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6.8.9/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三一五期
 

編輯室報告

《危險心靈》的悸動:台灣電視劇的另一種可能


  「抗爭、抗爭、抗爭…」公視《危險心靈》在被警方驅離的抗議聲中結束,相信很多朋友,亦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受。導演易智言所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部戲,它更是台灣教育體制的縮影,一部足以讓人感動、感激、感慨與感佩的一齣戲劇。如果有人說,台灣影視產業已死,然如果我們見到《危險心靈》的用心,或許我們應當慶幸,台灣戲劇仍有可為之地。

  作為一部戲劇,或許不該只有消遣的功能,一部好的戲劇、成功的戲劇,應當要打入人心,讓人反省。從公視7月一上映,《危險心靈》就一直受到好評,在網路的各處,亦有為數不少的熱烈討論。尤其,最熱烈的討論,是從這部戲所反映的國中生生活,它激發起了每個時代背景下,曾經有過相同經驗的人們,回憶起那段或許可以稱之為「不堪」或者「難以抹滅」的歲月。《危險心靈》成功了,它成功的重新找回戲劇的作用與影響力,它亦成功的替台灣連續劇創造了一個新的典範。它令我們確實反思台灣的教育問題,無論是個體層次或是結構層次的面向。它成功的道盡學生的痛苦、老師的無奈、家長的無力,與國家機器的無情,我們在其中,不只看見了主角小傑的成長,亦看見了家長與老師的轉變,以及掙扎。他用一種很溫馨的方式,同時很現實的表現,它讓身處在這個結構底下的不同角色都有機會訴苦,一起訴說著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並且告訴我們「教育」到底是什麼?

  公視《危險心靈》儘管宣傳作的並不多,商業媒體的報導也幾乎付之闕如,但在錙銖計較的媒體競爭環境下,它卻成功的在該時段都收視率上擁有一席之地,並且讓人熱烈的討論著,爭先的訴說著自己的經驗、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就此看來,他的確亦是成功的。

  然而,若是今日《危險心靈》在一個對於資金、人力與收視率斤斤計較的商業媒體環境,它會是什麼樣子?它還能夠給予台灣社會如此大的反思空間?他是否能夠讓人去思考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還是,它就只是一部戲,也許如果他的收視率不怎樣,可能演到一半就被腰斬,那麼,我們還看的到這樣一部好戲嗎?在此,公共媒體的責任與義務,以及公共媒體的角色,是否又再次的被彰顯?若台灣沒有公共媒體,如何帶領台灣影視產業與內容,走向一個新的典範轉移?

  《危險心靈》不只是一部談論教改的戲劇,它亦不只是談論國中生個人成長的心靈日誌影片,它更是談論台灣社會意識形態、談論國家機器的角色與責任,以及,談論台灣媒體角色的一部影片。

  藉由《危險心靈》劇中的記者邱憲,他訴說著媒體新聞室的控制,媒體環境的壓力,新聞工作者個體的責任與義務。他訴說著,媒體工作者應當秉持自己的良心與專業倫理,成為一個監督者的角色,甚至,要讓自己有一股鼓吹者的熱情,為真正的弱勢發出聲音。

  當然,《危險心靈》亦有它的在劇情文本呈現上問題與缺失,然而,作為一部戲劇,這並不減損它的影響與它所給予觀眾的反思能力。也許,《危險心靈》在不久後將會為人所淡忘,但它所激起反思的漣漪,將會隱晦的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發酵著,讓台灣更具備將心比心這般最大的倫理。

 
 

本週媒大事

1.記者採訪新聞 遭法警施暴

報載7月31日,三立記者朱文正於採訪時遭法警激烈抓扯,並以妨礙公務罪名移送地檢署。此事件顯示警方不當執法的犧牲者,已擴及到第二線的媒體工作者。事件發生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集遊惡法修法聯盟,8月2日上午共同召開記者會,一同痛批警方執法不當外,希望媒體記者自律。記者會上與會人士強調,集會遊行法的實行,導致過度擴張警方權力,未來應持續推動相關修法,以保障人民的集會自由。

小編媒批:這件事情,事實上雙方都有錯。媒體的問題在於,過度激烈競爭導致記者並無意識保護自己的重要性;而國家機器的問題,在於法警確實亦執法過當,在國家機器指示強制行使權力的同時,人民褓母卻成為了壓制人民自由的可怕怪獸。


2. NCC要求公視繳回51、53頻道

報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日開會討論行動電視試播計畫,委員會認為應讓所有規格的技術都有測試機會,因此決議新增五十三頻道(704-710兆赫)作為試播,由於目前該頻道公視正在使用,至此,NCC近日內將發函公視,要求年底前必須繳回五十一和五十三頻道。

小編媒批:在NCC要求公視繳回頻率之前,是否曾經考慮公視收視戶的權益?挪移51、53頻道,是否可能造成數位化之前短暫的類比移頻所增加的龐大費用由全民埋單?倘若服務全民的公共電視台因為收回頻道被迫停播,NCC是否應當為此決議,向全國公民負責呢?

 
 

媒來稿

是誰主導的戰役?
文/湯思穎


    網路拍賣的出現,從最先的二手物品回收,到現今許多七八年級的創業天堂。拍賣果真變成,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領地,由時下許多賣家所瓜分。如果說網拍只是賣家個人事業的第一步,那麼無疑是忽略了圖片所造成購買效力。由於拍賣,衝擊了過去人們記憶的購物習慣--可到實體店面看見實品,並實際觸碰到。因此,圖片成了另一種「親身經歷」的情境展現。消費者透過圖片中的各式Model,找尋自我的投射與實現,將自我形象轉換成照片中一個個身材完美皮膚白皙且笑容燦爛的Model身上,彷彿透過修片儀式的圖片,使得現實生活中的自我不完美,可以透過該物品,來彌補空缺。於是,消費者不再是購買該物品,而是買一個夢、一個完美的形象。於是,網路平台成了另一種競賽,考驗著賣家們各自的情境營造能力,來招喚著消費者。

    而拍賣原先的號召點-撿便宜的特性,也不再是主要訴求,反而是建立品牌,成為這場競賽中的制勝奇招。透過「名牌」光環的行銷手段,將物品的行銷走向一一延伸到各個商品領域中,從衣物到鞋子甚至是配件一應俱全,網路拍賣的小眾市場似乎喪失了,充斥著是「流行」、「時尚」、「明星」符碼流竄其中,透過網路拍賣,讓你快速尋到當紅好物或是電視節目的春夏必備新款。於是,拍賣從一夢幻式的理想情境,快速轉變另一「時尚」文化製造工廠,將大量資訊封包傳遞到各個搜尋者的眼前。透過下標的動作,使得恐懼被「主流文化」所屏棄的自我,重新獲得連結,以及舒緩資訊繁多的焦慮感,獲得另一邏輯的篩選模式。

    最近某拍賣平台,意欲增收交易收續費,造成一波的討論話題,引起了許多賣家出走的聲浪。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似乎不再是不變的道理,在網路世界中,多的是免費的平台概念,只是當平台高談闊論收續費之合理性的同時,我彷彿看見了一個企業的傲慢,而賣家跟買家在此刻的關係,又從先前的告知與接收的主客關係,成了一種相對弱勢,似乎說明了這次的征戰中,勝利的從來就不是小蝦米的我們。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