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08-08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08-08》

本期內容
  ◎傳播線上:台灣的連續劇危險心靈 
  ◎鳳梨田裡的古蹟 枋寮石頭營聖蹟亭 
  ◎屏東書院 提升地方文風功不可沒 
  ◎在系上公佈欄上看見自己的名字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傳播線上:台灣的連續劇危險心靈
  傳播學生鬥陣
「抗爭、抗爭、抗爭……」公視《危險心靈》在被警方驅離的抗議聲中結束,相信很多朋友,亦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導演易智言所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部戲,它更是台灣教育體制的縮影,一部足以讓人感動、感激、感慨與感佩的一齣戲劇。如果有人說,台灣影視產業已死,然如果我們見到《危險心靈》的用心,或許我們應當慶幸,台灣戲劇仍有可為之地。

作為一部戲劇,或許不該只有消遣的功能,一部好的戲劇、成功的戲劇,應當要打入人心,讓人反省。從公視7月一上映,《危險心靈》就一直受到好評,在網路的各處,亦有為數不少的熱烈討論。尤其,最熱烈的討論,是從這部戲所反映的國中生生活,它激發起了每個時代背景下,曾經有過相同經驗的人們,回憶起那段或許可以稱之為「不堪」或者「難以抹滅」的歲月。

《危險心靈》成功了,它成功的重新找回戲劇的作用與影響力,它亦成功的替台灣連續劇創造了一個新的典範。它令我們確實反思台灣的教育問題,無論是個體層次或是結構層次的面向。它成功的道盡學生的痛苦、老師的無奈、家長的無力,與國家機器的無情,我們在其中,不只看見了主角小傑的成長,亦看見了家長與老師的轉變,以及掙扎。他用一種很溫馨的方式,同時很現實的表現,它讓身處在這個結構底下的不同角色都有機會訴苦,一起訴說著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並且告訴我們「教育」到底是什麼?

公視《危險心靈》儘管宣傳作的並不多,商業媒體的報導也幾乎付之闕如,但在錙銖必較的媒體競爭環境下,它卻成功的在該時段都收視率上擁有一席之地,並且讓人熱烈的討論著,爭先的訴說著自己的經驗、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就此看來,它的確亦是成功的。

然而,若是今日《危險心靈》在一個對於資金、人力與收視率斤斤計較的商業媒體環境,它會是什麼樣子?它還能夠給予台灣社會如此大的反思空間?他是否能夠讓人去思考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是,它就只是一部戲,也許如果收視率不怎樣,可能演到一半就被腰斬,那麼,我們還看得到這樣一部好戲嗎?在此,公共媒體的責任與義務,以及公共媒體的角色,是否又再次的被彰顯?若台灣沒有公共媒體,如何帶領台灣影視產業與內容,走向一個新的典範?

《危險心靈》不只是一部談論教改的戲劇,它亦不只是談論國中生個人成長的心靈日誌影片,它更是談論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談論國家機器的角色與責任,以及,談論台灣媒體角色的一部影片。

藉由《危險心靈》劇中的記者邱憲,他訴說著媒體新聞室的控制,媒體環境的壓力,新聞工作者個體的責任與義務。他訴說著,媒體工作者應當秉持自己的良心與專業倫理,成為一個監督者的角色,甚至,要讓自己有一股鼓吹者的熱情,為真正的弱勢發出聲音。

當然,《危險心靈》亦有它的在劇情文本呈現上問題與缺失,然而,作為一部戲劇,這並不減損它的影響與它所給予觀眾的反思能力。也許,《危險心靈》在不久後將會為人所淡忘,但它所激起反思的漣漪,將會隱晦的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發酵著,讓台灣更具備將心比心這般最大的倫理。

媒大事

記者採訪新聞 遭法警施暴

報載7月31日,三立記者朱文正於採訪時遭法警激烈抓扯,並以妨礙公務罪名移送地檢署。此事件顯示警方不當執法的犧牲者,已擴及到第二線的媒體工作者。事件發生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集遊惡法修法聯盟,8月2日上午共同召開記者會,一同痛批警方執法不當外,希望媒體記者自律。記者會上與會人士強調,集會遊行法的實行,導致過度擴張警方權力,未來應持續推動相關修法,以保障人民的集會自由。

小編媒批:這件事情,事實上雙方都有錯。媒體的問題在於,過度激烈競爭導致記者並無意識保護自己的重要性;而國家機器的問題,在於法警確實亦執法過當,在國家機器指示強制行使權力的同時,人民褓母卻成為了壓制人民自由的可怕怪獸。

NCC要求公視繳回51、53頻道

報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日開會討論行動電視試播計畫,委員會認為應讓所有規格的技術都有測試機會,因此決議新增53頻道(704-710兆赫)作為試播,由於目前該頻道公視正在使用,至此,NCC近日內將發函公視,要求年底前必須繳回51和53頻道。

小編媒批:NCC要求公視繳回,那是否NCC應當再討論給予公視另外兩頻道使用呢?如無配套,公視原用於此二頻道的服務又如何執行?請NCC務必考量配套問題。
(回目錄)



鳳梨田裡的古蹟 枋寮石頭營聖蹟亭
  中央社
位於屏東縣枋寮鄉玉泉村大嚮營段的石頭營聖蹟亭,位於沿山公路旁,是屏東縣的三級古蹟,是清兵駐紮於時因興學而建造,用來燒字紙、公文兼祭祀先師倉頡。

屏東縣目前留有30多座聖蹟亭,大多位於客家部落,由於客家人敬字惜紙,因此,客家部落多建有敬字亭(聖蹟亭),用來燒字紙。

石頭營聖蹟亭是縣內少數位於閩南部落的聖蹟亭。

石頭營聖蹟亭據考證在清朝嘉慶至同治年間,曾有軍隊在此駐紮,稱「石頭營」,隸屬鳳山縣,同治13年(1874年)總兵張其光曾囤兵於此,開山守隘,並設番社學,教導番社兒童學習漢語、文字。

翌年,就建了這一座聖蹟亭,專供焚燒字紙、公文、兼祭祀先師倉頡,隨著時間的推演,聖蹟亭部分毀損,曾經整修過。

在清代的書院,收集字紙焚燒之風仍盛,並有燒後的字紙放流儀式,這些都有專人負責。

石頭營聖蹟亭就位於沿山公路旁,縣政府做了一個小型的公園,讓民眾休閒,如果行經沿山公路,看到沿路的鳳梨田中,竟有小型公園,不妨下車參觀一下這個清代留下來的古蹟。
(回目錄)



屏東書院 提升地方文風功不可沒
  中央社
三級古蹟的屏東書院(孔子廟)已有180多年歷史,每年的祭孔典禮都在這裡舉行,在台灣南部車水馬龍的屏東市區內,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古蹟。

屏東書院建於清嘉慶20年(西元1815年),所在處現在是屏東市的市中心,但當年興建時,原址是港西里阿猴街東,在現在的中山公園內,由鳳山知縣吳性誠、歲貢生郭萃、林夢陽籌建,前為講堂,後祀文昌帝君、先賢程子和周子,提升地方文教風氣功不可沒。

日據時代,廢書院,改作孔廟、祀孔子,配祀顏、曾、思子和孟子四大賢,及周子、二程子、張子和朱子五大儒,因所有的書院財產都捐出做阿猴公學校獎學金,無錢修繕下,建築漸呈老朽,1937年,日人為了實行屏東都市計劃,將公園境內的原有規模移置今址。

1977年,因年久失修,委託名建築師漢寶德主持修復,在台灣傳統建築界被喻為經典之作。

山東曲阜的孔廟,廟前照牆上通書「萬仞宮牆」,屏東孔廟則是寫著「九仞宮牆」,都是指孔聖之學極其高深,必須得其門而入,才能見到「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屏東孔廟格局雖不大,但傳統工法細緻,揉合傳統書院和大殿的風格,頗具書院特質,前殿祀孔、孟、顏、曾四聖,後殿祀孔子世祖,東西廂房形同書齋房,祀孔門四科十哲等成名弟子和歷代經學家和鄭玄、朱熹等人。

除前後殿、東西廂房外,後段還有左右翼房,書院建築特色是前後殿之間軒亭相連,這種建築是南部建築的特色。

屏東書院因歷史文化價值保存完整,1985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清末台灣雖曾有大量書院建築,但歷經日據時代與光復後的變遷與損壞,全台只剩下12座保存較好的書院,南部地區就只剩屏東書院和高雄縣鳳儀書院,因此,更顯得屏東書院彌足珍貴。
(回目錄)



在系上公佈欄上看見自己的名字
  陳篆嘉
教師甄試放榜、介聘、報到、新進人員研習後的第一個週休偷得半日閒,前往草屯陳府將軍廟祈福(註: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不宜還願,所以用「祈福」代替)。原本此行目的應該到此為止,考量時間還很早,便趨車回到暌違已久的母校,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暨南國際大學。

中潭公路由草屯往日月潭方向,以時速6、70公里行駛約莫4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母校。學校位於中潭公路右側的一處台地,因此要進入校園必須行駛一段小路迂迴上山。這次回到學校,習慣性地由學校後山進入,卻意外發現後山小路的入口設下路障無法通行,才想起因921地震損壞失修的正門道路早已煥然一新。

進入學校,寬廣校園有著一望無際的青翠草坪、日漸茁壯的五葉松、徐徐吹來的涼風,以及映入眼簾的遠山近樹,令人身心無比舒暢。同行兩位「辣妹」(註: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媽媽的好朋友)讚嘆聲不斷,直說能在這樣的學校讀書真的很幸福。媽媽朋友的子女在美國某大學深造,因此她也曾經去美國的大學參觀,她說:「你們學校跟美國的大學相比絲毫不遜色。而且,我從來沒看過這麼大的學校,環境還能維持得這麼乾淨,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實在很難得。」媽媽則一臉疑惑的說:「我記得上次跟你來學校報到的時候大樓沒這麼多,樹也沒有這麼高,想不到短短幾年進步這麼多。」媽媽所稱「上次」,已是6年前。

將車子停在教學大樓前方的停車場後,兩位媽媽在樹蔭下喝茶、乘涼、話家常,我則就近閒逛到學校新建的人文學院。因為是週休,系辦公室大門深鎖,看到系上公佈欄上貼著95學年度的榜單,上面有今年考上博、碩士班,高、普考與教師甄試的系友姓名與錄取學校。發現榜單上也有自己的名字時,不禁回憶起當年剛進入碩士班就學的時候,系上老師努力接研究案、辦研討會、辦刊物、鼓勵學生參加國家考試、進修時拼命的表情。忽然覺得鼻子一酸,深深覺得一個系,一個學校的成長與茁壯,實在不容易,那是多少老師、學生付出自己的青春努力的成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句:「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沒這麼好,樹也沒有這麼高……」道出教育的真諦。植樹如此,教育何嘗不是如此?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事,因此需要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接受教育的人們能夠自然地成長、茁壯。尤其在人格的養成方面,更不能期待立竿見影,揠苗助長,它是需要累積大量有意義的經驗才能型塑的。母校美景符合人們的期待,「教育下一代」又何嘗不是如此?如同母校辦學的宗旨:「關懷、開闊、進步」,期待日後大環境能夠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與空間,相信在「大人」寬厚的對待下,孩子會成長的。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