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6.7.26/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一三期
 

編輯室報告

高教悲歌—談「高等教育市場化與學術資本主義籠罩下台灣傳播教育與學術研究的發展與未來」(中)


開放所導致的問題

  近十年,每到8月大學聯考放榜之時,媒體的頭題每每標示著「大學錄取率再創新高」、「未來幾年大學錄取率將突破百分之百」等看似聳動,但實際上卻也成真的新聞標題。新聞報導年年如此,標示著大學的逐漸開放,從數字上來說,的確紓解所謂的「升學率」,讓莘莘學子人人有書念,讓每一位高中生一圓大學夢,這樣看來似乎真是一項「德政」!然而,大學暴增後的今日,社會卻開始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

  五年五百億、以SSCI作為評鑑標準、年年上演的學費調漲、就學貸款、畢業即失業等等,這些看似無關或不同事件的問題,事實上,全部都牽連在一起。台灣的大學傳播教育與新聞傳播學門的學術發展,也在同樣一個結構脈絡之下,彼此相互牽連,互相影響著。

  也就是說,「開放」的政策,是為現今大學教育問題的始作俑者。高等教育的運作,無論是一般教學或學術研究,都在在需要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挹住,才能完善運行。然而,如今過度的開放,導致國家逐漸對單一教學體系的資源挹住逐漸縮水,就此學校為求生存,勢將另尋出路,而學費調漲的決策便是其中的途徑之一。回過頭來說,眼見此般「教育市場」的問題如一旦繼續惡化,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始有所謂「五年五百億」與「追求卓越」等計畫與特別預算補助,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各項學校與教師的評鑑問題。

  過度「開放」的大學政策下,同時在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教育與學術研究資源的分配不均與不足,便造成了某些惡性的發展與循環。在這樣的結構因素影響下,亦造就了所謂的「學術資本主義」與「教育市場化」、「教育市場化」等等嚴重的問題。

  西方學者Slaughter & Leslie(1997)將「由市場需求來決定學術研究的主題與方向是否變成主流的現象」,稱之為(academic capitalism)「學術資本主義」(洪裕宏,2004)。此一名詞指稱,為因應政府對於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逐漸下降,大學與商業界、政府間的關係逐漸結盟,而身在其中的學術研究工作者必須進行商業的、應用的與策略性目標導向的行政研究,並且爭取技術轉移與合作,或以招募更多願意支付高額學費的學生作為作為資金來源。也就是說,此類為「爭取資金與資源的市場式策略者」稱為「學術資本主義」(陳伯璋,2005;Slaughter & Leslie,1997)。

  而高等教育市場化之因,有學者指出,乃由於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所造成的。大學教育在早期,大學高等教育原有的經費與資源大部分來自於國家的補貼,但自大眾化之普及趨勢展開後,卻因此使得國家與政府的財政與資源分配日益沉重。為了減輕政府財政的負擔以及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與有效利用,遂開始解除管制、賦予高等教育機構更大自主空間,並且將市場機制引入高教育,使競爭引導教育機構回應市場需求。大學教育市場化意指為政府放鬆管制,將市場邏輯引入高等教育,讓競爭與價格機制引導高等教育機構回應市場的需求,以增強彈性、提升效率(戴曉霞,2000)。

  以此,該學者認為,市場化對於高等教育所產生的影響為:

   (一)就經費方面,在解除管制並給予學校更大的財務自主權同時,以往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經費也隨著大幅度刪減。 
   (二)就學費方面,因為政府經費的刪減,大學校院必須提高學費以為挹注。原來分配給高等教育機構的經費,部分轉而以獎學金、學生貸款、教育券等方式補助學生,這樣的補助方式卻也同時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 
   (三)就行政管理方面,競爭市場對生產效率的強調,導致大學校院的經營日趨企業化。 
   (四)就人事與學術工作者勞動條件方面,在提升學術生產力及刺激學術人力市場競爭的大前提之下,高等教育機構的終生聘用制度受到空前的挑戰,教學與研究的工作倍增於以往,大學教師在教學和服務方面也將接受嚴格的評鑑,同時也將因此導致評鑑制度合理性的爭議。 

  就此,教育市場化其中最大的影響,便是為高等教育的商品化與工具化,以及民間企業等贊助者將可能過度干預大學運作,對於大學自主性造成傷害。而「教育商品化」者,乃是教育與研究機構本身為求經費資源與利潤,而成為企業或資本家的勞工職訓機構與研發顧問單位,教育學生與研發知識成為一種交換價值的形式,而非再是大學創造知識與傳承知識、建立公民社會知識份子的理念;「工具化」者,則在於學術知識的生產與教育訓練的目的,是為特定政治或商業領域而服務,而非有助於整體市民社會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此上述二者,可能會導致就業市場較大的知識領域將相對有續存與發展的空間,然而基礎研究與學理性質研究、哲學思考與人文社會藝術思想的學門科系,所分配的資源則愈加稀少;這樣的情況,在高等教育知識領域的人才培育上,亦會因市場對於人才的需求與商品化、工具化的情況,而產生失衡的問題。另外,知識、學位、研究的商品化以及市場導向對利潤的強調,也可能會與促進人的自覺、主體性及自我實現等大學教育的原始目標產生衝突(戴曉霞轉引自黃俊傑,2000)。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了解,「開放」的政策所帶來的問題遠比好處來的多,更重要的是,國家與企業,便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更為掌控原本較為獨立自主的學術機構,為其生產知識與訓練勞動力。從而,大學教師作為一知識份子的作用逐漸被銷弱,而學生亦無法從中獲取反思的知識與能力,深深的更成為為資本主義社會所用的勞動機器。(中)


參考書目:

Sheila Slaughter & Larry L. Lestlie(1997).Academic Capitalism,Politics,Policies,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Baltimore,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洪裕宏(2004年,7月)。〈學術資本主義與學術人文主義-台灣學術卓越政策的深層省思〉,《當代》,203:16-27。
陳伯璋(2005)。〈學術資本主義下台灣教育學門學術評鑑制度的省思〉,反思會議工作小組(編)《全球化與知識生產-反思台灣學術評鑑》,頁205-234。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

 
 

本週媒大事

1.哈韓族注意  韓國頻道來嚕 

鑑於韓劇在台灣燒的火紅,八大電視台即將在台灣開設第一個「韓國台」頻道,可以欣賞所有跟韓國有關的文化、紀錄片、綜藝、戲劇、歌唱、觀光旅遊等各種節目,充分滿足哈韓族的需求。

小編媒批:繼洋片台、日本台之後,終於可以引進韓國台了!當東亞國家紛紛以各自文化特色、影視包裝攻城掠地時,台灣,你站在什麼位置?


2.民眾最相信電視? 學者:社會亂源

電視新聞亂七八糟,受到閱聽人批評?世新大學公布「二○○六傳播媒體風雲排行榜」,電視、報紙、網路、廣播、雜誌等五大媒介中,九成四受訪者認為電視是最重要的媒體、還有高達八成三相信電視報導的內容。有學者老實不客氣地痛批電視新聞為社會亂源,顯然對這樣的結果無法接受。

小編媒批:就公布的資料來看,相較於去年,五大媒介接觸率中的電視與網路的百分比都上升,報紙下降;電視在五大媒介接觸率、重要程度、相信程度、主要新聞來源都居冠,這到底意味著什麼?許多電視媒體都將報紙當作重要消息來源,又代表何種意義?更令小編納悶的是,公共電視「吃下」華視、客家、原民電視台的指控指的是什麼?這些頻道有不同名字、不同屬性、不同的收視群與使命,且目前公視仍被視為優質頻道,如此批判不正是自相矛盾?

 
 

媒來稿

⊙媒體,請振作
世新大學/夏名慧


親愛的台灣媒體,你們已經摧毀了,我們對新聞從事人員的崇拜與期望。
 
自從解嚴後,新聞媒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現今台灣可說是世界上,最多二十四小時新聞台的地方。然而也因為如此,導致商業的惡性競爭,只為搶收市場佔有率,SHOW ME THE MONEY才是所謂的王道,整個媒體生態已經變質,而民眾的知權,也已經被濫用為媒體挖八卦的藉口。電子媒體對於SNG的濫用,強打婚外情、開房間,而某些報紙更不斷以裸露加屍體搶攻市場,養大了閱聽眾的胃口,導致刺激性新聞成為主流,使得愈來愈多媒體關門大吉,留下一大群新聞從業人員,為了家計正不知所措。
 
而之前的搞軌事件與台開事件,對我們而言,也只不過是在看一齣又一齣的肥皂劇,各家媒體派人長期駐守,一點點風吹草動,一件件如芝麻綠豆般的消息,竟也能做成一則獨家,令筆者印象深刻的則是,某家有線電視新聞台,拿趙建銘的囚衣做為大獨家,並且還深入的訪問成衣廠;另一家有線電視台,則也以追逐趙翊安的幼稚園生活,搶打獨家新聞,這些消息有如此重要,以至於民眾非知不可嗎?這種種做法,豈不正在浪費我們的媒體資源。
 
也難怪主播詹怡宜小姐,會在自己的部落格中,表示自己入錯行。這也不經讓筆者思考,當初對於新聞行業的執著,是否也會在電子媒體高層的壓力下,也成為一位不敢還嘴的新聞人員,亦或是繼續堅持自己的立場,然後率性的跟高層抗衡,頂多冒一句「我不幹了」,最後只得喝西北風了事。
 
也或許現在只能期盼我們的媒體,別再成為導致台灣動盪不安的亂源,不要再將一些無謂的瑣事,成為獨家的頭條,甚至能以同理心去對待每個人,而為了市場的高層們,能夠聽到民眾的心聲,讓我們台灣的媒體能夠重新振作。




⊙也許這就是一種另類復興
文/湯思穎


現在就等於是中古世紀的復興,過去那段"虐殺女巫"的活動,如今也正在上演。過去的叫囂,以及火把。成了麥克風,以及一場場的口水論戰,最終目的不外乎是樹立唯一確認的價值思考邏輯。群情激昂的人們,不論是過去或是現在,都被「上位者」所操弄者,人們的思考判斷能力,並未因為現今社會資訊快速流通,而有所變革 ,反而是更受限於「專業」的品牌邏輯弔詭之下。彷彿看似荒謬的言論,因為職權的光環籠罩下,反而閃爍著另一種奇特的光芒,讓人們跟著一同噫語般的唱著處死「異類」的曲調。

每天每夜電視裡,都上演著一幕幕審判的戲碼,由現今的所謂的權威人士,取代過去的教會階層,來審視放大「罪人」的行為,彼此間達到一種自我滿足的取悅感,伴以CALL-IN的言語激化,使得整個「神聖」儀式,達到最高潮,然後作結。隔一夜另一場儀式又將開啟,再獻上另一祭品,日復一日,民主成了最可笑的裝飾,點綴在來賓身上。

現在,我們不再需要用火把或是酷刑來虐殺罪人,所謂的法律法條也不過是一種形式主義,彷彿大家各行其事,一切的真理與公道自在人心,因此未審先判、揣摩性的探討真相,都一一充斥在電視內,這究竟是一種人們的潛藏的窺探欲抑或是主導欲使然,使得人們無法對於真相有了一種莫名的固著與堅持,好像真相背後必須隱含著不為人知的內幕,才是所謂的真相?於是,對於看似平淡的新聞,不再能滿足於心,反而對於爆料新聞,發展出一種渴望的需求。如此看來,媒體真的殺人了嗎?還是是那些無感於媒體點燃火把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兇手?

 
 

搶救樂生行動

「反暴力迫遷,護樂生人權」
       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訴求:我們要求馬英九主席與周錫瑋縣長出面承諾「相關政府單位絕對不可以警察暴力的強制執行方式驅離樂生院民,並摧毀他們的居所」。
 
各位長期關心樂生院的朋友,您好。很令人難過地,樂生「又」有壞消息,而且可能是「最壞的消息」。
 
7/6各大報刊登台北縣政府與台北市捷運局將「強制搬遷」樂生院民的消息;7/11,我們數十人到縣政府陳情,希望縣府能當面說明,然而,縣政府不但表示堅持「強制搬遷」的政策方向,還動用大批警力以暴力強行驅離陳情院民,甚至逮捕十七名無辜的聲援者;一週後,周錫瑋更公開指示:「速拆樂生!」(自由時報20060719)「一個月內公告、清地上物」(聯合報20060719)。
 
這幾天的樂生院區,不時有便衣警察出沒,詳細探查院民起居作息,以及聲援者進駐地點,顯然是在為了「強攻樂生,迫遷院民」做準備。現在每一位樂生院阿公、阿嬤的心頭,可說都正籠罩在將被暴力攻擊、迫遷的陰影當中。樂生院的確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一旦縣政府發佈拆遷公告,一切便無法挽回了,而社會各界幾年來尋求解決之道的努力,也將付之ㄧ炬。
 
雖然周錫瑋口口聲聲說「依法行政」,然而,事實是,台北縣政府始終拒絕「依法處理」,在周錫瑋強力杯葛下,樂生院的文資審查依舊沒有完成。而今日,就在文建會研擬更好的保存之道、立法院為補償漢生病友正審查人權保障法案的同時,周錫瑋竟堅決於一個月內動用武力、警棍以及推土車,強勢清除樂生院。
 
而當台北縣、市政府對於動用警察暴力驅離弱勢的老殘院民的殘忍政策,卻抱持著「在所難免」與「勢在必行」的態度,而周錫瑋這位人權、文化劊子手縣長,正磨刀霍霍,立即要搗毀樂生院民的家園時,我們不禁納悶,難道由國民黨所執政、「縣市合一」的台北縣市,是回到哪個枉顧弱勢、戕害文化的戒嚴與極權時代嗎?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難道要對於這樣的暴行繼續視若無睹、悶不吭聲而切割自清嗎?
 
青年樂生聯盟以及樂生保留自救會,在此嚴正呼籲每一位關心人權、文化的朋友,以及所有反對「暴力脅迫」的良心市民一同站出來 – 7月26號,讓我們攜手並肩,一起為保護樂生院民走上街頭,共同為反對暴力發出怒吼!反暴力迫遷,護樂生人權!若未獲正面回應,我們將於國民黨前長時間靜坐。
 
我們同時發動連署行動: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article_id=4297376 ,請您像您的親朋好友爭取連署,一人連署五人,將會對樂生院反迫遷有極大的幫助。

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聯絡人:
姚小姐 0911-035-970 b91208023@ntu.edu.tw  
黃小姐 0955-311-773 r90544029@ntu.edu.tw  
林小姐 0972-332-812 b91208034@ntu.edu.tw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