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期主筆:有錢沒錢,作弊討生活? 木馬新書搶先看:《作弊的文化》 木馬文化作家專欄:最受歡迎的漫畫題材是什麼? 傻呼嚕同盟JOJO |
||
|
||
有錢沒錢,作弊討生活? 我們現在正活在一個很弔詭的世界裡。錢,好像永遠都不夠花;想買的東西,好像隔壁鄰居家爬過來的小強一樣無限增生。雖然我們號稱活在「民主」與「自由」的社會裡,但隨便打開電視看看,掌握政策跟股市的永遠都是那些政客跟商人,我們不過是每天在公司跟家裡往返、偶爾到百貨公司櫥窗前流連、假日到大賣場散步的死老百姓。民主,聽起來遙不可及。那自由呢?乍看之下我們有各種選擇的自由,但廣告、雜誌跟電視劇,甚至是主播台上的置入性行銷,都不斷地在提醒你該買什麼,該用哪一種商品才能得到幸福。我們身處這種金錢價值觀掛帥的社會裡,真的能擁有自由嗎? 更慘的是,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我們口袋裡的鈔票會愈來愈少,處境也會愈來愈艱難。追根究底,這都是因為社會上的大部分資源已經愈來愈集中在少部分的人手裡。在這種情況下,各式各樣的價值都可以被轉換成以金錢計算,藝術品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的愛情也是,當然,出賣道德良心可能也不得不然。一間從小就開在你家附近的雜貨店,眼看著8-12一間一間地開,老顧客一個一個走,如果你是老闆,今天有人跟你說:「有批好便宜的罐裝飲料,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就算明知是過期飲料,你會不會進這批貨?如果你剛好有一個小孩在讀大學,一個在讀私立高中,房貸還得繳10年,而這批貨利潤高、多少能解決一些現金週轉的問題,你會放棄這個機會嗎?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到雞排攤、小吃攤、自助餐等等的身上,上班族也一樣會接收到來自公司高層的壓力,不得不做出類似的事情。於是,欺騙的現象愈來愈頻繁地出現,人們對彼此的不信任感加深,抽象的友誼、愛情、公理等關係也會悲哀地逐漸被利益/金錢價值所取代。 但《作弊的文化》給了我們一絲希望。作者卡勒漢其實是個很務實的人,他從各個層面仔細分析這些現象,有耐心地告訴讀者成因為何,然後最重要的,他提出了一些你我都能夠實行的行為準則。什麼樣的行為準則?簡單來說,就是誠實,對自己誠實,別被金錢價值觀迷惑。因為想進好公司,所以履歷表浮誇造假?因為想進好學校,所以考試作弊走後門?因為想拿好業績,所以把客戶當凱子爺?單單幾個不誠實的行為就能掀起不公平的浪潮,而導致大家背離道德,一同沉淪。卡勒漢認為,要脫離這種現況其實也不難,只要我們之中陸續開始有人能在那條「道德」的底限前停住,漸漸就能形成連鎖效應,慢慢解消金錢至上的誘惑。至於這麼做有什麼「好處」?一是不必違背良心,老是在小地方動手腳,老是要欺騙別人,其實是件很惱人的事情。二來不必被「別人」牽著走,我們的人生不是只要上好大學、進好公司、買好房子、買好車子就結束了,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奉行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中,搞了一輩子最後發現自己只為錢而活、把錢當興趣的感覺不是太過寂寞了點嗎?人生不是游泳跑步,你做什麼,我就得跟著做什麼吧。 |
||
《作弊的文化》 大衛‧卡勒漢 道德標準下降, 國家品格淪落,是教育文化的危機,還是人類自私的劣根性?貧富差距越大,道德價值觀越薄弱。忽略了誠實比優秀更重要! 「贏家階級」自創道德現實,恣意作弊而不受制裁。「焦慮階級」認定,在這個贏家通吃的社會,選擇不作弊的人將坐失成功的唯一機會。不論你抉擇贏家階級或是焦慮階級,現代人必須學習的一堂課,必須讀的一本書《作弊的文化》 內容簡介 免費看第四臺、憑空冒出來的所得稅扣抵支出、下載電影與音樂,有機會的話,你也會作弊嗎?大衛‧卡勒漢認為許多人如此,例子到處都是:企業舞弊案、體育選手施打禁藥、記者抄襲他人作品等。為何作弊之風如此普及?為何是現在?卡勒漢將作弊歪風歸咎於過去二十年來的人吃人氣候。擺脫桎梏的市場機制與前所未有的貧富失衡已經腐蝕了價值觀,威脅到你我珍惜的平等機會。卡勒漢筆下的「贏家階級」自創道德現實,恣意作弊而不受制裁。「焦慮階級」則認定,在這個贏家通吃的社會,選擇不作弊的人將坐失成功的唯一機會。《作弊的文化》分析最近的醜聞與舞弊案,帶領讀者一探作弊現象並強調其嚴重性,觸動讀者心弦。 作者介紹 大衛‧卡勒漢是公共政策智庫Demos的合夥創辦人,目前擔任資深研究員,先前已發表過五本作品,文章散見多家報紙,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美國今日報》。卡勒漢擁有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目前定居紐約市。 內容試閱 股票分析師戕害散戶 二○○一年初,皇后區一名小兒科醫師坎吉拉爾(Debases
Kanjilal)因投資股票慘賠而聘請律師對美林提出民事訴訟。二○○○年那斯達克崩盤導致大批股民損失慘重,坎吉拉爾名列其中,個人在「資訊太空」(InfoSpace)這支股票上損失了五十萬美元。坎吉拉爾憑直覺認為應該在每股六十元時脫手,但美林的交易員卻勸他別賣,因為美林的公開研究報告將「資訊太空」列為「買進」的股票。支持這些研究報告的人是美林的當紅分析師布拉傑特(Henry
Blodget)。他以「網路股大師」的綽號在電視上為「買進」的建議背書。 今人很難想像布拉傑特當年呼風喚雨的情景。二○○○年甫過三十歲生日的他從未奢望成為華爾街巨星。自耶魯大學畢業後,他曾夢想當作家。夢醒之後,父親為失業的他張羅到保德信投信的一份差事。起初他在職場上的表現平平,但在一九九八年他預測亞馬遜的股價將暴漲至每股四百美元。這個股價縱然令人難以置信,一個月後卻預言成真,不僅讓他一舉成名,也贏得「神諭」的美名。不久後,美林以三百萬美元將他挖角過去,栽培他成為曝光率最高的顧問,使得希望趕上網路淘金熱的股民以他的建議為標杆。由於布拉傑特一頭金髮,個性親和,外形上相,因此到處露臉預測股價,也針對新經濟做出廣泛預測。 布拉傑特並沒有對CNBC的死忠觀眾或美林的客戶透露,他在美林的角色遠超過股票分析的工作。他與那時其他當紅分析師一樣,在美林的投資金融部份擔任一項吃重的任務──希望將網路公司──以及豐厚的承銷費──帶進美林。當時美林的投資金融部門代理的公司之一是「前進網」(Go2Net),而前進網是資訊太空準備在二○○○年併購的公司。與美林的錢景息息相關的是,資訊太空的股價必須維持高檔,這項併購計劃才有可能順利達成。 雖然資訊太空的股價持續下跌,小兒科醫師坎吉拉爾仍緊抱不放,最後跌到每股十一美元時他終於賣出,損失慘重。坎吉拉爾脫手時,美林與布拉傑特仍繼續推薦投資人買進資訊太空。那斯達克崩盤後,據估計股民損失約四兆美元。大牌分析師面對許多下跌中的科技股時,積極哄抬的態度不輸於先前股價攀升的時候。舉例而言,二○○一年五月為止,Priceline的股價從一百六十二跌至四美元,雅虎也從兩百三十七跌至十九點五美元,摩根史坦利的首席網路分析師瑪莉‧米克(Mary
Meeker)仍繼續以一度令人垂涎的「優於預期」來評價這兩股。 坎吉拉爾對美林提出訴訟後不久,州檢察長史畢策也注意到了這件官司。史畢策進行刑事偵察後訝然發現,美林在這段期間中不僅習於欺騙民眾也有自肥之嫌。史畢策的調查顯示,布拉傑特私下以電郵揶揄他與美林公開哄抬的幾支股票。他曾在電郵中將資訊太空譏為「垃圾股一支」,卻在同一時間推薦民眾買進。他也私下將其他股票稱為「狗屎股」。史畢策另外也搜出一份布拉傑特撰寫的備忘錄,上面詳述他為投資金融部門創造的財源應為自己賺得多少利益。這份備忘錄明顯牴觸了美林自稱分析師不會因哄抬股價而獲益。史畢策在調查報告中指出,美林的「建議原本應獨立而客觀,卻為了照顧投資金融部門而提出立場偏頗、另有居心的建議。」在史畢策眼中,美林與布拉傑特的行為構成證券舞弊,屬於惡性重大的重罪。 由於史畢策掌握上述證據,迫使美林同意以一億美元達成和解。檢調單位隨後也調查華爾街幾家大公司,查出幾種內線交易的行為。最後這幾家公司於二○○三年以十四億美元的天價達成和解。 布拉傑特的下場如何?不算太糟。他自稱希望「改變生活型態」,於二○○一年十一月接受美林以五百萬美元左右的資遣金引退,然後與蘭燈出版社接洽出書計劃,並定期與律師開會。二○○三年,布拉傑特與檢察長達成和解,同意支付四百萬美元的罰金,卻不承認罪行。四百萬對布拉傑特是蠅頭小利,因為他在美林爆紅期間賺進了將近兩千萬美元。 |
||
【木馬藝文新訊】 【時代講座】日本創意動力----時代小說的歷久與彌新 8月11日(五)下午2:30-4:00 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主講人:楊照(知名評論家)、
郭重興(共和國發行人) 洽詢電話 :02-2218-1417#156 【親子活動】動物世界真奇妙--粉圓和蛙卵是親兄弟? 8月20日(日) 下午
2:30-3:30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圖書館二樓兒童室 主講人:張東君(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洽詢電話 :02-2422-4170#273 【每月一書】北市立圖書館「每月一書」講座追風箏的孩子 主講人:郝廣才(格林文化總編輯兼發行人)洽詢電話 :2755-2823 | ||
| ||
最受歡迎的漫畫題材是什麼?(下) 傻呼嚕同盟JOJO
這個問題一問漫畫家或讀者,現在你得到的答案十之八九會是「奇幻」。
的確,看到《魔戒》、《哈利波特》紅成國際趨勢,創作作品時是應該要好好考慮這項題材。
但請注意——是「應該要好好考慮」。意思是,應該要好好嘗試抵擋一下流行的誘惑,好好考慮「自己夠不夠力」來處理這項題材。這是創作時最難的兩件事其中之一。
困難就在於就算自己好不容易克服誘惑了,還得面對周遭其他人,包括出版社、親友、讀者的質疑跟誘惑,非得跟這些人拼鬥一番,甚至還要回過頭對他們曉以大義。當創作者處於意志不堅定的狀態,往往反而會被說服,或者說教的功力不足時,也會被人情攻勢弄到最後棄暗投明。
就像奇幻題材裡最常見光明與黑暗的爭鬥,創作者也身陷這種兩難之中。(話說回來,就是這種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描繪,奇幻題材才能引起廣大讀者的認同啊~~~)
追奇幻流行,真的這麼難,有這麼高風險嗎? 舉個例子很簡單就能理解——除了《魔戒》、《哈利波特》之外,你還能說出幾件奇幻作品?是十件,還是二十件?或許你能說出上百件,可是就算硬把《魔戒》誕生算是奇幻題材的濫觴,全世界創作者半世紀以來創作出的奇幻作品何止千件萬件,但我們熟知的不過如此少數。
換句話說,奇幻作品很多,成名作仍是寥寥可數。而流行風,不過是這少數兩三件大作的鉅額銷售量所堆砌而成的。想在眾多跟風作中脫穎而出,就得有大作品質的作品才能辦到,而這就得看創作者實力夠不夠,又回到文章一開頭所說的——好好考慮「自己夠不夠力」來處理這項題材的議題。
奇幻題材吸引創作者趨之若鶩的原因是,奇幻嘛,隨自己遐想來創作,愛怎麼想就怎麼作,這最容易。但事實上卻不然。奇幻題材所面對的限制絕對比創作現實世界故事要來得多。
要發表的創作,不是創作者自己發抒感想就行,在發抒感想同時落筆而成的文字,必須要能與讀者腦中的認知先取得同調,才能在讀者認同並融入創作者創造的世界後產生共鳴。如果作者只是隨意亂想,毫無邏輯道理可言,讀者根本捕捉不到可以在腦中架構故事的頭緒,如何對作品產生共鳴。
如果是創作科幻故事,許多科學知識都是創作者跟讀者在現實世界的已知,創作者跟讀者就比較容易取得共識與默契。相較於奇幻題材裡的世界觀大多與現實世界有異,創作者就得費盡思量才能扭轉讀者腦中既定印象,然後在讀者腦中重新塑造出創作者所描繪的世界,才能讓讀者投入。只要其中環節有個不對,讀者馬上會重回現實世界,創作者所營造的世界觀會立即粉碎。
奇幻作品在流行中越累積越多,能玩的花樣也越來越少,是不是還是個容易操作的題材,就可能又是一項明顯的隱憂。
回到本文意旨,創作者與其追求最受歡迎的題材,實在不如忠實評估自己能力,創作自己最適合、也最感興趣的題材,這才是妥善之道。
如果不能創作出讓自己滿意感動的作品,又要如何感動讀者呢?
而要讓創作者自己滿意感動,若不是創作者感興趣、也能作得到的題材,又怎麼能辦得到? 創作真是反映創作者內心的一面明鏡啊! | ||
傻呼嚕同盟JOJO
,國內知名的ACG同好組織核心成員之一,傻呼嚕同盟著作有《因動漫畫而偉大》、《少女魔鏡中的世界》、《動漫2000》、《動漫2001》、《遊戲線上》,協作有《COSPLAY.同人誌之祕密花園》,文章常見於各報章雜誌媒體。 |
||
木馬文化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