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出刊日期2006/8/15(二) |
|||||
【小啟】讀者若未收到電子 徵人訊息 一群「志工企業家」正在 《單親爸爸手記》 一個特別的父親和他兒子 ------------------------- HOT!暑假數學想想營 透過討論、發表、遊戲與操作 對象:升小一~升小四的孩子 講題:如何陪孩子看電視? 教改時代
您最可以信賴的媒體 人本教育札記 NEW!八月號(206期)特別企畫: 呵護孩子的美術細胞--- 【特別企畫】 【親子Q&A專欄】 創刊16年, ------------------------- 洽詢電話
02-23670151*187 快樂新父母讀書會 電話:07-7685585 < Top>----------------------------
HOT!公平課稅公投 下載提案連署書 「公平課稅公投」的更多資訊 友報連結: < Top>--------------------------- | 人本教育基金會 | | 人本教學工作坊 | | 人本教育電子報過期檢索 | <
Top>---------------------------- 智邦生活館 ˙您想要登廣告 |
「面對青少年自殺,給青春生命的力量」
本座談會以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醫生》為引,隨著片中父親娓娓訴說孩子自殺的謎與痛,邀請專家學者與家長朋友們對談,探討在面對青少年自殺問題時,如何給孩子生命的力量。邀請關心教育的您一同參與。 |
||||
------------------------------------------------------------------------ 一位建中的學生跳樓自殺,引起各界討論,報紙上的報導也傾向歸因於那個孩子是因為「不想去補習」,因而自殺。一般大眾在關心自殺的青少年時,總想要找出一個「決定性的事件」,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毛病。不過,我覺得如果要更深刻的瞭解孩子,就應該更深入地問:「這位建中學生為什麼會因為不想去補習而自殺?」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的認為,孩子只是因為不想去補習而自殺,其實不會解決問題,還是會有孩子自殺。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出在那個人的調適系統,已經無法調節外界的壓力。 事前的跡象 另外,我們常會在學生自殺的新聞裡,聽到師長表示「孩子的作息一切正常,事前都看不出有自殺的跡象」。但以我們的經驗來看,我蠻不贊同「都沒有跡象」這樣子的結論。 絕對有跡象的是佔大多數,沒有跡象的是少數。因為百分之九十的孩子,在那之前都會在情緒跟精神表情上面出現一些變化。如果學校老師告訴你:「我已經有觀察到一些現象」,但還是讓這個自殺發生,當然會有很大的一個責任或是壓力。所以在事件發生之後,不管是學校老師,或者是親人朋友,大家一定都會說,沒有看到跡象。但是,如果在比較沒有壓力的狀況之下去問他周圍的人,他們可能會覺得他變的比較沈默寡言,或者是說作息正常,可是他比較少有歡樂或是回應的能力或反應力。甚至,我們可以在他和朋友來往的書信,或是MSN、email當中,看到他提到一些絕望的想法。這些徵兆,在我們事後研究蒐集時,其實都非常的明顯。 所以,這裡的關鍵是,如果爸媽和小孩平常互動的方式,是只看孩子有沒有做你要看到的,例如:有沒有上學、有沒有睡覺這些事情,當然就沒有辦法知道這時孩子的心裡狀況,因為這些事情和孩子的情緒是無關的。除非症狀已經嚴重到一個程度,不然孩子當然還是可以去上學、可以吃飯、可以睡覺。但如果有跟孩子談話,分享日常生活之間的點滴,父母就會有機會發現孩子的感受力、解讀力出現了變化,那才是會看到徵兆的地方。 協助解決孩子具體的問題 對父母來說,最關鍵的是,和孩子建立信賴的關係。不管孩子有什麼問題要找你,他可以信賴你會瞭解他、或會有方法。我常看到的問題是,家長帶著有壓力想要自殺的孩子到門診來,家長說:「我的孩子抗壓性很差。」但是,我會先問家長:「那你覺得,如果今天是你碰到這個壓力,你會怎麼調解?」家長反而講不出來。 這是社會整體的問題,因為大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壓力,大人也不知道反向的解讀方式,就是所謂彈性的價值觀。他不知道他的孩子如果退學了、如果被朋友討厭、被同學排斥、甚至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怎麼辦?當家長沒辦法教孩子、或用一種比較彈性的價值觀與孩子一起面對事情的時候,小孩也沒辦法信任當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可以找大人、找爸爸媽媽或是老師。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的抗壓的方法,所以,小孩子並不覺得你是一個可以幫忙的人。當孩子不信任有任何人可以幫他,就可能會走上絕路。 所以,家長平常就應該多跟孩子討論,自己有壓力的時候,都會怎麼去轉換價值觀、怎麼樣去處理。 第二個層面,是從平常就必須讓孩子去練習,碰到一些比較小的挫折的時候,該怎麼樣調適才是正確的。現在的青少年會因為父母親很高的期望或是單一方向的栽培,而少有機會去接觸不同的人。我常會跟門診的孩子說:「你成績差,絕對不是全世界最差的,一定有人比你更差。」可是孩子真的沒有看過。所以在平常培養孩子的時候,要讓他們有多一點可以思考的材料。 學習情緒管理 最後,我想特別提到「情緒管理」這件事。這還是要回到這整個社會,因為目前媒體、或是學校教育的系統中,沒有很重視「情緒管理」這個部分。所以小孩子從來不知道,痛苦是人生的常態,如果克服了,他就可以往上再爬一層樓。這件事情,很多大人都當作理所當然,沒有去教。 要怎麼學習情緒管理呢?第一步是先學習自我觀察。 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設定一個溫度計,或是一個風向球,每天檢視自己的情緒。在這連續的一段時間裡,就可以看出自己的波動,還有跟這些波動相關的事件。 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你會瞭解自己的弱點在哪裡。對有些人來說,「沒有跟人親近」這件事,會是他最大的痛苦指數,他痛苦的反應主要是來自這裡;有些人的痛苦則來自於,「沒有辦法得到讚美」;有些人是「沒有辦法得到認同」。對青少年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對未來方向的模糊。許多憂鬱的青少年,在門診中談起來,都說他們現在不想去唸書,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想唸,而最重要的問題是,他不知道他唸來可以做什麼。 這是我們面臨的困境之一,因為我們的孩子每天從早到晚花那麼多時間在讀書,可是他們不知道讀書要做什麼。有時候,我試著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去問他們,他們都沒有辦法回答:他不知道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快樂,他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可能在哪裡,他不曉得自己未來想過怎麼樣的生活。這部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觀察過自己的自我情緒跟喜好。因此,若能學習自我觀察,許多對自我的認知、甚至方向,都會比較容易建立起來。 第二個步驟是,我們要學習,當碰到一些負面情緒時,要能拆解自己負面思考的連結。 舉例而言,當碰到一個考試,讓你非常擔憂害怕,其實你可以坐下來,在紙上好好地寫「我在怕什麼?」,或許會怕考壞,那你可以寫「考壞會怎樣?」,考壞也許會被退學,那「退學以後會怎麼樣?…怎麼樣?…」。一步一步的去想,然後,從裡面去找到你最想去增強的力量,也就是說,要了解自己最可能跌倒的地方在哪裡。 第三個是,希望家長和老師能跟孩子一起去培養一種比較強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跟彈性是相輔相成的。很多人會以為如果有彈性、有抗壓力,你的人生就沒有問題。可是反過來想,彈性不是天生就具備的。必須先要有一個很強的意志力,你很清楚你要的這個東西:「你為什麼要?」、「你非要不可?」。然後在這過程中,你承受的力量自然會去提高,這是可以訓練的。 從過去到現在,社會上一直有青少年自殺與青少年情緒的問題。但是大家都一直想單純的把這件事解釋成—「這是小孩子抗壓力不好」或「這是社會給小孩子太大的升學壓力」。 根據專業的分析跟經驗,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忽略了從小去培養孩子觀察情緒、調適情緒的能力,還有最重要的,是大人們沒有提供孩子一個多元的價值觀。所以當孩子在一個地方跌倒的時候,他沒有辦法看到其他的希望。這個答案應該是一句話「如果上帝把你的一扇門關起來,他一定會開另外一扇門」,所以,大人可以努力的,就是讓孩子有那個廣角,去看到其他地方的可能的門。
編按:本文刊載於《人本教育札記》198期,歡迎訂閱,洽詢專線:02-23642956。 ---------------------------------------------------------------- 代課教師勞退金 公立學校提撥 高中歷史課本納台灣未定論 杜正勝:呈現事實 高中課程暫行綱要今年九月開始實施,歷史科首度有獨立成冊的「台灣史」課程,台灣未定論、美麗島事件等史料,都是課本內容;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歷史就是要呈現事實,儘量提供各種角度讓學習者了解,外界不必將學生、老師貼上標籤。.....(2006/8/15中央社) ---------------------------------------------------------------------------------- HOT!與孩子們立約 【台灣教育向前行】系列廣播節目 <Top>--------------------------------------------------------------------------------- |
|||||
關心教育, 思考教育, 改革教育 |
|||||