期望與思惟,所以當我們見到陸地上巨大的象、海中的鯨,都會非常地羨慕;台灣人至今也以創造如「台北101」的世界最高大樓來驕傲自己。這種向外追求、外塑的行為是其來有自的。在人定勝天的無明思惟下,一再對外掠奪。即使到今天,在面對破壞大地,引起大地反撲的作為上,也常常只是向外探索,討論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種種短缺,而忘了向內追尋:人如何減量消耗,以感恩大地。事實上當一個人學會了向外觀,只要把觀察對象轉為向內自我內心的思索,這樣就能內外雙修,也就不會無明。此時,對外界的種種反應能夠清楚,知道該有所反應或不做反應,是否該心動,都能了然於心。古代的禪宗故事「幡動、風動、心動」,正是這番寫照。

人們建構大樓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以彰顯自己的偉大,但各類宗教也都有這種特質。佛教寺廟輝煌、壯觀以吸引信眾;信眾來此之後,要求他們內省、瑜伽、淨心以去除我執。在「有」的展現和「無」的虛空之間,可能產生相當大的衝突。在人類自然演化的驅使之下,做了兩極化的處理,不知是無明還是智慧的高度展現;但若能看出兩端的優點,不執著於任何一端,或許也就是不二法門的無「無明」了吧!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56期

菩薩戒指要 菩薩戒指要
/聖嚴法師

有戒可犯是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現代社會適合受菩薩戒嗎?受菩薩戒需要什麼條件?菩薩戒難持守嗎?…<more>

 

人間世人間世
/聖嚴法師

本書以最受大眾關心的主題,從個人生活的如何紓解壓力、善用失業空檔,到人我關係、建立和諧家庭、經營幸福婚姻、如何邁向成功等,都為失焦的現代人,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 <more>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三十一期
神會禪師的悟境

神會禪師的悟境

作者:聖嚴法師

主編的話-《神會禪師的悟境》

許多人都讀過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六祖壇經》,對於書中精深卻又實用的禪法,無不獲益良多。而六祖弟子神會大師是讓禪宗頓悟心法得以普傳的重要人物,其所作的〈顯宗記〉,則是以《壇經》的「無念為宗」作主題,向世人呈現惠能大師的《壇經》宗旨。

聖嚴法師以其多年的實修體驗及深入經藏的淵博學識,將〈顯宗記〉作最深入淺出的說解,為想瞭解中國禪宗心法者,開啟了一扇門,也為眾人在炎炎的夏日中,提供了一方心靈清涼地。


精采書摘 - 湛然常寂

「湛然」的意思是水很深,很清明瑩澈的樣子,可以用秋天的明潭來比喻,風平波不起,是那麼地明而靜;不但能從水面看到水底,從四面八方看,也都是一看就透徹;而且水中不論有沒有魚蝦,自水面到水底,都是靜止不動、明徹見底的,這就叫做「湛然常寂」。

如果不是湛然便不可能常寂,如果不是常寂也不可能湛然。這也就是止觀雙運、定慧同時的最高悟境,也是後來宋朝宏智正覺禪師提倡默照禪的依據。

湛然常寂,便是照而常默,正由於常默常照,所以能夠「應用無方」,不拘一格,不落陳套,適時、適所、適機,靈活運用,自在無礙,這便是大智慧人。世間所謂大智若愚者,平常不多言,如遇必須說話,則言必中肯,要言不繁而字字珠璣,原則是相同的。...<more>

本文摘自神會禪師的悟境

人間擺渡 人間擺渡
/聖嚴法師

人間是一條長長的河,有時平靜無波,有時波潮洶湧,在人間的長河裡,擺渡著生命之船,用慈悲和智慧做成的槳,划向涅槃的彼岸,證得無上的清涼與自在。…<more>

 

紅塵道場紅塵道場
聖嚴法師
人生的舞台就是一個大道場,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接受各式各樣的考驗,有時是別人出題考你,有時是環境考你,有時則是自己考自己,能不能通過每一場考驗,就得靠自己平常的努力、毅力和定力。…<more>

《我打禪家走過》獨探瑰奇人生的浮世蹤影!

一位獨自探尋人生路的禪修者, 誠心並感性紀錄的淨世情懷。

最佳生活禪的實踐與體悟~
本書是作者的浮世隨筆及書籍心得評論,並附有佛法的訪談錄,內容平實而生動。隨著作者的腳步,可以從另一個禪修者的日常生活點滴中,一窺佛法對生活的影嚮。

閱讀本書,就像走了一趟禪家,自有不同的領悟與體會。
..........<精采書摘>
作者:單德興.定價 200 元心田特價 156元).....< more>

我打禪家走過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心靈電子報之外,心靈網路書店同時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 >>人生雜誌電子報 >>智慧掌中書電子報>>大師密碼電子報
>>法鼓文化文摘報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經典學院電子報>>心靈網路書店好康報>>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05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c.com.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c.com.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