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華人圈中的「惠普代表」──楊耀武
文‧滕淑芬 圖‧莊坤儒
矽谷職位最高的華裔副總裁楊耀武,去年10月告別服務四分之一世紀的惠普公司。 營收達860億美元,全球員工十五多萬人的惠普,策略聯盟夥伴超過兩萬多家,印表機、硬碟儲存、筆記型電腦等主力產品遍布170個國家。與台灣企業關係密切的惠普,每年來台採購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2002年高達160億美金。 這位聯結兩灣高科技的華裔副總裁,如何在矽谷華人圈中,晉升為「惠普代表」? 矽谷Saratoga附近住宅區,小花園外朵朵玫瑰恣意綻放,一戶人家的大門旁掛著一個小木牌,上頭寫著中文「楊寓」二字,是裝飾,也是身分的認同。 坐定後,我們開門見山地問楊耀武,自惠普退休後,在忙什麼?上星期去中國又所為何事? 「退休是落伍字眼,我從惠普退休,但沒有從企業界退休,」57歲的楊耀武神采奕奕,語調沒有老將隱退江湖的渴望,反而顯露再登高峰的企圖心。身兼台灣普訊創投、資策會前瞻計畫、多家民間企業顧問的楊耀武,一星期前走訪北京、南京、上海等地,7月又來台參加資策會的顧問會議。 危機變轉機 「就像伍茲和喬丹,打球到一個境界,最有效的貢獻不是自己上場,而是經驗傳遞,去當教練或經理,以培養更多好球員,」他說。 25年來,楊耀武是怎麼從惠普芸芸眾生中的一名小工程師,攀升到美國主流企業副總裁的位置? 從小就是好學生的楊耀武,台北建中保送成大電機系後,很快就交到女朋友,外文系的陸萍,婚結得早,現在一雙兒女都各自擁有事業。 服完兵役後,他獲得聯合國和荷蘭飛利浦公司一個合作計畫獎學金,到飛利浦國際學院進修一年。這項每個開發中國家僅遴選一名學生的國際計畫,30年前就為24歲的楊耀武打開一扇「全球化」的窗,也常冒險持著不被承認的中華民國護照,遍遊歐洲。 回台工作一年後,1976年楊耀武赴美,在奧瑞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機碩士。1980年進入惠普,7個月後升為專案經理,一年後成為二線部門經理,後來負責網路品管,再上一級。 年輕的楊耀武有幾次擔任救火隊的戰績。 其中一次是,惠普決定進入精簡指令市場,投資了大錢,整個電腦通訊和網路管理的中央處理器架構都要重整,但客戶能等待的時間有限,而團隊成員又分布在法國和加州兩地,有時差、管理文化上的差距。負責專案的楊耀武說,當時時程已延誤,團隊士氣也有些氣餒,他是新來者,只想拚命加班趕工,最後雖然勉強完成任務,但犯了不少錯。 重整之後的會議上,楊耀武的主管公開說,「為了『處罰』Ed犯的錯誤,我決定升他做網路品管經理。」這句話,讓楊耀武至今難忘。 1992年,機會叩門,惠普決定把電腦賣進電話公司這塊市場,並在新加坡設立據點,負責整個亞太區業務,楊耀武雀屏中選,外派至新加坡擔任總經理。 周遭朋友都勸他別去,因為大環境不景氣,他對亞洲市場又不熟,萬一做不好,日後調回總部可能沒有他的位置了,但楊耀武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新加坡這兩年,讓楊耀武成為真正獨當一面的管理者,原本新加坡的通訊市場不算大,但透過與日本NTT、香港電話公司策略合作後,業務逐步成長。楊耀武從與亞洲客戶打交道中累積了經驗、人脈,了解了市場文化,以後參與公司對亞洲政策的制定時,讓公司對楊耀武的倚賴更深。 1994年回到矽谷灣區,他很快升任個人電腦系統技術長、策略與科技發展室副總裁,負責位於法國、新加坡、加州、奧勒岡州等10個實驗室的協調,並監督產品的研發;惠普與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密切的合作研發關係,也是他的工作。 工程師有陷阱 華裔「玻璃天花板」的問題,在楊耀武身上發生過嗎? 「我沒有這樣的感覺,」嗓音渾厚有力的楊耀武,用科技人的理性,分析這個細緻的文化差異問題。 他認為,華裔理工人才無法攀上管理高峰,原因很多。首先,有些人並不適合,也對管理工作沒興趣,何況資深工程師的待遇不差。以惠普為例,針對技術絕佳、但對管理沒興趣的工程師,就建立另一套升遷管道。 其次,即使有興趣,但如果只想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而不想學習市場、行銷、財務、策略規劃等其他部門的知識,甚至不認同這些知識的價值,「無法從本行橫向跨進其它領域,也很難往上升,」他認為,華裔工程師做久了,常常會掉入自我陷阱裡,不習慣把觸角延伸到外面的世界,有時往往就因為「太專心」,反而失去了更大的視野。 最後是溝通,很多人認為華裔無法打入主流,是因為英文有外國腔,「但是在美國,說英文帶點法文腔,是很性感的事。」楊耀武認為,有效溝通包括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很多華裔總覺得主動『爭取』有失身份,老闆應該慧眼識英雄,但其實這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至少要讓老闆知道你對管理有興趣。」 多年觀察矽谷華人圈的消長,曾擔任Saratoga市財務委員會顧問的他說,華人勢力已經從工程師、創業家,散布到創投、政治界,成長空間開闊許多。只是台灣年輕一輩肯下苦功出國鑽研新科技的人少了,可能出現後繼無人的危機。 企圖心強,不放過任何表現機會,事業生涯一帆風順,但楊耀武卻說,「背上都是刀疤」,錯誤犯了不少。幸運的是,美國企業對個人冒險或失敗的態度很健康。 創新的秘密 去年10月,楊耀武應「世界經濟論壇」之邀在北京演講「創新精神」,他認為,這是企業再造佳績的武器。 創新能力就是要能想像客戶目前的需要、下一階段的目標、競爭者對他有何威脅,以及哪些科技可以幫他們達到更大的成果等。 其次,科技是一個開放系統,發展面向廣,企業要決定專注的領域,先得對科技藍圖有完整概念,再思考能提供哪些解決方案、哪些領域要做整合。 第三,任何國家或企業,沒有純粹的夥伴、也沒有完全的競爭者。換了一個時空,競爭者可能變成夥伴。譬如,惠普在資料庫處理的實力很強,但20年前改弦易轍,決定轉移給昔日對手、只專注於資料庫的甲骨文公司;這幾年惠普又撤出高檔中央處理器的研發,轉而和生產能力強大的英特爾合作。 「台灣過去有高成就,因為中小企業韌性強、彈性高,能站在國際舞台上與世界合作。現在台灣要準備因應下一階段的挑戰,關鍵就在創新能力,才能吃到全球化潮流下的市場大餅,」楊耀武指出,台灣科技界不需要把所有精力與資源放在中國,而應向全球爭取機會,但也不必因為政治理由就放棄中國市場,而是互補。 兩小時訪談無法涵蓋楊耀武事業生涯的全貌,結束前,楊耀武不給壓力地說,「若內容整理出來卻用不上,一點關係也沒有。」但如此人生,怎能不分享給讀者呢!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6年08月號) |
楊耀武卸下美商惠普公司副總裁的職位,行程仍然忙碌,不時來往於亞太各國,給予企業策略意見。他的角色已由上場打球轉為指導的教練。
楊耀武與太太陸萍伉儷情深,家中掛滿太太的油畫創作,用色鮮豔,一如楊耀武精采的事業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