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6-08-1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社論:何謂大學普及化的危機
台灣自殺人數達4千



【社論】
社論:何謂大學普及化的危機
 
 

除非是考生,否則大學錄取率破9成的消息大概會讓多數人皺起眉頭。對一般人來說,這個超高錄取率,意味了過去那種法相莊嚴的大學已不復返。但說實在地,那種擠窄門的菁英心態未必可取,倘若大學普及化意味了知識取得機會的較趨公平,也未嘗不是好事一樁。

但遺憾的是,台灣的大學普及化風潮與歐陸或美國第一波的經驗大相逕庭。在1960年代,歐陸或美國的大學普及化,相當大程度緣於被排斥群體對教育體系的抗爭,其中工人運動、婦女運動、黑人民權運動都扮演了非常吃重的角色。也因此,1960年代所展開的大學普及化風潮,乃對應於知識獲得與流通的民主化訴求,故帶有極明顯的去商品化風潮。

然而,從1980年代起,西方的大學普及化已與20年前的進步遺產脫節,而形成一股由市場推動的純粹教育產業。台灣、乃至於中國的高教普及化其實是與之接軌,知識的取得與流通無關乎民主標準,而是購買力的高低。如我們所理解,這個市場化的教育產業已透過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做為推動,教育產業就像汽車產業,都是可以成為國際市場的貿易對象。

有學者研究,教育投資至今仍是最具僵硬性的家庭支出。「再怎麼苦也要讓孩子唸書」這句話便道盡了就算時機再壞,家庭的教育支出仍具有優先性。除了台灣,中國的高等教育擴張可說更為離譜,且其學費更可能讓內地家庭陷入借貸地步,但家人仍然選擇咬緊牙關讓孩子上大學。

但怕就怕家庭的教育支出血本無歸。幾日前,《亞洲時報》報導,這種惡質的高教普及化已經導致了大學生畢業後賣豬肉、當擦鞋童的高才低就現象。該報進一步引述2006年的《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3》指出,光2005年中國就有2千5百萬人未能人盡其才,其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9千億元人民幣。這種文憑貶值的現象台灣也不例外,只不過我們官方始終沒有正式的統計而已。

當然,我們可以說就業質量未必是唯一的檢驗指標。話雖如此,但悲哀也在這裡,當高教的普及化是以市場為依歸時,則所謂大學普及化的知識體系也必然為實用知識所擄。且看台灣,雖然校系大暴增,但實際上文學院與社會科學相關科系的增加幾乎停頓,而多半是資訊、觀光、管理等應用學科。如此,我們便難另闢說詞,指出雖然學生就業低迷,但好歹也培養了一個「全人」或「大學生」。

我們的大學普及化的危機恐怕也在此。以實用知識與未來的市場報酬為號召,卻換得低度就業甚至失業;而與此同時,這種補習班化的大學就算4年洗禮也未改變人格與腦袋。這種兩頭落空的大學普及化,才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危機。

(回目錄)



【左右看】台灣自殺人數達4千

【左看】
自殺乃正當防衛
關亦然/文字工作者

根據報載,去年台灣將近有4千人自殺,並名列為第九大死因。一般輿論皆視自殺者為楚楚可憐的受害者,但我們用另一個角度來看,自殺不是受壓迫者的一種正當防衛嗎?

何以為故?自殺者的原因有幾,要嘛是社會結構底下無法翻身的受壓迫者、要嘛是某種自殺者對於自己或某事的主觀期待落空。前者當然是制度性壓迫所造成的;就後者而言,往往是自殺者的所欲、所求被體制剝奪,所以才選擇自殺。因此自殺是結構性壓迫所造成的。

因此若以辯證的角度來看,自殺是體制壓迫的結果,同時也是反抗壓迫體制的結果。試想:相對於大眾整天在壓迫體制內恍惚終日,自殺者不惜以自己的生命與身體,反抗壓迫體制。如果我們感佩愛國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地反抗壓迫體制,那麼自殺行為本身,不也是種正當防衛嗎?

可是儘管自殺是正當防衛,但絕非有效的防衛。所謂「最好的防衛就是攻擊」,與其將刀對準自己、為何不對準統治階級?與其毀壞己身、為何不打破體制?因此自殺作為一種消極、個人的反抗,自殺作為一種無言的反抗,實際上就是替統治階級消音、鞏固現有壓迫體制。因此自殺仍不可取。




【右看】
應加強生命與情緒教育
吳財德/退休教員

為防制自殺人口,衛生署出版「自殺防範指引」,並提醒家人與基層醫療機構注意自殺人士在自殺前的各種警訊,以防禦自殺。

但衛生署此政策無異於癌症病患的安寧治療般,等到癌細胞已經侵襲全身,才想方設法讓病患苟延殘喘地活著。自殺人口,往往是心理壓力已經大到無法負荷,才會選擇自殺,當自殺人口有自殺念頭時、往往離自殺行為僅有一步之遙,所以我們要防制的,不是自殺行為、而是自殺念頭。為何我們社會不能以「6分鐘,護一生」的精神,對於自殺防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呢?

因此筆者建議,我們應該加強生命教育,讓學子與大眾從小就體驗生命的可貴與重要性。譬如我們應該強調人活在世上的意義,讓人在沮喪焦慮時,可以得到意義感。此外,由於現代人壓力大,所以我們亦應加強情緒管理的教育。譬如在如何因應來自各種社會問題(譬如失業、失戀、學習成效低落、家暴、校園暴力、婚姻危機等等)所造成的負面情緒,讓人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並且把阻力變成助力。為落實上述目標,政府應該廣設各種輔導機構,並提供補助,讓民眾隨時隨地能夠接手心理輔導。並在媒體上廣設輔導節目,教育民眾。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e-mail:fiveguys@ms19.hinet.net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