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由學界、新聞界與關懷媒體環境與發展人士共同組成,並以『維護新聞自由、落實媒體正義、促進媒體自律、保障人民知之權利』為成立宗旨。

-------------------------------------------------------------------------------------------------
媒觀的消息 : 第二屆好媒人 兒少新聞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新聞稿

為培養媒體工作者從多元角度觀察、檢視報導內容的能力,以及落實平面媒體工作者報導兒少新聞時應遵守的隱私權與人權原則,第二屆好媒人兒少新聞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第一場昨(18)日於蘋果日報正式舉行。與會NGO團體對蘋果日報重視民意、回應NGO團體的要求及願意進行報導更正給予肯定,但對於模擬圖片的處理則應更加謹慎。

昨日與會的包括新聞局、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NGO團體,和蘋果日報展開三面會談。

新聞局長鄭文燦表示,自從沒有出版法後,報業自律要靠報社和讀者互動,新聞局對台灣媒體的多元性、活力及新聞自由也會特別保護。也希望透過報業和NGO團體對話,發展報業與社會的共識。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現今兒少新聞有曝露兒少隱私資料、直接跟拍或侵入式訪問未成年人的問題。期待報業不對兒少作侵入式或直接採訪,避免刊登未成年當事人或關係人照片,或用假人及模擬繪圖詳述歷程,也應避免使用標籤化或歧視性標題,她並建議報社可與兒少團體合作撰寫保護個案案例。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孫一信表示,目前整體的媒體環境對身心障礙者的態度和看法有改善,但是為吸引讀者,編輯下標常採用羶色腥的聳動標題,記者對身障者也有其偏好和刻板印象,尤其對精障者的歧視特別嚴重。孫一信提醒媒體工作者,記者一天就可以截稿,但是一篇不當的報導卻會使得社福團體的努力倒退數年。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表示,媒體常用標籤化和刻板印象報導新聞而忽略了判斷過程,很多弱勢團體被報導呈現時,並沒有太多能力反駁媒體的曲解。管董事長表示,媒體缺少專業教育及在職訓練,期待媒體透過和NGO團體或弱勢團體長期合作互動,更了解其想法、觀念。

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表示,報導提供的相關資訊管道應保持其正確性,且應時時警惕當初提供相關資訊管道目的何在,報導的內容也開始關心人文社會議題。陳總編輯表示,蘋果日報對被害人的保護的確不夠,照片過於明顯,以後對被害人保護的馬賽克要比平常更明顯,模擬照片的使用應更謹慎。

蘋果日報記者表示,「錯與批評」是蘋果日報很重要的欄位,給報社和上級很大壓力,「內容都是真的」。兒少新聞在記者良心和政府法令保護下有雙重壓力,希望社工和記者可以多方合作。台少盟理事長紀惠容回應此合作需長期努力,雙方對話平台應持續以建立未來合作機制,培養雙方的信任感。

蘋果日報社長杜念中表示,在不同標準下報社和兒少團體發生衝突,需靠雙方溝通解決,雖不會有立即的結論,但透過不斷溝通,一定會化解彼此的誤解,也很感謝今天能有這樣的溝通平台。
-------------------------------------------------------------------------------------------------
媒觀的消息 : 「看!媒體-媒觀報告」第二期出爐,歡迎各界索取!

第二期的媒觀報告出爐了,這次的媒觀報告特地加碼演出,篇幅增加為第一期的兩倍,內容也更加精彩。本期的主打星是關機運動,關機運動不僅在台灣推行已經有數年的時間,在國外更是有十年的歷史。內容中特地邀請苗栗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與學員一起分享關機心得。而四月份的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也有針對關機的小組討論,本刊也有深入報導。

重量評論部份,邀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助理教授劉昌德撰寫關於「工有」媒體的討論,介紹媒體工作者共同投資,並且參與公司經營的正面效果。以及台灣大學新聞所助理教授洪貞玲,討論 NCC的運作中,透明的審查過程,以及公民參與的必要性。

本期精彩內容還包括專訪中時工會陳文賢,討論了現今媒體工作者的困境,以及媒體工會在惡化的大環境中受到的衝擊。以及專訪「智總」副秘書長孫一信,討論媒體對於弱勢者的再現,以及對於精神病患污名化的問題。媒觀讀冊的專欄,這次則介紹了由鍾宜傑導演拍攝的「舞影者」,從歷史的觀點看待攝影記者工作內容的轉變。

若希望更深入了解這一期的內容,可電洽(02)2703-4035
或電郵至:media.wathch@msa.hinet.net

歡迎各界索取!
-------------------------------------------------------------------------------------------------
媒體事件與觀察 : 從「梁任宏」看台灣公視「紀錄觀點」新凝現

文:張德本

台灣導演黃明川九十年代拍攝劇情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破輪胎」、「鹿港情深」。2000 年又策劃記錄「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公共電視曾播過他的「台灣地景風雲」、「解放前衛」、「裝置藝術十年」,這些影片有部分從劇情片與紀錄片之間化合出新的影像跨文類,足以宣示台灣紀錄片內涵抽象精緻的新趨向。

公視「紀錄觀點」製作人馮賢賢播映「裝置藝術十年」後,最近又與黃明川合作推出高雄前衛藝術家「梁任宏」的影片,對台灣紀錄片場域擴展與藝術能量凝聚,具有雙重的意義。導演黃明川以其獨具的慧眼選定「梁任宏」,陸續記錄歷時六年所累積的影像,剪輯出長度五十一分鐘的影片結晶。2006年7月15日面對「碧利斯」颱風威脅,公視更風雨無阻按原訂安排在高雄市立電影館首度試映,「梁任宏」將台灣本土元素符碼,以科技工學與前衛實驗整合,表現工業、宗教、歷史、現世交互辯證的思維。經由裂解與組裝這些大型裝置藝術作品,展現在高雄港碼頭的「鋼雕藝術節」、墾丁公園「風鈴季」的曠野,當他與木殘合製的「城市光舟」,用聚焦投影原理,將整艘船化作一個螢幕,載著時隱時現,頻頻交替的斑黃影像,巡航在夜晚的愛河波光上時,群眾可以感受愛河與城市記憶時光交會的風華,同時看到高雄港都在地能量新凝聚的意象,在藝術的昇華與庶民參與的趣味性中,達到高層次的城市文化藝術行銷。

高雄市近年來鼓勵台灣電影界多到高雄拍片,還因「天邊一朵雲」在高雄取景,從國際影展獲獎,市政府頒一千萬給該片導演,揚名國際當然值得嘉許,但以新聞效應看這個話題持久性肯定不續,高雄市可能在影片中得到世界行銷的「長存」嗎?

同樣一千萬如果拿來委託公共電視製作類似「梁任宏」的紀錄片,拍攝高雄的詩人、作家、藝術家、各領域傑出題材……等影片,一年約可製作近十部,透過公視頻道多次播放,所得到的行銷加乘效應絕對長久顯著,一個城市用精神靈魂牽引所有的觀眾,它的魅力還能抵抗嗎?而且繼續十年可以累積百部有關高雄的影片,這種城市縱深度的形上價值,豈是每年度各級政府發大錢拍政令宣導片,然後無人觀看所能比擬想像的?
-------------------------------------------------------------------------------------------------

媒體活動 : 第五屆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公佈

第五屆卓越新聞獎獎勵辦法正式出爐,本屆獎項有一重大調整,即原電視類「新聞主播(主持人)獎」,改為電視類「每日新聞播報獎」,頒獎對象從「個人」改為「新聞團隊」,其餘獎項則維持不變。此外,本屆卓新獎頒獎典禮訂於十一月十七日舉辦,較往年提前,因此,收件日期也較往年提前至九月七日至九月十七日。

卓越新聞獎著眼於新聞主播獎已連續兩屆(第三屆、第四屆)未頒出,於今年六月邀請國內各家電視台資深主播、卓新獎評審及傳播學者一起討論,在目前新聞環境下,應如何調整獎項,才能提供優秀新聞工作者最大鼓勵。與會者有一共識,即電視新聞係一集體工程,主播個人表現實難主導新聞品質(座談內容請參考卓新獎基金會網站www.feja.org.tw),卓新獎基金會於是決定將「新聞主播獎」更名為「每日新聞播報獎」,不再強調為主播個人獎項,而是頒獎給新聞團隊,希望透過新聞採訪與編輯在評分時所佔比重,來鼓勵新聞前置作業品質的提升。在此同時,負責新聞整體呈現的主播角色仍具有一半決定性。在目前各電視台重要時段新聞多採「主播兼製作人」制度下,此一獎項所獎勵的,可以說是「由主播製作人所率領的新聞團隊」。若該節新聞主播並非製作人,則本獎項係以製作人為報獎時的代表人。

此外,卓新獎其餘獎項維持不變,分別是平面媒體類(含報紙、雜誌社及通訊社)的「新聞採訪報導獎」、「國際新聞報導獎」、「新聞攝影獎」、「新聞評論獎」;廣播類的「新聞採訪報導獎」、「新聞節目主持人獎」;電視類的「新聞採訪報導獎」、「國際新聞報導獎」及今年甫調整的「每日新聞報導獎」。

本屆參賽管道共有三種,分別是新聞事業機構推薦、個人報名及非政府組織推薦。第三屆、第四屆增闢的非政府組織推薦管道,獲得不少迴響,今年本會將更擴大範圍,發函給國內具代表性的非政府組織,請他們一起來推薦好的新聞作品。在接獲非政府組織推薦後,本會將親洽被推薦人,敦請其寄送作品參獎。

由於本屆卓新獎頒獎典禮較往年提前,收件日期也較往年提早。凡於94年9月1日至95年8月31日期間發表、刊播之新聞報導作品,可由所屬新聞機構或個人報獎,若兩者接提報同一獎項時,由雙方自行協調擇一資格報名。每人每項限報一件。報名交件時間為95年9月7日至9月17日,可親繳或掛號郵寄,郵寄報名一律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為了讓參賽者更容易取得各項參賽資訊,卓新獎基金會網站網址為www.feja.org.tw,有意參賽者可上網參閱獎勵辦法,並下載報名表、主題說明表等。


新聞聯絡人:執行秘書 陳靜雲
聯絡電話:02-3322-5551、3322-5552
傳真號碼:02-3322-5553
E-Mail :feja@ms75.hinet.net
-------------------------------------------------------------------------------------------------

【財團法人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Mediawatch Org.
106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237號4樓
4F,237,Chien Kuo S.Road,Sec1,Taipei 106,Taiwan,R.O.C.
TEL:+886-(0)2-2703-4035
FAX:+886-(0)2-2703-4695
http://www.mediawatch.org.tw
All Service E-mail: media.watch@msa.hinet.net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s://enews.url.com.tw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iweb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emailstore/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subpage/ad.shtml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